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唐代党项的内迁_唐宋民族史

唐代党项的内迁_唐宋民族史

时间:2022-07-04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唐代党项的内迁_唐宋民族史一、唐初对党项的招抚隋末唐初,党项与吐谷浑利用中原纷争,不绝寇扰西北诸州。散居在今甘肃南部和青海境内的党项部落被迫请求内迁。为了贯彻“抚绥”“怀柔”的政策,唐廷对管理内迁党项的官员的选择较为慎重,这些官员练达吏道,精于戎职,能较好地处理民族关系。

唐代党项的内迁_唐宋民族史

一、唐初对党项的招抚

隋末唐初,党项与吐谷浑利用中原纷争,不绝寇扰西北诸州。唐武德元年(618年),党项与吐谷浑合兵犯扰唐松州(今四川松潘),益州道行台窦轨与扶州刺史蒋善合受命连势进击,大破党项与吐谷浑之众。从高祖建唐到武德九年(626年)唐高祖去世前的九年时间里,党项侵掠唐西北诸州达十次,沿边松、河、洮、岷、叠、渭、廓等七州均受其害。

李世民继位后,很快扭转了唐王朝在北方和西北地区的被动局面。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派大军分六路出击,猛攻突厥,南会州(今四川茂汶)都督郑元遣使招抚党项,其酋长细封步赖举部内附。唐太宗降玺书抚慰,步赖遂入朝长安,太宗宴赐甚厚,并以细封氏之地为轨州(今四川阿坝),拜步赖为刺史。步赖自告奋勇,率所部为唐征讨吐谷浑。接着诸姓酋长相次率部落归降,请同编户,唐太宗也厚加抚慰,将所归之地列为肦、奉、岩、远四州。第二年,东突厥汗国瓦解,约十万人前来降唐。周边各族为之震动,纷纷归附。贞观五年(631年),唐廷遣太仆寺丞李世南开赴党项河曲十六州、四十七县,前后内属者达三十四万人。唐大将李靖率师击伐吐谷浑时,原臣属于吐谷浑,并与之联姻的党项酋长拓跋赤词又率部屡抗唐军,被廓州刺史久且洛生率轻骑击败于肃远山,斩首数百级,掳杂畜六千。班师回朝后,太宗令岷州都督李道彦前往说谕,赤词的侄子思头表示归附,其部下拓跋细豆也愿降唐,接替李道彦的岷州都督刘师立则派人前去招抚,赤词与思头率部归款,列其地为懿、嵯、鳞、可等三十二州,以松州为都督府,羁縻存抚党项诸部,拜拓跋赤词为西戎州都督,赐姓李氏,自此职贡不绝,从河首大碛石山以东,并为唐朝之境。

雪山党项破丑氏在唐初常为边患,对归附唐朝的党项部落亦多加阻挠。贞观五年(631年)岷州都督刘师立率兵讨击,军卒尚未到达,破丑氏已率部逃于山谷之中。第二年十一月,破丑氏也向唐称臣朝贡。(www.guayunfan.com)贞观九年(635年)正月,唐太宗调集大军对吐谷浑实行大规模征讨。赤水道行军总管李道彦大军由松州出发,出师前,曾以厚币赠予党项,令其为向导。党项大酋拓跋赤词拜见李道彦后,向诸将提出,如唐军无虏掠之心,党项当资给粮运,若进行欺诈,当即固险以塞军路。双方歃血誓盟,赤词对此深信不疑。可是,当李道彦由松州进军到阔水(今四川松潘)时,见赤词毫无防备,违誓纵军掠取牛羊数千头。赤词见状大怒,遂率部屯兵于狼道峡,阻击唐军,李道彦战败,死者万余人。党项趁势进攻叠州,迫使李道彦退保松州。五月间,当唐将李靖等击败吐谷浑,吐谷浑举部内属时,党项诸部也跟着降服,就连黑党项酋长敦善王也臣服了唐朝,岁贡方物。至此,党项诸部全部为唐招抚,于其地设羁縻府州统领。

