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倡连横纵横捭阖,破合纵六国称臣

倡连横纵横捭阖,破合纵六国称臣

时间:2022-03-16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倡连横纵横捭阖,破合纵六国称臣——张仪传战国时期,风云变幻,群雄逐鹿,逐渐形成秦、齐、楚、赵、魏徵、韩、燕七国争霸的局面。当时,苏秦正为其合纵抗秦方案奔波,他急需选派一名得力干将打入秦国,以制止秦国对合纵联盟的军事行动。在他执掌秦国军政大权期间,秦国迟迟未对赵国采取军事行动。当时,以苏秦为主谋,东方六国联盟抗秦,称为合纵。为打破合纵,张仪便为秦国制定了连横的策略。

连横纵横捭阖,破合纵六国称臣

——张仪传

战国时期,风云变幻,群雄逐鹿,逐渐形成秦、齐、楚、赵、魏徵、韩、燕七国争霸的局面。由于历史条件限制,七国之中,即便是国力最强盛的秦国或齐国,要想单凭本国力量吞并六国,也绝非易事。在这种情况下,著名谋士苏秦提出六国合纵抗秦的计划,并曾一度付诸实施。然而没过多久,苏秦的合纵方案即遭到秦国连横战略的毁灭性打击,很快便陷入土崩瓦解状态。那么,是谁为处于危难之际的秦国制定了这一兴邦强国方略呢?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谋略家张仪。

一、初游受挫,一怒投秦

张仪(?—前310)为魏徵国人,出身于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小时候,因家庭贫穷、地位低下,常受别人欺侮。艰苦的生活环境,并没有使张仪消沉,相反更激发他追求功名的野心。为实现出人头地的抱负,张仪在二十多岁时开始寻师访友,探究治国平天下之道。他千里迢迢来到号称文化之都的齐国求学,师从著名谋略大师鬼谷子,学习辩术、谋略和其他方面的技能。当时与张仪在一起攻读术业的,还有被后人称为“倾危”之士的大谋略家苏秦。不过,苏秦一直认为其学业、才能均无法与张仪相比。名师指点,高手云集,张仪如鱼得水。他日夜攻读,勤思好问,很快便成为一名出色的说客,深得鬼谷子器重。

术业学成之后,张仪经过一段时间准备,便踏上游说诸侯的征程。初游之始,由于经验不足,他四处碰壁。最令人难堪的要算他在楚国的遭遇了。一次,他应楚国宰相邀请赴宴喝酒。酒过三巡,楚相拿出一件稀世玉璧给客人观赏。没想到,晚宴刚毕,这块宝玉突然遭窃。宰相手下客卿看张仪衣衫破烂,怀疑是他窃走玉璧,于是便未加调查,就把张仪抓来严刑拷问。后因未找到张仪偷玉的确凿把柄,只好将他释放。张仪气急败坏地回到家中,妻子见他被人毒打,忍不住含泪责备道:“当初你如果听我劝告,居家安分守己地过日子,何至于落到今天这步田地?”张仪不以为然地说:“别说这些没用的,快来看看我的舌头没事吧?”妻子仔细看了一下他的舌头,笑道:“舌头倒还完整无损。”张仪说:“留得舌头在,不愁将来没有出头之日!”(www.guayunfan.com)不久,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张仪的命运,与他同出一门的学友苏秦游说大获成功,已成为燕赵宠臣,官运亨通。当时,苏秦正为其合纵抗秦方案奔波,他急需选派一名得力干将打入秦国,以制止秦国对合纵联盟的军事行动。于是他暗中派人找到张仪说:“苏秦在赵国做了大官,声名显赫,你与他私交甚厚,若投靠他肯定有晋升的机遇。”张仪闻听大喜,立即动身赶赴赵国。然而当他来到苏秦府上时,苏秦却表现出出人意料的冷淡,不但让他吃粗劣饭菜,还当面责骂污辱他:“你白读那么多年书,真没想到竟混得如此狼狈。本来我可以提拔你,共享荣华富贵,但看你现在这个样子,实在不值得我举荐。”这一顿斥责挖苦,令张仪羞愧难当,怒火中烧。他发誓要混出个人样来,以雪耻辱。回顾出道以来,遍走诸国,历尽艰辛,却屡遭失败,报国无门。看来东方诸国没有一个愿收留重用他,倒不如西投强秦。他当即决定,立刻起程投奔秦国。一路上,张仪得到一位富商照顾,车马住宿费用均替他偿付。到秦后,这位富商又用金钱开路,打通关节,张仪很快便飞黄腾达,渐为秦惠王重用,官至客卿。那位帮助他打入秦国上层社会的富商见张仪已功成名就,便前来辞行。张仪大惑不解:“没有您鼎力相助,哪有我今日的显赫地位。恳请先生留在秦国,我要好好地报答您的知遇之恩。”那位富商神秘地一笑,道出事情原委:“我不过是苏秦的门客,受苏先生指派,假扮富商暗中助您渡过难关,真正知遇帮助您的是苏秦先生。苏先生担心您念及一时利益而失去建功立业的时机,故用此计激您入秦担当重任,现在事已成功,我的任务已经完成,恕不久留。”张仪这才如梦方醒,慨然说道:“错怪苏先生了,这些原本是我所学术业中的谋略内容,只因一时疏忽而未能识破。苏先生的才智确比我略胜一筹。请转告苏先生,谢谢他的厚意,我初登官位,哪敢无端对赵国动武。再者,只要苏先生居世,我张仪即便有攻赵的胆量,也没有这个能耐呀!”

