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似真似幻的梦境,使苏轼想起了许多许多_

似真似幻的梦境,使苏轼想起了许多许多_

时间:2022-08-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似真似幻的梦境,使苏轼想起了许多许多_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徐州城内也有不少可供登临凭吊的古迹,其中燕子楼最令多情的文人流连伤感。张愔死后,盼盼眷恋旧情,誓不再嫁,独自隐居燕子楼达十余年,最后不食而亡。或许是人到中年的缘故,自来徐州,苏轼比以往更多地思考人生,更多地感念聚散无常,会晤顿成陈迹。

似真似幻的梦境,使苏轼想起了许多许多_

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徐州城内也有不少可供登临凭吊的古迹,其中燕子楼最令多情的文人流连伤感。这座著名的小楼坐落在今徐州张家小园内,相传是唐时徐州节度使张建封之子张愔为他的爱妾关盼盼所建。盼盼才貌俱佳,风姿娴雅,深得张愔爱重。著名诗人白居易曾为她题诗:

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

张愔死后,盼盼眷恋旧情,誓不再嫁,独自隐居燕子楼达十余年,最后不食而亡。

这个凄艳的故事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纷纷吟诗作赋,或叹赏盼盼的钟情,或悲悼她的薄命,林林总总,几乎可以汇集成一本燕子楼诗钞。苏轼自来徐州,曾多次和朋友在燕子楼前盘桓,心中也有无穷的感慨,却还没有轻易动笔作诗。(www.guayunfan.com)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十月,一个朗月当空的夜晚,酒阑人散之后,苏轼意犹未尽,独自倚在窗前看月,恍惚间来到一座小楼前,借着溶溶月色,只见屋宇洁净,庭园寂寂,微风轻拂,花影披离。苏轼漫步其间,独自感受这清幽的美景。四周一片寂静,只偶尔有一两声细碎的“滴答”声,那是园中小池的鱼儿在跃动,或是婷婷的荷叶上滑落的露珠……忽然,一个倩影在花丛中闪现,长裙飘曳,凌波微步,惊鸿一瞥之间悄然而逝。苏轼不禁大为疑惑,正要追寻而去,不料几声巨响,令他陡然一惊,楼台、花园瞬息消逝,只有明月依旧,好风依旧。原来却是南柯一梦。当时正是三更时分,那惊断他清梦的巡夜鼓声还在断续地传来,风摇梧桐,叶落惊秋,回想倏然而逝的梦中美景,苏轼不禁黯然,再也无法入睡,于是索性起来,在夜色苍茫中默默地徘徊。这似真似幻的梦境使他想起了许多许多。他想起燕子楼中的种种旧事,想起古往今来无数悲欢恩怨,想起一个月前黄楼的菊花盛会、百步洪上的冲浪闻笛,更想起了驱驱行役、荏苒光阴中为蝇头小利、蜗角虚名所驱使的芸芸众生……所有这一切旧欢新怨,亲历其中,无不真切,无不刻骨铭心。然而,终究经不住岁月长河的冲刷,终将归于虚无,不留一点痕迹。想到这里,一种天涯倦旅、“人生如梦”的虚幻感涌上心头。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王羲之《兰亭集序》

或许百年之后,人们登上黄楼凭吊自己,就像自己在燕子楼前想起盼盼一样,感慨万千,浩然长叹!于是,一首《永遇乐》词在心中酝酿而成,他脱口吟道: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如(dǎn,击鼓声)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词的上片记梦,下片抒怀,人生如梦的感慨贯穿全篇,使梦境与现实相表里,使历史、现实与未来相沟通,把人生的空漠之感表现得极为深刻。

或许是人到中年的缘故,自来徐州,苏轼比以往更多地思考人生,更多地感念聚散无常,会晤顿成陈迹。“人生如梦”、“人生如寄”原是中国文人的常规慨叹,前者主要反映了人们在空间存在中对个体生命实在性的探寻,后者则反映了人们在时间流变中对个体生命有限性的沉思。苏轼显然承袭了前人的思想资料,并因其自身心灵的敏锐和经历的丰富而使其感受更为深刻,但他并不沉溺其中不能自拔,而是始终保持希望和追求,保持旷达乐观的情怀,肯定个体生命的珍贵和价值,并执著于生命价值的实现,得到超越和升华。他说:“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就是说人生之梦未醒,皆因欢怨之情未断,倘能摒弃欢怨之情,便能超越如梦的人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