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互联网时代,沿海发达地区农村综合文化站工作的历史转型

互联网时代,沿海发达地区农村综合文化站工作的历史转型

时间:2022-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乡镇综合文化站应该承担起普及互联网知识的重任。根据互联网的越时空性特点,在沿海发达地区的乡镇综合文化站,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互联网这个极好的信息载体,建立当地文化网站或网页等,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包括推出传统地域文化的视频,推动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创新。
互联网时代,沿海发达地区农村综合文化站工作的历史转型_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与模式

三、互联网时代,沿海发达地区农村综合文化站工作的历史转型

从历史发展的视角来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文化事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上个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是电影(广播)时代,电影和广播等作为农村主要的文化载体。二是20个世纪80、90年代,是电视时代,电视作为主要的文化载体。三是进入本世纪以来,是电脑时代,互联网作为主要的文化载体,进入农村里年轻人的生活。在这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电影、电视、电脑这三个典型的文化载体,直接影响着农民的文化生活水平。

当前,沿海发达地区农村综合文化站处在特定的历史转型时期,不能再停留在以往的工作模式和思维惯性中,要充分看到互联网对农村文化建设发展带来的作用,把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把群众文化工作向互联网拓展,让网络文化生活与传统文化活动相映生辉,比翼齐飞,实现农村综合文化站工作的历史转型。

(一)根据互联网的丰富性特点,开展互联网知识普及培训,为青年农民开启通往互联网世界的入口

互联网使人类迈进信息化时代。巨大的信息量和及时的更新,使农村网民走上信息的高速公路。农村网民最初接受互联网知识,大致有几种途径,一是中小学里的电脑教育;二是从城乡的网吧接触互联网,三是村民间的手帮手传习。沿海发达地区乡村学校里对学生的互联网启蒙,对于日后成为网民有着积极的意义。比较而言,从网吧里接触互联网,可能更会受到网络上的亚文化影响。乡镇综合文化站应该承担起普及互联网知识的重任。一方面,在一些发达乡镇具有客观的条件,信息共享工程建设购置了一定数量的电脑设备,中小学电脑资源可能共享,乡镇政府机关和学校里有懂电脑的人才;另一方面,农村有一定文化基础的青年人对互联网普及存在着需求。乡镇综合文化站应该站在信息时代的制高点,开展电脑普及培训,从根本上改变城乡文化不对称的现状。通过开展互联网基础知识、电子商务、优秀网站推荐等普及培训,造就沿海发达地区的新一代农民。宁波慈溪市庵东镇文化站2006年以来积极开展电脑技术培训,并在当地民营企业支持下为企业青年职工普及电脑基本知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互联网成为农村青年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的文化生活就变得丰富多彩,从互联网中获得文化上的满足和经济上的收益。浙江义乌市青岩刘村常住人口1500人,背靠义乌大市场开起了网店,村里的民风渐变,打麻将的少了,开网店创业的村民多了,村子里白天静静地,都窝在家里做网上生意,到下午4点多,网店老板们把打包好的货搬出来,快递公司一家家地来收货,忙碌和热闹的景象一直要延续到晚上9点多,互联网改变了他们的日常生活[8]

(二)根据互联网的互动性和即时性特点,增强虚拟空间与现实文化工作的互动,扩大乡镇文化工作的发展空间

互联网互动性和即时性的特点,使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向互联网延伸,有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一是建立网站或网页。乡镇综合文化站应该在当地乡镇政府网站下,建立文化站网页,通过论坛发帖、站长信箱等形式,了解当地网民以及群众的文化需求,使群众文化工作有的放矢,提高群众的文化参与度。二是建立文艺团队QQ群。QQ聊天等网络即时通讯工具,为群众文化团队的建设提供了便捷的方式,有利于增强业余文化团队的凝聚力。浙江温岭横峰街道文化站建立“鞋乡戏迷QQ群”,经常在QQ群里交流越剧的演唱流派、越剧演出等信息,切磋越剧表演艺术,坚持每月的第一个星期六聚会,吸引了省内上千名戏迷朋友到此聚会,也给横峰当地的戏迷朋友提供了每月过戏瘾的机会[9]。三是文化活动的网络化。乡镇综合文化站通过组织网上的摄影大赛、网络征文比赛等群众文化活动,将比赛的信息、作品展示、网民投票等,在互联网上进行,吸引群众的广泛参与,扩大群众文化活动的社会影响。浙江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的连泗荡网船会,是与江南水乡渔民生产、生活习俗相关的民间水上庙会活动,是国内唯一的一处水上庙会。2010年元旦起,该镇文化站联手浙江省摄影家协会,组织“中国江南网船会”民俗风情摄影比赛,拍摄内容为江南渔民习俗——网船会相关活动,以及王江泾镇的民俗风情、人文景观、运河风光、连泗荡风光。摄影大赛的信息在网上发布后,被网友纷纷转载,影响不断扩大,嘉兴地方论坛、浙江摄影网,以及上海、江苏等地论坛都转载本次摄影比赛的信息,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纷纷参与,应征的摄影作品众多,既达到了宣传、推广当地民俗文化的成果,又提升了文化活动的社会影响[10]。乡镇文化工作中自觉运用互联网这个载体,更能吸引农村里青年网民的参与和支持。

