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皇太极为何能够登上汗位

皇太极为何能够登上汗位

时间:2022-03-22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皇太极为何能够登上汗位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第三个大福晋(第一夫人)《赫那拉氏所生,在众兄弟中排行第八。《赫那拉氏是女真《赫部酋长杨吉努的小女儿,她容貌出众,完美的鸭蛋脸,粉浓红艳,嵌着两只乌黑的大眼睛,两道弯弯的细长眉,细巧挺秀的鼻儿下,一张端正的樱桃小口轮廓分明,柔唇微启,露出一口洁白如奶的牙齿;皮肤就像未经人手触摸过的蜜桃那样娇嫩。明万历十六年(1588)九月,由其胞兄纳林布禄亲自陪送,努尔哈赤率

皇太极为何能够登上汗位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第三个大福晋(第一夫人)《赫那拉氏所生,在众兄弟中排行第八。《赫那拉氏是女真《赫部酋长杨吉努的小女儿,她容貌出众,完美的鸭蛋脸,粉浓红艳,嵌着两只乌黑的大眼睛,两道弯弯的细长眉,细巧挺秀的鼻儿下,一张端正的樱桃小口轮廓分明,柔唇微启,露出一口洁白如奶的牙齿;皮肤就像未经人手触摸过的蜜桃那样娇嫩。明万历十六年(1588)九月,由其胞兄纳林布禄亲自陪送,努尔哈赤率诸贝勒、大臣前往迎接,在费阿拉城正式与努尔哈赤成婚。当时努尔哈赤已三十岁,《赫那拉氏只有十四岁。《赫那拉氏不仅长得美,而且头脑敏捷,聪明伶俐,处事公正,为人宽厚,待人贤惠,从不因为受宠而沾沾自喜,听到诽谤也和颜悦色像平常一样。四年后,明万历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赫那拉氏在费阿拉城产下了一个满面红光、眉清目秀的男婴。努尔哈赤非常高兴,亲自为其起名叫皇太极。按照清朝官方的解释,“太极”谐音“台吉”,蒙古人把王公贵族的继承人叫“台吉”,进而把汗位或皇帝继承人也叫“台吉”,在“台吉”前面加个颜色名,如“黄”字,是他们的习惯。汉族则把皇帝的继承人叫皇太子,同“皇太极”的发音也相似。这样说来,无论是从蒙古族,还是从汉族的习惯上,皇太极之名都是继承人的意思。子以母贵。因为母亲受到父汗宠爱,所以皇太极也自然格外获得努尔哈赤的欢心和宠爱。

皇太极小时候就绝顶聪明,只要听到就不会忘掉,见到马上就能熟记心中。皇太极三岁时就很懂事,长到七岁时,就已是一个仪表堂堂、威严庄重、言辞敏捷、机灵有才的英俊少年。他在父亲的训诫下,总像个大人似的。还不到十岁,他就开始跟随父亲努尔哈赤出去打猎,在冬季风雪交加、寒风刺骨的严寒环境下经受磨炼。他从少年起就开始投身武行,并以父亲为榜样,天天苦练武功,最终练得步射、骑射等十八般武艺,箭法如父,每矢必中靶的。可想而知,努尔哈赤怎能不对这个最宠爱的大妃所生的娇子宠爱有加呢?

就在他们夫妻、父子恩爱欢喜之情正浓之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万历三十一年(1603)秋,大福晋《赫那拉氏突然得了重病。爱妻患病,努尔哈赤心急如焚,他想尽一切办法为其请医找药进行治疗,最后还是没能挽救她的生命,《赫那拉氏悄然地离开了人世。她同努尔哈赤婚后朝夕为伴,共同生活了十五年,还不到三十岁,就与爱夫和娇子永远地分别了。当时只有十二岁的皇太极,看到母亲去世,内心的悲痛和心灵的创伤是无法弥补的。

母亲去世后,他更加受到父亲的关怀,而懂事的皇太极自己也更加坚强,他尽力自己照顾自己,不劳父亲操心,还时常主动去做别人没有做到的事情。他见父亲和哥哥褚英、代善长年累月地奋战在统一女真的沙场上,自己因年龄小被留在家里,便认真地按照父亲的嘱咐,小小年纪就担当起了主持家政的任务,小小年纪就负责主持和管理这个大家庭的日常事务。当时费阿拉城是努尔哈赤最早兴建的都城,家政事务也比较繁杂,举凡家中的日常事务,不管是钱粮财物收支,还是迎来送往,不论如何细碎,他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处理得妥妥当当。父亲在时,他一面仔细观察、学习父亲处理问题的方法,一面又主动去做;父兄们出外征战时,他就独自主持家政,处理的结果常常同父亲的想法吻合。努尔哈赤看到这个少年儿子有如此不平凡的能力,从内心里更加喜欢,也对他越发信赖。(www.guayunfan.com)清太宗皇太极穿过的铠甲

