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戏曲影视作品_关于蔺相如的事迹

戏曲影视作品_关于蔺相如的事迹

时间:2022-04-03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戏曲影视作品_关于蔺相如的事迹(一)戏曲影视作品1.元代戏曲《渑池会》作者高文秀,生卒年月不详,山东东平人,著名元朝戏曲作家,有“小汉卿”的美称。末本,正末扮蔺相如。特别是对蔺相如的描写,更为丰满。作者将廉颇写得如此低下,意在烘托映衬蔺相如的崇高品行。本剧取材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颇负荆”三部分组成,表达了团结为国的主题。

戏曲影视作品_关于蔺相如的事迹

(一)戏曲影视作品

1.元代戏曲《渑池会》

作者高文秀,生卒年月不详,山东东平人,著名元朝戏曲作家,有“小汉卿”的美称。曾为府学生员,早卒。《录鬼簿》列为“前辈已死名公才人”。他一生短暂但创作颇多,据《录鬼簿》及《太和正音谱》载,他共创作计有杂剧三十二种,数量仅次于关汉卿。剧作深受时人赞誉。《渑池会》,全称《保成公径赴渑池会》。末本,正末扮蔺相如。元钟嗣成《录鬼簿》、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在高文秀名下,分别以“相府门廉颇负荆”、“廉颇负荆”为题。明赵琦美脉望馆钞校内府本标为“高文秀作”,且批注说:“《太和正音谱》题作《廉颇负荆》。”此剧本事见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基本上是按历史史实写的,但也有所突破。作者根据事件、地点、人物转换的需要,全剧设计为“四折二楔子”的结构形式,突破了元杂剧“四折一楔”的通例体制。

剧本描写战国时代,赵国文臣蔺相如具有经纶济世的才干和以国为重的高尚情操,武将廉颇武艺高强,勇于悔过,剧本表现了文臣武将化解矛盾、团结御敌的主题。剧中对人物的描写,比史实更生动、更鲜明。特别是对蔺相如的描写,更为丰满。“奉璧使秦”时当蔺相如得知秦昭王无意偿赵城时,不是像原作写的那样马上就“持壁却立,怒发上冲冠”,而是从容不迫地同秦昭王论“玉非为大宝”,而“国之忠良,乃世之大宝”,并历数“上古至今”:“一个汤伊尹除奸佞,一个姜太公伐暴残。有一个孝子周公旦,一个忠臣殷比干。”这样秦王不仅不敢把玉璧看得很轻,更不敢把人视为等闲之辈,从而凸现出蔺相如的机智与勇敢。“渑池会盟”时当赵成公被秦昭王“宴前鼓瑟相欺负”,蔺相如马上回应:“秦公,我赵公鼓瑟,请公击缶。”当秦王不肯击缶时,他不仅是“以颈血溅大王”胁迫对方,而且勇敢上前与秦武士康皮力宴前舞剑,护卫赵王。这样写,表现蔺相如绝非一介书生智士,而是文武全才,从而也增强了戏剧性。“负荆请罪”写廉颇不仅是由于“相如引车避匿”、听到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之言,就省悟了,而是极写其对相如的“不忿之心”,并派人殴打相如,又派参谋吕成去探视相如是否真心为国,最终证实相如的确有宽宏大量之度与报国赤心,这时廉颇才心悦诚服,负荆请罪。作者将廉颇写得如此低下,意在烘托映衬蔺相如的崇高品行。

剧中还写了廉颇与蔺相如对秦国战与和的两次意见分歧:一是在秦国向赵国索取玉璧时,廉颇拒绝秦国要求,主张以武力对付;二是在秦王邀请赵王赴渑池之会时,廉颇认为是秦王骗赵王设下的奸计,主张“起大势雄兵,与他对敌”,拒绝赴会。而蔺相如对此恰好相反,两次都反对动用武力。他担忧动用武力“恐怕士马相践,庶民涂炭”。他认为:“一日干戈动,十年不太平。”“两国干戈若动烦,数十载难也波安。”不能轻易地动用武力。秦国以十五城换玉璧,不是真心诚意,若不给予,则理曲在赵;给予璧而秦不偿城,则理曲在秦。他愿意奉璧使秦,秦若无意偿城,他定要做到“完璧归赵”。他对秦、赵双方形势分析透辟,具有远见卓识。更为可贵的是,蔺相如当时考虑到战争不利于民,不利于发展生产:“商贾每阻了行旅,庄农每废了耕织,将他这仓廪耗散,府库空虚,士卒疲敝。”他要“叙彝伦,正纲常,躬行仁义”,“要效唐虞太平之治”,要独自保赵王赴会,“不伤财,不害民”。表现了其为国为民、大智大勇的英雄气概。(www.guayunfan.com)此剧仅存明脉望馆钞校内府本,题目正名为:《赵廉颇伏礼亲负荆保成公径赴渑池会》。郑振铎主编的《古本戏曲丛刊》四集据以影印,另有近人王季烈校刊的《孤本元明杂剧》本、隋树森的《元曲选外编》本、王季思等的《全元戏曲》本等。该剧历代常演不衰。后世写这一故事的作品有:佚名氏的《蔺相如夺锦标名》杂剧,明代有翁子忠的《箱环记》传奇、无名氏的《完璧记》传奇,等等。京剧及各地方戏曲改编的有关曲目,就更加繁多了,诸如京剧《完璧归赵》、《渑池会》、《廉颇负荆》(亦称《将相和》);川剧《连城璧》、秦腔《和氏璧》、河北梆子《廉颇负荆》,等等。近人王季烈的《孤本元明杂剧提要》评论说,此剧“皆本《国策》、《史记》,稍加增饰,以资贯串。曲文豪爽清新,兼而有之。排场尤生动”。他高度赞美高文秀之词:“正如蓬门秀丽,虽乱头粗服,脂粉不施,而自饶丰致,非他人所能及也。”点评精到,所言极是。

