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曲艺京韵大鼓大全

曲艺京韵大鼓大全

时间:2022-04-24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骆玉笙及骆派京韵大鼓艺术_春华秋实骆玉笙及骆派京韵大鼓艺术骆巍巍骆玉笙,女,著名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汉族,中共党员。综观骆玉笙从17岁开始在南京正式演唱京韵大鼓,在七十余年的曲艺舞台岁月中,她共演唱了约116段曲目,其中她自己创腔并广为演唱的唱段约有31段,这些唱段分别展现了骆派艺术的发展脉络和不同时期的演唱特点。在骆玉笙之前的京韵大鼓,特别是刘派的曲目,大多以演绎故事为主。“骆派”京韵享誉大江南北。

骆玉笙及骆派京韵大鼓艺术_春华秋实

骆玉笙及骆派京韵大鼓艺术

骆巍巍

骆玉笙(1914年7月11日〈农历〉——2002年5月5日),女,著名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汉族,中共党员。全国政协五至八届委员,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原主席,天津曲艺家协会顾问、原主席,天津市文联原副主席,天津市表演艺术咨询委员会委员。

曲艺艺术大师骆玉笙传奇般的艺术经历,为古今中外舞台所罕见。1917年4岁时,就开始在上海大世界登台表演,到2001年7月1日,最后一次登上舞台,其演艺生涯长达84年。在这八十四年间,骆玉笙从变戏法养父手中的活道具,到演唱二黄的小演员;从能唱五十余出京戏的女老生,到开创京韵大鼓女声演唱新局面的艺术家,不断地汲取着姊妹艺术的精华和前辈艺人的成就,以与生俱来的超常艺术感悟力和顽强的毅力,锐意改革,不断进取,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骆派京韵大鼓艺术,丰富和完善了京韵大鼓的音乐语汇,使鼓曲艺术这一俚俗的演唱形式登上了大雅之堂,为鼓曲艺术在20世纪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骆玉笙9岁拜京剧名家苏焕亭为师,学唱京剧老生将近十年,会唱五十余出老生戏。17岁改唱京韵大鼓,取艺名“小彩舞”,后拜在“三弦圣手”韩永禄门下。她天资聪慧,学艺刻苦,1936年到天津演出,以其甜美的嗓音、宽阔的音域、醇厚的韵味唱响津门,被誉为“金嗓歌王”。她在继承刘(宝全)派京韵大鼓的基础上,融白(云鹏)派、少白(凤鸣)派京韵于一炉,并从京剧、评弹等姊妹艺术中广泛汲取营养,结合自己的特点,创立了华丽而委婉、优美而含蓄、抒情色彩浓郁的骆派京韵大鼓,将京韵大鼓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www.guayunfan.com)十年学京戏的艺术经历对骆玉笙京韵大鼓艺术风格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她在京韵大鼓中演唱的京剧腔调,经过了艺术加工,把它京韵化。

综观骆玉笙从17岁开始在南京正式演唱京韵大鼓,在七十余年的曲艺舞台岁月中,她共演唱了约116段曲目,其中她自己创腔并广为演唱的唱段约有31段,这些唱段分别展现了骆派艺术的发展脉络和不同时期的演唱特点。骆派京韵大鼓的早期代表作是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前期先后演唱的《击鼓骂曹》、《大西厢》、《伯牙摔琴》、《子期听琴》、《丑末寅初》、《红梅阁》、《宝玉哭玉》、《黛玉归天》、《剑阁闻铃》等。其行腔悲凉哀婉,演唱细腻精致,感人至深,骆派艺术颤音、滑音等演唱特点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赞许。

1936年骆玉笙初到天津,凭着《击鼓骂曹》一举成名,其后经大胆改革,将原来京韵《击鼓骂曹》用单手击鼓,改为用双手击打京剧的堂鼓,广受观众追捧,使《击鼓骂曹》成为骆派京韵多年常演不衰的曲目。

《剑阁闻铃》是骆派艺术的奠基作,腔调低回婉转,如泣如诉,使人如醉如痴,当唱到“我的妃子呀……”真挚之情一下子爆发出来,令人回肠荡气。浓郁的抒情色彩使《剑阁闻铃》明显地不同于其他流派。在骆玉笙之前的京韵大鼓,特别是刘派的曲目,大多以演绎故事为主。而《剑阁闻铃》却以抒情为主,用哀婉凄凉的曲调,极力渲染秋风秋雨中行宫的萧条寂寞。骆玉笙基于对唱词的反复品味,运用娴熟的演唱技巧,细腻勾画出唐明皇抚今追昔,悔、愧、怨、恨交织的复杂心情。使人听后如饮醇醪,不觉醉入其中,堪称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1936年至1948年,骆玉笙常演于天津小梨园和庆云,也曾短期出演大观园、中国屋顶等处,均担任大梁。她还多次赴北京,先后出演于哈尔飞瑞园茶社、广和楼戏院、三庆戏院、吉祥戏院、长安戏院、广德戏院、西单正谊商场茗园茶社、银光茶社、东安市场新中国茶楼、升平游艺社、华乐戏院、吉祥戏院等处,深受北京观众欢迎。1948年,骆玉笙组班赴上海、南京演出,曾出演于上海的大新五楼、高士满北方书场,南京的金谷书场、万象厅等园。“骆派”京韵享誉大江南北。

