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具体应该怎么做

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具体应该怎么做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攻坚任务,是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课题,也是正处于受教育阶段的青年人的一个热门话题。该计划列于首位的是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强调提高国民素质。素质教育的提出,是相对于以往的应试教育而言,目的在于将以往的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倡导素质教育,就是要矫正“智育第一”的偏误,把只重考试分数的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整体素质的素质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_聚焦:当代青年热门话题100 例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攻坚任务,是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课题,也是正处于受教育阶段的青年人的一个热门话题。那么,素质教育是什么时候开始提出的?最早正式提出实施素质教育是1998年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该计划列于首位的是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强调提高国民素质。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与此同时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突出强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必须采取重大举措加快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素质教育的提出,是相对于以往的应试教育而言,目的在于将以往的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应试教育,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历史上的科举制就是一种典型的应试教育。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基本上是一种应试教育的模式。当时的恢复高考对于废除“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保送工农兵上大学是一个进步,这样的应试教育曾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是纠正了高校招生保送制所带来的不公平,实行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机会均等,有效地抵制了招生中拉关系、走后门等不正之风。二是克服了学生文化水平相差悬殊所带来的教学难度,做到入学学生文化水平比较整齐,便于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后来,这种教育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主要是以考试的分数作为招生录取的唯一标准,造成“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老师的法宝”。应试教育,注重的是读书、做题、记忆、考试,缺少启发、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在整体上出现高分低能。考试的指挥棒把学生引向为考试而死记硬背,只追求考试的成绩而淡化全面发展。学校的一切活动又都围绕升学率,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衡量教学的优劣。这样造成的结果只能是轻了创造力的开发,冷了品德培养,误了审美做人,导致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相背离,出现“智育第一”的片面教育的偏误。

倡导素质教育,就是要矫正“智育第一”的偏误,把只重考试分数的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整体素质的素质教育。故而,《决定》中开宗明义就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四有’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倡导素质教育还有一层含义,即可以更好地贯彻教育的“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现代科技发展有三大特点:(1)发展速度快;(2)多学科互相交叉、渗透、融合,不断产生新的学科;(3)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缩短。因此,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1)必须掌握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新知识、新技术,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2)学会学习,具有不断吸收新知识、新信息的自学能力;(3)拓宽知识面,形成复合型知识结构,改变专业划分过窄、知识分割过细的做法;(4)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恰恰是应试教育所不能承担和满足的。

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呢?素质教育有三个要义:一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面向全体学生,是大众教育而非精英教育;二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三是以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的。

为此,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在教育改革中就要努力实现下述四个转变:

第一,转变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培养创新精神的教育观念。实现这个转变的实质,是要从以传授已有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现代教育。教育的任务是与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相联系的。社会发展到今天的信息时代,越来越突出地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摆到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面前。新的教育体制,要能够指导学生如何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要能够大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

第二,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整体化知识教育观念。对于这一转变,就高等教育来说,涉及三个层次的改革,即学校的学科结构综合化改革,专业设置口径拓宽的改革,课程综合化改革。

第三,转变以发展智力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智力和非智力协调发展的教育观念。实现这个转变的实质,是要把教育教学从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等智力因素为中心转到在发展智力因素的同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使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第四,转变以“做事”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做人”、“做事”相结合的教育观念。高等教育的特点是进行专业教育。这在教育发展史上是一大进步,但是,如果把“专业教育”技术化,忽视其中的“人文”内涵,那么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必须把“做事”教育与“做人”教育结合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