皇太极在担负主持家政重任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其间他既发挥了聪明才智,又得到了锻炼,养成了独立思考、善于决断的良好习惯。他不仅在后金建立之初,是努尔哈赤的一个得力助手,而且在后来开创后金王业和治理这个国家的过程中,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建立后金国的开国功臣之一。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努尔哈赤扩建八旗制,将原来四旗扩建为八旗,二十三岁的皇太极被任命为白旗首领。八旗制度的建立,使原来的生产组织成了正式军队,这为建立国家创造了一个必要条件。之后随着统治地区不断扩大,人口日益增加,政治、军事、司法等头绪多任务重,努尔哈赤为对氏族进行有效的统领,打破仅仅接受明朝管辖的任命局限,决定在王权建设上更加完善,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正月,在征服女真族大部分地区后,对内进行了整顿,制定了满族文字,宣告建立奴隶制国家体制。在议定建立后金国和上尊号这一重大问题上,皇太极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积极主张父亲称汗,并与诸贝勒、大臣说:“我国没有汗时,与各方面打交道忧苦极多,蒙天保佑,为使人民安居乐业,上天给降下一位汗,让我们抚育贫苦人民,恩养贤能。应天而生的汗,就是父亲,我们应为父汗正式上尊号。”他的这一提议立即得到诸贝勒、大臣的一致同意。于是,努尔哈赤在诸贝勒、大臣的积极倡导和劝进下,决定在赫图阿拉城正式上尊号“奉天覆育英明汗”,并宣布建立大金国。

正月初一日甲申时分,是满族奴隶制国家诞生的时候,在赫图阿拉城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八旗各贝勒率领众大臣聚集在大殿前边,排列整肃。待聪睿恭敬汗升殿就座后,众贝勒、大臣都跪在殿下两边。八大臣出班跪在汗的座位前,呈上表章。接表的是汗的胞弟舒尔哈齐、近身侍臣阿敦和大臣巴克什·额尔德尼。三人接表以后,由巴克什·额尔德尼宣读表章。表章歌颂了各国所仰慕、尊敬的大汗及其恩德,称努尔哈赤为大英明汗。之后宣布新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年号为天命,以万历四十四年(1616)为天命元年。

巴克什·额尔德尼宣读完表章,宣布完国名和年号后,大英明汗努尔哈赤离开座位,率领众贝勒、大臣走出大殿,在索伦神杆前对天焚香,行三跪九叩大礼。拜完天以后,又回到大殿。大英明汗就座以后,众贝勒各率本旗官员进前行跪拜礼,叩见大英明汗,以贺正旦。叩见礼贺毕,大英明汗对诸子和大臣大加封赏:封代善为大贝勒,封阿敏为二贝勒,封莽古尔泰为三贝勒,封皇太极为四贝勒。(“贝勒”的满语译音,意思为“王”,四大贝勒即四大王)他们被视为努尔哈赤后金新政权的左右手。其他比皇太极年长的兄弟也都只被封为贝子、子等。

后金国建立后,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政治宣言,公然举兵反明。特别在攻占辽沈地区的战争中,皇太极不但是一位英勇善战的骁将,而且也是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天才。在攻打明朝抚顺边城的战役中,他向父汗提出奇谋,利用马市贸易,派兵假扮商人混入城内,他率兵埋伏在城外,待夜深时,与城内伏兵以信符为号,内外夹攻,一举攻克明抚顺边城,取得了首战告捷。

清太宗皇太极的腰刀

萨尔浒这场著名的战役中,皇太极更加展现出其足智多谋的军事天才。他与代善一起先取得击败了西路军的胜利,杀死了总兵杜松、击退了开原总兵马林率领的北路明军,之后又在迎战刘綎率领的东南方向明军第三路军时,提出智取的战术计谋全歼明第三路军。皇太极把先前与杜松交战时缴获的一支令箭,交给一个投降的明兵,命他冒充杜松派出的人到刘綎那里,用令箭催他快来后金都城下与杜松军会合。刘綎听了这一席话,见了杜松的令箭果然信以为真,遂下令加快进军。假传命令的降兵返回营后,皇太极见刘綎军为赶路军阵混乱,立即下令传炮,一处炮响,别处炮随之一齐响。刘綎听到炮声不断,以为杜松一路明军已逼近赫图阿拉,生怕被杜松抢占了头功,遂下令大军急行。待大军急行至离赫图阿拉只有五十里的阿布达里冈时,皇太极令部分后金兵改穿明军服装,打着杜松部的军旗迎了上来。刘綎哪里知道杜松军早已经被歼灭,还以为是他们前来与自己会师,毫无防备。冒充明军的后金兵便乘其不备,突然冲入刘綎军中,皇太极也率八旗军冲杀过来,在明军乱阵中大杀大砍,箭矢如飞蝗,刘綎军顿时大乱,人马践踏。此时刘綎才恍然大悟,慌忙策马出战,无奈军队已乱,不可收拾,他尽了最大的勇气和毅力才抵挡住后金兵的冲杀,但浑身到处皆伤,最后面部中了后金兵一刀,倒在血泊中,悲惨地死去了。杨镐得知三路明军覆灭的消息后,急令李如柏第四路军撤军。后金取得了萨尔浒之战的大捷。皇太极在此次战役中功不可没。

