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回忆与悼念“人民艺术家”常香玉_我与名人

回忆与悼念“人民艺术家”常香玉_我与名人

时间:2022-07-23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回忆与悼念“人民艺术家”常香玉_我与名人今年6月1日早晨7时零6分,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因病逝世。常香玉,原名张妙龄,1923年9月15日出生于河南省巩县董沟。陈宪章的发言引起了常香玉的注意。尽管当时的陈宪章已结婚,但这并没有影响常香玉对他的爱慕之情。但常香玉心存一死,拒绝治疗。在汉中,常香玉共演出了8个月的时间。与常香玉结合后,陈宪章便放弃了一切,专心为常香玉的事业奔波。

回忆与悼念“人民艺术家”常香玉_我与名人

今年6月1日早晨7时零6分,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因病逝世。这位81岁高龄的艺术大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一时举国哀悼。在我回忆大师不平凡的一生时,不能不提到她与我们宝鸡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去年国庆节前后,中央电视台三套、一套先后多次播出了世纪老人常香玉的专题片,介绍了她光辉的艺术人生,使我感受很深。回忆十五年前在宝鸡接待常老的片断以及后来去郑州探亲在她家作客的情景,迫使我在2003年11月写了长达3000字的《我和常香玉的结识与往来》一文,宝鸡人民广播电台同年11月13日在文学芳草地节目中播出,后《渭滨文史资料》第十六辑全文刊出。

常香玉,原名张妙龄,1923年9月15日出生于河南省巩县董沟。由于家庭贫困,她没有念过书。7岁时便随父学戏,她的义父叫常辉庆,是她拜的干爹,因此她又改姓常。由于她有灵气,肯吃苦,12岁时便在河南唱出了名,每月能挣8块大洋。抗日战争爆发后,她于1938年第一次来到了宝鸡。在宝鸡,她一边为了养家糊口演出,一边还要为逃难而至的河南老乡举行赈灾义演。她在宝鸡创造了第一个豫剧团体——河声戏园,地址就是现在的宝鸡剧院。为了给死于战乱的河南老乡找到一块可以掩埋尸骨的地方,她还在今天的宝鸡石油机械厂北区附近购买了一块“河南义地”。

她的这些壮举,使难民们十分感激。(www.guayunfan.com)她和陈宪章的结识

1942年初,常香玉演出了一台新戏,请了许多知名人士来看,陈宪章就是其中的一个。演出结束后,大家纷纷发表意见。陈宪章的发言引起了常香玉的注意。他说:常香玉戏中的一句台词“我看他眉清目秀人忠厚”用得不准确,你根本就不了解他,怎知他就一定忠厚老实呢?

常香玉听后,觉得陈宪章这个人不仅懂戏,还很幽默,对他有了好感。尽管当时的陈宪章已结婚,但这并没有影响常香玉对他的爱慕之情。“我觉得他是个好人,有文化,还是个河南人,那时候不懂谈恋爱。也不敢往那去想,反正心里光想着那个人的样”。常香玉说道。

陈宪章曾参加过金山、洪深的抗日剧社,后来流亡到了西安,然后又被派到宝鸡担任宝鸡第九区三青团的书记。他在宝鸡参加了河南同乡会,并组织了一个中州小学,专门招收河南难民的孩子读书,常香玉曾应邀去这所学校为孩子们演过戏。陈宪章认识常香玉后,便经常跑到常香玉在河声戏园的小屋里,帮她分析演戏时得失。渐渐地,常香玉对这个既英俊又有文化的青年人产生了好感,两人的接触也多了起来。当时,有四五个和陈宪章条件相仿的男青年都在追常香玉,但常香玉唯独更看重陈宪章。由于当时的环境所迫,两人都未曾明确表白罢了。

1942年8月份的一天,宝鸡的青帮头目李樾村娶第四房姨太太,要常香玉去唱堂会。常香玉是最反对娶小老婆的,她心里想,凭什么一个男人就可以娶三四个女人,而一个女人就不能有三四个男人呢?她越想越生气,该她唱戏时,她唱了一曲《孔雀东南飞》中夫妻两人一起死的唱段。这下子惹恼了李樾村及其下人,他们端起茶碗,抡起板凳朝她身上砸去。面对这种屈辱,常香玉一下子火冒三丈,她“蹭”地跳到了桌子上,三两脚将桌子上的碗盆等踢了下去,一拍胸脯:“有种的,朝姑奶奶这儿打吧,打死我18年后又长这么大……”说完,她从手上取下两枚金戒指,一口吞了下去。