二、党项的内徙

唐初勃兴于西藏高原上的吐蕃王朝,于高宗龙朔三年(663年)北上灭吐谷浑,党项诸部亦为吐蕃侵袭威逼。散居在今甘肃南部和青海境内的党项部落被迫请求内迁。唐移静边州都督府至庆州(今甘肃庆阳)时,辖下的二十五个党项诸部,也随着一道内迁。

党项的内徙始于贞观末年,到唐末永隆元年前后吐蕃攻占党项故地时,内迁达到高潮。党项以姓氏、部落为单位陆续向北迁徙,最后,散居于陇右北部诸州及关内道的庆、灵、银、夏、胜等州。为此,唐朝又复置一些党项羁縻府州,寄治于庆、灵、秦等州。

党项故地被吐蕃占领后,党项仅是一部分人内徙,留居者为数仍不少,为吐蕃所役属,吐蕃称这些党项人为“弥药”。吐蕃与党项在政治、经济、文化、建筑、宗教等方面,不断交流、融汇,使相当一部分党项人逐渐融合到藏族之中。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内迁的党项乘机向南骚扰(今陕西县),宁(今甘肃宁县)等州。乾元元年(758年)九月,唐招讨党项使王仲升斩杀酋长拓跋戎德,但未能阻止其南侵。乾元三年(760年)正月,党项逼近京畿长安,使唐廷朝野震动,即命大将郭子仪领重兵出镇州,党项退走。自至德(757年)以后,党项“常为吐蕃所诱,密以官告授之,使为侦道,故时或侵叛”[4],但不久也就被唐平定。宝应元年(762年),渭北党项首领遣使唐廷朝见,表示愿意帮助解决灵州的军需供给。广德元年(763年),吐蕃率吐谷浑、党项、氐羌二十万之众攻入长安,立原邪王李守礼之子李承宏为帝。郭子仪设伏于城周,吐蕃被迫退走。

鉴于内迁党项的居地与吐蕃滨近,易相联络,给京畿造成威胁,唐廷采纳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的建议,将散居于灵、盐和庆州一带的党项部落迁到银州(今陕西米脂)以北、夏州(今陕西横山)以东地区。从此,迁居于庆州一带的党项部落称做东山部落,迁居于夏州一带的党项部落称做平夏部落。永泰元年(765年)后,吐蕃势力不时东进,寇扰渭北诸州,迫使部分党项东渡黄河进入河东石州(今山西离石)。

对于内附的党项诸部,唐设羁縻府州管辖。府州的设置大体以部落为基础,任命部落首领为府州的都督、刺史,并得世袭。界内虽立县名,但无城郭居处。少数州县有版籍户口,但不上户部,而绝大多数州县没有版籍户口。羁縻府州是唐对内迁的党项采取怀柔政策的具体措施。为了贯彻“抚绥”“怀柔”的政策,唐廷对管理内迁党项的官员的选择较为慎重,这些官员练达吏道,精于戎职,能较好地处理民族关系。羁縻府州由节度使统领,节度使一般都兼领“押党项部落使”,专门管理担任都督、刺史的党项首领,通过他们控制诸部。

三、内徙党项的社会经济

内徙后的党项基本上仍以“姓”为部,各部之间大小不一,人数不等,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中心,居住更为分散,大都与室韦、内迁吐谷浑及汉族杂处错居。因几经迁徙和战乱,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组织,逐渐为地域关系的羁縻府州所代替。在同一地区,不同族姓的部落开始联合起来,形成以地域为名的部落集团,如东山、平夏两大部落。部落集团内出现了有势力的“大姓”,这些大姓作为部落首领,成为羁縻府州的刺史等职官,他们与部落成员既有“亲长”关系,又有“臣属”关系。

内徙党项的社会经济仍以畜牧业为主。他们居住的银、灵、夏、绥等州水草丰美,宜于畜牧,中唐以后,成为唐朝马匹的主要供给地。太和七年(833年),唐于银州设银川监牧使,管理畜牧生产,以保证战马的供应。

党项部落经济繁荣,牛羊肥壮,远近商贾赍杂缯诸货来此地交换羊和马,党项则用羊换取弓矢,用好马易铠甲,通过与汉族的交易改善自己的武器装备。这些贸易往来,不仅使党项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起来,而且加强了党项与汉族及其他民族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