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史量才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之缘由与经过

史量才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之缘由与经过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感谢多年来热心、关心史量才事业进展、支持成立上海史量才研究会的朋友、同志们以及今天到场特别是不远万里支持我们大会而来的吴廷俊教授、未到会的前辈和专家学者。在该校成立100周年即2007年10月27日,“中国史量才研究会”在浙江理工大校堂委领导下宣告成立了。在上海成立史量才研究会,是义不容辞的事!这一天,是史量才遇难79周年以来,破天荒地在史量才第二故乡松江泗泾镇宣告“上海史量才研究委员会”成立的好日子!

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来宾、亲爱的朋友们:

今天是个好日子,让人感慨万千。首先,我要感谢松江区、泗泾镇领导对这次大会所给予的大力支持!

要感谢多年来热心、关心史量才事业进展、支持成立上海史量才研究会的朋友、同志们以及今天到场特别是不远万里支持我们大会而来的吴廷俊教授、未到会的前辈和专家学者。

现在,向大家汇报“上海史量才研究专业委员会”的成立缘由和经过:早在2002年,原文汇出版社冯勤先生率“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秘书长屠棠和我等一同到史量才第一故乡南京江宁去洽谈资助他们办学的火车上,冯老师给我出了个好主意,说:“你要成立一个‘史量才研究会’,事情就好办多了。”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研究会”这个名词。现在,恰巧冯老师又将要做我正在着手编写的“史量才年谱”的责编。

有了目标,如何到达彼岸?经历了多次的挫折,终于认定史量才的母校——浙江理工大学(原杭州蚕学馆)。双方一拍即合,迅速达成共识。在该校成立100周年即2007年10月27日,“中国史量才研究会”在浙江理工大校堂委领导下宣告成立了。多年来,该校锲而不舍地传承、宣传史量才高尚的三格精神和辉煌的丰功伟绩。并在2009年尾,史量才遇难75周年暨诞辰130年时,邀请中国新闻史学会指导,在副会长吴廷俊教授亲自部署下,首次举办了全国性的纪念史量才学术研讨会,影响远播;学校的阳光网站在网络媒体上发挥了持久不辍的作用。

由于,杭州与上海分处两地,沟通多有不便。史量才是个重大、繁复又艰巨的使命专题,本人一介业外草民,由“一无所知”,到追梦般执着,老牛破车,拖到今年就第29个年头了,仅仅贡献了两本浅显的、与学术规范的有相与距离的“史公传纪”,深感做此事的力不从心。

2004年,又一个巧合,得知水利局将从上海史公馆搬迁出去,满以为,可乘此机会,拿下其故居。一路追寻,最后,找到管辖史公馆的静安区文史馆,得到杨继光馆长一如既往的鼎力相助,才有声有色地做成了一系列有社会影响的纪念、研讨活动。

可是,这样的形式,仅仅是民间的文化自觉自愿表现,并不是名正言顺的学术机构。无可奈何时,老朋友们建议自己搞个沙龙,找个聚会的场所,自费印刷不定期论文。于是,就来到史的第二故乡泗泾。然而,镇领导不宜接待我们这样的“组织”,多亏,镇教卫办吴横宇主任仗义出面安排、款待;其中著名书法家、楹联专家曹云岐教授起了十分得力的桥梁作用,收藏史量才遗物的崔辉先生也给予了密切的配合。我们的会上发言热烈,一致认为《申报》是极其重要的海派文化、史量才是著名的海派文化名人。在上海成立史量才研究会,是义不容辞的事!我们的强烈呼声由记者陈佳欣写成《沪上十余名专家共聚泗泾拟成立上海史量才研究会》报道发表于2011年3月30日的《松江报》上。

“泗泾会议”,给了成立此会的底气和决心;“泗泾会议”也是史量才研究事业进程中的里程碑!

再度寻找的挂靠单位也无着落,山穷水尽了。忽然想起,11年是何年?辛亥年是何年?史量才不正是辛亥人物吗?正宗的历史名人!挂靠到“历史学会”下面去!试试看,我拨打了熊会长的电话,没料到,熊月之会长毫不迟疑地回答我:“史量才是一级历史人物,应该成立!”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的大会!

“沉舟侧畔千帆过”,多少年来,羡慕一个个研究学会挂帆从眼前飘过,今天,我们的航船也扬起风帆驶进江海了!我相信,有神速的数字化助推、有专家学者把关,史公规范研究的前景一定会盛现“万木春”的蓬勃景象!

(2013年3月9日于泗泾镇史量才故居)

附:上海史量才研究委员会在泗泾成立

以往,凡是纪念史量才的日子,老天几乎都是低调地给人以阴雨脸,2013年3月9日,则阳光灿烂,天空胜现一派明朗,喜悦兴奋之情洋溢在人们霾过天晴后的脸上,这抑或是天人合一的高调明媚。这一天,是史量才遇难79周年以来,破天荒地在史量才第二故乡松江泗泾镇宣告“上海史量才研究委员会”成立的好日子!

作为为史量才树碑立传29年的笔者,更是喜不待言、感慨万千。自从1984年 3月上海市政协与市记协联合举办“史量才遇难50周年座谈会”消息传出,笔者就萌动起为史公写点文字的念头。本人系史量才的原配夫人庞明德的本家侄孙女,但我对史量才最简单的情况一无所知。恰逢我从厂技校被调往局职大,为备课到校图书馆查参考资料,意外发现几十本《上海文史资料》里竟有两篇关于史量才的文章,是这个大惊喜指引我开始查寻史料。

意想不到的是我列席了11月17日“史量才遇难50周年座谈会”,会上听到市记协主席王维号召:“希望热心人来为史量才先生撰写传记”。自此,王老始终给予我热情的支持、帮助。漫漫征途,29个春秋,在络绎不绝的热心人帮助浇灌下,那颗已见主干的小树,终于结出一季季果实。然而,期望它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结出累累硕果,单打独斗的力气是远远不够的。多么渴望能成立一个机构组织,汇集专家学者于一堂,将史量才在中国新闻、出版、文教、金融、实业乃至政治、宗教、慈善等各领域贡献全方位地深挖出来,汇编成煌煌巨篇,给社会、历史还原一个有血有肉、高大而真实的史量才。

史量才1903年来沪教书、办学、投身辛亥革命、从事各项有益于国计民生的事业。尤其,他不断改革、创新,把《申报》办成万众瞩目的第一权威大报,他也成为万流敬仰的中国报业泰斗。他在上海度过了五分之三以上非凡的人生。为组织一个研究史量才的机构,我们上海七个人寻找到史量才第二故乡泗泾,与泗泾七位“乡亲”酝酿,达成了共识:上海,应为这位著名历史文化名人成立一个研究会,这是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2011年3月30日,《松江报》记者陈佳欣为我们刊发了这一强烈呼声。

地球终于转到辛亥100年,她给了我们一个契机!既然,新闻界等有关单位不克接纳史量才研究会的挂靠,那就挂靠到历史学会去。一个电话,就传来上海史学会熊月之会长毫不迟疑的声音:“史量才是一级历史人物,应该成立!”泗泾镇政府承办了这个隆重的大会,并投入巨资再度重修其故居。

泗泾镇相对于大上海,可谓小镇担当起大使命!泗泾因史量才而光荣,史量才因泗泾而步入社会主流研究行列;泗泾乡亲铭记他给家乡曾做过的贡献,对史量才心怀敬畏、永存感恩的义举令人感动、令人敬佩!

(《上海盟讯》,2013年6月3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