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和氏璧_关于蔺相如的事迹

和氏璧_关于蔺相如的事迹

时间:2022-04-03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和氏璧_关于蔺相如的事迹(一)和氏璧在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都有自己的镇国之宝。蔺相如说完,就高举玉璧做出撞击柱子的样子。秦王想,即使杀了蔺相如也得不到玉璧,而且还会使两国的关系恶化,让其他国家认为秦国残暴无礼,还不如厚待蔺相如,为自己博得一个明君的声誉。于是秦王在宫廷内以隆重的礼节款待蔺相如,并将他送回赵国,这就是历史上“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以自己的勇敢和智慧保住了和氏璧。

和氏璧_关于蔺相如的事迹

(一)和氏璧

在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都有自己的镇国之宝。《战国策》载:“周有砥厄,宋有结缘,梁有悬愁,楚有和璞。”和璞就是和氏璧,璞是没有经过琢磨的玉。

在我国古代,玉是一种极为贵重的物品,只有帝王将相才能拥有好的玉器。春秋战国时期,蔺相如“完璧归赵”故事里的和氏璧就是前述的和璞,它是一种绝无仅有的宝玉。这件玉璧被战国时的各诸侯国视为镇国的宝物,被奉为价值连城的“天下所共传之宝”。各诸侯国为了把玉璧据为己有,想尽办法互相争夺,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的历史剧。最后这件珍贵玉器究竟落到何处,成为历史上的一大疑案。对于今人来说,和氏璧是一个谜,并且极富传奇色彩。两千多年来的历史文献中,有许多关于它的记载和传说,有许多文人墨客的诗文吟咏。

关于和氏璧的最早记载,见于《韩非子》、《新序》等书,并且情节大致相同。就这件珍贵玉器的来历而言,曾有一段曲折的故事:春秋时期,有一个楚国人名叫卞和,在楚山(一说荆山,今湖北南漳县)看见有凤凰栖落在山中的青石板上,按照“凤凰不落无宝之地”的说法,他认定山上有宝,经仔细寻找,终于在山中发现一块玉璞。玉璞是一种天然玉料,如果不经锯割,外表看来和普通的石块没什么区别。他为了表示自己对君主的忠心,就把这块玉璞献给了楚厉王。楚厉王找来玉工进行鉴定,玉工认为这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块,没有什么价值。厉王非常生气,认为卞和有意欺骗他,就下令砍掉了卞和的左脚,并把卞和驱逐出楚国。

楚厉王死后,楚武王继位,卞和赶回楚国,又把这块玉璞献给了楚武王,玉工仍鉴定为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右脚。(www.guayunfan.com)又过了几十年,武王的儿子文王继位。这时的卞和又想把玉璞献给楚文王,无奈自己已是风烛残年,又被砍掉了双脚,行动很不方便,眼看自己的愿望无法实现,卞和便怀抱玉璞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泪都流尽了,眼睛直往外滴血。这件事传到了楚文王那里,文王派人问卞和:“天下被砍足的人很多,你为何哭得如此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并不是因为被砍掉双脚而痛哭,而是因为明明是宝玉却被误认为石头,忠贞之士被当作欺君之臣,大王是非颠倒,黑白不分啊!”文王听后,命人把卞和带到宫殿,并命玉工当众剖开玉璞,果然得到一块无瑕的美玉。为了嘉奖卞和的忠君之心,文王就将此玉命名为“和氏璧”,并把它奉为国宝而珍藏起来。

发现“和氏璧”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各诸侯国,各诸侯国国君都想亲眼看看这件宝玉。公元前333年,楚国吞灭越国,楚威王因相国昭阳灭越有功,将和氏璧赐给了昭阳。昭阳高兴地在水池边的楼阁中大宴宾客观赏玉璧,突然有人大叫:“水池中有大鱼!”大家都跑去观看,回来后和氏璧竟不翼而飞。国宝的不翼而飞震惊了朝廷内外,人们纷纷寻找这件价值连城的宝玉,但始终没有任何结果。人们就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了正在楚国游说的张仪,因为当时他曾与昭阳一起饮酒,人们认为他有条件、有机会偷窃和氏璧。楚国人就对张仪进行严刑拷打,但是,张仪拒不承认,楚国人没有办法,只好把张仪释放了。张仪受到侮辱后,怀恨辗转到了秦国,在秦国当了宰相,后来,带兵打败了楚国,逮住了楚王,为秦国的强大立下了汗马功劳。楚国为一件国宝损失了一个难得的人才,几乎引来灭国之灾,这是他们所没预料到的。