萨尔浒之战后,明朝对后金由进攻转为防御,而努尔哈赤为首的后金国奴隶制政权,便开始转向对明朝辽沈地区展开全面进攻。在攻打辽沈诸城的战役中,皇太极在父亲的统率和指挥下,成了驰骋辽沈大地的后金军中的骁勇先锋。天命五年(1620)八月二十一日,皇太极和代善率军掳掠和攻陷了明朝懿路、蒲河等城寨。第二年二月十一日,他又随父亲努尔哈赤再次统率大军,兵分三路攻掠奉集堡。守城总兵李秉诚率三千兵马出城与后金兵作战,皇太极率精骑兵至黄山,交战不久李秉诚即败退回城。副将朱乃良见后金兵势强,吓得不战而惊慌逃跑。皇太极策马追击,一直追赶到武靖营,杀死明军数百人,并攻占了奉集堡这一明军辽沈地区前哨,为正式拉开后金大军全面进攻辽沈地区的大幕开了好头。

天命六年(1621)三月十日,八旗大军沿浑河而下,水陆并进。十二日辰时,兵临沈阳城下,遂于城东七里浑河北岸造木城屯扎。十三日,努尔哈赤先令抚顺降将李永芳派人送信给守将贺世贤,劝他投降献城。贺世贤是个以勇猛敢战而著称的武将,有勇无谋,他接信后大怒,杀了后金来使。他骄傲轻狂,贪图战功,遂率家丁千余人出城挑战,宣称要“尽敌而返”。皇太极见贺世贤主动出城挑战,便上前迎战,刚战几个回合,就率部佯装败走,边战边退。贺世贤见势,乘锐轻进,离城越来越远。努尔哈赤见明军中计,一声令下,皇太极立即掉转军阵杀回马枪,诸贝勒率领八旗精锐骑兵突然从其他三面围上来,顿时八旗军将明军四面包围起来。贺世贤这才知道中计,可是为时已晚。尽管他奋勇抵御,但面对勇敢善战的八旗军铁骑,终究寡不敌众。他且战且退,待退至西门时,身上已中四箭,不幸坠马而死。总兵尤世功引兵冲出西门,欲救贺世贤,但士卒皆闻风丧胆,纷纷溃散,最后尤世功也力战被杀。

努尔哈赤乘胜指挥八旗兵主力用云梯、盾车进攻沈阳城。城上连发炮铳,后金兵被炸死炸伤无数,攻城兵即畏敌不前。皇太极连斩几个退兵,自己挥刀率兵奋勇攻城。这时,城上火炮因发射过多,炮身热度过高,装药即着火,无法再发炮向攻城的后金军射击。皇太极率八旗兵乘机过壕,竖云梯,布战车,急攻东门。正在守城的明军得知城外明军战败,总兵贺世贤、尤世功被杀,士气低落,纷纷溃逃,有一部分守东门的是明军收降的蒙古人,他们见势主动砍断桥索,放下吊桥,八旗兵迅速涌入城内,全部占领沈阳城。

三月十八日,努尔哈赤召集八旗诸贝勒、大臣议事,说:“沈阳已拔,明军大败,我们可率大军乘胜前进,夺取辽阳。”皇太极和诸贝勒、大臣一致拥护这一重大决策。

辽阳距沈阳仅一百二十里,是明代辽东都指挥使司府所在地,辖辽东二十五卫,是辽东乃至全东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人口众多,街衢繁华,城防坚固。辽阳城城高墙厚,城外挖壕三道,每道宽三丈、深两丈,城上环列枪炮,易守难攻。都司总兵,应泰闻沈阳失守后,采取收缩兵力的方针,集中十三万大军并力固守辽阳城。

