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白族董泽生平简介

白族董泽生平简介

时间:2022-07-12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董泽,字雨苍,云南省云龙县宝丰井人氏,白族。董泽深以国事为重,毅然暂弃学业,星夜驰归,力襄义举。1920年,董泽终于完成学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新中国成立以后,董泽先后担任云南省人大代表、省文教委员会委员、省政协委员、省政府参事室参事等职,直至终身。董泽一生,对于云南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事业,贡献不少。

杰出的白族高等教育家

董泽(1888—1972年),字雨苍,云南省云龙县宝丰井人氏,白族。他是私立东陆大学——今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医科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和西南林学院等高等院校之前身——的主要创办人之一,私立东陆大学校长,也即云南大学史上首任校长,并曾兼任云南省教育司(厅)司长等职,是云南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奠基者之一!

董泽 (1888—1972)

一、简要生平主要教育文论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董泽出生于滇西云龙乡下一个“文行望重”之家,在其父辈熏染之下,幼入私塾,初涉经史,知书识礼,“好学力行”,甚得邻里乡民所喜爱。稍长,即跋涉至省垣昆明,考入甲等农业学堂,意欲以事农为职志,而改家乡贫困面貌。期间,刻苦自励,学业优良。1907年,仅18岁时,考取官费留日学生,旋即乘风破浪,鼓轮东瀛,进入东京同文书院,兼肄日语、英语。留日期间,不唯学业精进,而且眼界大宽,尤其深受国父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思想之熏陶,萌生忧国忧民、救国救民之志,遂入同盟会,矢志反清。

1911年,神州大地,晴天霹雳,武昌一声枪响,辛亥革命爆发。董泽闻讯,奋袂而起,邀约党人,迅疾归国,初投苏浙联军,参与攻打南京。南京既克,即兼程返滇。时滇省已重九光复,而公举众望所归之进步党人蔡锷为都督。董泽因其志向革命,复以才华横溢,甚为蔡锷等所倚重,而委为都督府秘书。任上,克尽职守,公而忘私。

1912年,滇省选派首批留美学生。都督蔡锷亲自保荐董泽,冀其学有所专,归里服务,以为建设滇省之干才。临行,蔡锷特赠玉照一幅,并题词云:“董君泽,志愿宏大,学行卓荦,今有美洲之行,特赠近照留念。蔡锷。”董泽得此,深感都督知遇之恩,付托之重,而愈加奋勉,更甚于前!后即远涉重洋,负笈至美,初入纽约私立名校哥伦比亚大学,兼习政治、教育等科。

1915年,云南省护国起义,讨伐袁世凯军兴。因奉继任都督唐继尧及蔡锷等急电相邀,返滇共图讨袁大业。董泽深以国事为重,毅然暂弃学业,星夜驰归,力襄义举。因其忠心耿耿,更兼通晓英文,即被护国军政府都督唐继尧委任为驻香港联络员,力肩联络海外志士和爱国侨胞,以维护中华民国、讨伐袁逆之重任。迨至袁氏败亡,护国奏凯,董泽复于1917年再入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深造,以竟学业。

1920年,董泽终于完成学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未几,归心似箭、思乡心切之董泽,即漂洋过海,辗转返滇,欲以其所学,而报效桑梓,首先即参与领导了私立东陆大学(今云南大学前身)之筹备、成立事宜。

新中国成立以前,董泽历任东陆大学筹备处处长、东陆大学校长、云南省教育司司长、交通司司长、财政司司长、省政府顾问、国民大会代表等要职。其中,主要因参与筹建、长校东陆之间,领导有方,业绩卓著,从而对云南高等教育事业之发展,做出了无与伦比之贡献,而于1925年,被与云南省有着特殊渊源之法兰西科学院授予名誉院士称号。作为一位少数民族学者,而能获此殊荣,这在中国学界,即使不是绝无仅有,恐怕也是不可多见!

新中国成立以后,董泽先后担任云南省人大代表、省文教委员会委员、省政协委员、省政府参事室参事等职,直至终身。

1963年4月20日,即东陆大学创办40周年之际,也即云南大学40周年校庆之时,颇为开明的时任校长高治国,曾经盛情邀请董泽莅校参加隆重庆典。古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其时,笔者正求学于云大。作为一名“乘凉”人之学子,因此有幸目睹了已是年逾古稀的“栽树”人之风采!迄今已半个世纪,其情其景,其人其事,今追忆起来,犹依稀可记。

董泽一生,对于云南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事业,贡献不少。而其增光前人、遗惠后世地创办东陆大学(今云南大学前身),乃为有口皆碑、功不可没的历史功绩之一!