和氏璧销声匿迹几十年后,突然有一天在赵国出现了,至于和氏璧是怎样流落到赵国的,已成为历史上的一个谜。赵惠文王时,一个名叫缪贤的宦官从一外地人手中购买到这块玉,经玉工鉴定后,才知正是失踪多年的和氏璧。赵王知道后,便将这件珍宝索要了去。赵国得到和氏璧的消息很快传到了秦昭王的耳中,秦昭王对这件稀世之宝也产生了凯觑之心,就派人送信给赵王,希望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取和氏璧。赵王明知秦国想强取豪夺,但秦国势力强大,怕得罪秦国招来灭国之灾,只好派蔺相如携璧出使秦国。

蔺相如到了秦国,把和氏璧献给了秦王,秦王看到玉璧,认为果真是名不虚传,非常高兴,将玉璧传给左右殡妃大臣观看,众人皆呼万岁。蔺相如见秦王根本无意割城给赵国,就走上前去说:“璧上有点瑕疵,让我指给大王看看。”秦王便将玉璧递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持璧而立,凛然说道:“大王您想得到此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群臣商议时,都认为秦国依势欺人,拿15座城换玉璧只不过是一句空话。可我认为小老百姓之间的交往都不能互相欺骗,何况秦国这样一个大国呢!况且因一璧而得罪秦国,实在不值。赵王采纳了我的建议,为了表示对秦国的尊重,赵王还斋戒了五日,才派我将玉璧送给您。可大王您在召见我时无礼傲慢,还将璧传给众人看,这是在戏弄我和赵国。我看大王您根本无意割城易璧,就取回此璧。您若再逼我献出玉璧,我的头就和这玉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蔺相如说完,就高举玉璧做出撞击柱子的样子。秦王唯恐玉璧被撞碎,连忙道歉,并召人拿来地图,指出要割给赵国的15座城池。蔺相如看出这不过是秦王的缓兵之计,就对秦王说:“赵王派我送璧之前曾斋戒五日,现在大王您也应斋戒五日,并设九宾之礼,这样我才会献出玉璧来。”秦王见无法强夺,只好同意了。蔺相如回到宾舍,想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但秦王的一举一动表明他根本不可能割城池给赵国。就派手下人巧装扮,怀揣玉璧,连夜逃回了赵国。

五日后,秦王在宫廷内设九宾之礼,命人请蔺相如。蔺相如进宫后对秦王说:“秦国从缪公以来二十余位君主,没有一位是惜守信约的。我担心因您的失约而辜负赵王对我的重托,所以已派人把玉璧送回了赵国。秦国强盛而赵国弱小,如果大王先割十五座城池给赵国,赵国肯定不会留璧而得罪您。我知道欺君之罪当杀,我愿受鼎镬之刑。”秦王及众臣听后面面相觑。有大臣建议将蔺相如囚禁起来,再攻打赵国。秦王想,即使杀了蔺相如也得不到玉璧,而且还会使两国的关系恶化,让其他国家认为秦国残暴无礼,还不如厚待蔺相如,为自己博得一个明君的声誉。于是秦王在宫廷内以隆重的礼节款待蔺相如,并将他送回赵国,这就是历史上“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以自己的勇敢和智慧保住了和氏璧。

公元前228年,秦国大军攻占赵国,赵幽王投降,献出了和氏璧。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建立了强大的秦王朝,和氏璧最终落到了秦朝的宝库之中。但从此以后,和氏璧便从历史记载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有一种说法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用和氏璧制成了传国的玉玺,代代相传。有人甚至还找到了用刻玺的边角料所制作的玉块。但历史文献中关于秦国传国玉玺的来龙去脉记载还比较详细,指明它是用蓝田玉制成的,因此用和氏璧制成传国玉玺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那么,和氏璧到底流落到何处呢?目前有两种推测:一种推测认为,和氏璧被作为随葬品埋在了秦始皇陵墓内,如果这样,将来有朝一日发掘秦始皇陵墓地宫,我们还有机会一睹和氏璧的风采;另一种推测认为,和氏璧可能在秦末战争中遗失或被项羽掠夺去。秦末,项羽率兵进攻咸阳,焚烧秦宫殿,挖掘秦陵墓,掠夺宝物、美女,和氏璧可能就在其中。但随后而来的楚汉战争中,项羽兵败,又使和氏璧下落不明。它或许藏在项羽的都城彭城(今江苏徐州),或许遗落在项羽败死的垓下(今安徽灵璧)。

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件无价之宝,在它流传的几百年间,多少人的命运、多少国的命运都和它紧密地联系着,而它神秘地失踪,又成为中国两千多年来的一个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