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四知人善任用萧何_关于刘邦用人的故事

四知人善任用萧何_关于刘邦用人的故事

时间:2022-05-23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四知人善任用萧何_关于刘邦用人的故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殊不知,这是萧何为刘邦服务的需要所致。萧何是江苏丰邑人,刘邦的老乡。如果没有萧何对刘邦的美言,吕公或许不会将女儿嫁给刘邦。萧何认为韩信是绝无仅有的军事奇才,曾多次向刘邦推荐,但没有引起刘邦的足够重视。刘邦如此放手使用萧何,显示了他用人不疑的大度。对此,刘邦是清醒的。开国重用大汉开国后,萧何被刘邦尊为“第一侯”。

四知人善任用萧何_关于刘邦用人的故事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成语,多数国人耳熟能详。不过,这个故事使人对萧何总的印象并不好,这是因为成就韩信的是他,害韩信的也是他。殊不知,这是萧何为刘邦服务的需要所致。

“功人”大用(www.guayunfan.com)大汉王朝建立时,刘邦论功行赏,定萧何首功。

此话一出,很多人不服气。他们说萧何没有上战场和敌人浴血奋战,只不过在后方管管账本、筹筹粮草、输输兵源、搞搞后勤。

刘邦见此,向“众怒”的文臣武将打比喻。说打猎的时候,是猎人创造条件让猎狗追兔子。追到兔子了,你们就是“功狗”,萧何却是“功人”!

这个裁定,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功人”、“功狗”说。

萧何是江苏丰邑人,刘邦的老乡。他比刘邦大一岁,但向来高看刘邦一眼。

萧何早年就是有身份的人,他担任丰县功曹,后来官至吏掾,相当于现在的县政府办公室主任。他多次利用职权,给刘邦帮助。这里只说对刘邦人生具有重大影响的四件事:

一、正是有萧何的引荐担保,刘邦才当上泗水亭的亭长。

二、吕公请客,萧何帮吕家主事。正是有这个“内应”,刘邦才敢写下“贺仪一万”。如果没有萧何对刘邦的美言,吕公或许不会将女儿嫁给刘邦。

三、刘邦故意让修秦始皇陵墓的人逃跑后,遭到通缉。沛县县令拘拿刘邦妻子吕雉入狱,多亏萧何和曹参保释出狱。

四、正是萧何、曹参举荐,派夏侯婴请刘邦回沛县,后又合伙诛杀县令,刘邦才当上沛公。

萧何通晓法律,办事干练,为官清廉。秦朝御史想调萧何到咸阳去当京官,但萧何坚决不去。可能是萧何料到秦朝不会久长,不愿为其殉葬;也可能是他执意跟随刘邦,可见他对贫贱的刘邦何等高看!

放手使用

刘邦率部最先攻入咸阳,但实力不如后到的项羽。项羽兵四十万,号称百万;刘邦兵十万,号称二十万。如果刘邦这时和项羽“翻脸”,无疑是以卵击石。万般无奈,只好把嘴边的肥肉让给项羽,眼睁睁地看着自封西楚霸王的项羽建都彭城,主政分封十八路诸侯王。项羽不仅将刘邦封到偏僻之地做“汉王”,管辖凄凉的巴、蜀,而且还将雍王章邯、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三人封在“汉地”四周,目的就是将刘邦围困在那儿!

对于不合理的分封,刘邦决心抗拒。通过萧何、张良等人疏通关系,项羽加封了汉中郡给汉王。萧何带人又进行力谏,刘邦才去“汉地”赴任,定都南郑

刘邦分封受到委屈,却让各路诸侯认识了他是潜在的英雄。韩信就是在这个时候,从楚营逃出,投奔刘邦。

韩信到了汉营,依旧怀才不遇。韩信不能遂愿,又溜了!

萧何认为韩信是绝无仅有的军事奇才,曾多次向刘邦推荐,但没有引起刘邦的足够重视。这次萧何听到韩信逃走,急忙追赶。

待萧何将韩信追回,时间已过三天。刘邦焦急地见了前来禀报的萧何,大骂起来:老子以为是你想项羽的高官厚禄跑了,你却是追韩信龟儿子去了。逃跑的将军已有十多个了,哪个不比韩信鬼信强?那么多人你不追却追韩信,值得吗?

刘邦一个劲地骂,萧何一个劲地要他重用韩信。萧何说您想就在这儿终老一生,可以不用韩信;如果想杀出汉中并和项羽争夺天下,非用韩信不可!

