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向传统师范教育挑战_陶行知教育思想基

向传统师范教育挑战_陶行知教育思想基

时间:2022-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向传统师范教育挑战_陶行知教育思想基一、向传统师范教育挑战早在1918年5月,陶行知对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女一师演讲《师范生应有之观念》,表现了27岁的陶行知对教育,特别是对师范教育的真知灼见,他认为:“教育乃最有效力之事业”,“教育为最有可为之事”,“教育乃一种快乐之事业”,“教育为给儿童需要之事业”,“教育为制造社会需要之事业”,“教育为师范生终生之事业”。

向传统师范教育挑战_陶行知教育思想基

一、向传统师范教育挑战

早在1918年5月,陶行知对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女一师演讲《师范生应有之观念》,表现了27岁的陶行知对教育,特别是对师范教育的真知灼见,他认为:“教育乃最有效力之事业”,“教育为最有可为之事”,“教育乃一种快乐之事业”,“教育为给儿童需要之事业”,“教育为制造社会需要之事业”,“教育为师范生终生之事业”。(Ⅰ,258)这里陶行知提到:“蒙古,极北边极穷苦之地也,有须吾办教育者,吾即往蒙古而不辞。不要名,不要利,只要教育好;不怕难,不怕死,只怕教育不好”。(Ⅰ,263)1921年10月,演讲稿《师范教育之新趋势》发表,陶先生提出:“教育是立国的根本”(Ⅰ,374)同年12月,在一次讨论会上提出:“中国的农民占85%,设立师范学校,宜顾全农家子弟”(Ⅰ,387)1922年1月,在演讲《新学制与师范教育》中提出:“应当有广义的师范教育”,“对于培养中学校和师范学校的教员毫无分别……这是高等师范最迁就的一点”(Ⅰ,448)时隔近80年,陶行知所指出的这些弊端,至今仍未彻底解决。1926年11月21日,陶行知在一次研究会上作报告《我们的信条》,是陶行知实践、观察与深思熟虑的结晶,今天读来,无疑也是今日教育工作者“终身奉行,始终如一的”的信条。怎样才能办好乡村教育?陶行知说:“我们从事乡村教育的同志,要把我们整个的心献给三万万四千万的农民。我们要向着农民‘烧心香’,我们心里要充满那农民的甘苦。”(Ⅰ,87)

1926年12月3日《新教育评论》发表了陶先生的《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另有一篇是陶先生为中华教育改进社写的《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宣言书》说:“本社的乡村教育政策是要乡村学校做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乡村教师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我们主张由乡村实际生活产生乡村中心学校,由乡村中心学校产生乡村师范。乡村师范之主旨在造就有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精神的教师。”(Ⅰ,98)这个宣言是向传统师范教育的一个挑战书。不久在上海举行的乡村教育讨论会上,陶行知做了《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的讲演。对《宣言书》作了全面而又深刻的阐述。为什么说中国的乡村教育走错了路?生路又在哪里?陶先生认为生路“就是建设适合乡村实际生活的活教育”,“就是教育与农业携手”,“教育没有农业,便成为空洞的教育、分利的教育。农业没有教育,就失去了促进的媒介……乡村学校是今日中国改造乡村生活之唯一可能的中心”。(Ⅰ,100)这不仅是教育上的一个伟大思想,也使人们看到近现代中国农村科教兴村、兴乡、脱贫致富的科学之路。

1927年1月16日,《乡教丛讯》发表了《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答客问》。乡村教师怎样才算好?乡村学校怎样才算好?陶先生认为,好的乡村教师,“第一有农夫的身手,第二有科学的头脑,第三有改造社会的精神。他足迹所到的地方,一年能使学校气象生动,二年能使社会信仰教育,三年能使科学农业著效,四年能使村自治告成,五年能使活的教育普及,十年能使荒山成林,废人生利。这种教师就是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有了这样的教师,就算是好的乡村学校;好的乡村学校,就是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Ⅰ,10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