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窦建德草莽称大王的故事

窦建德草莽称大王的故事

时间:2022-02-19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窦建德草莽称大王武德四年七月十一日,窦建德在长安的市集上被斩首,年仅49岁。高士达正在招兵买马,对窦建德的到来非常高兴,当即任命其为司兵,掌管队伍的兵器。他见窦建德胆识过人,于是封其为军司马,负责这次战役的全权指挥。高士达那边也宣称窦建德背叛,还从俘虏中提出一名妇人,谎称是窦建德的妻子,在军中斩首。

窦建德草莽称大王

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十一日,窦建德在长安的市集上被斩首,年仅49岁。六年起义之路,从一开始的占山为寇,到之后的占城为王,窦建德走得并不平坦,打胜仗时,轰轰烈烈,打败仗时,性命不保。他没有想到,自己起家草莽之间,竟然一辈子都在和朝廷作战。

为了推翻隋朝,他攻城略地,在杀掉宇文化及之后,到达他人生的最高峰。但是天下大乱,必定要有人重新建立国家秩序,李渊建唐,问鼎关中,他最终败在了秦王李世民手中。

他出身草莽,轻利重义,俭而爱民,一世英雄,胜败虽定,但仍值得后世敬仰。

高鸡泊落草

窦建德是贝州漳南(今河北故城东)人,出生于公元573年。窦家世代务农,算是乡间的富户。窦建德的童年时期,正值北齐、北周朝代更迭,当时门阀贵族的剥削压迫,让窦建德小小年纪就胆量过人,知道保护自己和家人。

青年时期,窦建德更是有勇有谋,胆识过人,仗义疏财,身上逐渐有了一股侠客的气质。

一天晚上,窦家突遭强盗抢劫。窦建德武功很好,发现之后,并没有躲避,但也没硬打,他站在门后,强盗没看见,先派进三个人,都被窦建德击死。门外的强盗看见了非常恐惧,没人再敢进去,于是向窦建德求饶,希望能把同伴的尸体还给他们。窦建德说:“可以,但是我不愿扛贼人的尸体,你们投根绳进来,我把尸体绑上,你们自己拽出去吧。”强盗们觉得可行,于是就真的扔到门里一根绳子。窦建德把绳子系在自己身上,被强盗拽出后,趁其不备,跃起挥刀,斩杀数人。从此乡里安宁,再也没有强盗敢来。

有一次,同乡中有老人去世,但他家太穷,连丧事都办不起。窦建德当时正在耕田,听说这事后,当即解下了耕牛送与那户人家,供办丧事之用,解了燃眉之急。

那年他父亲过世,由于窦建德的名声很好,前来帮忙送葬的同乡就有一千人之多。窦建德告诉众相邻:“你们给我父亲送葬,我窦建德非常感谢,但是众位还有家人妻子需要养活,不用给我随礼,你们就算是给了,我也不会要。”

因为这些事,窦建德在青年时代就闻名乡里,一呼百应,同乡的好多人都得过他的帮助,和他要好。

大业七年(611年),隋炀帝为二征高句丽招募士兵,黄河以北地区(今河北、山东)“扫地为兵”,平民百姓之家,只要是男丁,有一个算一个,都得去打仗。窦建德也在这次被征之列,因为颇有胆识,还被选为二百人长,故而手下领导着两百个兄弟,算是个军中小吏。

当时黄河发大水,百姓死的死,逃的逃,非常凄苦。孙安祖和窦建德是一个县的,相互认识,他的家宅就被水冲垮了,财产尽失,妻子和孩子都因冻饿而死,就是这样一个苦命人,也在被征之列。

孙安祖不得已击鼓申诉,面见县令,请求免征。但是隋炀帝所需兵勇甚多,层层任务压下来,到了郡县之中,地方官确实是不能答应。哪知漳南县令不但不答应,反而大怒,让左右衙役杖责孙安祖。孙安祖申诉不成反挨打,忍无可忍,一怒之下杀了县令,而后趁乱逃跑。因为窦建德在乡里颇有威名,县官一般不敢搜查他家,于是孙安祖就投奔到窦建德家里藏了起来。