清太宗皇太极的金马鞍

后金军十九日从沈阳南下,中午时分进军至辽阳城东南。努尔哈赤召集诸贝勒、大臣会议,商讨攻城策略。皇太极、范文程说,辽阳城东距太子河近,地域狭窄,不便于大军展开,更不便于发挥我铁骑精兵驰骋拼杀的优势,况且明军已有充分准备,列阵以待,如果硬攻势必会造成我军重大伤亡,唯一的办法是把明军调出城,在“战运动中消灭其主力,然后再全力攻城,这样便可攻而破之。努尔哈赤同意了这一攻城战术,遂率后金军在城东方向渡过太子河以后,没有直接攻城,而是沿千山山路奔山海关方向的大路而去,扬言进军山海关,直犯京师。后金军的行动打乱了,应泰原来的部署,他怕因后金大军进关被朝廷治罪,一时不知所措,决定急调一部兵力出城尾随后金军,令李秉诚、梁仲善、侯世禄、姜弼、朱万良五总兵分率所部共五万人,在城西五里处结阵,欲与后金军决战。

努尔哈赤见,应泰已中调虎离山计,立即掉转兵锋,从西南方向直奔辽阳城。明军发炮远击,因射程达不到,发了三四发炮以后便不发了。皇太极乘机率所部精锐护军并扈从努尔哈赤的两黄旗护军策马急冲,杀入敌营,随后左翼四旗兵赶到,两相夹攻,明军大乱,纷纷溃逃。皇太极率军追杀至六十里外的鞍山,胜利返回。当后金军与明军五万大军交战时,,应泰又派一支明军出西城增援,正好与刚赶到的代善率领的两红旗迎头相撞,明军惧战,争相回城,人马自相践踏,伤亡无数。后金军全歼城外明军,首战告捷,为下一步攻城作战奠定了基础。此时天色已晚,后金大军在城南七里安营扎寨。

二十日,后金军继续发起攻城。天稍放亮,努尔哈赤立即命左翼四旗兵掘开闸门,在城西面挖闸放水,以便攻城军渡壕攻城。,应泰派步骑三万出城,在东门外安营,排列火器三层,放枪炮不止。努尔哈赤见壕水干涸,就指挥后金前军披绵甲推楯车进攻,进至壕边,将士们突出绵甲楯车外,呐喊着向前冲,明军奋力还击,两军相持不下。努尔哈赤即刻命令精锐红旗护军和皇太极率领的白旗护军和白旗兵投入战斗。明军支持不住,急忙败退,后金军乘胜追杀至东门外,明军丢盔弃械,死伤无数。与此同时后金左翼军也夺取了西门桥,占领西关后,与明军展开了通宵夜战。明监军道牛维曜、高出、邢慎言、胡嘉栋及督饷户部郎中傅国等乘乱缒城而逃。

二十一日晨,努尔哈赤下令向辽阳城发起总攻。,应泰依托东城顽强抵抗,后金军右翼兵在皇太极的率领下奋勇登城,与昨晚进城的西门左翼兵会合,沿城追杀明军。,应泰见大势已去,在东城北的镇远楼上自缢而死,其仆纵火焚楼。监军道崔儒秀自缢,辽东巡按御史张铨也缢死。总兵朱万良、梁仲善战死。其余官民皆降,辽阳城被后金军占领。中午,努尔哈赤带领八旗贝勒、大臣,在鼓乐声中进入城内,进驻了辽东经略都司府衙门。

沈、辽的惨败,使明朝在辽河以东的官吏如惊弓之鸟四散逃亡,明军不战自溃,海州(今海城)、耀州(今大石桥)、盖州、熊岳、复州、金州、镇江(今丹东)、宽甸、叆阳等大小七十余城官民,俱剃发投降,后金国至此全面占领辽东地区,成为该地区的统治者。皇太极在进军辽沈的整个政治、军事活动中功勋卓著,这些功绩足以证明,在努尔哈赤诸子中他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军事天才。

努尔哈赤病逝前对皇太极也是关爱有加。鉴于之前两次立储失败的教训,他在死前再未谈及汗位的继承问题。有一次,他把八个儿子都叫到身边,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待我百年以后,继我之后嗣登大位为君的,一定不要选择那种恃强恃力的人,因为这种人往往依恃暴力行事,必得罪于上天。应从你们八王中选择既有才能谋略、又善于接受劝谏意见的人继承我的汗位。推选时,一定要合谋共议,谨慎择贤,特别要防止品德不端的人侥幸被荐举。嗣位后,若发现(继位者)才能浅薄,不能主持正义,甚至坐视不管,经过众议,可以把他换掉,在你们的子弟当中选取贤者为君。”据《清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是年三月初三日,努尔哈赤专门为此发布了《汗谕》。

清太祖高皇帝谥册

《汗谕》发布以后,到努尔哈赤逝世前的一个月,他在任何场合下都再没有谈过自己汗位继承人的问题,就是在他病危从清河浴养地乘船返回沈阳的途中,大贝勒代善和四贝勒皇太极一直陪在他的身边守候,他也没提,只是谈到想念被幽禁的大妃阿巴亥和小妃德因泽,说:“一旦我死了,让她们两人跟随我一起到阴曹陪伴我。”努尔哈赤临终留下这一遗嘱有两个原因:一是阿巴亥年轻貌美,风流无矩,怕留下她将来会损坏自己的声名;二是自从大妃阿巴亥被摒弃幽禁后,他在这一年中一直幸奉德因泽宫中,老夫少妻的感情使他念念不忘。

