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刘邦萧何韩信

刘邦萧何韩信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一天,淮阴城中一个年轻的屠户欺负韩信,他说:“你虽然长得高高大大,又带着刀剑,其实是个胆小鬼!”等到项梁的军队渡过淮河,韩信就参加了项梁的队伍。夏侯婴又和韩信进行了一次交谈,对韩信更是十分欣赏,就把韩信推荐给了刘邦。韩信估计萧何已多次向刘邦推荐过自己,可刘邦对自己并未重用,也逃跑了。韩信的这番话让刘邦面露喜色。

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今江苏省淮阴市)人。年轻时,韩信贫困潦倒、放荡不羁,因此没人推举他做官,他自己也不会做生意谋生。韩信经常到别人家混饭吃,时间一长,别人就都讨厌他。韩信混吃喝去得最多的是下乡南昌亭长的家,有时一去就连着几个月。亭长的妻子讨厌韩信,就早早地把饭做好,在床上就把饭吃光了。到了吃饭的时候,韩信又去了,亭长的妻子也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明白了她的意思很生气,从此再也没到亭长家去过。

韩信饿得实在没办法,只好去城边的河中钓鱼,想用鱼换点钱来买吃的。有一个漂母(靠洗衣为生的老妇)看见韩信饿得可怜,就给韩信饭吃。这样,韩信才吃了数十天的饱饭。韩信十分高兴,他对漂母说:“我将来一定会重重地报答你。”漂母听后很生气地说:“一个大丈夫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才给你饭吃,谁稀罕你的报答!”

一天,淮阴城中一个年轻的屠户欺负韩信,他说:“你虽然长得高高大大,又带着刀剑,其实是个胆小鬼!”并当众羞辱韩信说:“你要真的不怕死,就用刀刺我;要是怕死,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吧!”韩信听他说完,死死地盯着他看了一会儿,然后俯下身来,从他的胯下爬过去了。满街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真是一个胆小鬼。

等到项梁的军队渡过淮河,韩信就参加了项梁的队伍。项梁兵败,韩信又投靠了项羽,项羽封给他一个小官。韩信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可项羽都没有采用。汉王刘邦入蜀后,韩信就离开了项羽,归附了刘邦。在刘邦的手下,韩信仍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只是当了一名管理粮仓的小官。后来,韩信犯了杀头之罪,和他同案的其他十三个人都被杀了,下一个要杀的就是韩信。韩信昂首望天,恰好看见了滕公夏侯婴,韩信无望地说:“汉王难道不想成就一统天下的大业吗?他为何要杀掉壮士我呀!”夏侯婴听了此言心中不由一惊,又见韩信相貌非凡,就下令放了韩信。夏侯婴又和韩信进行了一次交谈,对韩信更是十分欣赏,就把韩信推荐给了刘邦。刘邦封韩信为治粟都尉(掌管粮饷的官),却并不重视他。

韩信多次和萧何交谈过,萧何认为韩信是个不可多得的奇才。到了南郑这个地方,刘邦手下的将领逃跑了好几十个。韩信估计萧何已多次向刘邦推荐过自己,可刘邦对自己并未重用,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也跑了,来不及向刘邦报告就亲自去追。有人报告刘邦说:“丞相萧何也跑了!”刘邦听后十分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过了两天,萧何来晋见刘邦,刘邦又急又气地问:“你为什么要逃跑啊?”萧何说:“臣下怎敢离开您啊,臣下是追逃跑的人去了。”

“你去追的是何人呀?”刘邦问。

“臣下追的是韩信。”

刘邦生气地骂道:“逃走了那么多将领,你都不去追,追韩信?你莫不是在骗我吧!”

