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左宗棠收复西北疆的故事

左宗棠收复西北疆的故事

时间:2022-02-19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就当时的清政府而言,“海防”和“塞防”两者不能兼顾,最终,左宗棠的一番慷慨陈词让清廷坚定了收复新疆的决心。左宗棠把收复新疆提到了保障国家安危的高度,慈禧边听边不住地点头。其实,左宗棠原本是打算乞病还乡的,可是,祖国西北边陲发生的事变,又重新点燃了他心中的爱国之火。不久,朝廷诏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他便开始了收复新疆的大业。

左宗棠收复西北疆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边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危机,东南沿海紧张之际,西北新疆也告危急,这使得清廷难以兼顾,于是围绕“海防”和“塞防”谁急谁缓,朝廷内部争论不休。

不久,这场论战成了李鸿章和左宗棠两人的唇枪舌剑,他们都是朝廷倚重的大臣,似乎谁都分析得有理有据。然而,就当时的清政府而言,“海防”和“塞防”两者不能兼顾,最终,左宗棠的一番慷慨陈词让清廷坚定了收复新疆的决心。

临危受命的左宗棠,怀着一腔爱国热情,带着一份知己的期待,踏上了漫漫西征路,尽管面对内忧外患及兵饷粮运等重重困难,但他丝毫没有退缩,最终深孚众望,完成了使命。

唇枪舌剑

光绪皇帝刚刚继位,清政府就面临东南海防和西北边防两大问题。“海防”和“塞防”,孰轻孰重?孰急孰缓?朝中大臣争论不休,难以抉择。

所有人都知道,海防与塞防都关系国家安危,但按当时清朝的国力,两者肯定不能兼顾,尤其在要不要进军新疆这个问题上,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也是头疼不已。于是她召集群臣,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这天早朝,慈禧于垂帘中重提边疆告急之事,让大臣们拿出对策。可是,她的话音刚落,太和殿内就陷入了一片寂静。慈禧不满地说:“难道满朝文武,都是吃干饭的吗?平日里一个个在我耳边说这道那,2017-02-19 让你们献计献策了,反倒一个个都不做声了。”见太后有些微怒,大学士文祥打破沉默,第一个说道:“我的主张是先加强海防,道理很简单,一个小小的日本居然都能轻易地侵犯台湾,说明咱们的海防十分空虚。因此朝廷必须停不急之费用,谋至急之海防。”他的话刚说完,一些大臣就开始点头表示认同。

慈禧仔细地听着,觉得文祥的话不无道理,但有一点却让她很为难,那就是经费。作为大清的实际当家人,她对国库的盈亏情况是最了解的。这些年来,国家财政本来就危机重重,让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这么一闹,就更加捉襟见肘了,于是便说:“海防固是重要,但现在国家经费困难,能不能暂时缓缓呢?”

湖南巡抚王文韶一开始就对文祥的话不能苟同,见太后态度犹豫,立即抢答道:“依臣的意见,万万不可。要说暂缓的话,海防倒是可以。所谓海疆之患,不能无因而至,其视成败以为动静者,则惟西陲军务。所以,当务之急应先巩固塞防,如果这个问题得到了迅速解决,后方就能安定,沙俄便不能得志于西北,西方列强也就不敢构衅于东南。”

王文韶刚一说完,便得到了山东巡抚丁宝桢的支持,他说:“眼下沙俄侵占新疆,乃是心腹之疾,患近则重,朝廷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当机立断,加强东北和西北塞防。”

此时,慈禧见双方都有理有据,实在是难以决断,她知道海防和塞防,无论哪一个废弛,大清的江山都岌岌可危,可如果现在兴兵进疆,万一遇挫,岂不更加助长了侵略者的气焰?