清太祖高皇帝谥宝

清太祖高皇帝谥宝文

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在宁远兵败后病逝,后金举国上下仍然被兵败的阴影笼罩着,军心、人心非常低迷,士气大衰。加之又遇大旱天灾,国内经济全面崩溃,粮食奇缺,饿死的人很多,已出现食人肉的惨状。在此危难时刻,围绕新的汗位继承人问题,八大贝勒根据《汗谕》在紧张地酝酿着。

努尔哈赤共有十六个儿子,另有几位卓尔不群的侄子,还有几位出类拔萃的孙子。按照努尔哈赤生前“选择贤者为君”的圣谕,可以继承汗位的第一层人选应该是儿子辈,第二层人选是侄儿辈,第三层人选是孙子辈。如果按辈分、年龄、功绩、才能、品德等综合标准,竞争汗位最有希望的是:第一层人选中的“四大贝勒”——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努尔哈赤侄儿)、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中的某一位,因为他们四人都是努尔哈赤生前佐理政务的左右手,是其最器重的人。其他诸子因年龄都小且功德微薄,没有资格承继大位。

大贝勒代善在众兄弟中居长,自从父汗病故后,他连日来独自在府中思考着后金的未来。他想:“自己居长,又是正红、镶红两旗的旗主,儿子岳托、硕托、萨哈廉、瓦克达都是年轻骁将。其中尤以岳托、硕托、萨哈廉为最,他们智慧超群,勇猛过人,很早就参与父叔辈高层次的政治军事活动。还有位侄子杜度(褚英的儿子),也是一位军事人才,因战功累累,被任命为八旗旗主。按照圣训,从实力上讲,自己要继位也会得到一些兄弟子侄们的拥护。但是,在兄长褚英被处死后,父亲曾立自己为太子代理国政,因不称父汗心意而被废除了太子位,此事已让自己在众兄弟面前名誉扫地,继位定不能服众。

“如果按照父汗《汗谕》标准,我们四大贝勒当中,只有八弟、四贝勒皇太极符合父亲规定的条件。二十多年来,他在父亲的爱护和培养下,从负责管理家政开始,把各种事务管理得井井有条,很受父亲的钟爱,建国初就被封为白旗旗主和四大贝勒之一;在后金统一女真的战争中,在攻打明朝抚顺边城和萨尔浒战役中,充分显示出他智勇双全、能征善战,比自己有军事才能;在攻占沈阳、辽阳、广宁的战役中,在夺取明朝辽东地区的整个过程中,他不仅是一员骁将,每战都身先士卒,而且多次为父汗出谋划策,立了不少大功。更重要的是,在自己的太子位被废以后,他由于军事上卓越的才智,以‘战功独多’赢得了人心,父汗生前曾赞誉他‘智勇俱全’。”

代善不禁又想起,在攻打沈阳时,将领雅颂想临阵退缩,弟弟皇太极迅速杀向敌群,取得了攻城的决定性胜利。父亲事后严厉地责备雅颂说:“我的儿子皇太极,父兄依赖如眸子。因你之败走,使他不得不杀入敌兵中,万一他遭到不幸,你之罪必千刀万剐。”可见父亲对他的爱护之情。特别是他在父汗提出“八大贝勒共治国政”的圣谕后,不仅积极拥护,而且提出像阿巴泰、德格类、杜度、岳托、萨哈廉、豪格等大臣也应参与协商共议,以培养新生力量。这一提议不仅得到了父汗的同意,同时也立即赢得了年轻一代大臣将领的拥护。他还建议父汗将所领两黄旗的人口、财产、牛录分给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一部分,让阿济格和多尔衮分别接任两黄旗旗主,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也对他十分感激。八旗和硕议政大臣中的大多数都很拥戴他。

代善越想越发感到父汗的《圣谕》就好像为皇太极量身打造的一样。其他如三弟莽古尔泰,正蓝旗旗主,虽然论功绩也很显赫,但他性情莽撞,暴烈寡谋,为人恃强,缺少才智。生母富察氏获罪被父汗贬为庶人,他怕影响自己颜面,为讨取父汗的欢心,竟然亲手将母亲富察氏杀死,弑母之人,何能为君?其他像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年龄都小,最大的阿济格才二十一岁,多尔衮十三岁,多铎十二岁,仍是不谙世事的少年,无论实力、资历、军功,他们都不能与八弟、四贝勒皇太极相比。在代善的心目中,八弟、四贝勒皇太极在诸位兄弟中堪称出类拔萃。宽厚的代善,深深感到自己不是担当此任的合适人选。为了国家的前途,于公于私,量人度己,他都默默地把目光集中在了三十五岁的四贝勒皇太极身上。