董泽在其冗杂的公务、校务之余,勤于笔耕,精于著述。其中关于教育方面之文论,即有数十篇之多。兹仅就有关私立东陆大学部分,择其要者,依其先后,胪列于下。

1920年10月:《东陆大学进行计划概略》

1922年7月:《东陆大学筹备处简章》

8月:《东陆大学组织大纲》

9月:《东陆大学募捐启(二)》

10月:《东陆大学募捐启(五)》

11月:《东陆大学招生简章》

12月:《就东陆大学校长职函》

1923年4月:《在东陆大学开学典礼上之演说》

9月:《东陆校刊·发刊词》

1927年12月:《在预科第一班学生毕业典礼上之演说词》

1928年6月:《东陆大学董事会简章》

1929年8月:《向董事会作关于东大校务之报告》《创建东陆大学碑记》

12月:《祭会泽唐公继尧文》《东陆大学特刊·发刊词》

1965年3月:《东陆大学创办记》

以上文论均为研究东陆大学(今云南大学前身)之筹备创办、初期发展,以及董泽教育思想不可或缺的宝贵文献。

二、重视教育 创办东陆大学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号称“文明古国”,素称“礼仪之邦”。在亿万斯年的历史长河之中,中华民族充分发挥了世所称道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包括盛极一时的教育事业。但是,到了封建社会后期,由于封建制度的长期延续及其日趋腐败,犹如其他领域一样,中国的教育事业,包括高等教育事业,已失去了昔日的光辉,而远远落在了正在崛起的西方欧美、东方日本等诸国之后。

近代中国正规大学之创办,始于1898年戊戌维新运动时期京师大学堂——今日北京大学之前身——的成立。尔后,东南沿海、中原内地等各大城市和先进省区,纷起效仿,续办大学。至20世纪20年代初,即私立东陆大学创办前夕,全国之中,除了外国教会所办大学之外,国人所自办的大学,国立者仅有北京大学1所,省立者仅有山西大学、天津北洋大学等2所,私立者也只有武昌中华大学、北京中国大学与朝阳大学、天津南开学校大学部、厦门大学等5所,三类共计仅有区区8所。这对一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的泱泱大国而言,确属凤凰之毛,麒麟之角!

云南地处极边,远离中原,高山巨川,交通梗阻,民族众多,开化较晚,自古经济较为落后,文化不昌,故大学之创办,迟迟无从谈起。

1911年,辛亥革命一举功成。1912年,中华民国宣告诞生。当此百业欲举、百废待兴之际,全国教育行政会议在北京召开,云南代表之提案内,首次提出滇省创办大学之建议。1918年,云、贵、川三省召开联合会议,复有三省合办大学之议论。凡此种种,均因经费支绌、人才匮乏等而未果。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民主”“科学”之风吹遍全国,遍及云南,于是滇省自办大学之风复炽。

1920年,董泽等滇省首批留美学生学成归国,返抵故里。早在美国期间,董泽等每论及国是、滇是之时,无不忧形于色,感慨异常:“中国频年多难,学务废弛,大学教育不发达……西南各省为甚,而滇中为尤甚。”迨至回滇,董泽即邀约同志,数度拜谒省长唐继尧,请商滇省自办大学、作育各科人才事宜。而此时的唐继尧,“外观世运,内察国情,毅然废督裁兵,实行民治”,也思滇省自立一所大学,以养各种专门人才,而推进社会各项建设事业。如此,当轴有决心,民间积极性高,筹议多年的滇省自办大学之议,遂得定案。

