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问题与策略_浙江工业大学新一

问题与策略_浙江工业大学新一

时间:2022-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调查显示,浙江工业大学的学科大多处于形成期,组织化程度不高,社会服务能力不足,学科带头人培养亟待加强。浙江工业大学对学科建设始终给予高度重视,保持较为清晰的发展思路。从调查中,可以明显地发现浙江工业大学学科目前的基本状况。

问题与策略_浙江工业大学新一

学科成长:问题与策略

——以浙江工业大学学科建设为例

□钱佩忠 宣 勇

内容提要:本文以浙江工业大学学科发展为例,对学科成长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揭示学科发展成长的一般规律。调查显示,浙江工业大学的学科大多处于形成期,组织化程度不高,社会服务能力不足,学科带头人培养亟待加强。调查详细分析了影响学科成长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建设策略。

关键词:学科成长;问题;策略(www.guayunfan.com)

伯顿?克拉克指出:“当我们把目光投向高等教育的‘生产车间’时,我们所看到的是一群群研究一门门知识的专业学者。这种一门门的知识称作‘学科’,而组织正是围绕这些学科确立起来的。”伯顿?克拉克这一经典的表述,从根本上揭示了高等学校作为一种组织机构的基本特性,即其对于学科的依赖与促进。它以学术传播、学术建树和学术创新为目的、为追求,依赖于学科而建立而生存。学科是大学目的性活动的承担者,是大学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基本单元。学科建设是大学的基础建设,学科的组织形态是大学结构的基础,是“学科”而不是“单位”把学者们组织在了一起。学科水平决定一所大学的层次,学科建设是提高学校办学层次的核心和关键。只有紧紧抓住学科建设这条主线,才能统揽学校各个方面的工作。学科结构决定一所大学的类型,学科的数量、布局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从本质上决定了大学的类型。

浙江工业大学对学科建设始终给予高度重视,保持较为清晰的发展思路。自1993年召开第一次学科建设工作会议以来,先后召开了三次学科建设工作会议。1993年第一次学科建设工作会议提出了“以任务带学科,以学科促进学位点建设”的指导思想;1995年底第二次学科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学位点—研究所—学科性公司三位一体”的学科建设模式;1999年第三次学科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人人进学科,人人有学科归属,构建新的学科建设体系”,“建立学校—学院—学科二级机构三级管理的运行模式”。2001年在研究《浙江工业大学中长期(2001—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时,学校又提出了“以学科建设为主线”的方针,同时提出“本科教育是立校之本,研究生教育是强校之路”的办学思路,强调“学科建设的标志是学位点建设,基础是科学研究,核心是队伍建设”的发展思路。制定了“按一级学科规划、二级学科建设”的方针和原则,使学科建设形成了分层次、分类型、有规划、有重点的推进态势,学科建设工作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

一、学科发展的基本状况

为了解学科发展的状况和规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学学科组织成长机理研究》课题组以浙江工业大学学科发展为例,对学科带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将学科组织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蜕变期。各个阶段的内涵与特征大致如表1所示。

表1 学科组织生命周期特征一览

问卷显示,在调查的49个学科中,涉及9大学科门类,其中属于工学学科的20个、文学8个、法学5个、管理学4个、经济学3个、教育学3个、理学3个、医学1个、农学1个、哲学1个。学科负责人认为属于传统学科的有26个,新兴学科22个;属于单学科的13个,交叉学科34个,跨学科2个;处于形成期的学科有13个,占被调查学科总数的26. 5%;处于成长期的学科34个,占被调查学科总数的69.4%;处于成熟期的学科1个,占被调查学科总数的2%;处于蜕变期的学科1个,占被调查学科总数的2%。从调查中,可以明显地发现浙江工业大学学科目前的基本状况。

