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烽火连天_大宋名相

烽火连天_大宋名相

时间:2022-04-02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烽火连天_大宋名相韩琦和范仲淹属于志同道不合者,他们在保家卫国的想法上高度一致,在军事思想上却有很大不同。这些城寨连点成线,形成了巨大的战略纵深,眼看已经逼近西夏腹地,极大地威吓了李元昊。因此,相比韩琦而言,范仲淹显然更加让李元昊头疼。于是,他决定对夏竦和韩琦进行战略打击,尤其是打击态度坚决的韩琦。李元昊见宋军大举出动,主动撤围,任福顺势掩杀,大败西夏军,宋军士气大振。

烽火连天_大宋名相

韩琦和范仲淹属于志同道不合者,他们在保家卫国的想法上高度一致,在军事思想上却有很大不同。范仲淹主张以攻为守,用持久战把西夏拖垮,到时候再出动大军进攻。韩琦则认为久拖必然耗费巨大,不如发大兵一举荡平敌寇,从此斩草除根,以绝后患。为了使自己的军事主张得到采用,范仲淹和韩琦纷纷上书朝廷,大力阐明自己的主张。对此,赵祯的心中可谓又想成功又怕失败,再加上一班大臣也分成了攻守两派,争论不休,他对于范仲淹和韩琦的军事主张,基本选择了折中的方案,要求他们全面加强防御,但是在适当的时候要主动出击,这相当于把战场的主动权又交还给范、韩二人。

应该说,无论是哪一种军事主张,只要有整套的战略思想做后盾,都可以取得战场优势和战争胜利。韩琦在得到朝廷的答复后,立刻调集辖区内的所有力量,秣马厉兵武装出一支比西夏军更加精锐的部队,不断四处出击,主动寻找战机。他们克服了天气骤寒和地形不熟等困难,扰得西夏军不得安宁,完全没有心思再向宋军发起进攻。与此同时,范仲淹以守为攻的策略也初见成效,他先派出重兵攻占西夏境内的军事要地,然后修城筑寨,留下少许兵力驻守。等到西夏兵来攻的时候,各个城寨之间就可以互为支援,范仲淹也可以拥重兵伺机行事。这些城寨连点成线,形成了巨大的战略纵深,眼看已经逼近西夏腹地,极大地威吓了李元昊。

应该说,范仲淹的做法很聪明,他虽然制定了持久战的策略,但是并没有依靠朝廷的供给解决后勤问题。比如每修一座城寨,范仲淹都会让当地的百姓尽快恢复生产,他们贡献的赋税,完全可以养活城寨中的驻军。当然,这种与敌犬齿交错的态势,也有助于范仲淹投放情报工作人员,让他们深入到西夏国内,以便随时了解李元昊的动向。更重要的是,范仲淹的做法尽管短期收效不大,但是长期积累下来,却能够在不知不觉中蚕食西夏领土。而且这种做法步步为营,李元昊想要拔除这些城寨,必须派出大军,但手握重兵的范仲淹就在延州城中等着他。因此,相比韩琦而言,范仲淹显然更加让李元昊头疼。