自1920年起,唐继尧即命董泽等成立大学筹备处,初设于翠湖中水月轩市政公所处,继设于省署东双塔寺工业学校内,三设于武成路福照街教育司署里,并令委董泽为之长。

大学筹备处既已成立,筹备工作即行展开。1920年10月,筹备处长董泽亲撰《东陆大学进行计划概略》凡8条,初步规定了大学之目的、名称、发展、筹办、管理、教员、建筑、经费等项事宜。《东陆大学进行计划概略》乃为筹办东陆大学之第一篇指导性文件。1922年8月,董泽复撰《东陆大学组织大纲》,凡9章共27条,详细规定了大学定名为“东陆大学”;请拨云南贡院(位于今云南大学校本部东南隅)为大学永久校址;大学宗旨定为“研究高深学术,造就专门人才,传播正谊真理”;学校经费包括政府拨款、社会捐助、征收学费等项;自掌用人行政之权;学制定为四至五年;会议组织拟设董事会、评议会、行政会、教授会等;校长之选举、教职员之聘任等各项。《东陆大学组织大纲》实为筹办东陆大学之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同年10月,董泽主持筹备会议,讨论大学“性质”,亦即“公立”“私立”等问题。会上,董泽建议,大学乃为高等学府,欲避各种牵掣、巩固根基起见,主张“私立”为善。就中亦有不同意见,董泽充分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最后“经众表决,乃定大学为‘私立’”。又11月,董泽再开筹备会议,“票选”大学名誉校长、校长各职。选举结果,众推唐继尧为大学名誉校长、董泽为校长。对此,董泽曾呈文唐继尧,认为唐省长之当选,是“众望所归,群心所向。本校前途,为幸曷极”。而对于自己之当选,则写道:“其校长席,以职(董泽自称)票数为多,殊觉惭惶无地,当即对众坚辞,迄未蒙允。窃职一介疏庸,学无端绪,此次奉令筹备,已属尸位滥竽,何敢一再蝉联,致滋折覆?知大学为最高文化枢机,校长一职,必得海内名流。仰承钧命,乃获措施裕如,名实相称。职何人斯?敢膺重寄!伏乞垂念下悃,另聘贤能,以免丛脞。”董泽文中所云,虽然不免官样,但其虚怀若谷,已是跃然纸上!

1922年12月8日,经过两年余之紧张筹备,云南省长公署正式批准东陆大学成立。私立东陆大学破天荒的成立,开辟了云南高等教育史上的新纪元!

同日,省长唐继尧致函董泽,请其就任东大校长一职。函云:“查东陆大学……校长一职,业经各筹备员开会,投票选定台端充任,本校前途,为幸曷极。用特依据校纲,肃函敦请从速就职,以专责成。”风华正茂、卓尔不群的董泽,谨遵唐命,亦于是日正式就任东陆大学校长。董泽长校东陆,直至1930年私立东陆大学改组为省立东陆大学时因故辞职为止,其间长达8年。董泽就任之后,旋率筹备各员,抓紧进行筹措经费、营建校舍、选任职员、聘请教员、布告招生、考试学生等项事宜,为东大之开学做最后之准备。

1923年4月20日,一切筹备就绪之后,私立东陆大学隆重举行开学典礼,正式上课。日后,每年“4月20日”即被定为私立东大及其后续省立东大、省立云大、国立云大和今日云南大学之校庆纪念日!

私立东大既已正式成立和开学上课,则依照《东陆大学进行计划概略》和《东陆大学组织大纲》,先办预科,即文预科、理预科。迨至1925年,始办本科,即文本科,下分政治经济、教育2系;工本科,下分土木工程、采矿冶金2系。又至1927年,为了提高入学新生之质量,始办附属中学。依据学制,1929年,私立东大首届本科学生毕业。从此,云南终于有了自行培养的本科大学毕业生,从而推进了云南地方建设事业之发展。无疑,其中凝聚了董泽无数的心血!

