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甲午战沉没强国梦的故事

甲午战沉没强国梦的故事

时间:2022-02-19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甲午战沉没强国梦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他们制定了旨在掠夺朝鲜和中国的“大陆政策”,加紧扩充军备,以实现其侵略野心。为了与清朝争夺朝鲜的控制权,日本突然发动了甲午战争,毫无提防的清政府被迫应战,不久便丢了平壤,失去了对朝鲜的控制权。尤其惨重的是,经营多年的北洋舰队竟全军覆没,一场强国美梦就此破灭了。举国上下士气高昂,以赶超中国为奋斗目标,准备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

甲午战沉没强国梦

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他们制定了旨在掠夺朝鲜和中国的“大陆政策”,加紧扩充军备,以实现其侵略野心。

当时,朝鲜动荡不已,国势日衰,盗寇纷起,日本对此喜出望外,乘机培植亲日势力。清政府却置若罔闻,致使日本越来越狂妄。

为了与清朝争夺朝鲜的控制权,日本突然发动了甲午战争,毫无提防的清政府被迫应战,不久便丢了平壤,失去了对朝鲜的控制权。

然而,日本却并不知足,他们立即把目标瞄向了中国。面对日本水、陆两军来犯,清政府节节败退,最终导致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尽失。尤其惨重的是(www.guayunfan.com),经营多年的北洋舰队竟全军覆没,一场强国美梦就此破灭了。

蓄谋已久

光绪二十年(1894),清朝的宗属国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消息传来,清廷就知道又是日本从中捣乱了。

日本原来是一个封建领主割据、闭关自守的岛国,咸丰三年(1853)美国海军准将佩里敲开了日本国门。随着西方影响的加强,同治七年(1868),明治天皇开始改革维新,在其施政纲领《五笔誓文》和《宸翰》中,明确提出了日本对外扩张的总方针:“经营天下,安抚汝等亿兆,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一句话,他们要征服世界。

日本暗中制订了对外扩张的计划,朝鲜是他们的第一个目标。

朝鲜是清朝的宗属国,当时仍处于封闭自守的封建王朝控制下,生产力落后,国内政局动荡,靠清王朝的支持苟安一时。为了发展在朝鲜的势力,日本开始通过外交手段,支持朝鲜国内的反对派,力争使朝鲜脱离清政府控制,成为“独立国”。

为此,光绪八年(1882),日本策动朝鲜国王之父李罡应发动“壬午兵变”,自封国太公。清政府立刻派遣李鸿章的淮军吴长庆部出兵朝鲜,镇压兵变,不但抓了李罡应并将其解往北京,还留下淮军三营兵马长驻朝鲜,防止再生事端。

光绪十年(1884)十二月,日本驻朝公使竹添趁中国忙于中法战争之际,再次策动亲日的“维新党”发动政变,劫持了国王李熙,建立了亲日政府。危急之下,朝鲜只好又向清军求助。驻守朝鲜的提督吴兆有闻知宫内变乱后,立即去请一个人来商议。你猜这人是谁?袁世凯

当时的袁世凯还年轻,血气方刚,不像后来那样惧怕日本人,吴兆有把他招来后,就问他解决的计策。袁世凯一听,不假思索地说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请急速发兵,捣入朝鲜宫内,铲除乱臣贼党,护出朝鲜国王,再作计较!”吴兆有见他如此有胆有识,便说:“听说朝鲜宫内有日本兵守卫,恐怕不易攻入。”袁世凯心里冷笑了一下,脸上十分平静地说:“几个日本兵,怕他什么?”吴兆有被他这么一激,倒也奋发起来,他立即下令袁世凯出兵相救。接到命令后,袁世凯以保护朝鲜政府、声讨乱党为名,趁夜率兵两千人攻入王宫,大败叛军和日本兵。日本公使竹添深知寡不敌众,自焚使馆,连夜潜逃。一场动乱就此平息。