这时,直隶总督李鸿章开口了,他说:“海防和塞防,两者万难兼顾,只有舍弃塞防,全力经营海防,才是上策。”他的话透露出的观点就是四个字“暂弃新疆”。见太后还不甚明白,他接着说道:“历代边防重点多在西北,这无可厚非,因为当时国家的强弱皆取决于此。可是,如今形势不同了,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往来自如。而新疆是个贫瘠之区,即使没有战争,每年的兵饷也需要三百余万两,朝廷没必要徒收数千里之广地而增千百年之漏卮,这很不值得。”为此,他还打了个比方说:“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但海疆不防,则腹心之大患愈棘。”在李鸿章看来,失去新疆对中国没什么损失,有它反而是个累赘,完全可以将其拱手送给别人。

一旁的左宗棠早就忍耐不住了,他觉得李鸿章的话简直就是谬论,他决定对李鸿章的歪论好好驳斥一番,便说:“西北自古乃中华重地,周、秦、汉、唐之盛衰,均与是否掌握西北有关。当年乾隆皇帝开疆两万里,其北路之西以伊犁为军府,南路之西以喀什噶尔为军府,朝廷上下诸臣都对他的举动表示不解,怀疑耗费巨大,是否合算。然而,乾隆皇帝高瞻远瞩,不为众议所惑,终于将新疆留在了大清的版图之内。现在,沙俄进逼,阿古柏逞凶,新疆告急,我们必须粉碎俄国人的阴谋,收复伊犁,才能对得起大清的先祖。”

李鸿章一听此话,知道是在暗骂他,刚想辩驳,左宗棠又说道:“西北与京师的关系,如臂膀与手指相连,缺一不可。倘若新疆不稳定,则蒙古不安宁,蒙古一乱,直隶北边关山也无高枕安眠之日。纵观中国局势,海防和塞防,二者并重,不可偏废。但照目前来看,西方列强在中国沿海挑起战争,似无可能,而收复新疆却是刻不容缓。”左宗棠把收复新疆提到了保障国家安危的高度,慈禧边听边不住地点头。

然而,李鸿章却不买账了,他迫不及待地反驳说:“左大人此言差矣,新疆北邻俄罗斯,西接土耳其、波斯诸国,南面靠近英属印度,这些国家日见强大,即便勉强收复新疆,将来也断难久守。还不如现在暂时放弃,将其经费移拨海防,力保东南沿海无虞。”为了压倒左宗棠的意见,李鸿章甚至还攻击左宗棠说:“左大人已是花甲之人,年老体衰,为了功名还亲自去领兵打仗。如此冒险的做法,岂不是置国家安危于不顾?”

其实,左宗棠原本是打算乞病还乡的,可是,祖国西北边陲发生的事变,又重新点燃了他心中的爱国之火。他的自尊心本来就很强,李鸿章的话更是深深地刺痛了他,于是他当面反击道:“我本一介书生,承皇上恩典,破格拔用。今已六十有五,正苦日暮途长,岂能不自量把如此重担挑在自己肩上?至于功名,本人虽愚不可及,但绝无此念头。但是,俄国侵占伊犁,阿古柏又占据喀什噶尔,如置之不问,我不甘心归老乡田,一定要与他们周旋到底!”

左宗棠的一番慷慨陈词和精辟论述,让一开始主张海防的文祥也完全支持和采纳了他的战略分析,还努力说服了军机处,转而一致支持左宗棠。

一场唇枪舌剑,最终以“塞防派”的胜利而结束。不久,朝廷诏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他便开始了收复新疆的大业。

困难重重

此时的新疆已经成了阿古柏的天下,他在这里建立了“哲德沙尔国”,自称“毕条勒特汗”,过着逍遥自在、寻欢作乐的“土皇帝”生活。他不但修筑工事图谋永据,还与沙俄、英国等国家勾结在一起,使得新疆面临从中国分离出去的危险。

中国历代用兵新疆,从汉唐到清初叶,都是处在强盛时期,要对付的只是比较落后的上层民族分裂分子。现在呢?国内经过二十余年的内战,又受到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割地赔款,生产遭到极大的破坏,财政凋敝,政治腐败。左宗棠率军深入数千里穷荒之地,道路险阻,粮饷不继。虽然猖狂的阿古柏不足为虑,但其背后却有强大的英俄撑腰,还拥有从印度运来的精良军火,这就减少了胜算的把握。