私立东陆大学,在其创办、发展的过程之中,由于省署之扶持、各界之关垂、员工之努力、学生之勤勉,也由于校长董泽殚精竭虑,措置裕如等,使得各项事业顺利推进,备受社会各界好评。例如1927年,因东大请求“庚款”事,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简称“中基会”,亦称中美“庚款”委员会)特派调查员朱庭祜,前来东大视察。朱氏经过三天深入细致的调查之后,写成了洋洋万言的《视察东陆大学报告》。报告极事称赞东大,如云东大之环境:“四周风景极佳,以其建筑之庄严灿烂,并擅此湖光山色,不啻在中国西南方面辟一新世界焉!”尤云东大之校务:“就同类机关如上海南洋大学、南京东南大学、天津南开大学等比较之,该大学所有以往之成绩与效率,实居优胜地位;以其办理之认真,至有今日之效果,可谓难能可贵矣!”报告最后得出结论:“视察所得,尚为满意。”因此,朱庭祜力主“中基会”于五年之内,慨然补助东大20万元之巨!又如1929年,董泽在其向东大董事会报告校务时,曾经坦白襟怀、吐露心声道:“本校之创办,以及教育之方针,全在发扬文化,培育青年,一本大公无私之至意。泽及同人,大半受地方培植,留学还国,惟在尽心竭力,服务桑梓,而谋地方文化之发展、人才之辈出,而遂爱国爱乡、报效地方父老培植之初意。耿耿心志,如此而已!”董泽的此心此志,甚获董事会诸公之赞誉!再如同年,董泽在其所撰《创建东陆大学碑记》文中,客观公正、充满自豪地写道:“本校自开创迄兹,阅时八载,披荆斩棘,历诸艰苦,而卒能岿然日见进展者,则在事诸人之殚精瘁力,为国家兴文化、为地方培人才之所致也!”历史表明:云南大学前日之辉煌及今日之兴盛,正是以董泽等为代表的“在事诸人”,其“披荆斩棘”开出之花!“殚精瘁力”结出之果!

三、提倡女权 实行男女同校

中国封建社会绵延两千余年,长期以来,由于儒家宣扬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三纲五常”消极思想的严重影响,“男尊女卑”“男女有别”“男女授受不亲”等信条,犹如清规戒律,极大地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和认识,致使广大女性被排斥在学校教育的大门之外,被毫无道理地剥夺了接受正规教育的神圣权利!延续长达一千三百余载的科举时代,曾经涌现出了成千上万个男秀才、男举人、男进士、男状元等。但是,除了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时期,其领袖们通过改革了的科举制度,录取了女状元“金陵女子傅善祥”(此说至今也尚未定论),以及文艺作品中、戏曲舞台上,出现过女扮男妆的“女状元”等之外,在现实生活里众多的杰出女性之中,何曾出现过一位科班出身的、名副其实的女秀才、女举人、女进士、女状元?而所见所闻者,多是“女子不如男”“女子无才便是德”“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云云。

到了近代时期,由于西方先进的男女平等、男女平权等思想的传入,由于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革命党人最先响亮地提出了“女子家庭革命”“女权革命”“振兴女学”等明确主张。其中,女革命家秋瑾表现最为激进。1907年,鉴湖女侠秋瑾女士首开先河,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女性报纸《中国女报》,极力鼓吹女权主义。尤其在教育方面,秋瑾尖锐地指出:中国女学不兴,乃是“亡国之源,亡种之源”。她本人不仅身体力行,积极投奔革命,而欲救国保种,还号召广大妇女:“各自努力于学问,以成救国之女豪杰!”

然而,创办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的东陆大学,却在开学招生之时,在是否同时招收女生、实行男女同校的问题上,发生了一场搞得满城风雨的轩然大波。原来,1922年11月,即私立东大成立和招生前夕,大学筹备处处长、曾经一度留日、两度留美、深受西方男女平等思想影响的董泽,曾就大学同时招收女生、实行男女同校一事,专门呈文省长唐继尧。董泽在呈文中明白无误地写道:“查欧美各国大学情形……均系以男女同校为原则,异校为例外。至于本国情形,历史上虽无此种习惯,然自‘五四’运动以来,北京大学男女高师,及东南大学、岭南大学等处,均已一律兼收女生。”因为,“诚以教育事业,首重普及。但属才堪造就,即要无分男女”。接着,董泽直接谈到了私立东大招收女生事宜。他认为:“东陆大学此次招生,拟即采用本国各大学之先例,男女兼收,以宏造就。”因为这有两大好处,即一就经济而言,可以减轻另行筹设女子高等教育之负担;二就人才而言,可以造就具有高深学术之女性人才。最后,董泽得出结论:“大学内兼招女生,实属有利而无弊!”因请将其所呈提交省务会议讨论通过,并乞省长核示批准,俾得遵照执行。

唐继尧阅呈之后,虽未明确表示反对东大兼招女生、男女同校之主张,但却以东大系属初创、条件未备为由,而拟暂缓招收女生,以待日后。因此,他对董泽呈文亲笔批示道:“俟大学成立,办有成效,再行添设女子大学部,以为女生升学之地。”董泽获此,自然心存异议,唯有另谋良策。