日本宫内大臣伊藤博文以此为口实,对清军帮助朝鲜国王镇压“维新党”一事进行无理要挟,说清政府杀了日本人,是有意寻衅。李鸿章起初还拍案大怒说:“朝鲜事,中国并未办错,其错处全在竹添。如果因此决裂,我惟预备打仗耳!”但后来清政府又怕节外生枝,想早点息事宁人,纠缠多日后,便与日本签订了《天津会议专条》,规定朝鲜如有重大事件,中日两国有同等派兵权。这一次清政府弄巧成拙,埋下了隐患,为以后日本大规模进兵朝鲜、发动战争提供了依据。

朝鲜对日本索要的各款要求,国王李熙都谨遵照办,不但道歉谢罪,还赔了银洋十一万元。

日本尝到甜头后,越来越嚣张霸道,竟把朝鲜当作自己的保护国。尤其是山县有朋出任内阁首相后,更是狂妄叫嚣入侵朝鲜,宣称中国东北、台湾是日本的“生命线”,公然煽动侵华狂潮。

此后的九年,日本加紧了扩军备战,等待时机。这一天,机会终于来了。

不宣而战

光绪二十年(1894)一月,朝鲜东学党在南部的全罗道发动了农民起义,接连打败政府军,声势浩大。

朝鲜国王李熙几次想商议从中国借兵,但顾虑到日本若借机出兵,局面会难以收拾,所以议而不决。到了五月,东学党攻克了全罗道的首府全洲,兵锋直逼汉城,朝鲜政府忙向中国告急,请求袁世凯出兵。袁世凯接到电文,立即向李鸿章请示派兵。

此时,日本极力劝诱清朝出兵。因为按照《天津条约》,中国向朝鲜派兵,则日本也可借口出兵。李鸿章以“我朝保护属邦旧例”的名义,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及太原总兵聂士成带兵赴朝鲜剿匪。

清朝的举动正中日本下怀,清军出兵的消息刚一出来,他们便以“帝国政府从未承认朝鲜为中国之属邦”为借口,说依据《天津条约》,朝鲜一旦有事,中国能出兵,日本也能出兵,当即派了八艘军舰、四千五百多人前往朝鲜。

朝鲜政府见日本大军入境,知道大麻烦就要临头了,便希望早日平定东学党之乱,好让中、日两国撤兵。这时,东学党人也得知了中、日出兵的消息,知道这帮人来者不善,便与政府签署了停战协定。

此时,清军在朝鲜的兵力才两千四百多人,比日本少了将近一半,倘若日本借机滋事,将会非常危险。李鸿章急忙以“朝鲜内乱已平”照会日本,提议两国同时撤兵。

日本政府暂缓撤兵的两点理由是:第一,派大批兵力出来什么也没干就回国,很没面子,而且政府也难以向国内交代;第二,不信任中国,害怕受到欺骗。

李鸿章一听,当即火冒三丈,斥责日本政府不守条约,提出的暂缓撤兵理由也没有丝毫道理,最后他还撂下了一句话:“如果日本硬要乱来的话,除诉诸武力外无他。”

国内的王公大臣们见李鸿章都如此强硬,便你上一折,我上一本,个个表态说区区日本,无理如此,干脆派海陆两军灭了它算了。光绪帝年少好胜,看了各大臣的奏章后,也锐意主战,便催促北洋大臣李鸿章速剿倭寇,俨然一副自大必胜的架势。

此时,只有李鸿章是哑巴吃黄连,有说不出的苦楚。他内心其实很想避战自保,他不想自己苦心经营的北洋舰队毁于一旦。

光绪十一年(1885),日本制订了十年扩军计划,准备以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六十来发展海、陆军。此外,明治天皇又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三十万元,再从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举国上下士气高昂,以赶超中国为奋斗目标,准备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

北洋舰队光绪十四年(1888)正式建军时,号称亚洲第一,但此后再也没有增添任何舰只,船舰渐渐老化,与日本新添的战舰相比,火力弱,行动迟缓。光绪十七年(1891)以后,连枪炮弹药都停止购买了,海军经费都被慈禧拿去修颐和园了。当时有的大臣极力反对,觉得这是在自挖墙脚,慈禧却大怒说:“光绪登极时年幼,我不得不垂帘听政,你们意见却很大。现在皇帝亲政,我什么都不过问了,修修花园养老,你们又开始阻挠,这不存心跟我过不去吗?”大臣们也不敢再有异议,只好挪用北洋舰队的军费去满足慈禧的个人私欲。更为严重的是,清政府自以为建立了北洋舰队,就不会再像鸦片战争时那样,连洋人几艘炮舰都应付不了,所以不免有些飘飘然,放松了军备意识。

