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城市产权结构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中国城市产权结构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时间:2022-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全面转型尤其是政企分离政策的推进,中国企业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企业开始大量进驻中国城市,对城市的企业组织形式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社会要素_体制转型与中国城市空间重构

3.1.3 社会要素

1)就业人口迁移

就业人口是城市人口与经济活动的主体,就业结构的变化不仅能反映出城市产业结构的转换以及产业间比例构成,也能反映出产业结构的空间分布。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原来城市郊区的土地被征收或以其他方式变成城市建设土地,因此有很大一部分的郊区农民进入到城市就业,从空间上已经从郊区到了市区实现了就业的空间转移;另外,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也同时使市区的就业人口向郊区转移。就业的郊区化是随着城市产业、商业等社会经济活动的向外扩散而形成的,如1990年以后广州市同时出现人口聚集的城市化和人口扩散的郊区化两种现象,大大加快了中心区和近郊区的一体化过程,促使了城市空间范围的快速成长(谢守红,2004)(图3-6)。

img12

图3-6 广州城市建成区的扩张

资料来源:谢守红.大都市区的空间组织.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企业组织转型

城市经济活动的组织方式,尤其是微观层面的经济活动内部组织特征对城市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前,城市经济活动主体多为国有大中型企业,企业规模庞大,拥有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员工,企业由上级部门统一管理而无自主权。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国有企业就是一个“小型社会”,要解决职工工作与生活等多方面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全面转型尤其是政企分离政策的推进,中国企业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企业开始大量进驻中国城市,对城市的企业组织形式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以珠三角地区为例,在近10年的发展中,国有经济与港澳台投资经济地位发生了完全的逆转,股份制经济和外商投资比重逐步上升,工业企业所有制结构开始向多元化格局演化(图3-7)。在市场化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我国国营企业的经营组织形式开始发生改变,经营决策权和所有权分离,企业实行自主经营,企业将经济效益放在最重要位置。因此,国有企业针对自身生产的特点重新选择生产区位,利用市场的力量将原来的土地转变为要素资源,获取生产资本。另外,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由原来的单位分房制变成了住房补贴的形式,早先那种以单位为核心的居住空间结构单元被打破,实现了生产空间和居住空间的分离,“企业办社会”的现象已经基本不存在。因此,随着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将被纳入民营化的序列,中国城市产权结构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img13

图3-7 珠三角不同所有制形式企业的工业总产值(1991—2002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