同时,唐省长的批示传出之后,立即在中学女界乃至社会之中,引起强烈反应,议论纷纷。1923年1月,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张邦贞及女师全体学生”,迫不得已,毅然决然,率先联名同时上书省长唐继尧、省教育司和私立东大等,坚决请求东大:开放女禁,招收女生!上书开宗明义,起首写道:“欧美日本各项学校,早已先后开放女禁,行之既已成效昭然。即以吾国学制而论……近五年来,不但各大学相继开放女禁,即国立各高等师范学校,亦兼收女子,且每年收生,吾滇照案选送,负笈远游,关山万里,政府尚无限制。”接着单刀直入,坦诚直言:“乃本省设立之东陆大学,竟有缓收女生之议。……意者,政府诸公,关怀大局,劳心治县,教育之理论,既未暇深求;教育之事实,亦弗得注意!”实是莫明其妙,令人费解!上书恳请东陆大学:“于本届招生时,即行兼收女生,免使增进社会文化之最高学府,形式上犹存重男轻女之瑕疵,致遭海内之讥评,而伤大学之体制!”上书最后斩钉截铁,慨然表示:“为了女子教育前途起见,只有一面呼吁政府,一面诉之舆论,以求最后之容纳。虽牺牲一切,亦所弗计也!”无独有偶,女师学生上书未几,远处省外的“云南旅鄂学会”,也就开放女禁、兼收女生一事致函东大:请准省署收回成命,批准东大同时招收女生,实行男女同校。函中写道:“东陆大学为吾滇之最高学府,又适产生于此女权萌芽正待发展之时代,即不能步欧美,亦当为西南树一模范!”而今却定缓招女生,致同人等“心所畏危,不敢不告”!关于东大是否兼收女生、实行男女同校一事,社会反应之烈,由此可见一斑!

董泽留日留美几近十年,是由西方先进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培养出来的学者,对于西方学校男女同校同桌、共同接受教育的男女平等和平权之思想,自然有着深刻的了解和坚定的信念。因此,他在接获社会各界接二连三地要求开放女禁、兼收女生的呈文、函牍之后,对其所请深表同情和理解。但因省务会议已做过决议,尤其省长唐继尧已亲为批示,故而问题似属两难!然而,面对此种两难局面,董泽决心不改初衷,而事力争。不久,他以省教育司司长的身份,在向女子师范师生所做的毕业演说中,旗帜鲜明、义无反顾地表示:“在我个人之主张,则必达到男女平等之教育目的。故无论如何,吾必为诸君努力奋斗!”董泽如何“努力奋斗”?于是,出现了一封奇妙的“公函”。同年,即1923年2月14日,以董泽为司长的“云南省教育司”,特函以董泽为校长的“东陆大学校”,函中极事强调:“复查我国大学近日报考,已多兼收女生,潮流所趋,势难禁止!”隐喻开放女禁、兼招女生一案,省教育司与社会公论并无异议,宜由招生当局即“东陆大学校”径向省署以事力争。东大在省教育司的“间接”支持之下,立即呈文省长公署,一则扼要陈明海内外诸大学兼收女生情形;一则反映省内各界要求招收女生舆情。经此种种努力,果然奏效。最后,省署终于改变前议,收回成命,同意东大当年即以“特别生”之特别名义,“试收”女生。紧接着,4月9日,即离开学不及半月之际,东大特以“校长董泽”之名义,发布了《东陆大学招收女生布告》。其中写道:“为了预备本年秋季正式兼收女生起见,特于本学期试收女生为特别生。”并定于4月16日,即离开学仅有短短四日之时,匆匆忙忙举行招生考试。

私立东大首次招收女生为“特别生”,虽报考人数寥寥,考试结果也仅录取了马寿英一名,但因此举,即开了私立东陆大学当年招收学生、一成立开学,即行兼收女生、男女同校之先河,这在民国初年“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等吃人的封建礼教余毒尚未绝迹的时代,其意义确非比寻常!

私立东大创办伊始,即按先进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兼收男女学生,实行男女同校,这既是云南大学历史之一大特点,也是一大优点!同时,也是董泽教育不分男女的民主思想的充分体现!