刘邦见萧何这么坚持,只得同意让韩信当个“将军”,但萧何不答应,刘邦随口敷衍“难道让他当大将军”?萧何说最好!但要求刘邦造拜将台,选择吉日,沐浴更衣,亲自戒斋,举行隆重的拜将仪式……

刘邦照办,这才留住韩信,为汉军赢得了一个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军事天才。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刘邦依照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谋略,挥师东进,让萧何留守

汉军势如破竹,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占据“三秦”大地。刘邦又令萧何坐镇关中,管领地,治百姓,征税收,充当后勤部长。

刘邦将整个后方都交给萧何,自己率军向彭城进发。

刘邦如此放手使用萧何,显示了他用人不疑的大度。

暗中控用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率部进入咸阳后,许多将士抢掠金银,连他自己也逛到皇宫,准备逍遥。唯独萧何赶往御史府,将秦朝有关国家户籍、地图、法令等资料分门别类,登记造册,全部收藏起来。可见他的宰相之才和深谋远虑的眼光

鸿门宴后,刘邦前线征战,萧何在后方制定劳动政策,轻徭薄税,笼络民心。由于他办事精明,施政有方,农业生产得以迅速恢复,为保障前线的作战需要,奠定了人力物力基础。

刘邦乘项羽东征,率诸侯联军攻占彭城。谁知项羽杀回,刘邦被打得大败。然而汉军并没有一蹶不振,原因是萧何在后方,既输送生力军,又供应军需物资,源源不断地补足汉军的缺额,所以刘邦能够起死回生。

随着刘邦地位的提升,对萧何的“充分”信任出现了变化。

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前后,刘邦与项羽在京县、索亭(今河南郑州荥阳地区)对峙。身在关中根据地的萧何,尽职尽责地巩固后方、增援前线。

如果萧何稍有二心,凭着他的名声和掌握的人权财权,可置刘邦于死地。

对此,刘邦是清醒的。他在前线和楚军浴血奋战,每每收到萧何“支前”的兵士和军需后,照理说他应该把心思放在指挥作战上。然而他多次派使者从前线回到关中,去向萧何丞相表示感谢和慰问。

当局者迷,聪明的萧何居然没有感觉刘邦的居心,还以为汉王是关心自己、感谢自己。

萧何有个部下提醒他说:汉王在前线出生入死,自顾不暇,却多次派使者感谢您的职务行为,这是对您有疑心啊!

萧何听了一惊,想想有理,便问这个部下如何处理。部下作了进一步的分析,给他提了建议。于是,萧何便把萧家的兄弟子孙中凡是能够作战的,一律送到前线。

萧何将亲属送到前线参战,刘邦感觉到了他的赤胆忠心,也对他放了心。

开国重用

大汉开国后,萧何被刘邦尊为“第一侯”。由于他既精通法律,又有经济头脑,善于调配钱粮,是宰相的最佳人选,便被任命为丞相。

萧何的那些到前线打仗的亲属,也都得到重重封赏。

萧何利用在秦宫收藏的律令、地图等原件,不仅为刘邦夺取天下起到了作用,而且为汉朝制定方针政策找到了可参考的资料。

“汉承秦制”的说法,就是说汉朝废除了秦朝的苛刻刑法,却接承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和地方郡县制等好的律令。在为汉朝制定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方面的政策中,萧何厥功至伟。

汉高帝七年(公元前200年),萧何为汉朝主持建造未央宫(汉时称西宫)。刘邦视察时,指责太华丽,说百姓遭受战争这么苦,国家这么穷,不该修得这么好。萧何答:天子以四海为家,如果宫殿不壮丽,就不能显现天子的威严,再说现在修了,免得刘家的子孙皇帝修。刘邦听了觉得有理,夸他想得周到。

随着刘邦的身体衰弱,他对功臣特别是分封的异姓王进行了收权和围剿。萧何帮助吕后计诛韩信后,刘邦加封了萧何,还派五百兵士去作丞相府护卫。

就在萧何享受皇恩时,有个门客提醒萧何说:派兵护卫,是皇上已经开始怀疑您了!

有人称韩信被诛三族时,萧何悄悄为他隐藏了一个三岁的儿子(其子后来取“韩”字一半,改姓韦),皇上派来这么多兵,是来搜查韩公子!

萧何听了,惊出冷汗。第二天便入朝面圣,证明自己清白,要求撤去保卫他的将士,并力辞封邑,还将家中的钱财拨入国库。刘邦见了他的言行,不动声色地满足了他的要求。

萧何生活节俭,性格随和,工作出色,深受百姓爱戴。萧何没有被封王,但除了不掌军权,他的影响力比任何一个异姓王都大。后来,萧何又接受门客的建议,故意剥削百姓,自污名节。刘邦接到百姓拦路上书、控告萧何,才消除对他的怀疑。

尽管如此,刘邦还是因萧何建议将皇家园林空置的土地分给百姓耕种,认为他是居心叵测取悦于民,一怒之下,下令将萧何逮捕。不过,萧何马上就被释放,刘邦只是为了震慑他。

刘邦对萧何忽冷忽热的态度,是为了替子孙铲除皇权威胁者。其实他知道萧何的为人,待他是真心的。他赐萧何食邑六千户,后来加封二千户。当年刘邦离乡服徭役,沛县朋友送行时,其他人各出三百钱,唯独萧何出五百——加封二千户,刘邦是在以十倍之数,偿还萧何的二百钱!

刘邦病逝后,萧何继任丞相,辅佐汉孝惠帝。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萧何卧病不起,病危时刻,他向汉惠帝推荐了曾经和自己“有隙”的曹参接班,为报答刘邦的“厚爱”,萧何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