杀人偿命,天经地义。但是孙安祖事出有因,窦建德不能见死不救,但是总藏在自己家也不是个办法,于是他给孙安祖出了个主意:“以前文帝在时,天下安定,国家强盛,尚不敢轻易对高句丽发动战争。现在洪水泛滥成灾,百姓穷困,皇帝非但不加抚慰,反而一次又一次发兵征讨高句丽。之前征辽东时,士兵们战死的十之八九,能活着回来的屈指可数,现在又要发兵,天怒人怨,天下必将大乱。大丈夫只要不死,就要建立大功,像这样东躲西藏,有什么出路!”

孙安祖一听,觉得有理,于是和窦建德一起,招集了漳南一代的逃兵和穷苦百姓,凑了几百人,孙安祖领着,到附近的高鸡泊(今河北故城县西南)落草为寇。孙安祖自称将军,开始进行武装抗隋运动。

就在这一年,王薄在山东首先举起抗隋的大旗,在他的带动下,山东、河北地区已是义军蜂起。高鸡泊附近的义军还有其他两大势力,分别是清河(今河北清河)的东海公高士达、俞县(今山东夏津)的张金称。

这些起义军在没有形成较大势力之前,其实就是贼寇,靠抢劫百姓度日,所谓杀富济贫,势力大点之后,才敢劫掠官府。漳南的三支义军也是这样的操作流程,不过因为窦建德名声在外,一向重义轻利,不管见过的也好,听说的也罢,都对他敬仰有加,所以每次抢劫,窦建德的家宅闾巷都很平安。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个现象引起了当地县官的怀疑,窦建德此人必定是私通盗贼,他不在,他的家人还在,于是将窦建德一家老小收捕入狱,全部杀害。

窦建德此时正随着征辽大军行至河间(今河北河间),听此噩耗,大声痛哭,当即率领自己手下的二百人去往清河,投奔到高士达的队伍中。高士达正在招兵买马,对窦建德的到来非常高兴,当即任命其为司兵,掌管队伍的兵器。不久,孙安祖与张金称发生火并,孙安祖被杀,孙安祖的人马本来就是窦建德召集的,这下又有数千人转投窦建德。

窦建德的人马大增,又有了高鸡泊这样的根据地,于是和高士达分山头而居,不过仍是高士达的部下。窦建德为人仗义疏财,和战士同甘共苦,周边的小支义军纷纷归附,队伍很快超过了一万人。他对士兵好,士兵也愿为他尽死力,队伍的战斗力大增,成为河北义军中不可小觑的一支。

乐寿称王

大业十二年(616年),高士达、窦建德的队伍越来越大,逐渐脱离了强盗的色彩,转而和官府作对。涿郡通守郭绚奉命率兵一万余人讨伐高士达部,妄图一举摧毁。高士达以前都是小打小闹,自起事以来从未经历多大战役,见郭绚来势汹汹,不免有些胆怯。他见窦建德胆识过人,于是封其为军司马,负责这次战役的全权指挥。

窦建德的胸怀确实不在漳南这个小地方,想向外扩张,就必须建立奇功,树立威望,让手下人马服气。郭绚人马众多,强打可能会两败俱伤,于是窦建德想出一计,诈称和高士达不和,已分道扬镳。高士达那边也宣称窦建德背叛,还从俘虏中提出一名妇人,谎称是窦建德的妻子,在军中斩首。窦建德这边派出使者向郭绚请降,表示如果能帮助自己报仇雪恨,会率军归附。