萧何说:“将领并不难得到,要说韩信,可是天下无双啊!大王如果只想在汉中称王,用不用韩信无所谓;可如果您想夺取天下,除了韩信可就无人能为您出谋划策了。”刘邦说:“我也想挥师东进,谁愿意闷闷不乐地长久滞留此地呢?”萧何说:“您如想挥师东进,重用韩信,他就会留下来;如果不能重用他,他迟早还是要走的。”刘邦说:“我任用他为将,你看怎么样?”萧何说:“您只让他当个一般的将领,他是不会留下来的。”刘邦说:“那我就任命他为大将。”萧何说:“那可就太好了!”

刘邦想召韩信来拜他为大将,萧何劝道:“您一贯傲慢不讲礼仪,任命一个大将如果就像顺口叫小孩的名字一样不严肃,那韩信一定还要离开。您如果真想拜他为大将,就选一个良辰吉日,斋戒后再举行隆重的典礼,那才说得过去啊。”刘邦答应了萧何。

其他的将领们听说要任命大将这件事也都十分高兴,都觉得自己有望成为大将的人选。可等到任命的那一天,他们才知道要任命的大将原来是韩信,全军上下无不为之感到震惊。

刘邦虽然听从了萧何的建议,拜韩信为大将,可心里对韩信的才干还是半信半疑。

一天,刘邦用试探的语气问韩信:“萧何几次向我推荐你,不知你有何高见啊?”韩信没正面回答刘邦的问话,而是反问道:“如今向东争夺天下的,不就是你和项羽吗?”

“是的。”汉王说。

“您自己估量与项羽相比,谁的力量更强一些?”

“我不如项羽。”刘邦思考片刻后,如实回答。

韩信见刘邦态度诚恳,就说:“论军队实力,您不如项羽,但项羽不过是匹夫之勇,您不必过分担心。”

“项羽这个人虽然勇敢善战,但不善于驾驭良将;项羽关心部下,但对有功的将士却不封赏,只知行小仁;他自封为西楚霸王,却违背了楚怀王‘先入关中者为王’的诺言,大封亲信,引起了大家的不满;而且项羽为人残暴,所过之处烧杀抢掠,引起百姓的不满。”韩信的这番话让刘邦面露喜色。

“那么,依将军之见,下一步棋我该如何走呢?”刘邦问。

“先取关中,平定三秦,然后再与项羽争夺天下。臣以为,应马上出兵东征,可以毫不费力地占领关中地区。”

“何以见得?”

“项羽在关中分封的三个王都是秦的降将,投降项羽后,他们的部下二十万降卒却在新安被项羽全部活埋。他们靠出卖部下而封王,关中的父老对他们三个人无不恨之入骨。相比之下,进入关中后,您的军队却纪律严明,不骚扰百姓,还废除了秦的严刑峻法,与民约法三章,所以得到了关中百姓的拥护。本来关中王是您的,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项羽却让您做了汉中王,关中百姓对此很不满意。您若是向东进军,三秦之地指日可待!”

“将军雄才大略,我真是相见恨晚啊!”刘邦听后感叹地说。

刘邦采纳了韩信的建议,积极准备东征。

正在此时,传来关东地区诸侯叛乱的消息。刘邦趁项羽忙于镇压叛乱之机,派韩信率军出征,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出其不意地平定了三秦地区,为以后一统天下夺得了一块稳固的根据地

韩信当齐王的时候,有一个叫蒯通的齐国人对他说:“在下曾跟别人学过相人之法。”

“您怎么相人呢?”韩信问。

“在下通过骨相看贵贱,通过脸色看喜忧,从遇事的决断能力预测一个人的成败。用这个方法相人,真可谓是万无一失啊!”

“那您就给我相一相吧!”韩信说。

“从面容上看,您最多只能封侯,而且难免有忧患。但从您的背相看,可真是贵不可言哪!”

“此话怎讲?”韩信急切地问。

“天下最初开始反秦的时候,英雄云集,揭竿而起,那时人们担忧的是能否灭亡秦国。现在秦国已灭,楚汉分争,可刘邦、项羽却一时难分胜负。其实,刘邦、项羽的命运都掌握在您的手里啊!您支持谁,谁就能取胜。依我看,您不如谁也不支持,而是保持中立,那样的话天下三分您可据其一,鼎足之势就形成了。况且您拥有的齐地土地肥沃、兵多将广,您还担心不能最终强大吗?请您深思!”