面对内忧外患,以及“兵疲、饷缺、粮乏、路艰”等重重困难,左宗棠还是矢志不渝,决定放手一搏。经过详尽思考,他定下了一条重要的战略,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缓进急战”。

所谓的“缓进”,就是清军不急于匆忙进疆,而是事先做好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充分准备,特别是在运输线长达数千公里的新疆,兵、(www.guayunfan.com)饷、粮、运都要有周密的筹划,要有一支强大的前线部队、稳固的后方和源源畅通的运兵、运粮的通道。同时,对敌人的情况要了如指掌。而“急战”则是指每一次战斗都要有正确的进兵路线、打击对象和长远的战略目标,做到速战速决,不拖延时日,否则,帅老兵疲,对作战极为不利。

然而,“缓进急战”的战略说来容易,真正认识到它的意义的人却不多,实际执行起来也十分困难。因此,朝野上下又响起了一片反对声,投降派、妥协派以及一些“好心”的人开始多方掣肘。这些人原以为左宗棠和朝廷都只是口头说说,虚张声势而已,不想真的要出兵新疆了。他们担心,收复新疆绝非易事,将来万一进不能进,退不能退,悬军绝域,还要消耗东南各省巨额协饷,如此下去,民穷财尽,实在是下策。还不如采纳李鸿章的建议,只在几处要地驻军,将新疆交与阿古柏和其他民族分裂主义头目分而治之,倒是省心得多。一些好心人看到左宗棠大胆冒进,一意孤行,也为他的安危担心。

面对这么多的质疑,左宗棠不得不花很大的精力去执行“缓进”的决策,并且四处筹划兵、饷、粮、运。他带兵征战多年,早就知道“筹饷难于筹兵,筹粮又难于筹饷”,但是西征军饷、粮的困难,却仍然超出了他的想象。之前,朝廷已命令东南各省负担,可各省经常借口加强海防,对西征军饷拖欠不付,积欠达两三千万两。而且清廷已经将全权交给左宗棠,一旦西征失败,大军陷于进退维谷之地,朝廷是决不会来分担责任的。上谕早就说得清清楚楚:“如果各该军逗留不前,则罪在主将。倘因粮饷不继,致误戎机,唯左宗棠是问。”可见,左宗棠背负着极重的压力,稍有差误,等待自己的将不是什么好下场,这点他是很清楚的。

可是,左宗棠决心已定,他毅然抛弃了个人利害,以至生死的考虑,决心进军新疆到底。这不但源于他的一腔爱国热情,还离不开一个人的鞭策与重托。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一件事了,当时左宗棠三十七岁,隐逸在老家湘乡读书,忽然有一天,有人告诉他林则徐路过此地,指名要见他。这天夜里,左宗棠怀着激动的心情前往拜访。林则徐一见到他,混沌的眼睛顿时一亮。林则徐将自己在新疆整理的资料和绘制的地图全部交给左宗棠,并语重心长地说:“吾老矣,空有御俄之志,终无成就之日。数年来留心人才,欲将此重任托付!”左宗棠受宠若惊,刚要谦让,林则徐却又说道:“将来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然西定新疆,舍君莫属。以吾数年心血,献给足下,或许将来治疆用得着。”年逾花甲的林则徐是用滴血的心说这段话的,好似临终托孤,左宗棠听后,心里暗暗立下誓言,决不负重托!临别时,林则徐还写了一副对联相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后来,左宗棠一直将其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每当遇到艰危困难,都用它来激励自己。因此,当朝廷决定派他收复新疆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要完成林则徐的心愿。

就这样,没有风,没有月,没有人送行,左宗棠临危受命后,在一天夜里悄悄出京。“六十许人,岂尚有贪功之念?所以一力承担者,此心想能鉴之。”带着当年林则徐绘制的新疆地图,背负着千万中国人的重托,这个刚毅、坚韧、雄心未老的湖南汉子踏上了西征的路程。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他都丝毫没有退缩,因为他将要进行的是一场正义的战争。

