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精心下妙棋,方能化解压力_关于左宗棠的故事

精心下妙棋,方能化解压力_关于左宗棠的故事

时间:2022-05-12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精心下妙棋,方能化解压力_关于左宗棠的故事商场上有句俗话“同行是冤家”。咸丰帝接到曾国藩等人的奏折以后,终于下定决心起用左宗棠。这算是左宗棠正式入仕的开端。当时,清政府有意将左宗棠调往四川督办军务,但曾国藩出面婉言谢绝了朝廷的谕旨。杭州是左宗棠克复的,曾国藩这段参奏明显是在针对左宗棠。清朝廷从两人的奏折中看到两人的矛盾,高兴之下,大力表扬了左宗棠,也不追究曾国藩的责任。

精心下妙棋,方能化解压力_关于左宗棠的故事

商场上有句俗话“同行是冤家”。很不幸地,左宗棠虽然没有从商,却也有不少“冤家对头”,他们不时上奏弹劾他,阻挠他,不断给他施加压力,企图以此压垮他。其中,最著名、最耐人寻味、最扑朔迷离的,当属曾国藩。

曾国藩与左宗棠是湖南同乡,两人年纪相仿,但左宗棠蛰居乡间几十载,曾国藩却早在道光十八年(1838)考中进士,出仕为官。

后来天平天国起义爆发,曾国藩奉命前往湖南筹办湘军,当时左宗棠正在张亮基幕下,于是两人就有了交往。曾国藩凭借镇压太平军有功逐渐发达起来,督两江,领四省,搜罗了一批才华横溢的幕僚,被称赞为“天下提镇无不出于曾帅”,人气直线上增,稳居当朝人气榜首。而左宗棠虽然是落第举子,却凭借在骆秉章幕府中的所作所为名满天下,成了朝中内外的人气新秀。于是,两人便有了一点惺惺相惜的感觉。(www.guayunfan.com)咸丰九年(1859),左宗棠因“樊燮事件”遭人陷害,最后在胡林翼等人的力保下才大难不死。之后,他离开骆秉章幕府,准备前往京都参加会试,但最后接受胡林翼的意见,转去英山与胡林翼一聚。当时,曾国藩正驻军在安徽宿松,准备进军安庆,听说左宗棠去了英山,就派人把他请到宿松,共商军事。

不久,曾国藩接到咸丰帝的寄谕,专门向他询问:“左宗棠熟习湖南形势,战胜攻取,调度有方……应否令左宗棠仍在湖南襄办团练事,抑或调赴该侍郎军营,俾得尽其所长,以收得人之效。”

曾国藩虽然与左宗棠性情、脾气不相投,但救国为民、立功建业的抱负却是一样的,所以交情颇深。左宗棠被诬陷时,曾国藩对其十分同情,只是因为他习惯了明哲保身,害怕惹祸上身,所以一直未曾出面说情。

这时候,看到咸丰帝态度忽然转变,曾国藩欣喜若狂,马上上奏:“(左宗棠)刚明耐苦,晓畅兵机,当此需才孔亟之时,无论何项差使,唯求明降谕旨,俾得安心任事,必能感激图报,有裨时局。”咸丰帝接到曾国藩等人的奏折以后,终于下定决心起用左宗棠。咸丰十年(1860)五月,咸丰帝下诏,任命左宗棠为四品京堂候补,随同曾国藩帮办军务。

这算是左宗棠正式入仕的开端。如果说左宗棠的“一生真知己”胡林翼的多年提携使左宗棠迎来柳暗花明,那么曾国藩的举荐就是锦上添花,助其一臂之力。

曾国藩这个人过于小心谨慎,所以他往往不敢雪中送炭,但当左宗棠投靠到曾国藩麾下以后,曾国藩却是毫无私心地竭尽全力为左宗棠创造机会,帮助左宗棠取得成功。

当时,清政府有意将左宗棠调往四川督办军务,但曾国藩出面婉言谢绝了朝廷的谕旨。因为他觉得左宗棠是独当一面的帅才,不可久居人下,而调往四川只会长久寄人篱下,实在不是长久之计。等到攻克安庆以后,曾国藩开始着手处理浙江问题,于是,他趁机将左宗棠调往浙江,使左宗棠“自立门户”,拥有了进一步大展拳脚的机会。左宗棠也的确没令曾国藩失望,不断立下战功,俩人双双踏入“封疆大吏”的行列。

在所有人的眼里,曾国藩与左宗棠几乎就是“晚清双璧”,他们各统一军,相互配合,双剑合璧,为清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两个人中龙凤,既然不是敌人,又是从合作开始交往,那么必然应该肝胆相照,惺惺相惜,称兄道弟。然而,当大局已定,太平军覆亡、金陵沦陷之际,左宗棠与曾国藩之间却发生了一件轰动天下却又令人十分生疑的大事——两人反目成仇,也就是轰动一时的“曾左交恶”事件。