(一)学科研究方向基本形成,学科大多处于成长期

研究方向是学科建设的关键,是否具有明确稳定的研究方向是学科建设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在49个学科中,有7个学科具有4个以上稳定的研究方向,占被调查学科的14.3%;28个学科具有3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占被调查学科的57.1%;10个学科有2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占被调查学科的20.4%;4个学科只有1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占被调查学科的8.2%。浙江工业大学大部分学科的方向凝练都在近6年内,证明了近6年学校关注学科建设,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主线所取得的成效;同时也说明学科建设在起步时,需要学校规划、行政扶植。

在被调查的学科中,有34个学科的第一个明确的学科方向的凝练是在2000年之后,占被调查学科的69.4%;学科方向凝练比较早的都集中在工学学科,最早有30多年的历史,4个学科的第一个研究方向是在1974—1989年之间形成的,占被调查学科的8. 2%;11个学科的第一个研究方向是在1990—1999年之间形成的,占被调查学科的22.4%。

在被调查的学科中,有37个学科具有硕士授权点,占被调查学科的75.5%;7个学科具有博士授权点,占被调查学科的14.3%;有24个学科曾获国家级研究项目,占被调查学科的49%;44个学科曾获省部级研究项目,占被调查学科的89.8%,还有5个学科没有获得过省部级科研项目,占10.2%。2005年49个学科共取得研究经费9670万元,平均每个学科取得经费197.3万元,其中研究经费在100万元以上的学科有26个,占被调查学科的53%,2005年有3个人文社科类学科研究经费也达100万元以上;2005年49个学科的纵向研究经费共计3007.4万元,平均每个学科61.38万元,其中纵向研究经费达100万元以上的有7个学科,占被调查学科的14.3%;科研经费低于10万元的有7个学科,占被调查学科的14.3%,其中有1个学科没有任何科研经费。

在被调查的49个学科中,没有国家重点学科,属于浙江省重点学科的有13个,校级重点学科有22个,普通学科有14个。

(二)学科的组织化、正规化程度不高

经统计,学科成员在10人以下的学科有17个,占34.7%,其中最少的只有4位教师;学科成员在10~20人之间的有20个学科,占40.8%;20人以上的有12个,其中学科成员最多的有44人;学校平均每个学科有成员12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教师3人,副高职称教师4人,中级职称教师4人;有10个学科设有学科秘书,占被调查学科的20.4%。

调查对所在学科内部制度的正规化程度进行打分(以1代表很不规范,以5代表很规范),其中打1分的有1个学科,占被调查学科的2%;打2分的有5个学科,占被调查学科的10.2%;打3分的有22个学科,占被调查学科的44.9%;打4分的有19个学科,占被调查学科的38.8%;打5分的只有1个学科,占被调查学科的2%。对所在学科内部决策权力的集中化程度进行打分(以1代表权力高度分散,以5代表权力高度集中),打2分的有5个学科,占被调查学科的10.2%;打3分的有23个学科,占被调查学科的46. 9%;打4分的有15个学科,占被调查学科的30.6%;打5分的有1个学科,占被调查学科的2%。

在学科发展过程中,曾经经历过学科带头人新老交替的有22个学科,但大部分学科都是近五六年新建的学科;新的学科带头人产生方式主要是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两种,其中通过政府、学校或学院等上级部门指派的有15人,从外部引进的有11人,因学术关系或师生关系在前任学科带头人处获得继承的有6人,由学者推选产生的有4人,通过公开竞选的方式产生的有4人;新的学科带头人产生后,学科研究方向产生重大转变的有16个学科。

(三)学科建设的经费来源单一,社会服务能力不足

在被调查的学科中,有25个学科的建设经费主要来自学校,占51.5%;11个学科主要来自地方政府,占22.4%;4个学科主要来自企业,占8.2%;3个学科的经费来自其他方面,占6.1%。在被调查的49个学科中,有9个学科成立了以经营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为主的学科性公司或与研究领域相关的营利性咨询服务机构,占被调查学科的18.4%;并且9个学科性公司的负责人都认为目前这些公司是盈利的;有40个学科没有成立学科性公司,占被调查学科的81.6%。在没有成立学科性公司的学科中,有15个学科是因为研究方向以基础研究为主,很少涉及应用开发领域,占37.5%;12个学科是因为缺乏经营性人才,占30%;8个学科是因为缺乏资金,占20%;7个学科是因为缺乏市场意识,占17.5%;1个学科是因为研究成果与市场脱节,占2.5%。