事情发展的结果表明,张仪为报答苏秦的知遇之恩,他果然没有食言。在他执掌秦国军政大权期间,秦国迟迟未对赵国采取军事行动。但作为杰出政治谋士的张仪,对东方诸国一直怀有很强的仇视心理,这大概与他早年游说诸国受侮有关。一旦时机成熟,他便撕下情谊的面纱,对东方六国进行毁灭性的打击。这也算是身不由己、各为其主吧。数年之后,苏秦苦心经营多年的合纵抗秦联盟,竟断送在这位昔日同窗好友之手。

二、时来运转,官运亨通

公元前329至前312年,是张仪一生中最辉煌的阶段。在此期间,他仕途畅达,春风得意,连连晋升。几年工夫,张仪从一介穷酸书生登上秦国宰相的宝座,成为权倾一时的名相。

张仪到秦不久,即向惠王献连横之计谋,拆散六国联盟,使归顺秦国(连横向秦)。此计正中惠王下怀,可谓英雄所见略同。张仪以一位谋略大师的敏锐目光,首先选择秦国近邻魏徵国作为连横目标,他采取恩威并用策略,迫使魏徵国就范雎。为震慑诸侯,挫伤魏徵军锐气。秦惠王十年(前328),张仪与公子华率秦军大举伐魏徵。秦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相继攻陷魏徵国蒲阳等城,魏徵军措手不及,节节败退,黄河以西魏徵地大部被秦军占领。张仪见对魏徵行动的第一招棋已奏效,便下令秦军鸣金收兵,速派使者与魏徵国讲和。为表诚意,继续拉拢魏徵国加入连横和秦联盟。张仪又设计提出,把秦军所占蒲阳等城归还魏徵国,并力劝秦惠王忍痛割爱,将公子繇送到魏徵国做人质。这一招果然很灵,魏徵王大为感动,对张仪更是言从计听。张仪借机出使魏徵国,卖弄三寸不烂之舌,劝说魏徵王:“秦国宽容大量,所占魏徵地完整归还,魏徵该有所表示吧!”魏徵王中计,将上郡、少梁献给惠王,以报答秦国厚爱。张仪大功告成,返秦后升官加爵,晋升宰相。

在宰相位置上,张仪政绩显著,一干就是4年。他迎合惠王改“公”称王的野心,力主惠王尊称为王。又策划攻取陕州,扩大秦地盘,筑上郡边塞,巩固边疆防务。其后二年,活跃于外交舞台的张仪与齐、楚之相聚会啮桑,欲拆散齐楚合纵联盟,但未如愿。当时,以苏秦为主谋,东方六国联盟抗秦,称为合纵。为打破合纵,张仪便为秦国制定了连横的策略。

正当张仪在秦青云直上之时,惠王却突然解除了他的宰相职位,其实这是张仪为秦国利益所玩弄的又一个花招。他假意得罪秦国,投奔魏徵国,骗取魏徵王信任,当上魏徵国宰相,暗地里与秦里应外合从事策反活动,力图拆毁合纵联盟,迫使魏徵臣服秦国,充当连横急先锋。