四、主张开放 兼容外籍员生

董泽先后留洋多年,深受国外大学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开放思想之影响,因此在其创办和长校私立东陆大学期间,对于教员之延聘和学生之招收,除了主要注目于本省之外,非常重视聘请外省籍,甚至外国籍著名学者为教员,非常重视招收外省籍,甚至海外青年学子为学生,使得私立东大从一开始就出现了中外专家学者云集、优秀青年学子会聚的可喜场面!

(一)关于教员方面

董泽曾经说过:对于任何大学而言,“物色师资,最是第一要务”!此说可谓颠扑不破的至理名言!众所周知,学校之中心乃教学,教学之关键乃教员。校中大计,千头万绪,慎选师资,当属首要,诚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又谓:名师出高徒!早在大学筹备时期,董泽就未雨绸缪。在其所拟《东陆大学进行计划概略》一文之中,专门写了“教员”一条,计划东大教员包括英文、法文、德文、日文、史学、中学(文)、教育、哲学、心理、政治、理科、普通科等,含有文科、理科、外语各类。不久在其所定《东陆大学组织大纲》之中,则更进一步具体规定了东大聘请教员的四项条件,即“一、曾在外国大学毕业者;二、曾在本国大学本科毕业者;三、有精深著述,经本大学教授会评定认可者:四、外国著名学者”。其中第一条,特别是第四条,更体现了董泽关于教育开放之可贵思想!

私立东大开学之前,董泽在具体聘请教员时,依据《东陆大学组织大纲》之规定,可谓慎之又慎,严之又严。他一方面从实际出发,就近取才,尽聘滇中学界名流;一方面从“规定”考虑,就远求才,力聘外省乃至外国著名学者。例如,聘请国文教授时,董泽首先优礼敦聘国学大师、滇中宿儒袁嘉谷。袁嘉谷者,云南石屏县人氏也,清末经济特科第一,真真“第一人中最后一人”,是一千三百年科举史上云南独一无二之状元。笔者才疏学浅,孤陋寡闻:状元公为大学教授,舍我东陆大学其谁?北大乎!清华乎!时任省署顾问的袁氏,学识渊博,儒林望重,道德文章,世之楷模,堪称万人景仰、群僚皆敬之一代宗师!袁氏受聘之后,孜孜不倦,诲人不倦。尤可贵者,其在东大执教凡一十三载,既一树百获,桃李满园;且分文未取,直至驾鹤!董泽所聘教员尚不足者,则寄望于外埠外洋。如他曾云:所缺国文教员,“本可就近相延,惟意中人物,其长于文章学者,或短于文字学;其文字学、文章学均长者,或欠于文法学”。故不得不“处下窥高”,务求全才!为了获得“全才”,董泽曾经远函沪上,诚邀“著作等身、文祉休鬯”的文史大家谢无量、梅光迪等来滇执教。其函有云:“夙仰先生关垂教育,学富品优。拟请不嫌荒僻,充任国文教授,俾敝校生徒,得坐春风化雨。”函中还特别言明优厚之待遇:“至每月束,约定滇币二百五十元以下,二百元以上。”董泽如此不惜重金,高薪远聘教授,充分地反映了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办学思想,真可谓是千金市骨,求贤若渴!

董泽经过慎选严聘,先后为私立东大物色了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专家学者。按类分别主要者如:国学大师袁嘉谷、文史哲专家谢无量、昆明英语学会会长柏励、昆明教育局局长龚自知等;香港大学毕业者毕近斗等;留学美国者卢锡荣、华秀升、何瑶、肖扬勋、赵家遹、杨克嵘、陶鸿焘、周恕、余名钰、黄守勤、段伟、范师武、李炽昌、袁丕佑、严继光等;留学法国者杨维浚、柳希权、姜荣章等;留学英国者李文焱、商篲生等;留学比利时者张邦翰等;留学日本者邓鸿藩、李耀商等;以及法国籍者葛尔田、马嘎泰等;美国籍者彭格尔、安汝智等。这批教员“皆一时之俊彦,均当世之名流”,堪称群英荟萃,人才济济,实为海内各大学所少见。有此一批著名教员,从而有力地保证了东大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和高水平!