正在此时,他的长子岳托和三子萨哈廉兄弟俩经过商议后,一起来到父亲府上。两人向代善面跪请了安之后,便直言不讳地劝父亲说:“阿玛还是不要参与汗位的角逐了吧!国不可一日无君,宜早定大计。我俩认为八叔四贝勒(皇太极)功勋卓著,才德冠世,又深契先帝圣心,众皆悦服,应速继大位。”代善是个自重的人,他一听自己两个儿子这么一说,更加意识到自己与八弟皇太极相比,在年龄、才能、魄力、威望诸方面,皆远不如,便彻底打消了争位的念头。他从内心里赞同两个儿子向他提出的拥戴皇太极继承汗位的建议,说:“我也想到这儿了,你们说的话,正合我的心意,天人允协,其谁不从!”父子三人对新汗位人选一拍即合。为了使这一提议能得到其他兄弟子侄的拥护,便由代善主持,两个儿子参加,父子三人共同起草了一份劝请四贝勒皇太极为新大汗的《劝进书》。

第二天,代善作为兄长,又找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共同商量此意。三大贝勒意见一致,决定共同劝请四贝勒皇太极为新大汗。三大贝勒意见统一后,代善又以长兄和三大贝勒的名义,立即召集诸位贝勒、贝子、八旗旗主和大臣共同参加的会议,讨论事先起草的劝请四贝勒皇太极为新大汗的《劝进书》。代善把《劝进书》让诸兄弟子侄阅看。参加会议的人都对推举新汗的人选有决定权,除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外,还有阿巴泰、德格类、济尔哈朗、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岳托、硕托、豪格诸贝勒、贝子。他们都认真传阅了《劝进书》,进行了讨论。众兄弟子侄想:“代善居长,又掌握部分军权,他的意见还是很有分量的,而且又有阿敏和莽古尔泰两大贝勒的支持,我等哪能不赞同?”就这样,在最高统治集团内部,排除了任何异议,一致同意由大贝勒代善父子提出的劝请四贝勒皇太极为汗位的继承人。

努尔哈赤的子孙们,在他身后,由大贝勒代善父子提议劝请,经众兄弟子侄公议,从满族的民族利益出发,从后金国的国家前途着想,于1626年八月十二日清晨,由大贝勒代善主倡,向皇太极呈上了《劝进书》,劝请皇太极继承后金国新汗位。不料,皇太极对众兄弟子侄的劝请坚决不受。他对哥哥代善诚恳地说:“先汗生前又没有让我当汗位继承人的遗命,况且诸位兄长都健在,我哪里敢越过诸位兄长而得罪上天呢?我如果继承了汗位,对上不能尊敬兄长,对下不能爱护弟辈,国家得不到治理,人民得不到安生,赏罚得不到明断,善政得不到实行,这个重任就太难承受了。”

皇太极的表白道出了某种实情。他不是不想登大位,也不是认为自己能力不够,只是顾虑到自己继位后,面临国内的种种危机和难处,更担心诸兄弟子侄是否真心拥戴,所以他辞让再三,坚辞不受。

拒之愈坚,劝之愈诚。诸位贝勒贝子坚决地说:“国家怎么能没有君主呢?大家已按父汗的圣谕共同作出了决议,请你不要固执地推辞了吧!”皇太极仍然婉拒。从卯时(5~7时)一直僵持到申时(15~17时),代善等贝勒、大臣已敦请多次,皇太极就是不肯答应。

正在大家束手无策之时,早已明白了八叔皇太极的心思的萨哈廉向父辈们说:“八叔是不清楚诸贝勒是否真心地拥护他,是否诚心地拥戴他,是否顺从他、听从他指挥。诸贝勒没有表这个态,他自己又怎么明说?咱们委任内院大臣希福等资深大臣马上向八叔起草一份进奏登基表文。”大家听了萨哈廉的提议,都表示赞同。于是,内院按照诸贝勒、大臣的意见很快拟订了表文。表文;:“臣等屡请,未蒙应允,日夜惶恐,不知所措。臣等想汗不受尊号,罪在诸贝勒不能尽忠信,不能为长久之计,提出自己的好办法。现在诸贝勒决心一改前非,竭尽忠诚,尽心竭力辅佐汗完成开基大业,汗应接受皇帝尊号。”