天京城攻陷以后,左宗棠和曾国藩就洪秀全的继承人幼主洪天贵福的下落分别作了汇报,然而,诡异的是,两个人的汇报竟然大相径庭,于是,两个人开始交恶。

当时,曾国藩听信众将所言,认定伪幼主洪天贵福已经死在乱军之中,于是向朝廷奏报说攻克金陵,所有反军已一网打尽,并特别指出洪天贵福已积薪自焚而死。谁知一个月后,左宗棠上奏说洪天贵福并没有死,而是逃到了湖州

正巧李秀成的招供中也说曾经保护幼主出城,只是后来走散。这样一来,就证实了洪天贵福的确已经逃出,慈禧对曾国藩大为不满,严厉地批评了曾国藩,命他尽快查明。

曾国藩向来小心谨慎,平生自认以诚信为本,而左宗棠的奏报,分明是在指责他欺君罔上。所以,向来以恭谨自持著称的曾国藩大胆地顶撞了朝廷,上奏反驳:“杭州克复时,伪康王汪海洋、伪听王陈炳文两股十万之众,全数逸出,未闻纠参。此次逸出数百人,亦应暂缓纠参。”杭州是左宗棠克复的,曾国藩这段参奏明显是在针对左宗棠。左宗棠也毫不示弱,马上针锋相对,上疏自辩,写了洋洋洒洒几千字,辞气激愤,指斥曾国藩有欺君罔上嫌疑,并表示应该公事公办。

这下事情彻底闹大了。两人你来我往,大打口水战。当时,满朝上下,都从他们的奏折中嗅到了前所未有的火药味。两人的关系彻底破裂,十几年的交情就此毁于一旦。

清朝廷从两人的奏折中看到两人的矛盾,高兴之下,大力表扬了左宗棠,也不追究曾国藩的责任。后来,洪天贵福在江西被抓,曾国藩也不再说什么了。但此后,两人几乎断绝往来,各自建功立业。

然而,很多人还是从两人的发展轨迹中寻到了可疑的蛛丝马迹。从性格来看,曾国藩是个理学家,讲究个人修养,平素小心谨慎,为人较为圆滑,很少做得罪人的事;而左宗棠为人狂傲,性格刚直果断,慷慨激昂,是非分明,言辞辛辣,很容易得罪人。两个人合作多年,锣不对鼓、板不合腔的时候肯定不少,的确难免积累嫌隙,天长日久,等到洪天贵福事件时突然爆发。所以,两人交恶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又像是两人合演的一出戏,因为这次“失和”实在有太多可疑的地方。

首先,两人都是以道德文章名重天下的大臣,过往交情颇深、彼此提携,怎么可能会因为一次错报军情就反目成仇,剑拔弩张,相互攻讦?

其次,杭州与金陵情况不同,以曾国藩的水平,怎么会低级到拿这两者相互比较?

再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两人每次上奏,必然会将奏折底稿相互抄送,既然是抱着断绝往来的心态彼此争论,又何必多此一举?

最后,金陵是曾国荃攻克的,谎报军情的罪魁祸首也该是曾国荃,但左宗棠与曾国藩失和,却与曾国荃一直关系友好,互帮互助。

以上种种,都不得不让人怀疑,左宗棠与曾国藩“失和”的真相。时到今日,恐怕更多人都更愿意相信,这是两人的一出“双赢”戏码。因为太平军覆亡以后,湘军失去了利用价值,根据历史多个剧本来看,迎接身为首领的曾国藩和左宗棠的应该是“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毕竟,两人都是成大事者,又都手握重兵,一旦联起手来,对于风雨飘摇、腐败不堪的清王朝实在是再大不过的威胁了。此时,明哲保身的最好方法是什么呢?没错,就是两人反目,相互掣肘,一起实现“双赢”。

无论何时何地,“双赢”都是一条亘古不变的黄金法则。左宗棠与曾国藩初交之时,相互合作,共同平定太平军,这是“双赢”;功成名就之际,两人合演一出“失和”大戏,打消了“老板”的疑虑和猜忌,双双实现了封疆拜侯的目标,这是“双赢”。不得不说,左宗棠这步棋走得高明,走得绝妙!

走在人生路上,可能要遭遇很多压力。就像左宗棠,成功前夜,要遭受胜败的考验、老板的压迫;成功之后,要忍受同事、老板的猜忌和攻讦。他所遭受的压力实在非常人所能想象。但他懂得“双赢”的理念,会在适当的时机,与合作者相互配合、相互合作,从而顶住八方压力,彼此得到优惠和利益,使合作结果皆大欢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