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第三节赣商精神与特征

第三节赣商精神与特征

时间:2022-03-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江西商人的一个基本特征便是出身贫苦、资本微薄。江右商帮所建会馆遍布全国。江西会馆既是江西商人“以众帮众”抱团发展互助精神的最好见证,也是他们“抱团互助发展”的平台。

第三节 赣商精神与特征

一、赣商精神

(一)不辞小利,更举大业(www.guayunfan.com)

江西商人多以“家贫服贾”者为主,因此多“挟小本,收微货”。谢肇淛的《五杂俎》将江西商人和徽州商人进行了比较:“天下推纤啬者,必推新安与江右。然新安多富,而江右多贫者。”[23]王士性的《广志绎》则说:“江右俗力本务啬,其性习勤俭而安简朴。盖为齿繁土瘠,其人皆有愁苦之思焉。”张瀚在其《松窗梦语》说江西:“地产窄而生齿繁,人无积聚,质俭勤苦而多贫。”可见江西商人的一个基本特征便是出身贫苦、资本微薄。他们起初进行的多是为解决基本生存需要的“小买卖”。

经过不断经营和资本积累,“小买卖”越做越强、越做越大。同治《万安县志·风俗志》记载:万安“贫人走蜀,由小买卖而至大开张”。

《清稗类钞》中也记载:江西“南昌有布肆,号一文钱”,以一文发家,“久之,积钱渐多,乃渐作小本经纪。勤苦贮蓄,遂设布肆,以资财雄于会城矣”。又如,永清县农民龚尤鼐“年十五能贸易鸡子(就是鸡蛋),久之家中稍有蓄储”,他因“精通其道,初为负担市易,渐用牵车服贾,康熙末年以居积鸡子立巨肆于京师”。可能是看不中鸡蛋生意的蝇头小利,也可能是龚尤鼐垄断了京师的鸡蛋行业,规模优势太大,无人可敌吧!当时京师中没有他人做鸡蛋生意,“故尤鼐所获独得丰饶”。这就是从不起眼的小贩开始,逐步将利润投入经营,扩大商业规模,直至行业垄断而获利万计。

在江右商人中这种从小买卖做成大生意的例子不胜枚举,俯拾皆是,如瑞昌人董伯益,初“以渔樵为业”,后在苏南、湖北经商,“家致万金”。再如丰城人吕仕麟,初“负贩自给,既丰于财”,乃作远行计。崇仁人谢廷思,初“学书算,负贩于蜀”,“赀财既裕,乃通货闽广……不二十年,资累巨万”。

(二)勇闯天下,开拓进取

沈从文先生曾这样描述江右商帮:“一个包袱一把伞,跑到湖南当老板。”江西人只身一人一个包袱一把伞,岂止只到湖南做老板。他们更敢于到天下任何地方做老板,他们这种无畏无惧、勇于只身闯荡天下的进取精神可是多少代江西商人不断品尝了或成功、或失败的酸甜苦辣,累积而溶于他们血液之中的一种内在品质。

江西人善于开拓创新,历史上王安石变法陆九渊创建心学、江西诗派的建立、宋应星《天工开物》都是这一特征的表现。甚至可以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之火能源于江西,这与赣人革故鼎新、锐意创造、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是一以贯之的。江西人的这种开拓闯荡的精神也在商界被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精彩纷呈。

在云南彝族,至今仍传诵着“江西货郎哥,挑担到你家,你家小姑娘,爱针又爱线”的传谣史诗……[24]

万安人彭华自豪地宣称:“(吾乡)商贾负贩遍天下。”抚州人艾南英则称:“随阳之雁犹不能至,而吾乡之人都成聚于其所。”江西行商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幽燕关陕、八闽两广、荆楚川蜀。即使远至西藏,也可见有江西商人的身影,南丰人夏某曾多次出入西藏,最后死于路途,竟然被儿子打听到下落,扶灵柩归葬家乡。[25]不仅如此,日本、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蒙古等地皆有江西商人经商的足迹。

(三)遍布天下,抱团互助

江西商人帮足迹遍布整个中国甚至海外,走到哪里便在哪里经商。出门在外经商总是困难重重,风险极大。为了弥补他们个体经营的种种不便,以及对乡土的眷恋,以共同的本土信仰为纽带,江西商人往往以亲族、同乡或同行业关系组成区域性商贩集团,称为“客帮”。