韩信说:“刘邦待我不薄啊,有车同坐,有衣同穿,有饭同食。我听说坐人家的车就要分担人家的忧患,穿人家的衣服也要分担人家的忧愁,吃人家的饭就要敢为人家去赴死,我哪能做违背道义的事情呢!”

接下来蒯通又多次劝说韩信另起炉灶,韩信却不忍心背弃刘邦,又自认为劳苦功高,刘邦也不会把他怎么样。蒯通见无法劝说韩信,怕遭受不测,无奈之下,就假装疯癫做巫者去了。

刘邦打败项羽后,改封韩信为楚王。

韩信到了楚地后,请来当年给他饭吃的漂母,用一千两黄金酬谢她。

又叫人找来那个下乡南昌亭长,赏给他一万个铜钱,并讽刺他说:“你是一个目光短浅之人,又怎能把好事做到底呢?”

韩信也把那个曾经羞辱过他的屠户召来了,任命他为中尉(管理治安的小官),并对部下们说:“这是一个壮士啊!他污辱我时,我是不敢杀他吗?不是,我只不过因没有名分才没有杀他罢了。”

项羽手下有个大将叫钟离昧,是楚国人,跟韩信交情很深。项羽兵败后,钟离昧就投靠了韩信,韩信把他藏在了家里。钟离昧是刘邦的死对头。刘邦听说钟离昧在韩信家里,就下诏要韩信逮捕他,押往京师。

韩信到楚国后,每逢外出巡行,都带上许多卫士,前呼后拥,好不排场。刘邦听说后心里十分不满。

后来,有人报告说韩信要谋反,刘邦听后大怒。刘邦手下的将领们都请求刘邦发兵去攻打韩信。刘邦去征求陈平的意见,陈平就对刘邦说:“韩信兵精将强,贸然攻打他必有危险。陛下不如假称到云梦泽出游,在陈地会见诸侯。韩信听说您出游,一定不会怀疑有事,必然前来迎接,在他晋见您的时候逮捕他岂不是更好?”

其实韩信并无谋反的举动,对刘邦要逮捕他的事也一点没有觉察。可听说刘邦要到云梦泽巡行,他还是起了疑心。韩信要发兵谋反,又不敢冒险;想要去晋见刘邦,又怕被抓。真是左右为难。韩信手下的一个人对韩信说:“皇上憎恨的只是钟离昧,如果斩了钟离昧去晋见皇上,您就没事了。”韩信觉得有道理,就去和钟离昧商议。钟离昧说:“汉王之所以不派大兵来攻打楚国,就是因为有我在这里。如果你逮捕我去取媚他,那么我今天死了,你也活不了多久!”说完就拔剑自杀了。

韩信带着钟离昧的人头去晋见刘邦,韩信一露面就被武士捆绑起来,扔在了侍从们乘坐的车子上。韩信仰天长叹道:“人们说的真不假啊!‘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现在天下已定,看来我是逃脱不了被烹的命运了!”

韩信被带到洛阳,经过多次审讯,并没发现他谋反的证据,于是被贬为淮阴侯。

韩信知道刘邦嫉妒他的才能,就从此称病不去上朝,并颇有怨恨之意,日子过得闷闷不乐。一天,刘邦和韩信在一起评价诸将领的才能和不足,结果被评价的人都各有长短。

刘邦问:“如果我带兵,能带多少人?”

“陛下带兵最多不能超过十万。”

“那你能带多少兵呢?”刘邦又问。

“我带兵可就越多越好了。”

刘邦笑着说:“越多越好?那你怎么还被我给抓住了呢?”韩信说:“陛下您虽然不善于带兵,可您却善于统帅将领,这正是我被您捉住的原因啊!”

