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恢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成立政协重庆市南岸区委员会

恢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成立政协重庆市南岸区委员会

时间:2022-04-14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恢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成立政协重庆市南岸区委员会“文化大革命”期间,中断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和选举。1978年11月7日至11日,南岸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恢复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会议根据新通过的《组织法》的规定,首次选举产生了由19人组成的南岸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取消南岸区革命委员会称谓,恢复区人民政府。继后,中共四川省委批准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重庆市南岸区委员会。

恢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成立政协重庆市南岸区委员会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断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和选举。各级党政机关被各级革命委员会所取代。1978年11月7日至11日,南岸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恢复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出席代表254人,列席86名。会议听取和审议通过了区革委会主任毕先宽《团结起来,奋战八年,为建设具有先进水平的南岸区而奋斗》的政府工作报告,并作出了相应决议。会议选举了由38名委员组成的南岸区革命委员会,毕先宽为主任。

1979年7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以下简称《组织法》)。这是我国选举制度和地方政权建设的一项重大改革,是改进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这个根本政治制度的重大措施。1980年12月12日至18日,南岸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会议的267名代表,是按照新《选举法》规定,通过选民直接进行差额选举产生的。会议根据新通过的《组织法》的规定,首次选举产生了由19人组成的南岸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取消南岸区革命委员会称谓,恢复区人民政府。会议选举张万芝为区第九届人大常委会主任,肖希纯为第九届区人民政府区长。

南岸区第一次通过差额直接选举区人民代表,扩大和发扬了社会主义民主,广大干部群众受到深刻的民主与法制教育。区第九届人大常委会设立后,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制定了加强自身建设、完善议事程序等规定,逐步使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权、监督权和任免权走上规范化、制度化道路。

随着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原政协重庆市学习委员会南岸区分会的组织形式与党在新时期的统战工作已不适应。为了进一步落实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加强统一战线工作,中共南岸区委开始筹备成立南岸区政协。1979年2月,区委向市委报送《关于成立南岸区政协的请示报告》。继后,中共四川省委批准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重庆市南岸区委员会。(www.guayunfan.com)1980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重庆市南岸区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举行,参加会议的有中共、民建、无党派人士、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科技、文教、卫生、体育、贫下中农、合作企业、少数民族、归侨侨眷、宗教和特别邀请人士共17个界别的100名委员。委员中中共党员占40%,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占60%。会议选举23人组成南岸区政协第一届常务委员会,常委中中共党员占48%,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占52%;选举区委副书记路斌武为主席,赵庆银、赵海旺、石漱流、徐昌庆、许嘉本为副主席。会议闭幕后,区政协常委会决定,设立学习委员会和文教、医卫、科技、工商、对台、民族宗教、文史资料等工作组作为区政协的工作机构。为了建立健全民主协商制度,区委随即发出《关于加强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党政组织加强统战工作,建立健全民主协商制度,接受民主监督,广泛团结各界人士,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区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对全区国民经济计划、财政预决算、工业调整、教育改革、商业责任制、打击刑事犯罪、安置就业以及机构改革、推荐领导人选等方面都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