郭绚信以为真,遂让窦建德为先锋,率领高鸡泊的七千人马开路,自己率领一支精兵紧随其后,刚到长河(今山东德州),窦建德突然掉头,乘其不备,发起进攻,郭绚部大败。郭绚见大事不好,率领几十个骑兵向南逃去,在平原被窦建德部追上。窦建德把郭绚斩首,献于高士达。这场战争,窦建德杀敌数千,获马一千多匹,实力和威望大增。

在郭绚讨伐高士达的时候,隋朝大将杨义臣也奉命率兵一万余人进攻漳南的另一股义军张金称。结果张金称兵败被杀,余众都转投窦建德。杨义臣于是乘胜追击,进兵高鸡泊,想要一举扫除漳南的全部起义军力量。

窦建德仍是不主张和杨义臣硬拼,他对高士达说:“涿郡的这些将领,杨义臣最善用兵,而且他刚刚大败张金称,正是士气大涨的时候,我们应该避免和他正面交锋,他打我跑,使其求战不得,等到杨义臣部将士疲倦,粮草殆尽之时,我方再出奇兵突袭,定可将他一举击败。如果正面交锋,我们不是他的对手。”

高士达这时起了妒忌之心。他见窦建德之前立了大功,声望要赶超自己了,所以也想建立军功,巩固自己的地位,而且他觉得同是隋朝将领,郭绚部如此脆弱,杨义臣部估计也强不到哪去。于是高士达让窦建德留守大营,自己亲率精兵迎战杨义臣。

高士达刚一出击,就获得胜利,他很高兴,回营和手下喝酒庆祝。窦建德却认为真正的交战还未进行,高士达就如此轻敌,恐怕大祸将至,于是留手下的兵勇坚守大营,自己率精锐部队一百多人去大营后方,占据险要地形,给自己留个后路。

果然不出窦建德所料,五天之后,高士达被杨义臣大败,高士达本人被斩于阵前,杨义臣乘胜进至高鸡泊大营,营中守军抵挡不过,高鸡泊失守。窦建德率这一百多精锐向北逃走,路过饶阳,乘守军没有防备,一举攻克,收抚饶阳兵勇三千多人。杨义臣以为高士达已死,高鸡泊也被荡平,窦建德只率百人北逃,漳南起义军再难成气候,故未追击,挥师返回涿郡。

窦建德见杨义臣退兵,又率众南下,重新整顿高鸡泊,收葬了死亡的士兵,并亲自为高士达发丧。他的这一举动赢得了手下军士的拥护,之前溃逃的散军也再次投来,军势复振。此时高士达已死,窦建德开始自称将军。

窦建德的势力越来越大,在和朝廷的作战中捕获了一批隋朝官员和士族子弟。之前的义军碰到这种情况,认为这些人和自己势不两立,一概杀死,而窦建德却认为想要扩大自身,只靠强征不行,也需要笼络各方势力,于是对这些人都以礼相待。他的这一举动,使周边的隋朝郡县官吏纷纷向窦建德投降,不战而屈人之兵,窦建德手下人马增至十万,成为河北、山东地区最强大的一支义军。

大业十三年(617年)正月五日,窦建德在河间乐寿(今河北献县)自立为长乐王,建年号丁丑,设置百官,分治郡县,正式建立政权。

占领河间

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瓦岗军围困东都,隋炀帝派多路大军支援东都,其中就有涿郡的守将薛世雄。他率三万精兵部出征,行至河间,首先遇到了窦建德部。薛世雄认为自己兵多将广,是窦建德兵力的数倍,于是决定顺手剿灭了这股义军。他下令在城南七里井扎下大营,准备向乐寿发起进攻。

三万精兵,窦建德此前从未遇见过如此阵势,手下也是人心惶惶。当人对未来无法预见之时,就会求助于迷信,窦建德这次求助的对象是一名女巫。他向女巫占卜这次的凶吉,问:“我带领手下躲避薛世雄如何?”女巫答道:“凶。”窦建德又问:“率众投降如何?”女巫答道:“凶。”窦建德再问:“偷袭如何?”女巫答道:“若今夜天亮之前交战,大吉。”