(二)关于学生方面

董泽在其创办和长校东陆大学的过程之中,自始至终均采东大主要为云南,同时为全国,甚至为东亚、海外培养各科高等人才之宗旨。早在大学成立之前,即1922年8月,董泽在其所拟《东陆大学组织大纲》第一章“定名”的第一条中,就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写道:“本大学不仅为造就本省、本国人才,并且为东亚学子研究学术、昌明文化起见,且纪念唐公蓂赓倡办盛意,因节取其‘东大陆主人’外号,特定名为‘东陆大学’。”由此可知,私立东大之创办,从一开始就有着不仅为云南、为中国,而且为东亚培养各科高级人才之深刻含义,也即具有鲜明而突出的教育开放、教育无国界之性质!同年10月,董泽在其会衔发起的《东陆大学募捐启(五)》一文中,阐明创办私立东大之目的时也强调:东大之创设,“不是单纯为云南一省而设,要从制造智识阶级而论,简直是为中华民国全国而设了”。该文中甚至还写道:“就是南洋各岛的学生,由香港来(滇就读)也十分便当。”换言之,东大之创设,既是为“云南”而设,也是为“全国”而设,甚至是为“南洋各岛”而设!又1927年,董泽在东大第一届学生毕业典礼上演说时,特别强调了东大与南洋各国侨胞的密切关系。他说道:“我侨胞远居异地,英俊子弟,造诣高深。而云南与南洋,不过一水之隔,舟行车继,数日可至。侨胞子弟,负笈来校,颇称便利。而东陆大学之学科、课程,亦极适我侨胞子弟之需求。”接着,董泽更进一步地表示:“遇必要时,尚可为我侨胞子弟特开班次,以资造就。则东陆大学之设,不可谓与我侨胞漫无关系也。”由于如此积极宣传,大力鼓吹,不仅迅速地提高了创办未久的东大在海内外的知名度,而且果然吸引了省内外、海内外之学子,负笈远行,来滇就学。董泽教育思想中的高瞻远瞩和远见卓识,辄令人佩服不已,叹为观止。

早在1923年2月,即在东大首届开学前夕,就有远驻新加坡的“巡宣使署”副官张泰麟氏,致函身兼云南省教育司司长和私立东陆大学校长之董泽,以介绍该地侨胞子弟来滇求学。其函有云:“兹有星洲坡(即新加坡)侨生张梦济、张态忠等,志欲赴云东陆大学(求学)。……伏望格外收纳,以负钧座生平乐育之挚意。”张泰麟随函“并附介绍书一纸,伏恳教育司长董钧核”。董泽接函之后,甚感欣慰,当即复函表示:热烈欢迎海外侨胞子弟,前来东大深造。无论最终该俩侨生是否来到东大,但此一段“情节”,却是云南大学早期历史上的一段佳话!日后确有不少侨生,甚至外国如越南籍学生等,不顾关山迢递,路途遥远,毅然远离家乡,告别亲人,前来东大求学。对此,学校均表竭诚欢迎,学子亦感“宾至如归”。

私立东陆大学僻居边鄙,其创办伊始,一方面即千方百计聘请本省籍、外省籍,甚至外国籍优秀学者充任教员,借以增进学术交流,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竭诚欢迎本省籍、外省籍、海外侨胞子弟,甚至外国籍青年学子来滇就学,以为云南、为全国、为南洋,即为人类社会培养各种高等建设人才。这又是云南大学历史之一大特点,也是一大优点!同时,也是董泽教育不分国界的开放思想的充分体现!

白族学者董泽,生于边疆,长于边疆,负笈外洋,学成归国,决心以其所学,尽瘁桑梓教育,“以遂爱国爱乡、报效地方父老”之志。敢于任事、敢于创新的董泽,不畏万事开头难,决意敢为天下先,参与领导创办了中国西南地区首座大学,即私立东陆大学(今云南大学前身)。其间,董泽率领员生,团结同仁,“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披荆斩棘,历诸艰苦”,为了云南高等教育事业之发展,为了边疆高级建设人才之培养,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古诗有云:“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作为云南大学昔日之求学者和今日之效力者,也即曾“落”东大之“实”者和曾“饮”东大之“流”者,我辈每当思及起东大之“栽树人”和“开源者”董泽,就不能不感恩戴德、情不自禁地得出这样的历史结论:枵腹从公、饮马投钱、毫无恋栈、公忠体国的董公雨苍先生,实不愧为近代云南,乃至近代中国令人景仰、令人怀念的杰出的白族教育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