收复新疆

左宗棠领命督办新疆军务后,首先重新整编了西征大军,他将在新疆的湘、淮、蜀、旗各军汰弱留强,将其内分刘锦棠部湘军25营、金顺部40营、张曜部16营以及陆续增编的其他部队,最终保留了约六七万人。此外,他又撤换了一批骄横荒淫的满洲军官,以严肃军纪、提高战斗力。

光绪二年(1876)春天,西北依然寒风凛冽,四野一片肃杀荒凉,随着陕甘总督府响起三声炮后,六十五岁高龄的左宗棠,抬着棺材,率领六万湖湘子弟从兰州出发了。左宗棠此行抱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在他看来,2017-02-19 的疆域是多少人用鲜血开辟出来的,岂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丢掉?

左宗棠进疆后,根据实际情况,他决定先进攻北疆,即“致力于北,而收功于南,先克乌城”的作战步骤。因为乌鲁木齐是全疆关键,回民起义军盘踞在乌城附近红庙子、古牧地、玛纳斯一带,必须首先拿下。而且,阿古柏是从西端喀什噶尔首先进入南疆,然后逐步吞并北疆的,他的主力部队都集中在南疆,所以先攻北疆也较为容易。一旦克复乌城,肃清北路,再集中兵力,进攻南疆,则局限于南路一隅的阿古柏必定势孤力薄,将无力抵御南下大军。

经过周密的部署,六月的一天夜晚,左宗棠下令刘锦棠出兵,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突袭白彦虎部。民族分裂分子白彦虎从陕甘逃到新疆后,本就是惊弓之鸟,对阿古柏也只是敷衍了事,见清军大兵压境,无心恋战,匆匆逃往南疆。清军乘胜追击,仅用半年时间,便顺利占领乌鲁木齐,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北疆地区。

此时的阿古柏,在失去北疆后,对左宗棠再也不敢轻视了,他原本以为左宗棠年老体衰,肯定受不了西北条件艰寒之苦,可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左宗棠居然如此厉害,不但自己精神矍铄,而且带领的部队也士气高昂,锐不可当。为此,他纠集残部固守达坂、吐鲁番和托克逊城。

吐鲁番为进出南疆的门户,达坂城位于乌鲁木齐与吐鲁番之间,为吐鲁番的前哨。托克逊在吐鲁番之南,是进入南疆后的第一个要塞城市。阿古柏在此三处构筑防线,企图顽抗。他利用清军暂缓进军的机会,调集重兵分驻三个据点,命刚刚逃命回来的白彦虎协守吐鲁番,命其子海古拉守托克逊,大总管爱伊德尔呼里达守达坂,阿古柏自己则退守托克逊西南的喀喇沙尔。这番安排后,阿古柏自以为万无一失,只待左宗棠前来,一雪前仇。

第二年四月,天气转暖,冰雪融化,左宗棠又老了一岁,他心中时不我待的情绪更加强烈,见部队已休整准备完毕,便不失时机地下达了进军的命令。

就在这时,英国人看到清军已打败阿古柏,收复了北疆,现在又执意要南进,不免也恐慌起来,便以“调停”为名,妄图阻止左宗棠大军收复南疆的正义行动,挽救行将彻底崩溃的阿古柏傀儡政权。左宗棠得知这个情况后,极为愤慨地说:“阿古柏窃据南八城及吐鲁番,为中外共知,英国却故意称阿古柏为‘喀王’,难道真不知道吐鲁番、南八城为我疆土,阿古柏为我贼吗?英国的卑劣目的不过是‘图保其印度腴疆’而已。”针对李鸿章一味示弱的做法,他义正词严地向总理衙门表示:“阿古柏是我必讨之贼,战阵之事,权在主兵之人,非他人所参与,亦无须英人代为过虑也。”左宗棠俨然一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样子,他的坚定态度,挫败了英国的“调停”阴谋,从而为进军南疆铺平了道路。

