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饮食和牛虎铜案

饮食和牛虎铜案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江川李家山24号墓出土的牛虎铜案即为四足案,是某一位首领进餐时使用的食案。牛虎铜案牛虎铜案高43厘米,长76厘米,重36千克,是琳琅满目的滇国青铜器中较大的一件。如今已经成为滇国青铜器的标志。牛虎铜案由两牛一虎巧妙组合而成。牛虎铜案此件铜案采用的分铸法和焊接技术也是非凡的。由牛虎铜案可见滇人冶铸技术之精湛,在中国古代青铜器发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
饮食和牛虎铜案_走进古滇国

十九、饮食和牛虎铜案

“民以食为天”。古代滇国人每天都离不开饮食,那么,他们吃什么?怎样吃呢?

青铜器上的铸像和线刻图给出了答案。

古代滇国居民的食物种类繁多,十分丰富。种植的稻米是滇人的主食,副食品主要是采集的瓜果、野菜,养殖的牛、羊、猪及鸡、鸭以及渔猎所获的鱼、虾、螺蛳及鹿、兔、雉、野猪和穿山甲等野生动物

img40

干栏式房屋

从出土实物和青铜器铸件看,稻谷是滇国时期的主要食品。有的用水煮,类似现在的稀饭或粥;有的用来蒸食,即今日之米饭或干饭;也有的用稻麦磨粉制成面团或面饼之类的食物。如石寨山6号墓出土的井干式房屋下层,有三个妇女正在做饭。一人在搅拌锅里的食物,一人俯身吹火,一人跪坐观看。

他们加工食物的办法是用炉或灶火煮和蒸。当时,滇国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灶具,而且多种多样。灶直接建于地面,有双眼灶,也有单眼灶,前设火门,加柴添火,后设烟囱,拨火冒烟。同时,比较简易的三足架与“锅桩石”也在大量使用。可以移动的火炉有的圆,有的方,有圆底,也有三足或四足。晋宁石寨山的一件炉身作正方形,口为圆形,炉身四周有菱形孔,便于通风,底部有四个蹄形足,做工复杂精巧。

滇人的炊具种类较多。按照其大小形状的不同,有铜质或陶制的釜、甑、镬、罐等。釜即为深而有肚的罗锅,甑的底部有孔,放在釜上使用。大罗锅叫镬,小的叫罐。尚未发现炒菜的浅底锅,说明滇人还很少或不吃炒菜。

滇人吃饭时,使用的餐具种类也多,主要有铜、陶和竹木制作的碗、盆、盘、案、盒、钵、勺、匙、箸及食奁等。其中碗、盆、盘等都是进食时盛饭菜的用具。滇人吃饭时,早先不用筷子,或用手抓,或用勺匙。后来因受汉文化影响,部分地区才使用铜箸或银箸。

滇国已经出现了贫富的分化,饮食的状况有所区别,殷实的大家族长老或部族的男女头人吃食丰富,鸡、鸭、鱼、肉不成问题。纺织贮贝器盖上,有人双手捧案向监督劳动的女首领进奉食物,案上有两只煮熟的鸡或鸭,6号墓井干式房屋的栏杆上有猪(或牛)腿一只,肉一方。

从滇池区域出土的大量酒器和青铜器上的饮宴场景看,当时滇国人饮酒已成为风气。据分析,他们喝的主要是用果类酿制的果酒。

饮酒时,他们先将酒盛于铜壶之中加热,再倒到铜钟、铜樽、铜杯与耳杯中畅饮,有的酒器制作十分精美。如石寨山和李家山墓地出土的直口、细长颈、球形腹部、小平底或圈足铜壶,有的器身遍布阴刻花纹,有的鼓形小盖上立一牛。石寨山17号墓出土的一件酒壶,颈上刻孔雀两只,小鹿三只,腹部刻孔雀两只,小豹两只,壶高40厘米、腹径18.8厘米。线条细如毛发,刚劲、流畅兼而有之,为中原青铜器所未见。

滇国青铜器上饮酒场景较多,大多见于祭祀、饮宴及节庆活动之中。江川李家山墓地出土的祭祀贮贝器上,有数人手持酒壶在饮酒,其中一小人作半仰卧状,双目微闭,但酒壶仍不离口,显然是喝醉了。另外在欢迎狩猎者满载而归的场面中有人抱酒壶;纺织贮贝器上监督织布的贵夫人面前置有食物及酒器,甚至集体舞蹈中,也以酒相随。

从青铜器上的人物坐像看,滇国房屋内部的陈设十分简单,说不上有什么家具,没有桌椅,人们席地而坐,很少有专门的坐具,仅有矮足平板和圆形草墩或木墩。卧具也十分简单,无床榻,仅铺一方竹编或草编的凉席和避免卧席滑动或卷边的金属镇物。

由于滇人席地而坐,不使用桌子,因而摆放食品的食案得到长足的发展,构成他们餐具中的一大特色。

滇国的食案分为两种,一种为四足案,但案面又有长方形和椭圆形之分;另一种为无足案,多长方形,四周有突起的口沿,类似现在的托盘。江川李家山24号墓出土的牛虎铜案即为四足案,是某一位首领进餐时使用的食案。

牛虎铜案

牛虎铜案高43厘米,长76厘米,重36千克,是琳琅满目的滇国青铜器中较大的一件。其造型奇特,构思新颖,是中国青铜艺术品的稀世珍品。1995年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专家组定为国宝级文物。如今已经成为滇国青铜器的标志。

牛虎铜案由两牛一虎巧妙组合而成。以一头颈肌丰硕,两巨角前伸的壮牛为主体,牛四脚为案足,前后蹄用梁连接。牛背从颈至尾做成椭圆形的案盘面,盘下中空。立一条悠然自得的小牛,头尾方向与大牛垂直,首尾稍露出大牛腹外。在牛的尾部,铸一只体形较小的猛虎,虎口咬住牛尾,前肢抓住案盘,后肢蹬于牛腿,虎视眈眈于案盘面,与牛头保持了对称与平衡。

牛虎铜案构思新颖,它将牛与虎这两种常见的互不相容的动物巧妙地融为一体,不仅在造型上保持了平衡,似乎也蕴涵着滇国人对自然生态平衡的朴素认识。同时,大牛与小牛的交错,不仅使得造型上稳重中不失灵动,也体现了滇国人对牛的喜爱,对生命生生不息的敬仰。造型虚实结合,简洁明快,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

img41

牛虎铜案

此件铜案采用的分铸法和焊接技术也是非凡的。所谓分铸法就是一种把器物的主体与附件分别铸造的方法,可以先铸附件,再和器物主体铸接;也可以先铸器物主体,再接铸附件。此附件是机械的连接而非熔接。由牛虎铜案可见滇人冶铸技术之精湛,在中国古代青铜器发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

围绕这件精美的艺术杰作,当代的专家学者对其使用功能做出了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牛虎铜案”是一种专门摆放食品奉献给神灵的祭器,并非人们的日常用具;祭祀是为神鬼服务的,其在古人心目中有着神圣的魔力,也不可能人神共用。也有人认为“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用来切肉、切鱼、切菜的工具,因而有人又把这件青铜器叫做“牛形铜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