有了女巫的指示,窦建德率领手下撤出本已占据的城镇,向南退去,声言要逃往豆子(今山东惠民)。薛世雄见窦建德主动撤退,戒备松弛。到了晚上,窦建德率领一千人的敢死队掉头向北急行,准备偷袭薛世雄大营七里井。窦建德和手下相约,到了七里井,如果天黑,则照计划突袭敌营,如果天亮,则一起投降。窦建德部此时据七里井有一百四十里的路程,当距七里井还有一里多地的时候,天色就要放明,窦建德害怕起来,下令停止前进,准备率众投降。就在此时,大雾从天而降,人隔咫尺而不见,窦建德大喜,直说:“天助我也!”于是率敢死队突袭薛世雄大营。隋兵警戒松懈,惊恐万状,乱作一团,自相践踏,死亡一万多人。薛世雄大势已去,率领数百名骑兵逃归涿郡,剩下的兵士都被窦建德俘获。

占卜真有这么神吗?我倒觉得未必,只不过一般会算卦的人,天文地理也很通晓,具备当军师的能力罢了。薛世雄回到涿郡后非常郁闷,东都未去,刚到河间就败回,越想越气,竟然一病而死。

有了这次胜利,窦建德乘胜围攻河间府。虽说自己已经在乐寿称王,但是旁边的重镇河间一直在河间郡丞王琮坚守下,久攻未得。这时,机会终于来了。

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宇文化及发动江都政变,隋炀帝被杀。消息传来,王琮率河间郡官员及士众为隋炀帝发丧。窦建德得到消息后,也向河间派出使者,吊唁隋炀帝,并一探城中虚实。而此时的河间城中情况已是不好,由于久被围困,粮食将绝,现在隋炀帝已死,他们也失去了为隋朝坚守城池的意义,于是王琮通过窦建德的使者向其请降。

窦建德一听,河间将不战而降,非常高兴,当即退兵三十里,以表诚意,并且大摆筵席等待王琮。王琮将自己捆绑起来,率领河间官员来到窦建德大营。窦建德亲自为他松绑,并尊为上宾,当说到隋朝灭亡、隋炀帝被杀的事情时,王琮痛哭流涕,窦建德也被王琮的重义所感动。

筵席之中有将领说道:“王琮在河间城内拒守我军数月,我军将士死亡惨重,现在他被迫投降,大王应该将其烹煮,以告慰死去的将士。”

窦建德不悦:“以前我们是高鸡泊中的流寇,可以斩杀朝廷的官吏,现在我们要平定天下,怎么还能这样任意妄为。而且王琮是忠义之士,隋亡之后才投降于我,我一定要大力奖赏才是。”于是下令三军:“如果有人对王琮不利,我将夷灭其三族!”并授王琮为瀛州刺史。

窦建德有这样的觉悟,还得归功于之前的一件事。当时义军攻陷景城(今河北沧州)时,抓获景城的户曹张玄素,窦建德就要按照以往的惯例,将其杀掉,景城县民一千多人跪向窦建德请愿,要求代死。他们说:“张户曹为官清正,如果他被您杀死,您又怎么能得百姓之心!”窦建德听闻后将张玄素释放,并任命他为治书侍御史,张玄素忠于隋朝,拒绝了这一官职。隋朝灭亡,窦建德又任命他为黄门侍郎,张玄素欣然接受了。

更早的归附是饶阳县令宋正本,他为窦建德攻克饶阳时所获,极有学识,向窦建德献上平定河北之策。窦建德将宋正本尊为军师,可以参决军机大事。

由于窦建德采取了一系列对隋朝官吏的笼络政策,特别是他对王琮、张玄素的处理,在河北地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周围的郡县争相归附。于是,窦建德将乐寿定为都城,称金城宫,依开皇官制分封。

