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2荒芜的日夜_张爱玲传

2荒芜的日夜_张爱玲传

时间:2022-05-10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2荒芜的日夜_张爱玲传路是一种象征,它一直向前延伸,没有尽头,沿途贯穿着死亡与欲望的风景。一九三九年,爱玲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伦敦大学,由于欧战,张爱玲转而申请香港大学,希望从港大毕业后争取到去英国深造的机会。母亲特地嘱咐自己在香港的好友代为照看爱玲,她知道张爱玲在生活的某些方面笨拙得让人咋舌。炎樱是个可爱的锡兰姑娘,本名莫娅,炎樱是张爱玲为她取的中文名字,是张爱玲的专属名字。

2荒芜的日夜_张爱玲传

路是一种象征,它一直向前延伸,没有尽头,沿途贯穿着死亡与欲望的风景。筑路中的悖论,是命运赋予你的考验。纵使,凡你所愿,终将成空;凡你所喜,终将成悲。然而,是梦便迟早会醒来,假作真时,真亦换作假。生活的意义在于不停止,这比什么都重要。

爱玲要继续下去,这是对生的渴望,对活的期许,这是她与生活的约定。即便生活中到处都是啃噬性的小烦恼,可这袭袍终究华美。

一九三九年,爱玲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伦敦大学,由于欧战,张爱玲转而申请香港大学,希望从港大毕业后争取到去英国深造的机会。

从上海坐船到香港。下船时看到灰色的海,爱玲有一种想要呕吐的感觉。这与爱玲第一次从天津回沪时的感受截然相反。梦被折断,退而求其次的选择,香港便怎么都不顺眼起来了。

母亲特地嘱咐自己在香港的好友代为照看爱玲,她知道张爱玲在生活的某些方面笨拙得让人咋舌。那是一个优雅谦和的男士,也是和姑姑共谱一曲恋曲之人。(www.guayunfan.com)香港大学在一座山上,美得像童话里的大花园。爱玲并非才思敏捷之人,在港大学习的课程又不是全部喜欢,但她“真的发奋用功了”,她“能够揣摩每一个教授的心思”,所以“每一样”功课总是考第一,并且连得了两项奖学金。

《小团圆》中的九利说,一位教授教龄十几年,从未给过比九利更高的分数。我们都知道,九利就是爱玲,《小团圆》是爱玲的自传小说,然而,并未团圆,此为后话了。

她心中的出国梦仍没有破灭,她要学好英文,考出优异的成绩来获得奖学金,并争取抓住机会去英国留学。心中有方向,脚下的路才走得坚实。为了能去英国留学,爱玲刻苦地读书,代价是暂时放弃对文学的创作。

对文学的追求,早已被爱玲揉碎融入生命,不经意间,她总是和文学发生着互动。这或许是上天给她不公平的命运的春天。自识文断字以来,小学、中学,我们都可以看到爱玲的习作,而在香港的三年却是空白的。

没被牺牲掉的,大约只有绘画了。但那也是因为不占太多的时间,而且她放开手来尽情地画,也还是在战事发生之后。此外她牺牲的还有闲暇游玩时的一种轻松的心境。偶与同学出去游山玩水、看人、谈天,她总是被迫着的,心里很不情愿,认为是糟蹋时间。除了写英文信,她同时读了大量英文小说的原著,感受英语写作的原汁原味。

走入香港,爱玲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变化。香港,全新的天地。为她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热带气候,蓝的海,红的山,长相泼辣妖异的植物,浓得化不开,还有殖民地的怪异的风俗人情,无一不给她留下新鲜、深刻的印象。在她这个外来者的眼中,这一切都化为一种刺激的、犯冲的、不调和的色彩和情调。

这里的人,新鲜,陌生。她的同学多半来自英国各殖民地国家,印度人、安南人、马来西亚人、南洋华侨的子弟、英国移民的后裔、欧亚混血儿都有,种族、文化背景各不相同。她中学的那些同学与她的背景纵有不同,相去亦不至太远,何况大都是在相同的环境中长大的,而她现在的同学,其心理、行为方式对她都有几分谜的味道。

在这里,只有两个人例外。一个是炎樱,爱玲一生的挚友;另一个是她在港大的历史教授——佛朗士。这里,我们先从佛朗士说起。

佛朗士豁达随便、有几分玩世不恭,他是英国人,但却“彻底地中国化”。他会写中国字,而且写得不错,爱喝酒,爱抽烟。在人烟稀少处有三幢房子,一幢专门养猪;因为不赞成物质文明,家里不装电灯、自来水,备有一辆汽车却是给用人买菜赶集用的。他的不修边幅和三分玩世不恭使他没有多少英国人惯有的道貌岸然的绅士气,倒有几分中国文人的名士气。校中纷传的关于他的一件趣事即可见出他的名士气的一斑:他曾与中国教授们一同游广州,到一个名声不太好的尼姑庵里去看小尼姑。他的玩世不恭也见于他对英国的态度。他是大英帝国的臣民,对英国的殖民地政策却没有多少同情,但也看得很随便——“也许因为世界上的傻事不止那一件”(这是张爱玲的推测)。