江右商帮所建会馆遍布全国。江西会馆既是江西商人“以众帮众”抱团发展互助精神的最好见证,也是他们“抱团互助发展”的平台。有文字记载的四川省全部州县及成都、重庆二府的外省商人会馆中,江西会馆多达200余所,居巴蜀其他各省首位。

(四)艰苦创业,勤俭持家

江右商多因贫穷,为了生计才出去经商,他们大多是农家子弟,知道创业艰难,熟悉民众疾苦,善于吃苦耐劳,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严于律己。东乡商人,“牵车者遍都大邑,远逾黔滇不惮”;丰城商人,“无论秦蜀齐楚闽粤,视苦比邻”;商人杨嘉,“惟自奉綦约,食无兼馔,衣不重裘,好劳而恶逸,日恒操持,不遑将息”[26];玉山商人吴士发兄弟八人,商贾农艺各执一业,家道殷富,但是他们并不像其他富人追求奢华的生活,远离声色,粗食布衣,洁身自好,“不趋游荡,凡声色犬马樗蒲之戏,从不入其内”。清江商人杨福圆,在经商多年后,“良田,夏屋渠渠,而藏获之备”,但其妻张氏却仍是“裙布荆钗,操作犹昔”,生活尤为简朴。

(五)诚实守信,童叟不欺

诚信是做好生意的根本准则。江右商人在明清一直是讲信用的典范,其以信接物,推诚待人,交易惟公,言不二价。

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乐平蒋寿到楚地经商,准备回去时捡到皮匣缄金百余,便等待失主回来寻找。三日后,失主来寻即出还之,失主欲分半酬寿,寿拒不接受[27]。浮梁商人朱文炽在经营茶叶时,每当出售的新茶过期后,他在与人交易的契约上均注明了“陈茶”二字,以示不欺;临川张世远、张世达兄弟交替往汉口贩卖纸业,一次货主多给了张世达100两银子,兄弟俩发现后商量认为“此非分之财,毕还之”。下一趟仍由世达找到货主钟良佐说明原委,“良佐感服”[28]。清江商人杨俊之,“贸易吴越闽粤诸地二十余年,虽童叟不欺,遇急难不异捐赀排解”[29]。只有以诚待人,才会得到别人的信服,就可能把生意做成[30]。

二、江右商帮的特征

(一)人数众多,经营广泛

江西商人人数众多,经商相当灵活,渗透性极强,活跃于全国各地。抚州人艾南英声称:“随阳之雁犹不能至,而吾乡之人都成聚于其所。”在湖广地区还流行有“无江西人不成市场”的民谚。江西物产丰富,粮食、茶叶、瓷器、纸张、布匹、木材、烟、蓝靛、药材、盐、书、杂货等都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而江右商帮的经营以贩卖本地土特产为主,因此江右商帮的操业相当广泛。江西商人进入这些行业经营,又在经商中发展起典当业。他们挟小本,收微货,走州过府,随收随卖,兼营多业,操业甚广。

(二)竞争力薄弱,资本分散

虽说江右商帮的从业人数、涉及行业和经营范围都相当庞大,但与其他商帮相比,存在经营规模小、商业资本分散、积累严重不足等弊端,竞争力相当薄弱。如明前期江西的茶叶主要由江西商人经销,而清初多被徽商、晋商垄断。在明前期,河南活动的主要是江西商人,但到了清代,山西商人已远远超过了江西商人[31]。江右商帮“小本经营”居多,本身的资金就少,再加上江西商人的资本主要流向建祠修谱,增置族田族产、救灾、贩荒、办学助读、建桥修路,以及捐粮助饷和赡养家人、资助亲友等社会性投资与生活性投资,因此“囊无余资”,几乎没有农副业商品生产及开矿设厂等的生产性投资,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江右商帮的资本积累,进一步影响了 江右商帮的未来发展。

(三)商业意识缺乏

江西文化发达,官本位意识很浓。江西在历史上文人辈出,明朝尤最,如王安石、范仲淹等。“朝士半江西”,可见江西文风之盛。江西人重仕甚于重商,从商多是生活所迫。另外,江西商人大多“小富即安,不思发展”。他们自小深受“知足常乐”、“能聚能散”、“息事宁人”、“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理念熏陶,少有做大商业的雄心,不是一个纯正意义上的商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