每个政权在建立之时,总要用一些想象来证明自己的合理性。当年冬至,窦建德在金城宫大宴群臣,有五只大鸟降落在乐寿,跟随而至的群鸟达数万只,停留一天才飞去。按照科学的解释,要么是写史书的人胡说,要么是鸟群迁徙。但古代人把大鸟当成吉祥物,窦建德也把这事视为祥瑞之兆,故而改年号为五凤。有一个宗城人氏向窦建德献上玄圭一枚,原隋景城县丞孔德绍向窦建德表示祝贺:“这枚黑色的玉石,乃是当年上天赐予大禹之物,现在您得乃是大吉之兆,大禹建立夏国,大王您也要秉承大禹一脉,请改国号为夏。”窦建德欣然同意,于是正式称夏国,窦建德自称夏王。

唐朝的势力

隋炀帝灭亡之后,李渊在长安建立唐朝,正式称帝。虽然窦建德在河北,相隔较远,但是随着自身的扩张,也越来越感觉到唐朝势力的存在和强大。

控制了河间郡之后,窦建德想要扩张,就要进一步向北部、西部和南部的周边各郡发展。

最先交手的是上谷(今河北易县)一带的义军首领魏刀儿。之前,上谷的首领是王须拔,他自称“漫天王”,聚众数万人,是河北地区另一支势力较大的义军。后来王须拔在进攻幽州时中流箭而死,他的副将魏刀儿成了首领,号称“历山飞”。魏刀儿领着这支队伍据守深泽,并在冀县、定州一带活动,手下士众有十万人之多。窦建德派使者前往深泽,谎称要建立联盟,魏刀儿对窦建德的戒备由此放松。不久,窦建德突然发兵,一举攻占深泽,斩了魏刀儿,将其领地吞并。

西部易县、定州的原隋朝守官先后投降了窦建德。至此,窦建德的势力得以向西、北方向扩张,河北周边只剩下南面没有控制。

窦建德的南边是冀州,原来隋朝的冀州刺史稜在隋亡之后,投降了唐。窦建德多次猛攻,但稜仍能坚守不败。就在双方僵持之际,稜的女婿崔履行自称可以用奇门遁甲之术让窦建德部自败。稜也是病急乱投医,竟然相信女婿的话,让他带着人上城墙上施展。冀州城墙之上,崔履行设坛作法,他先和守城的将士说:“大家都坐下,不要行动,就是贼兵再次攻城,登上城墙也不要害怕,我有办法让他们把自己捆绑起来。”当天晚上,崔履行身着丧服,手持竹杖,登上北城楼恸哭,又让妇女站在城门之上,左右摆动裙子,基本可以确定就是聚众跳大神。窦建德探知冀州城上的奇怪举动,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展开新一轮攻势,稜觉得不对,就要登上城门迎战,却被女婿硬劝了回去。有攻无守,冀州的城池被攻陷了,而崔履行的仪式刚进行到一半,还没哭完呢。稜败得很憋屈,不过窦建德对他还是以礼相待,封他做内史令,让他帮助自己进行决策。

窦建德攻陷冀州以后,兵势更加强盛,周边的强敌大都投降了自己,于是他新的扩张目标放在了原隋涿郡留守罗艺身上。评书《隋唐演义》开篇即讲到了北平王罗艺,不过里面的故事大都是杜撰的,信不得。真实的历史是,窦建德派使者前去招降,罗艺非但不从,反而越过窦建德向唐递上了降表,李渊任命罗艺为幽州总管。窦建德大怒,率兵十万进攻幽州。

大战在即,薛世雄之子薛万均献策:“敌众我寡,出战必败,想要胜利,必须用计。可以让攻击力较弱的士兵在城门前列阵,阻挡敌方渡水。敌兵一看这情形,必定会向我方渡水发起进攻。我可先领精骑百人,埋伏在城边,等到窦建德部渡水到一半之时,突然进攻,出其不意而无往不胜。”

