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麦草司令”_李培福的故事

“麦草司令”_李培福的故事

时间:2022-08-17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麦草司令”_李培福的故事在黄河上修电力提灌工程,要抢枯水季节,这时黄河水位最低,是进行草土围堰的最佳时机,如果失去这季枯水期,就等于工程进展推迟一年。李培福召集三干会,在会上讲了征集麦草的重要性,并说明麦草照价付钱,期望得到全县人民的支援。仅这一天,黄河两岸及附近山区群众,就为工地送来稻草、麦草24万多斤。为了实现“最佳衔接”,工程指挥部机关职工,设计队、测量队、地勘队的职工,职工医院

“麦草司令”_李培福的故事

在黄河上修电力提灌工程,要抢枯水季节,这时黄河水位最低,是进行草土围堰的最佳时机,如果失去这季枯水期,就等于工程进展推迟一年。

草土围堰是西北地区水利施工的一大特色,在枯水期从河岸向河床以草土为原料,压出一个月牙的堰堤,抽去死水,开岩建站。待到第二年洪峰到来,水冲走堰体,泵站汲水管道就深置于水下,保证旺水、枯水季节都能如愿以偿地运行。

一场驾驭黄河,同时间赛跑的战斗打响了。

紧张运筹,八方奔走。(www.guayunfan.com)

动员沿河群众运送稻草、麦草,围堰附近搬运土料,去银川请压堰技术老农,到省城邀围堰专家张子良、索取水文情况资料、租借汽艇皮筏,安排领导和技术人员跟班施工……样样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围堰需要麦草,在滚滚的黄河中用麦草围出一块地盘,谈何容易,草土围堰需要长度0.5米以上的麦草或稻草240多万斤,10米长的粗草绳4万多根,细草绳16万根……县上的同志为难了,那年景泰夏粮歉收,老百姓连吃的都没有,哪来的麦草,而且景泰是个小县,筹集240万斤麦草非常困难!

李培福召集三干会,在会上讲了征集麦草的重要性,并说明麦草照价付钱,期望得到全县人民的支援。

动员会后,全县都行动起来了,黄河对岸的靖远也来支援。指挥部能出动的人员全部出动,奔赴各个公社、大队动员社员上交麦草。总指挥李培福也拄着拐棍亲自到乡间向群众宣传,凡是农民集聚的地方常常能看到他的身影。当地农民明白了景泰川工程是他们的救命工程,哪有不支持的理,纷纷动员起来,搓草绳的搓草绳,运草料的运草料。

下午在芦阳开会,研究草土围堰开工时间和继续动员群众运草等问题,会议进行到夜间11点了,李培福总结说:“现在时间不等人,各方面的工作都要往前赶。决定了的就是命令,一说就动。散会之后,陈可言、化成连夜到五佛,一个定围堰施工方案,一个到公社动员群众运草。五佛公社前天召开了三干会,我专门讲了动员群众运草问题,你们去和公社王得才书记一起发动群众,各大队来个运草竞赛。明早9点,我要到现场听你们研究的施工方案,看你们草车出动情况。”

他俩从会场出来,借了两辆自行车,又到食堂买了几个馒头。还好,那晚月光很亮,骑着自行车出发了。从芦阳到五佛20多公里路,他们走着吃着,吃着说着。

夜静悄悄的,车轮的沙沙声不时惊起几只野雀,扑棱棱惊叫几声,飞到很远的地方。

走了一个多小时,到一泵站盐寺工地,已是凌晨两点。工地上还在运土转草,灯光月光,山色水色,都融汇在诗情画意之中。

喝了几口水,陈可言去研究他的方案,化成又骑车去公社催草。待他喊起公社的同志,分头到各大队喊人、套车、装草,太阳已映红了滚滚黄河。

一时间,通往一泵站工地的大路、小路上,各种车辆排成了一字长蛇阵,运草的马车、架子车、骆驼车、毛驴车,还有背草的队伍夹杂其间,十里乡间,车辚辚,马萧萧,连成了草流。真是人声鼎沸,车水马龙。许多从战争年代过来的人,兴奋地说:“哎呀,这简直赶上当年支前的阵势了。”向阳公社一位姓韦的老太太,让孙子也去送草,硬是把家里仅存的一车草捐出来。接收草的同志要打收条,老太太说什么也不要,并说:“民国十八年闹灾荒,我两个弟弟去宁夏中卫逃荒讨饭,饿死在路上,连尸骨都没有找回来,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谁管我们啊?现在,国家修水利工程是为了我们老百姓能吃饱肚子,过上好日子,我献上点草又算什么。”仅这一天,黄河两岸及附近山区群众,就为工地送来稻草、麦草24万多斤。

化成回忆说:

早上9点,我随草车赶到盐寺工地,李培福已从芦阳到了工地。他还是那样的和蔼可亲,高大的身影站立在山坡上,手里拄着常不离手的黑漆拐杖,面带微笑,无限欣慰,仿佛是司令员在检阅凯旋的大军,他对我说:“好哇!蛮有气势的。群众的力量真大。照这个送法,加上芦阳这一带送的草,一周时间就可以开工了,你不能回去,住在公社里和他们一起盘着干。”