九年前,北洋海军还占据绝对优势,两千吨位以上的战舰有七艘,共两万七千多吨,而日本海军两千吨位以上的战舰仅有五艘,共一万七千多吨。可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排水量七万两千吨的海军,远远超过了北洋海军。

兵力相差如此悬殊,难怪李鸿章力主乞求列强出面“调停”呢。可是,日本根本不买账,决定先发制人。

光绪二十年(1894)六月二十一日清晨,日本包围并侵入朝鲜王宫,将宫中文物及购存的洋枪洋炮全部掠走,劫持国王李熙,挟制大院君李#应出来组织傀儡政权,发布矫诏,“委托”日军将驻扎在牙山的清军驱逐出境。在此之前,日本蓄意攻击中国的运兵船“高升号”,中日战争的第一仗便由日本的不宣而战而打响。

兵败朝鲜

此时,驻守牙山的清将叶志超,本就不是一个将才,恇弱无能,胆小怕死,整日里只知道饮酒高卧。见日兵前来攻击,早就吓得魂不守舍。总兵聂士成有些胆量,他不想坐以待毙,便向叶志超请兵,愿与日本决一死战。叶志超同意了。

聂士成领命后,率兵立即赶到成欢,恰遇日兵整队前来。聂士成一声令下,两军便杀得烟雾迷天,弹丸蔽日。苦战了约两个小时,日兵开始向后退去,清军追袭了一程,方才收队扎营。初战得胜,聂士成赶紧派人前往牙山报捷。没想到,到了第二天早晨,差去的兵弁还没有回来。

这时,日本大队援军已到,聂士成赶紧下令开营迎敌。双方正在酣战之时,差去的兵弁回来了,报称牙山已没有大兵,叶军门早已退驻平壤了。大敌当前,主帅却自己先跑了,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顿时搞得清军兵心大乱,日本趁机反击,一举攻下了成欢。此时的牙山早已成了空营,日本毫不费力就占领了。

成欢之战失败后,聂士成率兵退到平壤,心中大怒,便立即谒见叶志超,责问他何故退兵。叶志超支吾了一会儿,没有答话。聂士成难消心中气愤,又道:“本来我在成欢已经取得了初步胜利,军门大人如果多留数天的话,牙山说不定也可保得住。”

叶志超自知理亏,便讨好地说:“老兄战功,兄弟已经探闻,并报告朝廷。现在辽东派来的人马已会集平壤,我俩要通力合作,争取在此大败敌人,牙山虽失,还可无虞。”

这边,日本将领大岛取得成欢之战的胜利后,颇有些轻敌骄傲,急于建功,当即率大队兵马前来进攻平壤。

当时,清军进驻平壤近两万人,但淮军与东北地方军却不相统属,叶志超虽身为主帅,但他的号令,底下的人多半是阳奉阴违,再加上他自己又不积极备战,致使清军难以形成战斗力。

叶志超逃到平壤过了几天舒服日子,没想到日军这么快又跟来了,他大吃一惊,急传丰伸阿、马玉昆、左宝贵、卫汝贵等人商议如何对敌。

见众人都来了,叶志超急忙说:“日兵已逼近,诸位可有退敌的计策吗?”

丰伸阿资格最老,他先开口答道:“全凭统帅调度!”

叶志超说:“据兄弟看来,还是加强防守,深挖壕沟,高垒城墙,不战为妙。”

一旁的左宝贵听着有点恼火,怎么还没打就又害怕了,便回答说:“现在的战仗,不比从前刀枪时代,炮火很是厉害,断非土石所能抵挡,不如趁日本未逼近时,先发制人,方为上计。”

叶志超脸色忽变,半晌才道:“我意主守,老兄主战,想老兄总有绝大勇力,可以退敌,不妨请老兄自便!”

左宝贵说道:“统帅节制各军,卑镇安敢自由进退?但是这次开战,关系国家不少,卑镇奉命东来,早已誓死对敌,生死由命,何足挂齿!”