罗艺一听,觉得有理,便按薛万均之计布阵,窦建德果然上钩,率兵渡河,中途遭到袭击,士气大落。之后虽然继续围城百余日,但力攻不克,窦建德见人马损失严重,粮草耗费迅速,只好引兵返回乐寿。

窦建德的讨伐

宇文化及在江都发动政变后,准备率军前往长安,当行至洛阳附近时,被瓦岗军所阻,双方在童山交战,宇文化及大败。

童山之战后,宇文化及率领余众去往魏县(今河北大名东),自立为皇帝,却又遭唐淮安王李神通攻击,宇文化及力不可支,只好东走聊城。这些人屡次攻打宇文化及,不仅是因为他手下人马众多,力量不小,更因为他从江都带走了无数的金银珍宝,每打宇文化及一次,这些将领就会发笔横财。

窦建德听到宇文化及称帝的消息后,也想痛打落水狗并把宇文化及的财物占为己有,于是向谋臣宋正本和孔德绍询问:“我当了隋朝十几年的臣民,隋朝的皇帝也经历了两代人。宇文化及弑君自立,实属大逆不道,他就是我的仇人,我想兴兵讨伐,二位意下如何?”

孔德绍认为攻打之事可行,说道:“现在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大王以布衣崛起漳南,隋郡县官吏争相归附,这是因为大王顺势而为,义安天下,百姓真心拥戴。宇文化及深受隋的重恩却行弑逆之事,如此小人,乃是天下之公敌。我们如果不对他进行讨伐,难为义军的盟主。”

这番话正合窦建德心意,于是当即率大军南下聊城讨伐宇文化及。此时的宇文化及的人马早已是游兵散众,不堪一击。窦建德使用撞车机石,四面急攻,攻陷聊城,生擒宇文化及。

由于宇文化及出江都时还强行带上了隋炀帝的皇后萧氏,窦建德进聊城后,先谒见萧皇后,口称臣下,并身着素服,先为隋炀帝哭了会儿丧,之后就顺利地接收隋朝的传国玉玺,并对隋朝的官员进行安抚。

然后他将江都政变的首恶分子处斩,宇文化及的兄弟子侄无一幸免。之后又对原隋朝官员一一加以任用,其中我们耳熟能详的裴矩、崔君肃、何稠、柳调、虞世南、欧阳询,这些人之后大多是唐朝的股肱之臣。对不愿留在河北,欲投奔关中及东都者,悉听尊便,给足盘缠,派兵护送出境。隋朝的骁果卫士被俘虏的尚有一万人,窦建德也不强虏,而是将其遣散,任其各奔东西。

不久之后,窦建德攻陷洛州(今河北永年),将都城从乐寿迁到这里,称万春宫。这时候,窦建德领导的义军势力达到极盛,雄居河北。窦建德这人也奇怪,一开始明明是反隋,当自己有了一定的势力之后,反倒在乎起了名义上面的事情,和隋朝的儿皇帝成了一家人。他派使者前往东都洛阳,在东都称帝的越王杨侗封窦建德为夏王。后来,王世充废掉杨侗自立,窦建德和东都断绝关系,以皇帝自居。最后败于唐秦王李世民手中,被其所杀。

窦建德在河北、山东境内劝课农桑,兴(www.guayunfan.com)修水利,发展生产,深受百姓爱戴。而他本人生活俭朴,能与士卒同甘共苦,常常是糙米蔬菜,和战士一同进食。他的妻子曹氏从不穿绫罗绸缎,身边侍候的人也没有多少。打败宇文化及之后,窦建德虽然得了其大量的财物,但是虏获的侍婢、太监上千人全都释放。而且窦建德从不贪心,对于获得的金银珍宝,全部分赏众将士。因此,窦建德所管境内颇有一番升平气象。

唐人殷侔所写的《窦建德碑》上书:“夏氏为国,……无暴虐及民,无淫凶于己,故兵所加而胜,令所到而服,与夫(王)世充、(萧)铣、(李)密等,甚不同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