(四)学科带头人培养亟待加强

本调查就学科形成的主要因素、影响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学科带头人的时间分配、学科带头人的产生方式、学科带头人的权力障碍等问题,对学科带头人进行了调查研究。

学科带头人花费时间最多的是获取学科资源与经费,其次是行政事务和凝练学科方向与整合学科队伍,重大课题的申报与研究排在第四位。在调查中,认为花费时间最多的是获取学科资源与经费的28人、行政事务24人、凝练学科方向与整合学科队伍24人、重大课题的申报与研究23人、跟社会组织(企业)合作与交流9人、制定学科组织的发展战略与规划8人、学科研究平台建设8人、学术报告或其他学术兼职6人、研究生教学3人、评估与评价其他学术成果3人、科研成果的报奖与管理1人、跟政府主管部门交流与沟通1人。

学科带头人在对学科进行组织管理过程中,大部分都认为权力行使阻力很大,只有11人认为没有权力行使障碍,占调查人数的22.4%;认为权力行使障碍的原因源于学校发展过程中缺乏决策参与权的有16人,认为在学科日常管理(学科规划、学科经费使用、学科队伍建设、学科任务的分配等)中受到学校和学院甚至地方政府的干涉的有10人,认为学科组织结构过于松散,难以统一领导的有9人,自身因素(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上的欠缺)有5人,认为在学科建设中难以得到学科成员的认同和尊重的有1人。

关于学科带头人在学科的组织管理中感觉最困难的学科活动,不同学科成长阶段的学科负责人的回答是不一样的。处于形成期学科的负责人认为是获取学科资源与经费;处于成熟期学科的负责人面临的问题比较多,其中包括学科成员的对外拓展、跨专业组织大的攻关项目、省级以上大平台建设、优秀人才的引进、维护学科团结、重大课题的申报、缺少学科统筹经费、组织学科组成员进行学术研究活动、多数教师学科意识不强、研究方向过于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应付各种汇报、学校管理层面相关责任等;处于蜕变期的学科负责人关注的是学科队伍的优化

二、学科组织成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大学学科组织成长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既有学科组织自身要素发展的影响,又有外部环境的制约;既与学科成员的素质、努力程度有关,又与学科建设的条件密切关联。本调查针对学科组织形成过程中影响学科资源获取、能力提升、制度建设、学术梯队等方面的因素进行了调研。

(一)学科组织的构成要素

在调查中,构成学科组织的要素中,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学科带头人和学术梯队、学位点、学科经费、学科平台、学科战略与规划排在前六位,被认为是构成学科组织的重要因素。在被调查的49人中,44人认为学科组织应具有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39人认为是学科带头人与学术梯队,35人认为是学位点,28人认为要有学科经费,23人认为应具有学术研究平台,21人认为应该有学科战略与规划,11人认为应具有本科专业,8人认为应建立学科内部管理制度,7人认为是学科任务,3人认为应具有学术信息资料,2人认为应具有学科传统(文化),1人认为应具有营利性质的社会服务机构。

(二)学科组织的形成与发展

对学科组织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学科带头人的学术志向与感召力、学校的发展规划与学科政策、足够的学科启动经费、明确的研究任务。调查中,39人认为是学科带头人的学术志向与感召力,37人认为是学校的发展规划与学科政策,16人认为要有足够的学科启动经费,15人认为要有非常明确的研究任务,11人认为是学者的兴趣偏好与合作精神,10人认为是政府政策(经济政策、科技政策、教育政策等),10人认为是学科组织的学科生态环境,5人认为是该学科知识产品的市场需求状况。认为学科在形成过程中,主要得益于共同学术偏好的14人、学科规划14人、学术人员或团队的引进9人、学科重组布点9人、学校的扶持9人。