萨哈廉和内院大臣希福共同将表文呈给皇太极,皇太极看了表文后,顿时面带宽慰之意地对萨哈廉说:“你们为我设想,说到这种程度,很符合我的心意。诸贝勒怎么表达自己的诚意,你掌礼部,就由你决定吧。”萨哈廉和希福所呈表文化解了皇太极心中的疑虑,最后他在长兄代善和诸兄弟子侄及大臣们的一再坚持下,终于接受了大家的敦请,同意继承父汗的汗位。

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十三日,晨曦微露,代善、皇太极与诸贝勒匆匆来到大福晋乌拉那拉氏阿巴亥被幽禁的寝宫。因近一年的幽禁冷宫生活,她当年婀娜多姿的风韵早已逝去。她毫无思想准备,两眼直瞪着前来的子侄。代善和皇太极率诸子侄一起在她面前跪下,先叩见阿巴亥。接着,皇太极很有礼貌地对阿巴亥直言道:“先汗归天之前,曾预留遗言给我和二阿哥说:‘朕一旦离去,一定让阿巴亥随朕而去!’”阿巴亥乍听此言,犹如五雷轰顶,一时不知所措。看起来,遗言的真实性不用怀疑。阿巴亥毕竟不同于别的女人。她略微沉思片刻后,便冷静了下来。她想寻找借口,支吾过去,好不去殉夫。然而,皇太极和代善不表态,诸贝勒也毫不松口。大家的表情僵硬,神态木然,最后都以不容置疑的口吻断然对阿巴亥说道:“这是先汗的遗命,任何人想要违背都是不行的。”也就是说,我们也没有办法,真是爱莫能助,只能遵循先汗的遗命。

美丽的乌拉那拉氏阿巴亥面对着跪满一地的贝勒,凝神片刻后终于醒悟,努尔哈赤的遗言是置她于死地的尚方宝剑,任何人也救不了她,更何况诸贝勒也不想救她,跟随先汗同去是在劫难逃了。她心中暗想:“既然如此,我就要死得漂亮,死得明白。”她表情失望地转过身来,不慌不忙地走进内室,将自己的锦缎朝服穿戴在身上,将金银珠宝和平时用的配饰全都找出来,放在梳妆台上,神态若定地对着镜子进行梳妆打扮,想展现她当年大妃的风采。梳妆打扮完了以后,她身穿华贵的礼服,头上戴满闪光的珠宝,从内室款步重回到宫殿。她面带悲情,对诸王啜泣道:“我自十二岁侍奉先汗,享尽了荣华富贵,到如今已二十五年了,我实在也不忍离开他,所以我决定跟他一同去了。我担心的是,我还留下了两个不懂事的孩子多尔衮、多铎,请诸位兄长善待他们啊!”

诸贝勒都被阿巴亥的悲情感动了,他们眼含热泪地表态道:“请额娘放心,两个幼小的弟弟我们如果不好好对待,就是背弃自己的父汗。我们都是父汗的儿子,哪有不尽心对待他们的道理?”阿巴亥听完众贝勒的表态后,转回内室毅然决然地用白绫缠颈自缢而死,时年三十七岁。同时殉葬的还有努尔哈赤后来经常幸临的另外两个妃子德因泽和阿济根。

经过二十多天的短暂准备,天命十一年(1626)九月初一,是新汗举行即位大典的日子。这一天,天空澄明,风和日丽,旌旗招展,点缀着刚刚修葺一新、金碧辉煌的大政殿。庄严肃穆的大政殿,由四十八根粗大的金柱承载着,柱的上端,祥云流动,金龙飞舞,殿内正中间突起的地坪上,是制作精美的汗王宝座。站在大殿的阅台上往前看,左右两侧的十座王亭迎风峭立。登基大典所需的一切法驾齐备,卤簿张扬,整个皇宫内一派喜人景象。

仪式开始,鼓号韶乐齐鸣,诸贝勒大臣穿着朝服盛装,缓缓从东掖门步入大殿(大政殿),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面带含蓄的微笑,步履稳健地走在前面。紧随其后的是神清气爽的诸贝子和态度安详的文武大臣。再后面的则是虔诚恭谨的满朝文武官员和前来庆贺的蒙古诸贝勒、王爷。他们拾级而上,小心翼翼地踏入后金国的大殿。三大贝勒以下,诸贝勒、大臣及文武百官聚于大政殿前两侧,等候新汗王皇太极的到来。

皇太极身着盛装,头戴十三颗东珠装饰的红缨凉帽,在侍卫们的簇拥下,乘轻步舆直奔大殿。在侍卫的搀扶下,他走下轻步舆,神态庄重地从大殿正门踏御路台阶而上,走进大殿内宝座前,豪情满怀,神采飞扬,踌躇满志地端坐在金漆宝座上。从他的神情里可以看得出,他是那样的沉稳和干练,在谦恭里显现出他的英俊和聪颖。