众人拾柴火焰高,仅用二十多天,二百多万斤麦草运达工地,堆成了一座座草山。

草土围堰工程,在一阵紧锣密鼓的繁忙中终于开工了。对于大多数水利建设者来说,这是一项破天荒的陌生工程。汽船在河中游弋,羊皮筏子在岸头承担着“卫士”的重任。张子良工程师和银川请来的十几位农民压堰土专家先做示范,500多名职工、民工,日夜三班制,分秒不停地压。牛腰般粗的稻草绳捆着约一丈多长的麦草,捆捆相连,绳绳相串,一层草,一层土,从岸边压起,向河床月牙形蜿蜒,宛如草土浮舟。背草运土的人群,在一片吆喝声中忙碌不停。水手们划着三四只羊皮筏子,飘浮在堰头,既挡草捆,又防意外。两大竹笼白酒放在现场指挥棚里,为水上操作者们驱寒壮威。工料现场,弯截焊接钢筋,弧光四闪,机声隆隆。晚上,整个工地,聚光灯、路灯,映得河面通明。工地宣传站的喇叭里不时传来英模事迹、工程进度、进行曲、群众喜爱的秦腔《群英会》。那时,工地生活十分艰苦,民工们大都是“三白一凉”(白水煮白面,放一把白盐,渴了喝凉水),职工们顿顿馒头、面条海带汤。压堰夜班职工略有优待,面条加油煎葱花、白菜加红辣面,算是鼓励夜战的“犒劳餐”。

人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生活惯了,稍有点“优惠”,就觉得浑身是劲。工程原计划25天完成,由于劳动力组合好、压堰没出现返工,只用了19个日日夜夜,终于修建起一条180米长的月牙形围堰,而且质量好,不渗水。围堰也真费料,备了一个月、200多万斤的一座座草山不见了,几个小土山包被搬平了。黄河水驯服地绕着围堰,带着建设者们的汗水和欢笑,缓缓向东流去。

围堰成功了。

紧跟着向外排水。

几台大水泵同时抽,第七天拂晓才见到河床模样。

一泵站基坑开挖紧接而上。为了不使堰体震动,不使基坑岩石震出裂隙,开挖不准放大炮。在当时,像景泰川电灌工程提水扬程460米、每秒提水10立方米、年灌溉30万亩良田的水利工程在国内还是首举。技术上要求精益求精,万无一失,基坑底部误差不得大于5厘米。既不许超挖,也不许欠挖,还得将岩沫扫净,地板用水冲洗擦干。搞不到这个标准,底部岩石与钢筋混凝土衔接不好,黄河水冲力大,会使建筑物形成“浮舟”。

为了实现“最佳衔接”,工程指挥部机关职工,设计队、测量队、地勘队的职工,职工医院的“白衣天使”,都到工地上参加基坑刨、挖、冲、洗劳动。

两鬓银丝的总指挥李培福,副总指挥贺建山、张兴汉,都加入了义务劳动大军。李培福挺风趣地对袁明生、王一仓、黄荣、陈焕然几位技术队负责同志说:“你们参加点体力劳动很有益处,对身体好,也利于与工农沟通感情,整天坐在房子里算算画画,不知道工人、农民流汗的滋味,还会出现今天说超挖了、明天说欠挖了的摩擦。紧要关头,咱们老王打狗,一齐下手,一边测算,一边流汗。你们说够标准了,我们决策拍板也放心。”

两个多月时间,小炮加钢钎,蚂蚁啃骨头,硬是啃到了设计要求标准。

这边,围堰、坑基开挖、抽水顺利;那边,兰州炼油厂景泰农场四级泵站建设在经历了108个日日夜夜的奋斗,泵站建设、输电线路架设、机组管道安装全面竣工,已开始上水。这项工程每秒上水0.2立方米,灌溉土地4000亩。它与景电一期工程同在盐寺黄河西岸取水,同走一条沟,同是四级联合运行泵站,同灌草窝滩。它的胜利上水,不仅为大工程提供了充足的施工用水、节约了大量的运输力量,更重要的是起到宣传、鼓动作用。它的胜利上水,用事实教育了人们,尤其是教育了那些干着景电上水工程又怀疑到底能不能上水的人们。基于这种教育目的,当接到邀请参加庆祝上水剪彩的请柬后,李培福让通知指挥部机关各处室领导、工程团、民工团、营、连干部都按时参加,学习兰炼人的这种精神。

景泰的冬季,天气晴朗,寒风凛冽。

兰炼农场的东侧山岗上,红旗招展,高音喇叭里传来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悦耳、动听。四面八方前来庆祝上水、看水、瞅热闹的人流络绎不绝。

李培福和兰炼领导剪彩,鞭炮声、歌声、上水的机器声震撼了山谷,惊醒了千年沉睡的草窝滩。当那第一股白色的浪花喷出水管、喷向出水池、缓缓地流入草窝滩的肥沃田野时,干旱的大地发出“滋滋”的吸水声。黄土地水波粼粼,黄土山倒映水中,人们的心儿都醉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