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翁文灏力排众议探玉门

翁文灏力排众议探玉门

时间:2022-0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翁文灏力排众议探玉门玉门老君庙油田原始地质储量5300万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投入开发的大型油藏。翁文灏先生1920年12月16日,甘肃东部发生8.5级大地震,“摧屋伤人,灾象特烈”。由于进口油源断绝,时任经济部长的翁先生力排众议,决定对玉门进行勘探。翁文灏向孙健初指示,开发玉门油矿纵有千难万险,也要有功成此业的决心,要他立即着手做赴玉门实地勘探的准备。
翁文灏力排众议探玉门_甘肃地矿史话

翁文灏力排众议探玉门

玉门老君庙油田原始地质储量5300万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投入开发的大型油藏。1938年正式进行勘探,1939年投入开发。这是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奠定了玉门成为中国第一个石油基地的地位,对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说起玉门油矿,不能不说到翁文灏。翁文灏一生或科研,或从政,但都与玉门油矿有着不解之缘,在中国的地球科学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翁文灏,1889年出生,浙江鄞县人。1908年赴欧洲留学,专攻地质学。1912年获比利时鲁文(Louvain)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13年回到北京,任农商部地质研究所教师、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所长等职。曾兼任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教授、清华大学地理系主任、清华大学代理校务(即校长)等职,是中国地质学会的创立会员,与李四光同任首届副会长,1924年、1926年、1931年及1941年四次任会长,为中国的地质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932年开始进入政界,但一直关心地质调查所的工作。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50年代至60年代曾任新中国政协委员,1971年去世,享年88岁。

img104

翁文灏先生

1920年12月16日,甘肃东部发生8.5级大地震,“摧屋伤人,灾象特烈”。翁先生带领谢家荣、王烈等赴甘肃各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并撰写了《甘肃地震考》等论文著述。20世纪20年代,许多外国专家甚至中国专家都提出“中国贫油”的论点,因而在国内有“一滴汽油一滴血”的说法。翁先生一直不迷信“中国贫油”的论断,完成地震考察后,他根据甘肃玉门老君庙自古就有石油流出地面的线索,派他的高足谢家荣到玉门考察。事后,谢家荣提交《甘肃玉门油矿报告》一篇。通过考察,他们认为玉门地下有丰富的油矿资源,很有开发价值。1921年,翁先生在与丁文江合著的《中国矿业纪要》一文中提出:“中国产油区究属甚广,调查勘探亦究未详尽。则石油固自不失为中国有希望之矿产。”之后,翁先生从地质、地史的角度明确指出在陆相侏罗纪地层中存在石油,认为石油地层是在侏罗纪之后内湖、浅海干涸时形成的,提出了石油陆相生成理论。1927年,更公开提出《开发西北矿业计划》,对如何开发西北矿藏,促进西北经济发展,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见解。其中对西北金矿、石油矿及煤矿的开发利用有较详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对西北石油矿的开发意见,颇具卓见。但此时的中国,风雨如晦。北洋军阀的混战使经济本已落后的中国无力顾及玉门的开发,加之自然环境恶劣,地处边远,无公路可通,其考察成果只能束之高阁。1937年6月,中国煤油探矿公司筹备处组织西北地质矿产试探队,中央地质调查所指派孙健初参加。孙健初在这次考察中虽属于随员,但通过玉门之行,不仅补充完成了他两年前未能完成的地质调查,而且对玉门的石油资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他与两位美国人共同编写的玉门地区地质考察报告中,满怀希望地写道:“目前已可断言,石油将出现于甘肃之西北部。”

img105

1922年7月4日,甘肃省长为办理震灾异常出力人员请奖,获中央政府批准,翁文灏获二等嘉禾章

石油是一个国家国力和战争能力的重要参数,旧中国的燃料油基本上依赖于进口。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军队封锁了中国沿海的港口,抗战后方仅剩滇越、滇缅两条国际通道与外界联络,洋油一时断绝,中日两国军队力量的对比出现了更大的差距。由于进口油源断绝,时任经济部长的翁先生力排众议,决定对玉门进行勘探。翁文灏向孙健初指示,开发玉门油矿纵有千难万险,也要有功成此业的决心,要他立即着手做赴玉门实地勘探的准备。6月在汉口成立筹备处,还商请中共协助调拨原来留在陕北的两台钻机,周恩来同志欣然同意,并给予大力协助。年底,孙健初等人到达玉门研究石油地质,测绘地质详图,布置钻孔进行钻探,果然获得大量油流。之后组成了玉门石油局,大力开采,到1942年年底,玉门油矿已年产汽油180万加仑,并产煤油、柴油等油料,一部分供抗战后方军用交通及民用等需要,中国从此摘掉了“贫油”的帽子。同时玉门油矿也培养了我国第一代油矿技术和管理员工,成为我国开发石油工业的摇篮。

(黄万堂 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