汉十年,陈在巨鹿谋反,刘邦亲率大军前去镇压,韩信与陈密谋,想共同推翻朝廷,无奈事情败露,被吕后杀死在长安的长乐宫中。被杀之前,韩信说:“我后悔没有采用蒯通的计策,才死在你们这妇人、小子之手,这是天意啊!”

【详细注释】

①蒯(kuǎi)通:本名蒯彻,汉初范阳固城镇人,因为避汉武帝之讳而改为通。

②钟离昧:汉朐(qú)县伊芦乡(今江苏省连云港市)人,为霸王项羽帐下五大将之一,素与韩信交情很好。

【知识扩展】

韩信

汉初军事家。淮阴人。自幼熟读兵书,怀有远大的抱负。因家境贫寒,常常食不果腹。韩信能屈能伸,曾受乡间流氓欺凌而受胯下之辱。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一开始投奔项梁,后来跟随楚霸王项羽,但一直没有受到项羽的重用。他认为项羽成就不了霸业,就由萧何推荐,投奔了汉王刘邦。一开始,刘邦没有重视貌不惊人、曾受胯下之辱的韩信,后来经过萧何力荐,拜韩信为大将。此后,韩信运用他的才能,帮助刘邦成就大业。他熟谙兵法,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屡立战功,为汉王朝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由于韩信功劳太大,刘邦对韩信心存疑忌,所以在项羽败亡后,夺取了他的兵权,封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韩信在被罢免的这段时间,与张良一起整理了先秦以来的兵书,共得一百八十二家。公元前196年,吕后以谋反罪名杀了韩信。一代名将,死非其所,实在让人痛心!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秦朝刚被推翻时,项羽、刘邦以及反秦的各路将领,齐集商议胜利以后怎样割据国土,当时势力最强的项羽企图独霸天下,他表面主张分地封王,心里却已开始盘算,将来怎样消灭他们。项羽知道刘邦身边有很多贤能之士,认为最难对付的敌人就是刘邦。刘邦曾最先攻占咸阳,按说刘邦应做汉中王,但是由于项羽兵力强大,刘邦不敢贸然这样做。况且关中物产丰富,有牢固的军事基础。项羽凭借雄厚的实力,把刘邦封为汉王,让他管理巴蜀和汉中三个郡。这样,刘邦就被项羽赶到了偏僻的山里去,而把关中地区分成三部分,分别给秦朝的降将章邯、司马欣和董翳,让他们阻塞刘邦向东发展的出路。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占领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一带广大肥沃之地,以彭城为都城。

刘邦受到这样的待遇,当然很不服气,又慑于项羽的威势不敢违抗项羽的命令,只得率领军队开往南郑,并且接受张良的计策,把路上的栈道(在险峻的悬崖上用木材架设的通道)全部烧毁。目的是为了便于防御,也为了迷惑项羽,使他误以为刘邦安于封地的生活,松懈对刘邦的戒备。

刘邦后来遇到韩信,让他担任大将,请他策划夺取天下的战略部署。韩信认为应该首先夺取关中,就派出几百名士兵去修复栈道。章邯听到了汉兵修复栈道的事情,不禁笑道:“当初你们自己断绝出路,烧毁栈道,现在又来修复,真是可笑!况且这么大的工程,却只派几百个士兵修复,什么时候才能完成啊?”刘邦和韩信的这一行动,根本没有引起其他人的重视。

可时隔不久,章邯便接到紧急报告,说刘邦的大军攻入关中,陈仓被占。章邯根本不信,等到证实的时候,慌忙领兵抵抗,已经来不及了,只得自杀。后来,司马欣和董翳也相继投降,号称三秦的关中地区,就这样被刘邦全部占领了。

原来韩信表面上派兵修复栈道,装作要从栈道出击的姿态,实际上却调动主力部队,暗中抄小路袭击陈仓,这就叫“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