不久,刘锦棠部根据左宗棠“分道并规”的部署,从乌鲁木齐往南,翻过天山向达坂城和托克逊挺进,只用了几天时间,便歼尽守城之寇,杀尽外援之寇,一举攻克了达坂。接着,徐占彪军与张曜部前锋会师,攻占了辟展。与刘锦棠的援军会师后,清军又在一天之内连克吐鲁番满汉二城。同一天,刘锦棠部还收复了重镇托克逊。这样,不到半个月,左宗棠便连克达坂、托克逊和吐鲁番,歼灭阿古柏主力一万余人,打开了通向南八城的门户,为直捣阿古柏的老巢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在西征军摧枯拉朽的打击下,阿古柏不得不从喀喇沙尔向南逃到库尔勒,惊魂未定,又听说清军继续南进。当地民众早就痛恨阿古柏的残酷统治,于是纷纷起义,配合清军作战。阿古柏走投无路,突然死于喀拉沙尔。关于他的死因至今依然是个谜,有的说他看死神逼近,索性喝了毒酒一死了之;还有的说,此时的阿古柏已经丧失理智,歇斯底里发作,因一件小事就和管库的水吏吵闹打架,被这个小吏失手打死,等等。不论传言如何,这个双手沾满新疆人民鲜血、罪大恶极的阿古柏,确实是死了。

阿古柏之死,引起了反动集团严重的内讧。阿古柏的小儿子海古拉与大儿子伯克胡里火并,被伯克胡里打死。许多人见大势已去,纷纷作鸟兽散。在这种形势下,清军继续进兵,彻底摧毁阿古柏集团,已经是指日可待的事了。可偏偏这时,狡猾的英国再度登场,它通过中国驻英公使郭嵩焘要求中国允许阿古柏反动政权保留喀什噶尔数城,“使可立国”。李鸿章生怕左宗棠夺得收复新疆之功,再次出来为英国帮腔。面对这些压力,左宗棠仍然寸步不让,他反驳说:“收复吐鲁番等地后,逆夷震慑异常,此时机有可乘,乃为画地缩守之策,何以固边圉而示强邻?异时追究贻误之人,老臣不能任也。”对于英国的阴谋,他严正指出:“英人要别人‘立国’,则割英地与之,或即割印度与之,可也。何为索我腴地以示恩?”他告诉刘锦棠,如遇英国遣说客去啰唆,则明示:“我奉令致讨侵占吾宇之贼,以复我旧土为词,别事不敢干预。如欲议别事,请赴肃州大营!”左宗棠的凛然正气,既打击了英国,又回击了李鸿章,从而又一次粉碎了英国的阴谋。

为了尽快完成使命,左宗棠决定一鼓作气,收复整个南疆地区,彻底消灭阿古柏集团。在左宗棠的指挥下,刘锦棠率西征军各部从吐鲁番、托克逊出发,兵分两路,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长驱近两千里,全部收复了南疆的东四城——喀喇沙尔、库车、阿克苏、乌什及附近各城镇。

这时,冬季又到了,寒风刺骨,大雪飞扬。为了不给敌人以喘息的机会,左宗棠西征大军不顾断指裂肤之痛,冒着严寒勇往直前,以破竹之势于十二月收复了喀什噶尔。在破城前,白彦虎和伯克胡里乘夜仓皇逃往边界,清军发觉后立即追赶,但未追上,这两人投靠了沙俄。仅数日,清军又连续攻克了叶尔羌、英吉莎尔、和田,至此,西四城也全部收复。

驱逐阿古柏入侵、消灭民族分裂势力的新疆战事,历时一年半结束。除伊犁被沙俄占据外,新疆绝大部分地区均被收复。如此顺利而迅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让清廷始料不及。

左宗棠临危受命,收复了国土,这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耀,也可以说是晚清历史上最扬眉吐气的一件大事,是晚清夕照图中最光彩的一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