叶志超见左宝贵暗讽自己,便道:“老兄晓得国家,难道兄弟不晓得国家吗?”

眼看两人闹起了意见,丰伸阿等人赶紧劝解。此后,又商量半天,仍没个什么定议。左宝贵再也耐不住了,对诸将道:“宝贵食君禄,尽君事,如今敌兵已到,唯一的办法就是与他死斗。若今日不战,明日又不战,等到日兵攻下平壤,截我归路,那时只好束手待毙了。诸公在这好好商量吧!宝贵就此告辞!”说完,愤愤而出。

左宝贵刚一回到营中,就闻炮声隆隆,料知日兵已近,当即命令部下各兵,排齐队伍,准备迎战。话刚说完,日兵的炮弹就如雨点般打了过来。左宝贵一马当先,督军还击。

双方打了半天,日本渐渐占据了优势,枪子越射越急,炮弹越放越猛,而清军这边却渐渐枪炮没声了。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清军援部所持的枪炮,都是些劣质器械,有的是放不出弹,有的是弹未放出枪已炸破。左宝贵一开始还以为这帮兵是饭桶,连枪都不会使,他急忙从士兵手中夺过了枪,亲自试放,用尽气力,也不见子弹出来。仔细一瞧,才发现这些从德国买回来的枪,都是些年久不用的旧货,机关多已锈损,不禁失声道:“罢了罢了。”

没有枪炮,清军无异于以卵击石,眼看日本兵如潮涌来,就要攻上来,部将都请左宝贵退兵。他大声叹道:“本统领早知今日,所愿多杀几个敌人,就是一死也还值得。不料来了一个没用的统帅,又领了一种没用的枪支,坐使敌军猖獗,到了这个地步。”话还没说完,突然飞来一弹,正中其肩膀。左宝贵强忍疼痛,坚持再战。不一会儿,身上又中了数弹,口吐鲜血,壮烈牺牲。

叶志超见左宝贵战死,因而丧失了抵抗的信心。当晚,他召集各统领商议放弃平壤,撤军至鸭绿江设防。诸将中只有马玉昆提出反对意见,叶志超不听,于是下令部队趁夜撤离平壤。当时,大雨倾盆,清兵冒雨蜂拥出城。日军在黑暗中听到人马奔腾,以为是清军劫寨,于是拦路截杀。清兵混乱中不分敌我,胡乱放枪开炮,误伤累累。经过整整一夜,清军全部退出平壤,在混乱中死伤人数达到两千多,远远超过了在战役中的损失。第二天拂晓,日军进入平壤,发现城内已没有清军一兵一卒,而被清军丢弃的武器、弹药、粮饷和其他物资到处都是,正好缓解了日军的后勤危机。

北洋覆没

平壤战役后的第二天,日本海军就按照大本营的作战方针,寻求与北洋海军主力决一死战。

当时,日本海军集中了十二艘军舰,包括其全部的主力舰和巡洋舰。而北洋舰队的主力,有军舰十艘,附属舰八艘,但军舰普遍舰龄过长,速度慢,火力弱,再加上李鸿章一意想保存实力,不做积极的备战,使得中日双方的军备差距进一步拉大。

这天中午时分,北洋舰队突然发现西南方向海面上有几簇黑烟,海军提督丁汝昌登上甲板瞭望,判定为日本舰队,于是一面密切注视日舰动向,一面与右翼总兵刘步蟾、德国籍总教习汉纳根商讨对策。

几十分钟后,迎面驶来的日舰逐渐接近,已经能清晰地分辨出有十二艘军舰。丁汝昌见来势凶猛,觉得不可掉以轻心,为了发挥各舰舰首主炮的威力,他下令把舰队阵形改为犄角雁行小队阵。

日舰见到北洋舰队的阵形,决定避开北洋“定远”和“镇远”两艘主力舰,以游击舰从清军左侧驶入,想抄袭清军后面。当双方舰队接近至五千三百米时,丁汝昌下令开炮,顿时,“定远号”的炮口吐出一团白烟,轰然一声巨响,一颗巨弹飞过日舰头顶,落在驶于最前面的日舰“吉野号”附近,激起的海水高达数丈。正是这一炮,打响了黄海海战的第一枪。