2.新编经典历史剧《将相和》

京剧《将相和》,由著名剧作家翁偶虹、王颉竹等创作于1950年,袁世海、李少春、裘盛戎、谭富英、谭元寿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均曾出演过其中的蔺相如和廉颇。本剧取材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颇负荆”三部分组成,表达了团结为国的主题。

翁偶虹在他的《编剧生涯》一书中,提到“相继演出《将相和》的,有首都实验京剧团……还有明来京剧团……进步京剧团……言少朋在青岛,纪玉良在南京,白王昆、李铁瑛在天津……武汉、福建、石家庄等地,都有剧团演出此剧”,体现了当年“生净争趋《将相和》”的景象。不仅如此,这出上佳的新编剧目,不仅在祖国大陆被各剧团争相上演,后来台湾的剧团也搬演了此剧,由叶复润演蔺相如,高德松演廉颇,孙元坡演秦王,孙丽虹演赵王,也是一时之选。这个版本的录音现在还可以从梨园听到。《将相和》,这出有59年历史的“新编历史剧”,应该早被默认为是一出地道的“传统戏”了,虽然当今的舞台上已经看不到从“完璧归赵”起演出的全本,但从“三次挡道”到“负荆请罪”,作为全剧的精华和高潮,仍然被大小剧团所搬演着,就《将相和》自身来说,是一个成功,也是所有后来新编剧目的一个参照物——怎样的剧目,才是可以流传下来的经典?事实上,《将相和》在开始编写的时候,其同样肩负着一定的政治意义,那就是“深化团结”的“团结团结更团结”的主题。把新编戏的不成功单纯推给它所承载的政治任务或者教化意义是不公平的,因为“乐人易,动人难”这样的课题,早在元末明初就被剧作家们提出来了。真正经典的剧目,除了演员的表演和好的故事情节之外,剧本本身以及所表现的内在意义,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而一个剧目是否经典,其中一个标准就是看它是否被不同的剧团先后搬演过,而不是由首演团演出几场之后便束之高阁。放眼当今那些所谓的“舞台精品”,高下可判。如上所说,《将相和》能够让当时在台湾的演员抛开政治上的阻隔,搬演这样一出由北京市文化局在1951年就评定为优秀剧目的“戏剧”,其艺术上的成就,不言而喻。

图2-6 电视剧《铁血长平》中蔺相如剧照(谢园饰演)

3.电视剧《铁血长平》中谢园饰演的蔺相如玉树临风

《铁血长平》剧本是长平作家赵冰玉花了5年时间写成的。尽管白起在历史上赫赫有名,但是史料记载并不详细,电视剧在以白起为主角的同时还串联了其他著名的故事,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纸上谈兵、毛遂自荐、邯郸学步、窃符救赵等,几乎一网打尽战国末期的著名成语故事。演员方面,《铁血长平》汇集了谢园、鲍国安、巍子、许还山等著名演员,巍子演白起,谢园饰演蔺相如,鲍国安演秦昭襄王,许还山饰赵惠文王。导演郑克洪说,先前曾发誓不再演古装戏的鲍国安看完剧本后,最终“违诺”加盟。一贯饰演小人物的谢园此次饰演雄才大略的蔺相如。郑克洪表示之所以要选择他,主要是因谢园为北京电影学院教师,文化内涵很深,对书法围棋和中国古典文学颇有造诣。以前谢园饰演带痞气的角色比较多,如今他演出的蔺相如的玉树临风的完美形象,令人耳目一新。

4.其他不同形式的《将相和》视频

图2-7 京剧《将相和》电视剧于魁智主演

图2-8 评弹《将相和》,毛新琳、秦建国演唱

图2-9 折子戏京剧《将相和》

图2-10 孟广禄表演京剧《将相和》

图2-11 张建国、邓沐玮表演《将相和》

图2-12 方荣翔表演京剧︽将相和︾

图2-13 韩胜存表演《将相和》

图2-14 傅希如表演《将相和》

图2-15 孙岳、李长春演出《将相和》

图2-16 四大须生谭富英表演《将相和》

图2-17 骆玉笙表演京韵大鼓《将相和》

图2-18 杜陵叟表演京剧《将相和》

图2-19 《中华上下五千年·蔺相如完璧归赵》

图2-20 《将相和》视频朗读

图2-22 小学语文《将相和》课堂录像

图2-23 草书技法临习举要《廉颇蔺相如列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