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明熹宗朱由校为什么被称为“木匠皇帝”?

明熹宗朱由校为什么被称为“木匠皇帝”?

时间:2022-05-22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明熹宗朱由校,明代第十五位皇帝,1620年阴历9月—1627年阴历8月在位,年号天启,是明光宗朱常洛的长子,父亲明光宗在位仅29天便因“红丸案”而暴死,朱由校经过“移宫案”的风波,被群臣拥立继位。明熹宗有三男二女,但无一长成,终无子继嗣,只得遗诏立五弟信王朱由检为帝,即后来的明思宗。天启五年,熹宗皇帝乘舟游玩时不慎落水,虽被救起,却落下了病根。天启七年,熹宗病情加重,一命呜呼,终年23岁。

明熹宗朱由校为什么被称为“木匠皇帝”?

明熹宗朱由校,明代第十五位皇帝,1620年阴历9月—1627年阴历8月在位,年号天启,是明光宗朱常洛的长子,父亲明光宗在位仅29天便因“红丸案”而暴死,朱由校经过“移宫案”的风波,被群臣拥立继位。明熹宗在位7年,由于嬉乐过度成病,在1627年服用“仙药”而终,终年23岁,庙号熹宗,葬于德陵(今北京市十三陵),是明朝营建的最后一座皇陵。明熹宗有三男二女,但无一长成,终无子继嗣,只得遗诏立五弟信王朱由检为帝,即后来的明思宗。

明熹宗的皇帝之位可以说是子承父业,顺其自然就可以得到的,但真正要坐上皇帝的宝座并非易如反掌之事,还颇费一番周折。明光宗在位仅29天,却留下了一个祸害李选侍,这个女人和郑贵妃如出一辙,整天挖空心思地捉摸怎么把皇后的位子弄到手,此时的郑贵妃也对皇太后的位子垂涎已久,因此,两个臭味相投的女人凑到了一起,一唱一和,在皇帝面前唱起了“二人转”,非要将封号讨下来不可。

结果光宗突然驾崩,令郑李二人失去了保护伞,群臣对她们并没有好感,两人担心自己的地位不保,于是李选侍想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计策,由于明熹宗的生母早逝,李选侍成了熹宗的实际看护人,于是她利用这层关系,将熹宗扣留。先皇已经驾崩,熹宗也已经被宣布继承皇位,但小皇帝迟迟没有从后宫走出来,大臣们非常着急,纷纷上书请求李选侍放还熹宗。李选侍一不做二不休,仍然不肯撒手,幸亏太监王安从大局出发,将皇子骗了出来,交给了群臣。

李选侍一计不成,又生二计,她赖在乾清宫不走,以此要挟群臣给她一个皇太后的封号。依照古制,皇帝即位以后,应该立即迁入乾清宫居住,然而无人奈何得了李选侍,群臣为此十分着急。劝李选侍移宫的奏章如纷纷雪片一般,但李选侍根本不予理会,群臣终于被激怒了,他们向李选侍下达最后通牒,让她即日离宫,新皇帝朱由校也下旨,让她尽快移宫,加上大太监王安对李选侍的百般威吓,李选侍只得带着宫女灰溜溜地离开了乾清宫,历史上把此次事件称为“移宫案”。(www.guayunfan.com)

熹宗即位之初,东林党势力很大,公正之气盈朝。杨涟、左光斗、赵南星、高攀龙等很多正直之士在朝中担任要职,吏治因此比较清明。由于杨涟等人在帮助熹宗即位时出了很大的力气,因此,熹宗对这些东林党人也非常信任,言听计从。

良臣虽能治国安邦,却管不了皇帝的家务事,此时后宫有两颗毒瘤正在悄悄地滋长。这两个毒瘤就是臭名昭著的魏忠贤和容氏。魏忠贤大字不识一个,却善于钻营,很快攀上了大太监王安的关系,地位平步青云,容氏是熹宗皇帝的乳娘,其奸诈并不逊于郑贵妃和李选侍,容魏二人很快结成了同盟,成为后宫中不可一世的力量。王安等太监在后宫逐渐遭到排挤。但魏忠贤并不满足于此,他要向他的先辈王振、刘瑾那样,成为权倾朝野、名副其实的大太监。

一方面,魏忠贤引诱熹宗玩乐,使熹宗整天沉浸于木工活之中,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木匠皇帝,再不过问朝政;另一方面,魏忠贤与朝堂上的一些文臣败类结成联盟,排挤东林党势力,逐渐掌握了内阁、六部等重要部门。东林党人被贬、被杀者不计其数。

魏忠贤不但大肆排除异己,而且进一步加深对百姓的盘剥,使得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各地起义不断。当整个大明王朝处于摇摇欲坠的时候,熹宗皇帝却还在后宫玩乐,做木工活,临幸嫔妃,游山玩水,享受着欢乐。天启五年,熹宗皇帝乘舟游玩时不慎落水,虽被救起,却落下了病根。天启七年,熹宗病情加重,一命呜呼,终年23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