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老问题成了新障碍

老问题成了新障碍

时间:2022-03-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我国生产力的现有状况,党中央决定恢复私有制经济成分,使其对社会主义公有制起到有益的补充作用。执行这一决策以来,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国有由51.4%降为41.3%,集体由44.6%降为27.9%,私营、个体、三资由0.7%升为30.8%。目前,通过租赁、出售、兼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国有经济所占比重仍在进一步下降。姓“公”姓“私”的问题,上升成了关系“中国前途命运”的问题。
老问题成了新障碍_世纪末中国“探戈”:问题与对策

姓“社”姓“资”才摆平,姓“公”姓“私”又拦路了!

对于姓“公”姓“私”的问题,大部分中国人不会不熟悉。在那搞早请示晚汇报的年代,我们曾将“斗私批修”编成歌曲唱得震天响,“狠斗私字一闪念”成为思想汇报的一个重要内容。粉碎“四人帮”后,我们才知道,那不过是“四人帮”对我们的愚弄。

谁也没有想到,进入90年代,这个老问题竟然又跳了出来,拦在了改革的面前,拦在了市场经济大潮的面前。

早在1991年,国家教委提出的一份报告里,就反映说,高等学校的一些经济理论工作者对经济领域中的问题极有看法:“一些地方和单位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正在向着私有化的方向迈步。这些现象严重损害了公有制经济,如果听任这种发端于个别沿海地区的现象蔓延,必将危及社会主义国家的基础……一些原来主张私有化的人,越来越明显地把股份制作为实现这一主张的掩饰和途径……”

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谈话及十五大召开后,这种议论沉寂了一段时间。但不久,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出现的一些过热现象,这个与姓“社”姓“资”一脉相承的姓“公”姓“私”问题又以“反思”为名再度提出来,从1994年开始渐成气候,1996年年底、1997年年初达到高峰。其要点则是:私营经济是否动摇了社会主义?“抓大放小”是不是私有化的步骤?厂长负责制是否削弱了党的领导?家庭联产承包制是不是“单产风”?“引进外资是不是扼杀了民族工业?”

人民日报》的两位主任编辑马立诚和凌志军所著的《交锋》一书中,详细披露了曾经在京城闹得沸沸扬扬的四篇“万言书”的出笼经过。

1995年春天,第一篇“万言书”在北京私下里传递。

此“万言书”的题目是<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若干因素>。文章的主旨是:改革开放正在中国造就一个新资产阶级以及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且正在同共产党内部的“坏蛋”沆瀣一气,对国家的安全产生着严重的威胁。

该文的依据,一是所有制结构变动。根据我国生产力的现有状况,党中央决定恢复私有制经济成分,使其对社会主义公有制起到有益的补充作用。执行这一决策以来,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1980年到1994年6月底,在工业总产值中,国有所占比重由76%降为49.3%,集体(其中很可能有一部分是借用集体名义的私有经济)由23.5%升为38.2%,私营、个体、三资企业由0.5%升为13.5%。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国有由51.4%降为41.3%,集体由44.6%降为27.9%,私营、个体、三资由0.7%升为30.8%。目前,通过租赁、出售、兼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国有经济所占比重仍在进一步下降。预计,到2000年,在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将降为占1/4,集体将占1/2,私营、个体、三资将升为1/4。作者认为私有经济的比重超过了一定的度,就会对我国社会主义基础的性质产生严重的影响。

二是阶级关系的变化。文章说:我们完全可以认定,一个民间资产阶级已经在经济上形成,它至少已经是一个自在的阶级……随着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发展,民间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人数和经济实力目前还在进一步扩大,官僚资产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萌芽也已经开始出现。……资产阶级若要变经济上的补充地位为主体地位,变政治上的从属地位为领导地位,就要分享乃至独占国家政权……一旦条件成熟,就会在国际资产阶级的支持与配合下将整个共产党“连锅端”。

与此差不多的时候,又一篇也是洋洋万言的“盛世危言”出笼了。该文从分析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入手,认为“我国的经济结构、社会意识已经发生了一定变化,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各种因素增加。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胜谁负的问题,在我国远未解决”。为此该文提出:“阶级斗争有可能重新上升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996年,第三篇“万言书”在北京一家杂志公开发表,标题是《关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地位的若干理论和政策问题》,正文则直指主题:“当今中国,两种改革开放观的对立,焦点就在于坚持还是否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文章不无“忧虑”地说:“近年来,在我们的不少书报刊物上频繁地出现私有制优于公有制这样的宣传。对这些宣传绝不可轻视,因为它从思想深处动摇着人们对公有制和社会主义的信念。”文章甚至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罪魁祸首便是改革:“每逢改革开放加快时,非公有制经济就加速发展,必然冲破国有经济所占份额。”言下之意,要是不搞改革多好,我们就不用担心会不会私有化了。

对此,我们不禁联想起“四人帮”的一句“名言”: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1997年,在邓小平去世的前后,一份《1992年以来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动态和特点>的第四篇万言书出来了。这份万言书开列了一个很长的“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名单,其中有经济学家、作家、法学家、理论家。列入“批判”对象的还有几十家报刊:<读书>、<东方》、《中华读书报》是基本上被资产阶级自由化势力把持;《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北京电视台经常让“自由化分子”露面;一长串理论刊物更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阵地。此文在海外全文刊登,以后又“出口转内销”,在国内广泛流传。姓“公”姓“私”的问题,上升成了关系“中国前途命运”的问题。一时间,中国的上空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否定改革、否定市场经济的硝烟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