张仪利用相权,开始为连横加紧活动。他不断向魏徵王陈述连横的好处,陈说与东方合纵没有出路。魏徵王对此半信半疑,唯恐再次上当,对投靠秦国背弃合纵迟迟未置可否。张仪密报与秦,秦王恼羞成怒,发兵攻魏徵,吞并魏徵曲沃、平周。惠王对张仪赏赐有加,张仪感到受之有愧,因未能完成连横使命,故继续在魏徵留任宰相长达4年之久。待魏徵襄王病逝,哀王即位,张仪重新劝说哀王投靠秦国。哀王仍不听劝告,于是张仪暗中指使秦对魏徵动武,再度伐魏徵。魏徵秦交战,魏徵大败,次年齐国又乘机攻打魏徵国,于观津一带将魏徵军围困,魏徵一败涂地,秦军又抓住战机大举攻魏徵,首先击败魏徵韩合纵联军,斩首8万,诸侯震恐。张仪借机再次威胁魏徵王就范雎,指出:“魏徵地方不到千里,兵力不过30万,地形平坦,交通道路畅达,缺少名山大川等天然屏障,四面皆需分兵防守,仅用于边境防守之军就不下10万。魏徵国地势极易成为邻国进攻的战场。周边关系处理稍有不当,齐赵魏徵楚等国即会从四面进攻,此可谓四分五裂之地。况且目前诸侯各国合纵抗秦,无非是想求得暂时安宁。当今合纵者欲天下联合一体,诸侯各国相约互称兄弟,虽订有盟约,但不过是一纸空文,根本无信誉可言。即使同胞兄弟,姜尚有争夺钱财之时,故苏秦所搞合纵肯定必败无疑。魏徵王若不臣服秦王,秦肯定会派军攻取河西诸地,再劫取阳晋,截断赵国南下和魏徵北上之路,两国联盟不攻自破,魏徵国想求得安宁是不可能的。此外,韩国惧怕秦威力,如秦韩结成联盟,魏徵亡国只须片刻。魏徵王的最好办法就是臣服秦王,这样楚韩惧怕秦国,必不敢对魏徵轻举妄动。楚韩之患消除,大王高枕而卧,还有何忧虑?”接着张仪又恐吓说:“如现在魏徵不赶快臣服秦国,待秦军打上门来,即便想臣服秦,亦晚矣。”张仪还假装仁慈,愿冒杀头之罪去秦求和,为两国通好穿针引线。魏徵王本无头脑,又被张仪一番高论打动心弦,便撕毁与合纵国所订盟约,转而与秦通和。张仪连横第一步策略已见成效,复返回秦国,重挂相印。不久,魏徵王发觉中了张仪计策,便背秦重回合纵联盟,与秦抗衡。但由于合纵国各自心怀鬼胎,步调不一,以致延误战机,往往刚与秦交火,就被秦军的猛烈攻势打得溃不成军。秦军乘胜接连攻取魏徵曲沃等地。魏徵国慑于秦威力,不得已再次臣服秦国。

三、西定边陲,东伐韩赵

张仪刚刚制服魏徵国,不料后院起火,西部、西南部边疆战事吃紧。先是蛮夷(西部)义渠部族叛乱,继而西南巴蜀地区内乱又起。义渠地处秦西部边疆。原为秦附属国,该部族自恃兵强马壮,反叛之心常存。秦魏徵交战之际,秦无暇西顾,义渠趁机叛乱,一度攻入秦腹地,捕获人口牛马,严重影响秦国安全。故东部稍稳定,张仪便征调大军西征。义渠各部多为乌合之众,在秦军强大攻势下,义渠一触即溃,秦军很快便平定了叛乱。义渠慑于秦军威力,再次臣服秦国。

平定义渠后,张仪把目光转向西南方的巴蜀。当时,巴蜀均已独立,两国皆各立国王。但两国因事务纠纷,时常发生争端,后冲突扩大,双方军队展开激战,一时战火蔓延,形势十分紧张。