风流雅士的作风,在课堂上也很明显。枯燥的教科书,四平八稳的历史书,都是佛朗士所不满的。

一生之中,总会有三两知己,不求生死与共,只求相互陪伴,走过一段段漫长的旅途,给寂寥添上浓厚的色彩。她是冷傲的女子,浸泡在寂寥的时光里,清冷如水。只是命运终究没有太过凉薄,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之中,她认识了炎樱,这个被她引为一生至交的女子。

结伴同行,不止属于爱情。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那所谓的亲情从来不能慰藉她那颗敏感的心,那所谓的爱情总喜欢姗姗来迟,还好,那所谓的友情,在斑驳的校园里与她不期而遇,自然而然,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

她说:“我是孤独惯了的,以前在大学里的时候,同学们常会说他们听不懂我在说些什么,但我不在乎。”那时,香港大学,乃至整个城,都被笼罩在如火焰般的繁花下,欢笑无处不在。只是熙来人往间的热闹喜悦,与她无关。

她在清冷的图书馆觅得良处。那是历史的殿堂,空气静谧,满满的都是书卷的冷香。那是她爱的香气,是她沉溺的天堂,她喜欢着,小心翼翼,情不自禁。一杯茶,一本书,初升的太阳慢慢行走,滑落掉一个个如水般悠长的岁月,真实而又虚幻。

只是她仍是爱玲,无论多么沉寂,她仍然是那个敏感的女子,有时还是会被莫名的孤独所伤。多亏有炎樱在不经意间走进她的生活,她不再是踽踽而行的孤身一人,那如影随形的孤单,也渐行渐远。

炎樱是个可爱的锡兰姑娘,本名莫娅,炎樱是张爱玲为她取的中文名字,是张爱玲的专属名字。炎樱皮肤黝黑,身材娇小,五官分明。她乳丰臂肥,没有线条,时时都有发胖的危险,只是她是乐观直爽之人,丝毫不以为意。她说,“两个抱满怀胜过不满怀”。

她幽默淘气,她热情如火,她野蛮有趣。她在报摊上翻阅报刊,却通通不买,但对报贩讽刺的“谢谢你!”却安然狡黠的答曰“不要客气”。她在买东西时,为了抹掉些零头,便把皮包的内里掏出来,可怜兮兮地说,“你看,没有了,真的,全在这儿了……”

她是带着孩子气的姑娘,可爱有趣,使爱玲退去了些许冷淡和忧郁,为她的人生添上一缕绚烂的云霞。后来,爱玲写了《炎樱语录》,记录这个总能带来欢声笑语的知己好友,她是爱玲生命中浓重到不可或缺的一笔。

她们一起逛街,一起看电影,一起买零食,一起穿着爱玲自制的奇装异服招摇过市,一起漫步在校园,说些悄悄的心事。一群没有家的孩子,她们也只能将寂寥释放在欢闹中了。

炎樱何其有幸,成了爱玲寥寥知己中的一个,爱玲也何其有幸,在寂寥的香港,遇到这个热情开朗的姑娘。

“月亮叫喊着,叫出生命的喜悦;一颗小星星是她的羞涩的回声”,炎樱曾在花树下,认真地对爱玲说:“每一个蝴蝶都是从前的一朵花的鬼魂,回来寻找她自己。”这句富有诗意和哲理的言语,让爱玲感动不已,原来她不止是快乐的精灵,她懂得自己冷淡外表下那颗柔软精致的心。

她为炎樱哭过,平生只哭过两次的她,一次便是为了炎樱。那是一年暑假,炎樱不知为何,没有等她便回了上海,得知炎樱已经走后,从不牵愁惹恨的张爱玲倒在床上,号啕大哭。

君子之交淡如水,只是哭过之后,一切如初。她仍是她惺惺相惜的知己,在一起时便形影不离,不在一起时便淡淡怀念。

她们共爱绘画,一个构图,一个上色,珠联璧合,亲密无间。爱玲为炎樱画肖像,炎樱为爱玲的小说集《传奇》设计封面,甚至在后来,还为胡兰成的杂志设计过封面。

张爱玲喜欢炎樱新巧灵动的构思,那幅全是不同蓝与绿的封面,让她遐思无限。“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在蓝绿交相辉映间,她想到了李商隐,也想到了深爱着蓝与绿的母亲。

她说:“问母亲要钱,起初是亲切有味的事,因为我一直是用一种罗曼蒂克的爱,来爱着我母亲的……可是后来,在她的窘境中三天两头伸手问她拿钱,为她的脾气磨难着,为自己的忘恩负义磨难着,那些琐屑的难堪,一点点地毁了我的爱。”

只是母亲并不懂得爱玲那些窘迫的情绪,有一年她在香港短暂停留,却没有对久未相见的女儿言之切切,也没有解开行囊为爱玲留下些生活费,她只是流连在香港的各种场合,甚至把弗朗士教授私下里授予爱玲的八百元奖学金在牌桌上输掉了。

或许骨子里都是清冷之人,不懂得不经意间的伤害,会留下多么难挨的伤口。这一次,她对母亲失望了,心中充满着无尽的感伤。

她背离光阴,行走在红尘陌上。日夜荒芜,世事沧溟,如何才能走得云淡风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