在学科面临的问题中,对学科发展影响最为关键的是学科队伍优化与人才的引进、获得学校的政策支持与投入、学科研究方向的凝练。在调查中,有30人认为是学科队伍优化与人才的引进,24人认为是获得学校的政策支持与投入,23人认为是学科研究方向的凝练,19人认为是扩大学科组织在学术界的影响,16人认为是学术研究平台建设,14人认为是学科研究与建设经费的获取,7人认为是学科组织的进一步升级,6人认为是获得政府的政策扶植与奖励,3人认为是学科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制定,1人认为是学科内部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完善,没有人认为是学科文化建设与优化、学科知识产品的市场化。

(三)学科能力与资源获取

在学科组织成长阶段,影响学科能力提升的主要自身因素排在前三位的是学科成员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学科研究方向的稳定程度、学科带头人的管理水平。调查中,34人认为影响学科能力提升的因素主要是学科成员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33人认为是学科研究方向的稳定程度,25人认为是学科带头人的管理水平,18人认为是学科战略与规划的科学性,13人认为是学科组织的激励政策,11人认为是学科成员学术交流的程度,9人认为是学科组织的学科生态环境。

在学科组织形成阶段,影响学科组织资源获取的主要因素是学科带头人社会活动能力、学校的重视程度、学科已取得的学术成果状况、学科研究方向与政府需求的吻合程度。调查中,20人认为影响学科组织资源获取的主要是学科带头人的社会活动能力,18人认为是学校的重视程度,18人认为是学科已取得的学术成果状况,17人认为是学科研究方向与政府需求的吻合程度,17人认为是学科原有的基础条件,12人认为是学科研究方向与市场需求的吻合程度,8人认为是学科文化和学科成员的团队意识,6人认为是学科组织与社会组织(企业)的合作程度,4人认为是学科组织与政府的关系,4人认为是学科内部的激励政策,4人认为是对学术信息的掌握程度,2人认为是学科成员的人际环境状况。

(四)学科方向与学科梯队

在学科组织蜕变阶段,影响学科战略规划方向调整的主要因素是学科带头人的战略意识、学科队伍的知识结构现状、学校的定位与战略规划。调查中,28人认为影响学科战略规划方向调整的因素主要是学科带头人的战略意识,26人认为是学科队伍的知识结构现状,24人认为是学校的定位与战略规划,17人认为是知识创新的需要,17人认为是学科研究平台的现有条件,13人认为是政府的政策导向,11人认为是学科知识产品的市场需求状况,2人认为是学科组织的生态环境变化。知识结构合理、技术职务与学历层次结构合理、具有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最有利于促进学科组织的成长。37人认为能促进学科组织成长的学术梯队要知识结构合理,34人认为技术职务与学历层次结构要合理,31人认为要具有共同的理想和追求,29人认为年龄结构要合理,6人认为学缘结构要合理,4人认为个性心理特征要互补,也有人认为应具有良好的学风。

(五)学科制度与学科文化

在学科组织成长阶段,影响学科制度建设的主要因素是学校政策的引导、学科带头人的领导风格、学科的规模大小。调查中,38人认为影响学科制度建设的主要因素是学校政策的引导,31人认为是学科带头人的领导风格,27人认为是学科的规模大小(人员数量、经费、项目、教学),8人认为是政府的政策导向,8人认为是学科传统,7人认为是学科任务的难易程度,6人认为是学科与社会组织(企业)的密切程度,6人认为是学科成员的自律程度,5人认为是学科知识产品的市场需求状况。有利于促进学科组织成长的学科文化应该是侧重学科精神文化和学科制度文化的建设。调查中,30人认为学科文化建设应该侧重学科精神文化的建设,14人认为应该侧重学科制度文化建设,6人认为应该侧重学科行为方式文化,2人认为应该重视学科物质文化方面的建设。