秦惠王欲发兵伐蜀,又恐道险难行,恰逢韩国又来攻秦,秦王对先用兵何方犹豫未决。秦国朝中大臣也为此争执不休。张仪力主先攻韩,理由是:“秦先亲魏徵善楚,魏徵楚两国可断绝韩交通要道。秦军直攻韩国,然后挟周天子以令诸侯,天下谁敢不听!再说巴蜀两国偏僻,与这些蛮狄作战,劳民伤财,夺取两国也没很大用处。”秦将司马错则持相反意见,理由是:“国富必先扩大地盘,兵强需先民富。巴蜀正值内讧,攻之既可扩充秦地盘,又可获取财物,富民强国,何乐而不为?而攻韩挟天子,则不义之名远扬。周天子若与韩齐联手,那么秦国就处于十分危险境地。”惠王权衡再三,最终决定派张仪、司马错率军先伐蜀国。当年十月,秦军即攻陷蜀国。不久,巴国也被秦军攻占。张仪将蜀王贬斥为侯,又委任陈庄为蜀相。至此,秦在巴蜀建立正式统治机构。巴蜀归属秦国,秦国疆土扩大,国家更加富裕强盛。

平定巴蜀后,张仪又对韩策划了一次大的军事行动。在此之前,韩国曾与赵魏徵两国组成联军合纵攻秦。但联军缺乏统一军事部署,各自为战,互不接应。韩军刚与秦军交战,即被秦军打得溃不成军,韩军死伤大半,损失惨重,韩将申差也成为秦军阶下囚。不久,韩国又与楚合纵军联合,再次出兵攻秦。军事行动伊始,楚却按兵不动,致韩国孤军深入,于岸门一带被秦军包围。韩军全军覆没,从此一蹶不振,被迫委曲求全,臣服秦国。

魏徵韩两国归顺秦国后,张仪把目光盯在赵国身上。早年他虽曾信誓旦旦声称决不用武力攻赵。但时过境迁,政治谋略家的野心使他早已把当年承诺丢在脑后,故当师兄苏秦刚离开赵国,张仪便迫不及待对赵国采取军事行动。秦军长驱直入,赵军仓促应战,很快就溃不成军。不得不接受秦国条件,背弃合纵,连横向秦。至此,魏徵韩赵三国均按照张仪设计的圈套,先后加入连横阵营。消息传来,张仪心里犹如一块石头落地,显得格外轻松。他的嘴角上流露出一丝得意的冷笑,脑海中又在酝酿一次更大行动。

四、两戏楚王,威震江南

韩、魏徵、赵三国附秦后,合纵国盟友减半,元气大伤。真正有实力能够与秦国争夺霸主的,只剩下齐、楚两个大国了。

齐国濒海,富渔盐之利,颇具经济军事实力,是个难啃的硬骨头。楚国实力比齐国稍次,但因与齐国合纵联盟,秦国一时还不好下手。张仪想出一条离间楚齐关系的计谋,报请惠王恩准,立即动身出使楚国。楚怀王久仰张仪才华,闻听张仪到来,当日亲赴他下榻宾馆拜访,谦称“楚国偏僻落后,敬请先生指点治国良策”。张仪接过楚怀王话茬,单刀直入地说:“大王诚能听从我的劝告,不如关闭楚齐边境城门,撕毁合纵盟约,断绝与齐国的外交关系,改同秦国结成盟友。那么,秦国将把商於一带600里肥田沃地赠予楚王,并挑选年轻貌美的秦国姑娘送到楚王后宫,供大王享用。秦楚相互娶妇嫁女,两国连横,亲若兄弟,可姜望长期保持友好邻邦。如此,则北可削弱齐国,西则受益于秦。此乃楚国最好的治国富民方略啊!”张仪一席话说得神灵活现,愚蠢的楚王听得心花怒放。当即决定采纳他的建议。满朝文武大臣皆贺,唯独陈轸伤心叹息,强烈反对。他认为,秦赐赠楚600里土地可能是个骗局。因为楚齐结盟才引起秦国尊重,如果楚与齐断交,失去齐国这个强大盟友,则陷入孤立无援境地,秦必轻视楚国,根本不可能赐赠楚国土地,相反还会从秦国引来祸水。故应观姜望时日,再作决定。一贯独断专行的楚怀王,此刻头脑发热,哪听得进逆耳忠言。他大声喝斥陈轸:“快闭嘴!再敢胡言者一律以犯上罪论处。众位爱卿,静候寡人得地。”随后,楚怀王以相印授张仪,并厚赏有加。接着,楚王便下令闭关掩城,与齐国断绝关系,撕毁盟约。同时楚怀王又委派一将军随张仪赴秦索取土地。张仪刚返秦,便谎称登车摔伤,从此装病不起,楚使三个月未见张仪踪影。楚怀王闻讯,大惑不解,猜测张仪避而不见楚使,可能是嫌楚与齐决裂还不够坚决。故派勇士至齐国大骂齐王。齐王大怒,一气之下,转而背楚向秦,与秦正式签订连横盟约。这时,张仪大模大样地粉墨登场了。当楚使向他索要600里秦地时,张仪诡辩说:“您一定是搞错了,我要送给楚王的土地是奉邑6里,何来商於600里之说?”楚使大惊失色,赶快回国还报楚王。楚怀王闻听,气得浑身发抖,大骂张仪无赖流氓,言而无信!当即下令发兵攻秦。张仪早有准备,他暗中串通齐国,组织秦齐联军直攻楚国。秦齐大军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楚军防不胜防,大败而归。此战楚国损兵8万,名将屈匄中箭身亡,秦军接连攻取丹阳、汉中诸地。楚王孤注一掷,再次增兵偷袭秦国。不料,楚军在蓝田一带中了秦军埋伏,几乎全军覆没。楚王迫于无奈,不得已而割让两城,与秦签订屈辱和约。