新中国成立后,骆玉笙于1951年参加天津市曲艺工作团,曾先后担任天津人民广播电台说唱团副团长、天津市曲艺团副团长。1953年、1956年曾先后两次赴朝鲜慰问志愿军;1958年到福建前线为前沿阵地的战士们演出;她经常随团深入工厂、农村、部队为工农兵大众服务,还多次深入艰苦的环境中体验生活,积极投身呼应时代的新曲目的创作演出。骆派新编曲目《林冲发配》、《独胆英雄吕松山》、《邱少云》、《珠峰红旗》、《光荣的航行》、《正气歌》、《祭晴雯》、《卧薪尝胆》、《黎明的战歌》、《韩英见娘》等最具影响。这些新作品充分表达了骆玉笙走入新社会后翻身当家的喜悦心情和思想感情的巨大变化,此时的骆派艺术高亢激昂,富于强烈的抒情性和歌唱性,这也是骆玉笙最大限度发挥自己嗓音特点的演唱时期。

在《邱少云》一段的结尾,她融化了歌曲的音调,抒发了对烈士的赞颂之情;在《珠峰红旗》中,她吸收了岔曲的腔调,增强了战斗气氛;在新编历史曲目《卧薪尝胆》中,她又采用了京剧二黄、昆曲的吹腔,使音乐丰富多变,高昂回旋。在20世纪60年代初,她演唱的《光荣的航行》,“骆派”味儿很浓。一开头就打破了传统唱法,以欢畅昂扬的曲调出现,有新意、有情感;结尾处,骆玉笙充分运用了她嘹亮、宽厚的歌喉,几经曲折迭宕,最后推向了高潮。1962年骆派代表作《剑阁闻铃》、《丑末寅出》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成曲艺教学影片。

十年动乱,骆玉笙被迫离开了舞台,更背上了莫须有的罪名,遭受前所未有的人格侮辱和精神迫害,但她顽强地活了过来。

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骆玉笙又获得了艺术新生,她把满腔的热情和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舞台演出和新节目创作之中。除恢复上演原有的代表性曲目外,还上演了《夜请李月华》、《和氏璧》等新编曲目。虽已年近古稀,但演出竟年达百余场之多。1979许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1981年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同年受到文化部嘉奖,并被天津市文化局授予“心灵美的模范文艺工作者”光荣称号。

由于骆玉笙在“文革”后期进行教学工作,在行腔吐字和嗓音运用上得到了历练,教学相长,她的吐字更清晰了,嗓音也更洪亮了。其演唱仍能从低音“2”到高音“1”横贯三个八度、21个音节。一般女演员在更年期以后,演唱功底会逐渐衰退,往往60岁以后就不能气韵完足了,这一规律中西方艺术家无一能够超越,而骆玉笙虽然是年过六旬的老妪,她的声音仍似童音般清雅。她珍惜来之不易的艺术新生,为自己定下了纪律,不喝酒、不吸烟、不吃辛辣的食物,清食养气,早起早睡,保持规律的生活。总结自己字正腔圆、字韵并重、行腔婉转、用气恰当的艺术经验,摸索到一套适合老年演员的换气、托气、蓄气、偷气演唱方法,延长自己的艺术生命,向着心中的艺术顶峰攀登——唱到80岁。

骆玉笙1981年演唱的《和氏璧》是包含着她对京韵大鼓艺术的真诚热爱和不尽追求,经过精雕细琢和反复推敲,集骆派演唱艺术成就之大成的唱段。“稀世奇珍被土蒙,独有慧眼识玲珑”,骆玉笙开篇就运用了一个非同寻常的高腔,抓住观众的“神”,之后骆玉笙充分运用了白派、少白派的行腔特点描述卞和找玉的艰辛;在表现卞和身遭不白之冤时,骆玉笙运用了京剧杨派老生《文昭关》低嘎调的“哭头”,并调动了京剧念白和新梅花调等方式进行展现,在唱到最后“刚强不屈、坚忍不拔,万载留美名”时,骆玉笙又在“拔”字上使用了升5度的高腔,做了一个强有力的收尾。此曲问世后立即受到内外行观众的称道,大家一致公认《和氏璧》是充分展现骆玉笙将姊妹艺术的精华通过“起、落、转、接”化为京韵大鼓艺术的特长,展现骆派京韵富于颤音、立音和华音的歌唱性特点,以及展示骆玉笙“衰年变法”运用特殊的运气行腔弥补老年演唱气力不足的扛鼎之作,骆玉笙对京韵声腔艺术的革新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985年,73岁的骆玉笙为电视剧《四世同堂》演唱的主题歌《重整河山待后生》广为传唱,家喻户晓。之后,骆玉笙陆续创作了《万里春光》、《迎春曲》、《金门潮》、《歌颂孔繁森》、《庆回归》、《文人与酒》、《虎年唱虎》等脍炙人口的骆派京韵曲目。

骆玉笙1985年当选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1989年荣获首届中国金唱片奖。20世纪80年代多次赴日本、香港讲学。1991年,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共天津市委等举办“祝贺骆玉笙曲艺艺术生活六十周年”活动,陈云同志为她题词:“为人民服务是文艺工作者的光荣。”李瑞环贺信称赞骆玉笙“把京韵大鼓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不愧为当代德艺双馨的曲艺艺术大师”。90年代以后,年逾八旬的骆玉笙仍活跃在舞台上,并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总结艺术经验和培养曲艺新人上,把培养人才视为关系曲艺命运的大事,为中国北方曲艺学校的建立,为培养曲艺艺术的接班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骆玉笙热爱曲艺事业,以极大的热情为时代和人民演唱,耄耋之年多次为社会公益活动募捐义演,赢得社会各界的尊重,深得广大观众的欢迎和文艺界的尊崇。骆玉笙作为骆派艺术创始人,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是一位名噪南北,享誉中外的人民艺术家。

(发稿编辑 贾立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