赞礼官宣:“天聪汗登基大典开始!”皇太极在侍卫们的簇拥下,起身离开宝座,由礼仪官引导,走下大殿,率群臣祭拜堂子。他来到香案前,双手举顶,向上天焚香跪拜,求上天保佑。拜完天地之后,又返回大政殿,接受诸贝勒、大臣和文武官员三跪九叩首的朝贺礼。礼毕,皇太极入座即位。接着他向全国发布了第一道诏令,以明年为天聪元年;同时发布大赦令,大赦国中自死罪以下罪犯,以示全国同庆。

清太宗皇太极吉服画像

为了使政局稳定,人心安定,验试众兄弟子侄是否真心拥护自己继承汗位,是否能同心同德,以保持统治集团上层的稳定,他有意识地率领握有实权的兄弟子侄,共同举行了向上天盟誓的仪式。

皇太极首先向天发誓,求上天保佑。他说:“皇天后土保佑吾皇考创立大业,治理国家,管理百姓。今皇考已逝,吾诸兄弟子侄以国家为重,共同推举吾继登大位为君,吾唯有继承和发扬皇考之业绩,遵守他的遗愿,不负重托,夙兴夜寐,励精图治,报答天恩。切望皇天后土保佑我,汗运久远,国运昌盛。”

誓毕,皇太极把誓词焚烧掉,以示上达天听,然后又自己宣誓道:“吾谨向皇天后土宣誓,现在吾诸位兄弟子侄,以国家人民为重共同推举吾为君主,让吾继承皇考创下的大业,发扬皇考奋进的精神。吾如不尊敬兄长,不爱护子侄,不轨行正道,明知非义之事而故意去作,或因弟侄微有过错,就削夺皇考赐予他们的户口,有的贬斥,有的诛戮,那么,皇天后土一定会明察秋毫并严厉地惩罚吾。如果吾尊敬兄长,爱惜子侄,专行正道,皇天后土会真诚地保佑吾,使国家昌盛,国祚永享。”

接着,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率众兄弟子侄阿巴泰、德格类、济尔哈朗、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岳托、硕托、萨哈廉、豪格等共同宣誓:“我们向天地宣誓,我等兄弟子侄,合谋一致,看法相同,拥戴皇太极继承皇考大业,嗣登大位,这使国家宗社有了依靠,臣民有了依赖。如果我们之中有谁心术不正,心怀嫉妒,做出损害汗上的不利之事,天地共谴之,一定夺其性命。汗上也一定会发现他的奸谋,他一定会遭受杀身之祸。如果我等兄弟子侄,忠心事上,效力国家,天地会保佑我们,世代相守。”“我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三人,如不敬养子弟或加以诬陷迫害,我三人一定会遭逢凶险,必自罹灾难而不得好死。如果我三人和善地对待子弟,而子弟不听其父兄之训,有违善道者,不能尽忠于汗上,不能尽力于善行,天地一定会谴责降罪于他们。他们如能恪守盟誓,极尽天良,天地一定会爱护保佑他们,并身及后世子孙。”

三大贝勒宣誓完后,阿巴泰、阿济格等其他贝勒又接着单独宣誓说:“我等如背父兄之训而不尽忠于汗上,扰乱国事,或怀邪恶,或挑拨是非,天地谴责,夺削寿命。若一心为国,不怀偏邪,恪尽忠诚,天地爱护保佑。”

这类拜天的事是满族的一种习俗,他们借拜天的形式,各自表露真心诚意,以取信对方。皇太极就是用这种形式,要求他的兄弟子侄表达忠心,以达到同心同德,维护他统治地位的目的。

盟誓表忠心结束,刚登上汗位的皇太极出人意料地作出惊人之举。他让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三大贝勒居上,他率众贝勒对此三兄长行三拜礼。这是表示对他们三人不以一般臣子对待。皇太极深知,他之所以顺利地登上汗位,是和他们三人的忠心拥戴分不开的。

鹿角椅。这是用皇太极亲射的麋鹿角巧做的,椅子靠背板面上镌刻有乾隆皇帝的御笔诗。

皇太极此举正是表明,他对三位兄长的诚恳感谢,同时也给了他三人以不同于其他人的特殊的地位和独有的尊重。这对于大局的稳定是极为重要的。这也说明皇太极政治上的成熟和手腕上的老练。

在后金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处于危难的情况下,皇太极受众兄弟子侄拥戴登上了新汗位。这绝不是他个人或几个人的主观意志,而是时代的造就。他是新崛起的民族共同体、以满族为主的后金奴隶制政权,在对明朝展开数十年军事、政治斗争中培养出的一代优秀人物。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除天意外,正是历史的发展把一个“大任”落到了他们当中最杰出的代表皇太极身上。从此,后金国又开启了天聪年的新纪元,天聪汗皇太极成了后金国的第二位主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