连战告捷,秦国野心更加膨胀。秦惠王看中楚国黔中一带的肥田沃地,欲据为己有,便同楚王提出要用武关外秦地与黔中楚地交换。否则将以武力夺取。糊涂的楚王为报私仇,竟荒谬提出,只要秦将张仪送到楚国,黔中将无偿奉献。秦惠王求地心切,恨不得马上把张仪送去换回楚地,但碍于情面,一直不好意思明说。这一切当然瞒不过张仪,他自告奋勇,请求出使楚国。秦惠王担忧地说:“上次你负约戏弄楚王,他早就怀恨在心。现在去楚实在太危险了。”张仪哈哈一笑,镇定自若地说道:“秦国强威扬,我作为秦国特使访楚,楚王一时还不敢把我怎么样。况且,我与楚王宠臣靳姜尚私交甚厚,靳姜尚深得楚王夫人郑袖喜爱,而楚王平时又最惧怕郑袖。有这样一层关系,到时候必会化险为夷。假如楚王真的动怒诛杀我,而换取黔中之地,臣死而无憾!”秦惠王大为感动,遂委派张仪再次出使楚国。刚到楚地,张仪就被楚王手下逮捕入狱,欲处极刑。这时,张仪预先用重金贿赂楚臣之举开始奏效。靳姜尚为营救张仪上蹿下跳,四处活动,他故作神秘地煽动楚王夫人郑袖说:“听说楚王最近另有新欢,您将面临被抛弃的危险。”郑袖忙问:“爱卿何出此言?”靳姜尚趁机进言:“张仪为秦王宠臣,秦王绝不会看着他白白送死而坐视不救。今秦将以上庸之地六县贿楚,以美人聘楚,以宫中歌妓陪嫁楚王。楚王必喜欢秦国美女,而冷落夫人。如果事情真是那样的话,夫人迟早有一天要遭楚王抛弃了。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恢复张仪自由。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夫人免遭废黜,永享荣华富贵。”靳姜尚一番话击中郑袖要害,她顿时心烦意乱,对秦国美女又嫉又恨,生怕她们夺其王后位置。于是,郑袖便使出浑身招数,百般风流柔情,向楚王进言道:“人臣各为其主,今楚地姜尚未献秦,秦王即派张仪出使楚国,可见秦王对此事之重视,大王若无礼而杀张仪,秦王必大怒而攻楚。请求大王恩准臣妾与皇子先迁居江南,以免为秦兵所害。”楚怀王本无主见,囚禁张仪仅为咽不下这口窝囊气。听夫人这么一说,吓得魂飞魄散,后悔不迭,忙下令放出张仪,并对他优礼有加,敬若贵宾。

张仪以其临危不惧的胆略和过人的智慧,再次化险为夷。他不辱使命,与楚怀王达成谅解。秦楚言归于好,扫除了秦连横活动中的一大障碍,从而构成了张仪政治外交生涯中最精彩的一个片断。