(三)根据互联网的开放性特点,实现网络文化资源共享,突破农村文化空间的封闭性这一传统瓶颈

传统农村文化空间的封闭性,使乡镇文化站工作不可避免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文化设施、文化设备有限,文化下乡不能常态化,城乡二元治理结构使农村文化建设呈现出先天不足的现象。然而在互联网时代,曾经制约农村文化发展的瓶颈可望得到很大程度上的突破。互联网最根本的特性,便是它的开放性,互联网就是建立在自由开放的基础之上。在互联网时代,乡镇综合文化站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中,要充分重视互联网信息量大、文化资源丰富,以及高度的开放性、便捷性特点,组织开展佳片欣赏活动、举办网上展览、网上群众文艺辅导等活动,突破农村文化空间的封闭性,共享网络丰富的文化资源。综合文化站定期推荐观看优秀影视作品,欣赏网络上精彩的文艺演出,听取网络上的人文讲座和文艺辅导,引导农村业余文艺骨干学演农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强化先进文化的影响力,以优秀的文化来抵御亚文化和庸俗文化的侵袭。

(四)根据互联网的超时空性特点,推动传统文化展示的网络化,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

互联网具有越时空性,信息可以超越时间的限制,在网站或者网页上保存与传播,可以超越地域的限制,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里进行远距离传播。根据互联网的越时空性特点,在沿海发达地区的乡镇综合文化站,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互联网这个极好的信息载体,建立当地文化网站或网页等,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包括推出传统地域文化的视频,推动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创新。浙江湖州市南浔区练市镇文化站建立文化网站,设置“练市风情苑”、“民间传说”、“民间俚语”、“群文活动”等,重点推介练市的地方文化,如练市船拳、水乡古桥、民间俚语等,吸引了许多网民浏览、跟帖和评论,扩大了练市传统文化的社会影响。有网友看了《练市船拳与含山轧蚕花》的文章和精美的图片后,“纷纷发帖或询问其内涵,或探寻其根源,对江南水乡这一独特的地方传统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浙江《青年时报》的记者从网上看到“水乡古桥”专题中近百座形态各异的练市古桥,赶来拍摄并撰文介绍,认为“练市的这些古桥,对运河申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桥上,都包含着当时的年号、桥位置、当时风貌等丰富的信息。”[2]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农耕时代的传统民间文化逐渐失去其存在的土壤时,互联网恰到好处地成为乡村传统文化展示、弘扬的有效载体。乡镇综合文化站应该把握这一历史的机遇,加快地域传统文化的数字化进程。

(五)根据互联网的个性化特点,引导青年农民建立个性化的文化博客,展示新一代农民的文化创造和精神追求

互联网使人们的个性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随着农村电脑普及率的不断攀升,农村网民群体的日益扩大,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沿海发达地区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应该以文化自觉,以互联网为载体,通过组织乡镇的博客大赛、建立乡镇的文化博客圈子等形式,发挥博客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和鼓励青年农民建立个性化的文化博客,展示信息化时代农民的文化创造和文化自信。如沿海发达地区的一些乡镇,就有民间摄影团队,综合文化站干部引导摄影爱好者建立自己的博客,上传摄影作品,既展示农民的摄影习作,博客同时又是讨论、交流摄影艺术的平台,博客圈的建立将有效地扩大博客的影响,网络互动则推进了网民的文化参与。互联网作为传播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将充分满足青年农民的文化需求,激发青年农民的文化创造力,展示新一代农民的文化自信。

诚然,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的网络化转型,关注的是农村里的青年以及少年,不能惠及老年群体,但是农村青少年是最有活力的,是新农村文化建设最重要的力量,更是新农村文化的未来,

在互联网时代,如果我们继续对互联网视而不见,漠视互联网对农村文化建设巨大的促进作用,我们的群众文化将落后于时代。

参考文献

[1]浙江去年农民收入破万元高出全国水平一倍.2010-01-26.中国新闻网http://fi-nance.qq.com/a/20100126/004444.htm.

[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9.

[3]浙江省统计局.浙江农民生活向全面小康迈进.http://database.ce.cn/district/sy/fz/200910/26/t20091026_20274210.shtml.

[4]农村居民家庭耐用品更新步伐加快.http://www.hangzhou.gov.cn/main/xxbs/T311672.shtml.

[5]浙江省人口普查课题组.浙江省人口文化素质与劳动就业问题研究.浙江省统计信息网,2003-01-07.

[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9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eworld/2010-05/27/c_12150060.htm.

[7]浙江龙泉农村新气象:电脑作嫁妆网上卖农货.金农网,2005-06-19,http://www.agri.com.cn/doc/2005/6/19/76521.htm.

[8]陈聿敏.1号淘宝村:地下室里创富忙.钱江晚报,2010-08-13.

[9]“鞋乡戏迷会”越办越有名气了浙闽沪三地戏曲票友在横峰举办专场展演.温岭新闻网.http://wlnews.zjol.com.cn/wlrb/system/2009/11/08/011559281.shtml.

[10]“中国江南网船会”民俗风情摄影比赛征稿启事.嘉兴摄影网.http://www.jxsyxh.com/article.asparticleid=11921.

【注释】

[1]王全吉,男,浙江省文化馆,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农村文化。

[2]沈虎生.基层群众文化向网络延伸的实践与启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