三、学科成长的建设策略

(一)重视研究处于形成期、成长期的学科成长规律

目前,浙江工业大学95.9%的学科处于形成期和成长期,虽然大部分学科已具备学科组织的形态,但是面对发展还是很迷茫,学科的水平和层次还很低,学科负责人的视野还比较窄。学科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我们要通过校内外学科发展经历的研究,去把握处于形成期、成长期的学科成长规律,推进学科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调查可知,促进学科组织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学科带头人的学术志向与感召力、学校的发展战略与规划;影响学科能力提升的主要自身因素是学科成员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学科研究方向的稳定程度、学科带头人的管理水平;在学科当前面临的各种问题中,对学科发展影响最为关键的是学科队伍优化与人才的引进、获得学校的政策支持与投入、学科研究方向的凝练。因此,在学科形成期、成长期,学校要高度关注学科负责人的培养、学科队伍的建设以及学校规划、政策的科学性。

(二)努力提高学科的组织化程度

从管理学视角看,学科组织内部目标明确、队伍结构合理、资源共享,便于学术积累,利于集团作战,是知识生产最有效的组织。从经济学视角看,学科组织任务明确、分工合作、资源集约、优势互补、成本最低、效益最高,是知识生产最经济的组织。因此,要高度重视学科的组织化建设,按照学科成长的规律,科学统筹各要素的关系,使其尽快成为能够自运作的组织。目前,浙江工业大学学科组织建设的重点是继续凝练学科方向、优化学科队伍、加强学科内部治理。大部分学科都具有若干研究方向,但是方向的稳定程度不高,各个方向之间还比较离散,因此,必须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使之成为学科成员追求的方向。学术梯队是影响学科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我们要按照知识结构合理、技术职务与学历层次结构合理、具有共同追求、年龄结构合理的目标不断优化队伍结构,使之成为优势互补、最有战斗力的团队。学科内部治理包括学科制度、学科内部运行机制、监督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等的建设。加强学科内部治理,学校政策的引导、治理传统、学科带头人的管理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大力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学科带头人是学科发展的引领者,学位点建设和专业建设的组织者,学科资源的整合者,科技创新团队的协调者,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对促进学科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从当前的情况看,首先,学校目前的学科带头人的产生方式主要是指派和引进,通过民主方式产生的负责人数量非常少,这就存在一个“学校意愿”与负责人“个人使命”是否存在差距或矛盾的问题,当然还有学科成员认同度的问题。因此,学科带头人的产生程序非常重要,值得我们关注。其次,学科带头人对自身的使命认识不足,管理方式还没有从原来的课题组、研究所模式转变过来,学科组织内部的正规化程度还很低。第三,学科带头人在行使权力时确实存在一些障碍。行政事务还是花费了学科负责人比较多的时间;学校在重大事项的决策中,还没有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学科带头人在行使自身权力时还要受到比较多的干扰。因此,学校一方面要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培训,使其明确自身使命,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努力成为战略科学家;另一方面也要为学科带头人行使权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四)积极引导学科走向社会

学科是一个组织生命体,其自身发展是受其所处的生态环境制约的,是依赖于周围资源而生存发展的。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科建设经费主要来自学校。很显然,学校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在学科形成初期,学校可以给予一定的支持,其他就非常有限了。因此,必须引导学科积极走向社会,构建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良好的成长环境。从学科建设的意义来看,高校学科建设必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学科建设的目标来看,要使学科总体水平达到国内知名,必须进行开放式的建设,要把学科和学者推到国内外的大环境中,去参与、去交流、去竞争;从学科生存的条件来看,学科的发展需要条件,如国内外信息、各类资源的获取都需要学科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市场。因此,学校要从政策导向、学科方向凝练、学科负责人培养、学科队伍建设、学科交叉融合等方面积极引导学科走向企业、走向市场,走出浙江、走向全国,不断向外拓展,不断发展壮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