五、连齐协燕,摧垮合纵

就在张仪即将启程从楚国返秦之时,从东方齐国传来苏秦被车裂而死的消息。张仪马上决定改变行程,抓住这天赐良机,加快连横步伐,彻底摧垮合纵。于是,张仪调头重还楚国,鼓动楚王彻底脱离合纵,与秦结成更亲密的关系。张仪先用威胁口气力陈秦国强大,认为“秦地广大几占天下土地之半,雄兵百万可敌四方进攻。秦军一向以英勇善战著称,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秦若攻楚,三个月可使楚陷入困境。而合纵各国要救楚国,至少要用半年以上。楚与秦争斗多次,结果是每战必败。合纵各国根本不是秦国对手,如果哪个国家胆敢与秦为敌,必亡无疑。苏秦为合纵奔波一生,到头来却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这足以说明合纵策略不切实际,是根本行不通的。”继而又拉拢楚王说:“今楚秦边境接壤,两国形同手足。大王如能按我刚才说的去做,秦国愿放弃黔中。秦楚互换人质,两国结盟,世代友好相处,互不攻伐。这才是楚国生存下去的最好策略啊!”楚怀王惧怕秦国淫威,便不顾大夫屈原的强烈反对,答应了张仪的条件,彻底背离合纵联盟,完全臣服秦国,与秦结为亲近的连横盟友。

楚国与秦国重结盟约后,张仪马不停蹄直奔韩国。他采用同样手段,劝说韩王:“韩国地险山多,资源短缺,民穷国弱,兵力不及秦国一半,根本无法与秦抗衡。若韩国不臣服秦国,秦军则直驱宜阳、上党,东取成皋、荥阳,断绝韩军退路,则韩国就不复存在了。故先臣服秦则安,不事秦国则危,不如臣服秦国。秦国最大愿姜望为弱楚强秦。而能弱楚者非韩莫属,此由地势所决定。今若韩国事秦国以攻楚,秦王必喜。攻楚而使韩国获其地,转祸而悦秦,这确实是拯救韩国的最好计策啊!”韩王被张仪的话击中要害,心甘情愿地接受了张仪的计策,脱离合纵,改归连横,韩国由此成为秦国连横组织的第三位成员。张仪返秦禀报秦王,秦惠王大喜过姜望,厚赏张仪肥地五邑,封号“武信君”。

张仪来不及喘息,又风尘仆仆,东赴齐国游说。他劝说齐湣王道:“齐国目前虽貌似强大,实则潜伏着亡国的隐患。大王听从合纵者操纵,不明天下大事及古今通变之理,贪眼前小利而忽略国家长远大计。现在秦已与楚、韩、魏徵、赵结盟连横,若齐不臣服秦国,秦即驱韩魏徵攻齐之南部,指派赵国渡清河直指博关、临淄、即墨,齐国也就离覆亡不远了。那时,齐国想臣服秦国,恐悔之晚矣。”齐王思索片刻,觉得张仪的话不无道理,便采纳其策略。当即宣布停止合纵活动,改换门庭,与秦通好,正式结成连横盟友。昔日合纵中坚大国的齐国,仿佛做了场噩梦,一夜之间沦为秦国的盟国。一切来得这样突然,一切又似乎顺理成章。残酷的现实犹如一场毁灭性的大地震,摧垮了其他合纵小国的最后一道心理防线,使其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归宿。

张仪乘胜进击,再到赵国。他换了一副面孔劝说赵王:“大王多年来率天下合纵诸国与秦抗衡,给秦国带来很大麻烦,秦王一直耿耿于怀。现在楚、韩、魏徵、齐四国均已俯首称臣,易帜加盟连横。赵国失去合纵国援助,形单影孤。今秦若组织韩、魏徵、齐等国攻赵,灭赵易如反掌。赵亡国后将四分其地,因此奉劝大王尽快择日与秦王相约,最好在渑池晤面签约。双方承诺互不攻伐。这样才能帮助赵国消除亡国隐患,确保长治久安。”赵王听后吓出一身冷汗,忙拱手谢罪道:“过去赵国与秦国作对,完全是先王所为。本王年幼无知,继位初始,对一些军国大计心存疑虑,感到合纵抗秦得不偿失,绝非长久之计。寡人正要动身向秦王割地赔罪,没想到在这里聆听先生明教。”于是,赵王诚惶诚恐地接受张仪所献计策,完全放弃合纵,对秦国割地请罪,永结连横联盟。