其实,范仲淹之所以这样做,还有更深一层想法,那就是在胜与败之间给赵祯第三种选择,而且他相信赵祯也会采纳这一建议,即迫使李元昊议和。在此之前,李元昊长期和范雍打交道,宋朝给他的印象便是软弱可欺。当夏竦、范仲淹和韩琦三人组合调到前线后,李元昊对宋朝建立起来的军事和心理优势便日趋瓦解了,甚至到了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的地步。然而,得到宋朝想要议和的机会,李元昊又开始痴心妄想,认为此前的战场失利是自己大意轻敌所致,因而顺水推舟,把议和当成了缓兵之计。很快,李元昊的使者分别被派到了夏竦、韩琦和范仲淹处。夏竦和韩琦主战,因而并没有理会此事。而范仲淹本就是此次议和的发起者,自然优待使者,同时回派使者去刺探李元昊的虚实。(www.guayunfan.com)然而,范仲淹前脚刚送走李元昊的使者,夏竦的使者紧跟着就来求见了。原来,夏竦和韩琦已经商量好,要对西夏进行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希望范仲淹能够一起发兵。范仲淹把自己的军事思想和使者反复诉说,并且将整理好的文件让他带回去,以便夏竦和韩琦能够听取自己的意见。不过,范仲淹心中也很清楚,自己这样做只能谢绝夏竦和韩琦的军事邀请,他们根本不会听取自己的建议,就如同自己不会听取他们的建议一样。更重要的是,范仲淹已经意识到了赵祯的摇摆不定,因而他根本无法依靠朝廷的整体部署来行事,所以只能坚定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范仲淹步步为营,夏竦和韩琦却已经准备行动了。这个时候,李元昊作为西夏国主,表现出了可怕的战略目光。他很清楚,想要议和的只有范仲淹,夏竦和韩琦根本不会考虑这件事。于是,他决定对夏竦和韩琦进行战略打击,尤其是打击态度坚决的韩琦。于是,李元昊出兵包围怀远城(今宁夏吉县),其动作之快、规模之大,很有一举攻下城池的意味。韩琦等的就是这样的机会,他立即派出手下大将任福,率2万将士前去解围,号称10万。

李元昊见宋军大举出动,主动撤围,任福顺势掩杀,大败西夏军,宋军士气大振。就在韩琦为凯旋将士大办庆功宴的时候,范仲淹的使者急急赶来,他告诉韩琦,李元昊谋略极其深远,而且西夏已然成势。此次,西夏兵主动围城,又不战自退,很可能是李元昊设下的骄兵之计,因而劝韩琦万不可继续冒进。韩琦作为一军统帅,并未保持足够的警惕,他虽然劝说任福小心行事,却仍然派出大军深入西夏境内作战。任福更加有勇无谋,他轻敌骄横,凭借上次大胜的余威,率领宋军一路猛进,结果在行至好水川的时候,不慎陷入李元昊设好的伏击圈之中。

当时,李元昊在路边放置了很多泥封的盒子,里面有噼啪作响的鸽子,宋朝将士不知是何物,打开之后鸽子纷纷飞上天空。原来,由于宋夏双方都是大军团作战,因而战线都拉得很长。李元昊为了达到战略隐蔽性,把所有士兵都零星分散在了崇山峻岭当中,鸽子冲上天空,就是西夏军集结起来发动冲锋的信号。果然,宋军长途行军,正是人困马乏且毫无防备的时候。西夏兵却以逸待劳,又发起出其不意的打击,一战便使宋兵全军覆灭告终,主将任福也在乱战中被杀,史称“好水川大战”。

李元昊既然得胜,漠视宋军的心态又生了出来,因而让范仲淹的使者带回了一封具有羞辱性的议和书。范仲淹不想让韩琦大败的消息波及朝廷,以致赵祯做出一些前后矛盾的决策,再加上议和书中多有不敬言辞,便当着李元昊使者的面,将议和书焚毁。事实上,范仲淹在这个时候已经看清楚,李元昊根本就没有议和的诚意,因而他的议和策略也就失去意义。然而,当时的朝廷已经把鄜延路的政权、军权和财权交到了范仲淹手上,他私自处理李元昊议和书的做法,相当于把外交权也揽入自己手中,所谓“人臣无外交”,这件事对于权力意识极强的赵祯来说,显然是无法接受的。

很快,朝廷的处罚诏书就传到了范仲淹手中,他被贬为耀州(今陕西耀州)知府。与此同时,韩琦因为兵败之过,被贬为秦州(今甘肃天水)知府,名震西北的“夏韩范”组合就只剩下了夏竦一人。至于夏竦此人,勇武在韩琦之下,谋略在范仲淹之下,能够位居二者之上更多的是凭借赵祯信任,因而等到韩琦和范仲淹一走,西北的局势便一发不可收拾了。李元昊原本是想用缓兵之计,以便进行充分的战事准备,然后再对宋朝发动进攻。不想“好水川”一战,让他最头疼的两个对手消失了,如此怎能不得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