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小荷露头角_女武生俞鉴

小荷露头角_女武生俞鉴

时间:2022-08-18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小荷露头角_女武生俞鉴“锣鼓一场唤醒人间春梦,宫商二首传来天上神仙。”岁月流转,十二岁的小凤终于等来了崭露头角的机会。无锡之行是小凤拜师后的首次登台。师傅面露难色,说小凤没有行头。要求扮演孙悟空的演员不仅动作漂亮利落,还须与豹精紧密配合。新中国成立后,梨园界为了保护武生演员的安全,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万春先生所在的“鸣春社”率先废除了“摔锞子”)。

小荷露头角_女武生俞鉴

“锣鼓一场唤醒人间春梦,宫商二首传来天上神仙。”练功的终极目的是为了登上舞台,展示技艺。每上一次台,每唱一出戏,每演一个角儿,都如同经历一种完全不同的人生。

岁月流转,十二岁的小凤终于等来了崭露头角的机会。1940年,小凤先后随师傅到无锡、苏州、舟山等地演戏。

无锡之行是小凤拜师后的首次登台。本来此行她的任务只是为师傅配戏。一天早晨,她在戏园子里的舞台上练功,请师傅去演戏的无锡老板见她功架不错,便问师傅:“这是你的徒弟吗?她都会演什么戏?”

“会个十来出吧。”

“好,我要让这孩子上台演出。”(www.guayunfan.com)

“行头怎么办?”

“我出钱请人做。”

无锡老板当下点了《花蝴蝶》《四杰村》《周瑜归天》几出戏(小凤在剧中分别饰演于千、周瑜、姜永志等人物),又请来裁缝,剪了缎子,给小凤做了行头,说“:你师傅叫王其昌,你就叫小王其昌吧。”为了加强宣传效果,他又在前面加上“十岁坤童”(小凤年幼个儿矮,无锡老板自作主张给她减了两岁)四字,将这八个字逐一写在八块大告示板上,挂了出去。

说好先演三天,没想到场场满座,票卖得比师傅还叫座儿。小凤在台上又唱又念又翻又打,观众特别喜欢——文武双全的小坤角儿,一出场便赢得了满堂彩。

王其昌一看徒弟卖座儿,觉得给自己露了脸,挺高兴。小凤更高兴,她想:这次来无锡,果然应了阿七的话——我演到宝宝头里了!

紧接着,苏州来人请师徒俩到苏州大剧院演戏,说好演半个月,但苏州老板有意把小凤排在王其昌后面出场——压轴之意,还增加了她的戏份,让她加演五天。这一来王其昌不高兴了,嫌徒弟抢了师傅的牌位(风头),他当着苏州老板的面说:“没有老的哪有小的?你老把我搁在小的头里,不演了,咱回去!”正好这时演出合同已经到期,王其昌也趁机下了台阶。

小凤十四岁那年,王其昌在上海大新公司六楼演《古城会》,让她扮演马童。戏一开场,只见小凤干净利落地从“案头”翻出来,到了台口,抬起双手,向后十个小翻翻回去;又一排旋风似的鹞子翻身,在“四击头”里将王其昌扮的关公引上场……师傅让小凤演这出戏,实际上是有意在上海的京剧舞台替她投石问路,看看观众的反应,能否认同并接受初出茅庐的小凤。在无锡和苏州,她已得到了观众的认可,现在就看上海了。

“好啊!”台下一阵狂呼般的喝彩。

散戏后,大新公司戏园前台的“茶房头”代表立刻找到王其昌,要小凤连演五天戏。茶房头是旧时戏园子里的管理人员,负责前台管理和场内服务,包括招待、引座、递手巾、送茶等。他们一来喜欢“小王其昌”的戏,二来见“小王其昌”的戏好,叫座儿,就想着赚了钱,自己也能多分一些。

师傅面露难色,说小凤没有行头。茶房头们看准小凤有票房号召力,说:“我们出钱给她做。”于是,十二名茶房头联合出资,张罗着给小凤做行头、买靴子、添靠。有了行头,师傅又赶着给她说《长坂坡》中的武打“档子”。因为当时没有群众演员在场,小凤学戏只学个人单场,师傅也只能给她一个人饰演的赵云说技巧,没有将“十股档”中的群众加进来。又如《花蝴蝶》里的“四股档”“六股档”水战等,都是在弄堂里没有一个“下手”(此处指陪练者)的情况下单独练成的。

小凤学得很快,师傅对她一点就透的悟性十分满意,总是夸奖她“:这小子,就是机灵!”