张仪又奔走燕国游说。他利用燕国与赵国矛盾,极力挑拨劝说燕王道:“大王一贯亲近赵国,用联姻方式与赵国结盟,但事与愿违,两国一直明争暗斗,交战不止。燕国曾两度被赵国击败,忍受割地赔罪之辱。现在赵王已于渑池拜见秦王,正式对秦割地称臣,若大王不臣服秦国,则秦必助赵攻燕,贵国云中、九原、易水、长城一带,也就皆非燕土了。今赵国犹如秦国的一个郡县而已,没有秦王命令,绝不敢轻举妄动攻伐燕国。燕王若臣服秦国,秦王必喜,赵国必不敢对燕动武。燕国西有强秦做后盾,南无齐、赵进攻之扰,请大王仔细考虑何去何从吧!”燕王闻听此言,吓得说话声调都变样了:“寡人久居深宫,孤陋寡闻。虽名为一国君主,处事却如同婴儿,多年来勉力支撑国度,一直苦无治国良策,今幸遇先生教诲。燕愿臣服秦国,敬献恒山五城,略表诚意。”这样,合纵联盟的最后一位盟友,也被张仪连唬带吓地拉入连横盟约中。

张仪游说连获成功,他以三寸不烂之舌,采取威胁恫吓、拉拢引诱及挑拨离间等手段,利用合纵各国内部矛盾,逐一击破,分化瓦解。最后终于摧垮了合纵联盟,形成诸侯各国连横向秦、秦国一揽天下的新格局。

六、大功告成,退隐魏徵国

张仪顺利实现了多年为之奋斗的连横梦想,他得意洋洋地踏上回秦路程。谁知刚至咸阳,就得到秦惠王去世、武王继位的消息。这消息如当头一棒,把张仪刚才的高兴劲打到九霄云外。这些年来,他扶摇青云,步步高升,全仗惠王恩宠重用。现在惠王一命呜呼,张仪失去靠山。新继位的武王一向厌恶他的油嘴滑舌,做太子时就曾当众给他难堪。大臣中与张仪政见不和者,也开始群起而攻之。纷纷指责张仪言而无信,有辱秦国威名。连横诸侯各国探得张仪与武王结怨甚深,均背弃连横,重操合纵旧业。秦武王元年(前311),秦国朝中群臣日夜诽谤张仪,妄图取而代之。张仪处境十分险恶,随时都有掉脑袋的危险。这时,他想起“狡兔死,良狗烹”的古训,决定马上设计逃离这是非之地。于是,张仪便向武王进言道:“从秦国长远利益考虑,需搞乱东方诸国,使其大变,秦国可多得割地。今闻齐王甚痛恨我,我所在之地,齐必兴兵讨伐。因此,我请求赴魏徵国,齐国必兴师伐魏徵。魏徵齐交战,无暇他顾。大王可乘机兴兵伐韩,攻入三川。出兵函谷关,直取东周国,挟周天子以令诸侯,则霸业可成。”秦武王沉默片刻,感到此计甚妙。乃命备车30乘,护送张仪入魏徵。

果不出张仪所料,他刚到魏徵国,齐国即兴师伐魏徵。魏徵哀王惊恐万分,不知如何是好。张仪狡黠一笑,胸有成竹地说:“大王不必惊慌,我愿为大王略施小计,智破齐军。”张仪乃使其舍人冯喜到楚,借楚国使者的名义使齐,对齐王说:“我知道您对张仪恨之入骨,才发兵攻魏徵。但这样做适得其反,正好帮了他的忙。因张仪曾与秦武王设计搞乱东方,秦国乘虚而入。今张仪入魏徵,您果然中计伐魏徵。内耗国力,外失盟友,四面树敌,而使秦国坐享其成。这样做只能使秦王对张仪消除不满,深信无疑。”齐王恍然大悟,当即下令停止攻魏徵,齐军打道回齐。

魏徵王见状喜不自胜,对张仪佩服得五体投地。当即授其相印,委以宰相重任。正当张仪踌躇满志,准备在魏徵国大干一番事业的时候,一场疾病夺去了这位谋略家的生命。他带着对权力地位的眷恋和遗憾,匆匆地离开了人世。

张仪虽逝,但他创建的连横战略却最终拆散了合纵联盟,奠定了秦国在诸侯六国中的霸主地位,为秦扫平六国、一统天下铺平了道路。作为一代谋略大师,张仪雄辩的口才,足智多谋的方略,运筹帷幄的大将风度,临危不惧的胆略及矢志不移的奋斗精神,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笔。他的某些战略思想和传奇故事,千百年来一直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

(张照东 王榛华)

本文主要资料来源:《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战国策》。

范雎忍辱求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