常香玉很快被送到了宝鸡宏仁医院(现在的宝鸡百货大楼西侧)。但常香玉心存一死,拒绝治疗。这时,陈宪章出现了,他带来了韭菜和蓖麻油,并劝常香玉道:“寻死觅活那是富家小姐的作派,你常香玉不要这样。你这么大的角,这么大的名气,你死了,谁来照顾那些河南老乡和中州学校的孩子们呢?”也不知为什么,常香玉从见到陈宪章的那一刻起,就打消了想死的念头,听话地吃下了陈宪章带来的韭菜和蓖麻油,很快将两枚戒指拉了出来。

常香玉出院后,越来越想与陈宪章在一起,但当时陈宪章已有妻室。所以她只好等待。这时,汉中方面已几次来人邀请常香玉去演出,但她找了好多理由,就是不愿离开宝鸡,大家都明白她在等什么。后来,汉中方面又派车过来接常香玉,她实在推不掉,只好启程。未开车时,陈宪章在车下掉眼泪;车开了常香玉在车上掉眼泪。

在汉中,常香玉共演出了8个月的时间。这期间,她对陈宪章的思念也在不断地加深,陈送别时的泪眼时时在常香玉的眼前出现。后来,常香玉实在耐不住相思之苦,便背着父亲,一个人偷偷跑回了宝鸡。陈宪章来看她,她第一句话就问:“你到底爱不爱我?”陈宪章早已满眼泪水:“爱不爱,你还不知道吗?”“那你为什么8个月时间连封信都没有?”“写信干什么?你又不认识字。我写在心里就行了……”两双泪眼凝视着,心也在拉紧着。陈宪章问:“你有剪刀吗?我想帮你剪剪指甲。”常香玉便找了一把剪刀递给他。他在接剪刀的一瞬间,顺手将常香玉整个人都拉到了自己的怀里,热情地拥抱在一起。

结婚前,常香玉向陈宪章提出了三个条件:一、她不当小老婆,陈宪章必须与现在的妻子离婚;二、她不嫁当官的,陈宪章必须辞去现在的职务;三、必须时时刻刻跟着她,不能因为她是个戏子而看不起她。

陈宪章很爽快地答应了常香玉的条件,并用一生实践了自己的诺言。1944年,他们在西安结了婚。在往后的50多年里,他们两人相敬如宾,妇唱夫随,成了一对人人羡慕的“神仙眷侣”,陈宪章在写给常香玉的诗中这样描述她们50多年的爱情:“比翼双飞江湖游,无悔无恨不知愁”。

与常香玉结合后,陈宪章便放弃了一切,专心为常香玉的事业奔波。陈宪章自幼喜爱戏剧,也很有艺术天赋,他开始为常香玉编写剧本。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花木兰》。可以说,没有陈宪章就没有后来的常派豫剧艺术。常香玉从小没有读过书,认识陈宪章后才一点点的学习。为了不分散常香玉的精力,陈宪章把里里外外的事情都承担了下来,对常香玉的照顾无微不至。他觉得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能影响常香玉的演出,那样会对不起观众。常香玉演出的所有剧本,都是陈宪章写的,如影响较大的有:《西厢记》中的拷红,《白蛇传》、《花木兰》等等,除此以外还有许多现代戏。

如今,陈宪章已经去世近4年了,在他病重的那段日子里,常香玉每天都要到病床边去陪伴他,“我每次去的时候,他总是抓着我的手,不想让我离开”。在陈宪章刚离开的那段日子里,常香玉痛苦极了,她曾经跟女儿说过这样的话:“你说你爸那么聪明的一个人,他怎么就不发明一种药,让我们俩同一天死?”陈宪章的骨灰就放在常香玉的房间里。

多年来,陈宪章一直在幕后工作,一生中唯一一次走向前台,也是在宝鸡的事。1988年,当常香玉来宝鸡演出时,大家都想见陈宪章,之所以想见陈宪章。有两个原因,一是当时在宝鸡盛传陈宪章非常英俊,博得了常香玉的欢心,大家想看看这个人到底有多英俊;二是常香玉离开宝鸡后,多年都没有消息,许多谣言也纷纷而起,有的说陈宪章当年跟着国民党到台湾,有的说他被枪毙了,也有的说他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整死了。总而言之大家想亲眼见见.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1988年7月9日晚,在河滨影剧院演出时,常香玉拉着白发苍苍的陈宪章走上了舞台中央,“这就是我们演出团的团长,剧作家,也是我的老伴陈宪章……”台下掌声雷动,这是陈宪章平生第一次走向舞台面对观众。当观众把如潮的掌声给了这位“女婿”时,常香玉幸福地笑了,那笑容,至今还铭刻在宝鸡人的心中。