几天后,大新公司挂起了“神童小王其昌主演”的牌子,戏码有《乾坤圈》《长坂坡》《周瑜归天》《四杰村》《花蝴蝶》等几出,场场爆满。王其昌忙前忙后,为徒弟“把场子”。看到小凤在台上一丝不苟、临场不慌的表演,师傅打心眼儿里高兴,对这个小女徒弟更是刮目相看。

“小王其昌”就这样叫响了!在上海与“小王桂卿”“小高雪樵”等梨园新秀齐名。人们交口称赞,说她比其他“小字辈”更胜一筹——小凤是女孩子,各样武艺齐全,跟头又翻得特别好。大新公司的后台老板决定邀小凤正式与师傅同台演出,并亲自为小凤定价,将她的月包银定为一百五十块大洋(师傅二百五十块),但学徒期间小凤自己拿不到,全归师傅所有。

从这以后,小凤开始了边学戏、边演出的紧张生活。她在前,师傅在后。她演完《战马超》《战冀州》《伐子都》这几出,就给师傅当配角、跑马童:师傅演武松,她扮孙二娘;师傅演任堂惠,她演刘利华;师傅演《金钱豹》,她演前半场的孙悟空……

师傅每次演《金钱豹》,总要请一位武行头扮演后半场的孙悟空。每演一场,师傅就得付给武行头十块大洋,演了几场,武行头便开始拿架子,要求增加报酬,说每场不给他二十块,他就要罢演。师傅觉得这份“彩钱”出得太冤,自然不肯,他问小凤:“你敢不敢摔(指这出戏中的“摔锞子”技巧)?”小凤毫不犹豫地说“:敢!”很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

然而,后半场孙悟空接钢叉“摔锞子”的技巧十分惊险,一般的男武生演员也望而生畏。戏中,当豹精与孙悟空对打时,金钱豹将突然抛出手中的钢叉刺向悟空,悟空要顺势将身体腾空而起,四肢高高离地,在半空中将叉捉住,落下时脊背着地,佯装被叉刺中。这一绝招,行话叫“摔锞子”,加上接叉的动作,合称“摔接叉锞子”,是武生行当里的硬功。要求扮演孙悟空的演员不仅动作漂亮利落,还须与豹精紧密配合。这套动作危险性极大,掌握不好要领,或演员稍有不慎失手、失脚,轻则导致脑震荡,重则摔坏五脏(不少传统戏中都有“摔锞子”这一技巧,因其惊险、精彩,观众特别爱看。新中国成立后,梨园界为了保护武生演员的安全,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万春先生所在的“鸣春社”率先废除了“摔锞子”)。

师傅在家中堂屋地上铺一床薄毯,让小凤在上面练习。刚开始,她每摔一个“锞子”就恶心、头晕,她咬紧牙关坚持练习,苦练了一个星期,终于掌握了这一高难惊险技巧。练成之后,小凤的“元宝锞子”摔得尤其漂亮,师傅再演《金钱豹》时,由她扮演全场孙悟空,不用花钱请人了。

当小凤再次与师傅合演这出戏时,台下像炸窝一样轰动,观众兴奋地评说:“别看这‘小王其昌’是个坤角儿,可她演的猴儿,比男的都棒!”师傅也高兴地夸奖她“:好小子,真行!”就连那位原先被师傅重金延聘、“拿人一手”的武行头也半开玩笑、半是赞赏地对小凤说“:爷们儿,把我的饭碗给夺啦!”

从此,上海的戏迷都知道大新公司京剧舞台出了个技艺高超的“小女猴儿”,每次再演《金钱豹》,戏园子门口总会单竖一块广告牌,上书“特邀坤童武生小王其昌主演金钱豹之孙悟空”字样。这一来,“小王其昌”的名字在上海叫得更响了。

小凤在上海学戏的那些年,上海的京剧舞台上活跃着许多著名的演员“,京角儿”们也常去上海演出。最著名的有麒麟童(周信芳)、梅兰芳、程砚秋等;著名武生除了盖叫天、李万春,还有小辈儿演员盖叫天之子张翼鹏兄弟等。这些“角儿”的戏,小凤基本上都有机会看到。南、北两派艺术家炉火纯青的技艺、自成风格的表演,都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天,自己的演出一结束,她必会跑到别的戏园子去看戏。李少春、麒麟童等著名演员的演出,使她受益匪浅。每次看完戏,她总是反复琢磨、比较。她看过李如春演的包公,代表着当时的最高水平;她还知道李如春的外号叫“老开”,可当时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当年,上海有永安、新兴、现世、大新四大公司。王其昌师徒签约的大新公司(即后来的上海第一百货公司)是一座位于南京路上的十层高楼。一楼卖食品,二、三楼是百货商场,四楼是曲艺表演,五楼是电影院和武术馆,六楼是综合性游艺场所,有一个越剧舞台、一个京剧舞台,楼上还有舞厅、冷饮厅等。

六楼京剧舞台,歇人不歇台,京剧、杂技轮番上演。每天上午十点以后京剧开场,下午四点半换演杂技至六点半,晚七点京剧再次开场。那段时间小凤在这里演了不少戏,学了不少东西,还排演了《封神榜》(饰哪吒)。演戏的空当,她喜欢到五楼去看武术表演。

当年大新公司的京剧头牌旦角毕艳芳,1961年俞鉴去青海演出时又见到了她。其时,毕艳芳在青海京剧团当教员。俞鉴到宁夏工作后,一次宁夏杂技团的一位同志看见她,问“:你就是小王其昌吧?解放前我也在大新公司演出过,每天你们演完京剧就是我们演杂技。”宁夏越剧团演员陈月芳也曾对俞鉴说,她曾听一位唱越剧的朋友讲,当年大新公司京剧舞台有个“小王其昌”,演得棒着呢。陈月芳说:“原来你就是‘小王其昌’,而且就在宁夏。当年我那位小姐妹演完自己的戏,经常到京剧舞台去看你演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