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社会诚信状况发出警告

中国社会诚信状况发出警告

时间:2022-03-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调查数据显示,被访问者对当前中国社会诚信状况总体评价较低,仅有4.8%的被访问者评价“好”,48.7%的被访问者评价“一般”,接近半数被访问者认为社会诚信状况“差”,甚至“很差”。中国历史上是出现过官员贪腐、商贾失信、社会诚信缺失的时期的。
●中国社会诚信状况发出警告_对错由心

●中国社会诚信状况发出警告

最近,《瞭望》新闻周刊联合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五个大中城市展开了民意调查。调查数据显示,被访问者对当前中国社会诚信状况总体评价较低,仅有4.8%的被访问者评价“好”,48.7%的被访问者评价“一般”,接近半数(46.6%)被访问者认为社会诚信状况“差”,甚至“很差”。

公布这样一组调查数字,是不会让人吃惊的。因为生活在当今中国,就都能够感受得到。数字不过是调查机构通过科学方法提供的证明。

社会上不时传出的老人家上当受骗的故事,媒体上宣传要加强防范意识,影视上告诫“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报纸刊登拐卖妇女儿童的消息,境外披露的官员携款外逃的新闻,法院公布的惊心动魄的诈骗案件,早市上管理人员“防止小偷”的吆喝,小区保安对陌生人的警惕目光,公交车上售票员对乘客的提醒……这一切都在证明,人们的不安全感觉相当普遍,社会乱象频发,诚信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一个突出的严重的问题。

善意的提醒,严厉的打击还有用吗?当社会患上了流行病的时候,病毒已经在相当一部分人的体内扩散、传播开了。不信任的种子一旦播种,便在人们的心里生了根。上当的老太太再不会相信他人了,提醒只是在打预防针,只是表达对受害者的同情而已。严打如果是暂时的、局部的、针对草根阶层的,那其实也是没有太大作用的。

社会病要找准病根,对症下药。中国历史上是出现过官员贪腐、商贾失信、社会诚信缺失的时期的。社会乱象的根子在朝廷,在于治吏不严、公信缺失。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可以借古鉴今。当今诚信缺失的根子在党内,在制度层面。

人民日报》最近刊登评论文章指出,要“用制度守护公信力成长”,真是一语中的。政府缺乏公信力,表现在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实质则是人们与政府达成的契约,社会对制度的信仰。因为少数人的贪赃枉法、谋取私利,而让政府在百姓中失去信任;因为制度缺陷、执行不严,而给了官员徇私舞弊、中饱私囊的机会。制度本应是公信的保障,但不被认真执行的制度,就变成另外一种东西,成为一个摆设,成为某些人的护身符和保护伞。提高公信力,必须从严格执行制度做起,必须从严格治吏做起。

正是由于制度执行不得力、监督不严格、落实不到位,有法不依、执法不公、执法不严,少数人滥用权力,目无法纪,这就等于架空了制度,就是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的最大损害!这在当今中国部分地方政府、行业部门,表现得尤为突出。

社会诚信调查公布的数字,是向执政党、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敲响的警钟。必须把从严治党、严格执行制度、整顿行业不正之风作为重点来抓,要在提高社会公信度上狠下功夫。要从各级政府做起,从各级领导做起,从最缺乏社会公信、群众意见大的一些行业、部门抓起。这次调查披露医药、房地产等行业部门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只有抓住这些“牛鼻子”,才能牵动社会全身,通过整顿,在民众中树立起信心,逐步恢复社会的诚信。

3月11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