爱国艺人的辉煌一生

常香玉7岁随父学戏,初学小生、须生、武丑、后专演旦角。9岁登台,13岁主演6部《西厢记》名满开封。原唱豫西调,后在演出中逐渐融合豫东,祥符各调,并吸收曲剧、坠子、山西梆子、河北梆子、京剧等一些唱腔,另创新腔,成为豫剧中的一支主要流派,被誉为“豫剧皇后”。1938年后因病不能再演武戏而精心钻研青衣、花旦表演和说白的改革。1948年在西安创办香玉剧社,致力于培养青年演员。1951年抗美援朝时,常香玉带领香玉剧社奔赴朝鲜战场,为志愿军进行慰问演出。当时政府发出号召,要全国人民捐献飞机、大炮,常香玉知道后就同丈夫商量要给国家捐赠一架飞机。他们决定在各地举办义演,将演出得到的钱用来捐赠飞机,陈宪章为此写了剧本《花木兰》。在这个过程中,各地的政府和老百姓都极为支持,许多人听说是为国家捐赠飞机,纷纷把身上的首饰摘下捐赠出来。就这样,香玉剧社在全国各地整整跑了两年,终于筹到了15亿人民币(旧币),捐献了一架名为“香玉剧社号”的战斗机。

1952年,常香玉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同年出国演出。1994年6月,荣获“亚洲最佳艺人终身成就艺术奖”。199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常香玉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分会副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她病逝后,国家又授予她:“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常派”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以声绘情,以情带声,多姿多彩,雅俗共赏,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内涵深厚,性格鲜明,在表达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代表作有:《花木兰》、《拷红》、《断桥》、《大祭桩》、《人欢马叫》、《红灯记》等。

宝鸡是她的第二故乡

常香玉说:“宝鸡是我的第二故乡,是我的艺术走向成熟的地方,也是我和老伴相识相爱的地方……”

常香玉最后一次来宝鸡是1988年夏天,当时,为了激励豫剧后起之秀,决定设立一个“香玉杯艺术奖”,为了给这个奖募集奖金,常香玉除捐出全部稿费外,并组织了有老伴,女儿、儿媳及孙女小香玉参加的演出团,到各地募捐义演。尽快筹足资金,把这个奖设起来,这是常香玉最后的心愿。

也许是对宝鸡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吧,常香玉把演出的第一个地点定在了宝鸡。

1988年6月29日上午常香玉率领着老伴陈宪章、长女常小玉、孙女小香玉及演出团的成员乘火车到达了宝鸡。火车停下,常香玉的脚一踏上宝鸡的地面,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这可是到家了”。原宝鸡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已故著名书法家李子青先生受委托前往火车站迎接常香玉。一见面,两位河南老乡就谈得十分投机。在见到小香玉时,李子青风趣地说:“你可不要让老香玉独霸世界啊”。在场的人无不大笑。常香玉说:“这要靠大家的栽培、也要靠她自己的努力。”

66岁的常香玉再次出现在宝鸡的舞台上,立刻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白发苍苍的河南老乡都流下了热泪。好像是见到了久别的娘家人一般,在短短的10余天演出中,场场爆满。成为宝鸡舞台上至今让人回味的奇观。

在演出间隙,常香玉还参观了她在宝鸡能够记起来的所有地方。在宝鸡剧院,当她看到当年低矮的河声戏园已被现代化的剧院所替代时,她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她当年和老伴相会的小屋,已不见了踪影,但她仍然在努力地记忆着当时的方位,流连忘返。当看到宝鸡的街景时,常香玉感叹道:“我当年在宝鸡时,从东门到西门,全城只有6盏路灯,可现在你看看,变化太大了……”。

常老、陈老虽然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们的音容笑貌,光辉业绩,永远留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目中。

我衷心地祝愿:常老、陈老一路走好!宝鸡人民永远怀念你们!

(原载《渭滨文史资料》2004年12月第17辑)

人民艺术家常香玉与省市领导及本书作者合影留念 前排:人民艺术家常香玉(中)、省人大原副主任魏明海(右三),市政协原主席毛明发(右二)、本书作者妻子(右一)、市委原副书记赵文举(左三)、常香玉大女儿常小玉(左二)、市委原副秘书长王满堂(左一);后排:本书作者焦汉(右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