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校企合作型独立学院的发展_独立学院发展模式

校企合作型独立学院的发展_独立学院发展模式

时间:2022-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短短的十几年,国内涌现出一大批校企合作独立学院,比如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河南大学民生学院等等。校企合作的独立学院不但在数量上有很大的发展,而且在教学质量、毕业生就业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成立于2000年8月,是经教育部批准由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军威企业集团合作举办的独立学院。

校企合作型独立学院的发展_独立学院发展模式

(二)校企合作型独立学院的发展

自校企合作采取举办独立学院的模式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双方的参与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无论是从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有很大的改观,显露出勃勃生机,这种合作给学校带来的成果简言之就是“三增”:实力增强、动力增大、活力增加。以前的校企合作大多数都是学校为了求生存、求发展而主动去找企业合作,合作的企业往往处于被动的局面,而在国家明确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学校办学之后,企业的参与积极性提高了。短短的十几年,国内涌现出一大批校企合作独立学院,比如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河南大学民生学院等等。其中不乏一些有实力、知名企业,比如,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 2003年由学校与安阳钢铁集团合作办,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是由中港合资武汉美联地产有限公司联合创办等等。校企合作的独立学院不但在数量上有很大的发展,而且在教学质量、毕业生就业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1.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优化了办学资源配置,增强了办学的综合实力

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短缺,通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企业资金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学校也得到了急需的资金,使得教育资金筹措渠道得到了拓宽。有了资金的注入,同时也增强了校园设施建设,优化了办学资源,从而提高了办学的综合实力。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成立于2000年8月,是经教育部批准由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军威企业集团合作举办的独立学院。在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的批复文件(教发司[2000]137号)中,学校的名称是“华中科技大学军威学院”;2001年3月,学校申请经教育部同意更名为“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一所没有政府任何财政拨款支持的民办高校,如何筹措建设经费是学校首当其冲的问题。武昌分校的基本建设经费来源有三条:武汉军威企业集团作为合作者的投资、武昌分校的学费收入、向银行贷款。武汉军威企业集团于2001年4月向武昌分校的建设注入第一笔资金3000万元,用于支付购买武汉军械士官学校北区的土地和校舍,华中科技大学军威学院注册资本人民币6000万元,其中,华中科技大学以无形资产出资1800万元,占30%;武汉军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以现金出资4200万元,占70%(按教学规模分批到位,首期到位款不得低于1500万元),2001年10月和2002年11月,武汉军威企业集团又先后向武昌分校注入资金700万元和2000万元。至此,武汉军威企业集团为举办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总共注入资金5700万元。其后,武汉军威企业集团不再向武昌分校注入资金,而是采取以自己企业的资产作抵押担保由武昌分校向银行贷款的方式为学校建设筹措资金。截至2004年年底,武昌分校为购置土地和进行基本建设向银行的贷款余额为2.1亿元。根据武昌分校董事会的决定,每年的学费收入按三大块分配使用:(1)学费总额的20%划给华中科技大学;(2)按生均划拨的教学运行经费交由校长掌握使用(5年累计占学费收入的55%);(3)余下的经费用于本校建设和还贷。截至2004年12月底,学校总占地规划面积937.8亩(实际已使用770亩),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等房屋建筑面积近49万平方米。学校的固定资产投入按原值计算达5.9亿元。一个具有现代教学设施、可容纳2万余人学习、生活的高等学校的基础就这样奠定下来。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固定资产投入(单位:万元;截至2004年12月底)项目金额已完工,入账固定资产43 098.25万元,其中:土地8942.12万元,房屋建筑物25 518.46万元,设备、图书7821.33万元,交通工具816.34万元,在建工程9310.01万元,预付工程款7063.17万元,总投入59 471.43万元。(8)有了雄厚资金的注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独立学院发展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从而为增强办学实力奠定了基础。(www.guayunfan.com)

2.企业的加入改善了办学条件,达到互惠互利的效果

校企合作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学校通过合作可以获得工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企业的资金和资源支持,以弥补国家和地方政府在高等教育资金投入的不足,企业通过合作可以得到自身发展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这是校企双方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实现双赢的最好方式。