十秒钟后,“镇远号”也发出炮弹,紧接着,北洋舰队各舰一齐发炮轰击,但炮的射程远远不够,凭空放了无数炮弹都抛在了海中。而日舰知道距离太远,任凭清军放炮,并不回击,只是开足汽机,向前急驶。三分钟后,日本才开始发炮还击。霎时间,双方各舰百炮一齐怒放,硝烟弥漫,海水沸腾。

然而,战斗开始不久,北洋舰队的旗舰“定远号”就由于年久失修,舰桥被突然开火的大炮震塌,信旗被毁,站在飞桥上督战的丁汝昌也被摔伤,改由刘步蟾指挥。

日本第一游击队4艘兵舰就横越北洋舰队前方,利用航速优势绕攻北洋舰队右翼“超勇号”、“扬威号”,“超勇号”不幸中炮弹沉没。清军顿时慌乱起来。一经慌乱,北洋舰队便失了方针,兵舰节节分离,彼此不相援应。

当时,只有“致远号”管带邓世昌、“经远号”管带林永升两人临危不乱,沉着迎敌。“致远号”对阵的是日舰“浪速”,两边刚一接触,就对轰起来。突然,日本又来了一艘巨舰“吉野”,比“浪速”还要高大,也来轰击“致远”。致远船身受伤,邓世昌亲督炮架,测准“吉野”敌楼,一炮一炮地轰去。“吉野”急忙驶避,邓世昌下令追击,然而,舱中的弹药早已打完,再追只能挨打。邓世昌却慨然说道:“陆军已闻败绩,海军又要失手,堂堂中国,被倭人杀得落花流水,还有何颜面见江东父老?不如拼掉性命,撞沉这吉野舰,与他俱尽,死亦瞑目。”眼看就要追上吉野舰,不幸触着鱼雷,把船底击碎,海水流入船内,顷刻沉入海中,邓世昌等二百余名官兵,除二十余名得救外,其他全部壮烈牺牲。

另一边,“经远号”与日本“赤城”舰相持。“赤城”的炮火威猛,射程远,交火后不久,“经远号”就中弹突发大火,林永升不慌不忙,一面用水扑火,一面窥准敌舰,轰的一炮,正中敌舰要害,炸了一个大窟窿。敌舰回身就走,林永升传令追袭,然而,追了一程,又被水雷击中,沉入海中。

北洋舰队的两员虎将同时牺牲,余下的战舰越加心慌。“济远号”管带方伯谦向来胆小,遥见“致远”、“经远”都被击沉,忙叫舵工转舵,机匠转机,向东逃走。谁想这“济远号”慌不择路,竟撞在了自己方的“扬威号”上,“扬威号”本来已经作战受伤,经这么一撞,更加破损,不一会儿,海水就涌入船内,随即沉没。“济远号”却只顾自己,逃入旅顺口内。

李鸿章见损失严重,便下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至此,历时5个多小时的黄海海战结束。此后,北洋舰队不敢再战,日本基本上掌握了黄海制海权。

退守威海卫后,北洋舰队尚有铁甲舰两艘,巡洋舰五艘,炮艇六艘,鱼雷艇十二艘,战斗力还相当可观。但李鸿章等人严禁出击,死守威海卫港,造成被动挨打的不利局面。

不久,日本联合舰队对威海卫发起攻击,占领了南北邦炮台,北洋舰队陷入日本陆、海军的夹击之中。“定远”、“来远”、“威远”三舰相继中鱼雷沉没,旗舰“松岛号”也受重伤,北洋舰队十二艘鱼雷艇见状,擅自逃逸,或被敌舰击沉,或被俘虏。丁汝昌深陷困境,无意投降,见大势已去,派人炸沉搁浅的“靖远”舰,自杀身亡。“定远号”管带刘步蟾也派人将“定远”舰炸沉,然后自杀。

一天后,“广丙号”管带程璧光乘“镇北号”炮艇向日本联合舰队投递降书,将“镇远”、“济远”、“平远”、“广丙”四舰和六艘炮艇及刘公岛上的全部军用物资交给了日本侵略者,日本联合舰队也开进了威海卫港。至此,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朝的强国梦就这样沉没在了渤海湾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