校企合作办学借助企业的投资,改善了学院的办学环境、教学条件。以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为例,至2005年9月,该院拥有共计38万平方米的教学楼、办公楼、实验室、图书馆、学生公寓、学生餐厅、标准运动场、网球场和游泳池等体育设施。学院拥有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数学逻辑实验室、基础物理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拥有充足的语音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机房等设施;所有教室和教学区均有音频广播播放听力训练。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无疑培养了高素质的人才,还推动了学院整体就业工作。就业工作拉动了招生工作,学生素质越来越好,出现了良性循环,毕业生普遍受到企业的欢迎。企业还可作为学院的实训基地,无偿为学院各专业学生提供实训、实习,使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大大增强,工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升,从根本上解决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脱离的问题。(9)

进入新世纪以来,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高校年年不断扩招,毕业生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等相关政策的实施等。但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学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脱节,即供需不吻合。学校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有了稳定的实习基地,为学校带出了一支技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企业通过与学校合作,企业得到了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同时也得到了学校在技术方面的支持,学校为企业献计献策,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为企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道路得到拓宽

随着校企合作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独立学院的办学成果日渐丰富,企业的加入,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有针对性的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避免了盲目开办专业,这样,毕业生的就业道路就得到了拓宽,提高了就业率。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是1999年底筹建,2000年经原吉林省教育委员会批准,由吉林师范大学与四平市铁东热轧钢厂合作举办,2004年3月被教育部批准为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独立学院。在办学定位上紧紧依靠吉林师范大学,学习和继承吉林师范大学建校45年积累的丰富办学经验,以师范教育为主,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体系,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在突出师范教育的基础上,从人才市场的客观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志向,在相关专业范围内,向非师范应用系列方向分流。把学生培养成为中高等教育高素质骨干教师、高素质教育管理人才以及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以2000级学生为例,当年这些同学入学时,高考成绩比母体学校同期学生低80多分,4年后,多数同学的学业水平都赶上或超过母体学校的同学。如国家外语四级考试他们入学初第一次考试的通过率仅为1.8%,毕业前达到了70%。国家计算机考试二级过级率达到98%,英语专业的同学专业英语八级过级率达到69.9%,计算机专业100名同学参加了国家《计算机技术与软件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有16人取得初级程序员资格,20人取得程序员资格,考试通过率达36%。中文系学生有400多篇诗文公开发表或获奖,其中86名同学271篇文学作品在全国性诗文大赛中获奖。有的同学文学作品发表在《诗刊》等国家一级刊物上,有56名同学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吉林师范大学举办的各类学科大赛、文体比赛中每次都有博达的学生获奖,有的同学还获得了一、二等奖;该院的足球队连续两届获得吉林师范大学足球赛冠军。毕业生的就业态势良好,在2004年的首届毕业生中,411名毕业生中有7名考取了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和吉林师范大学等高等名牌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在毕业生应聘过程中,尽管一些单位在招聘时缺乏正确的人才质量观,对属于民办性质的独立学院毕业生不愿受理,但是学院的毕业生仍以较高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赢得了用人单位的认可与赞扬,有373名毕业生落实了就业单位,选择到自己较为理想的工作单位,其中到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就业的毕业生就占了53.8%,有41名毕业生到高等院校工作。在与用人单位交流过程中,这些单位对学院学生的总体评价是“三强”:一是专业基础能力强,如中文系学生的写作、英语系学生的听力会话、计算机系学生的软件设计与实际操作;二是教师职业技能较强,如授课、板书、说课等;三是竞争意识较强。在这批学生离校时,每个同学都表现了对学校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他们说,在学院四年学生生活中我们感受到人生价值所在,这里是他们成才的摇篮。(10)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成立于2000年8月,是经教育部批准由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军威企业集团合作举办的独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2001年招收第一届本科学生1500名,设置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化、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土木工程、法学、新闻11个专业。这些专业都是华中科技大学办得很好的专业,也是社会对人才需求量很大的专业。武昌分校设置这些专业,无疑是依托了华中科技大学的优势。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是高等教育的多样化,也就是不同的学校应当在不同的类型、层次上培养各种人才来满足社会的不同需要。精英教育,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大众化教育是培养应用型、职业技术型人才。两种人才在培养规格、质量标准、发展面向上都有各自不同的内涵。武昌分校的本科教育应当是大众化教育,即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面向二、三产业的第一线,培养和输送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因此,依托名校而不照搬和模仿名校,从大众化教育的目标定位出发。武昌分校2005年第一届本科毕业生1404人,其中有885人获得华中科技大学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占毕业生总数的63%;有30多名考取了研究生,其中,4名分别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录取,14名被华中科技大学录取,1名考取了天津大学、2名考取了武汉理工大学;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80%以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