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统五国乐毅拔齐城的故事

统五国乐毅拔齐城的故事

时间:2022-02-19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统五国乐毅拔齐城随着诸侯各国之间战争策略的不断调整,齐国南败楚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接着与三晋攻秦,助赵国灭中山,打败宋国,力量空前强大。由于齐国军队非常残暴,燕国人民群起反抗,再加上各国对齐国的干涉,齐国被迫撤兵。五国伐齐燕昭王认为时机成熟,想兴兵伐齐,就跟乐毅商议此事。乐毅率全国之兵会同赵、魏等四国之军兴师伐齐。

统五国乐毅拔齐城

随着诸侯各国之间战争策略的不断调整,齐国南败楚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接着与三晋攻秦,助赵国灭中山,打败宋国,力量空前强大。但是连年的南征北伐使齐国结怨甚多,其中燕国就非常痛恨齐国,一直在寻找机会报仇雪恨。

在积蓄了足够的力量后,燕昭王任命乐毅为将,联合其他四国军队讨伐齐国。乐毅十分勇猛,竟然连克齐国七十二座城池,打得齐军节节败退,几乎亡国。

乐毅何许人也,怎么有如此才能?

其实,乐毅是魏文侯时期大败中山国的乐羊的后人,他被燕昭王礼贤下士的诚意所感动,清醒地认识到弱燕败强齐并非不可能,于是就在国内积极变革扩大实力,同时安排苏秦等人在齐、赵等国活动,终于得到机会,最后大败齐军。齐国经此一劫,已经没落,再难有所作为。

昭王纳才

齐国之所以能够称霸一方,一方面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优越,国境线的一半都是海岸线,其他国家对它的威胁便少了许多;一方面得益于它的大国根基,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www.guayunfan.com但是齐国最后却受损于小国燕国,这是怎么回事呢?

燕国的力量并不强大,为什么非要攻打齐国呢?

燕国对齐国的仇恨由来已久,这得从燕王哙说起。

话说燕王哙退位的时候,做了一个令人大跌眼镜的决定,把王位传给相国子之。这还了得?于是,这件事很快便引起了燕国的大乱。

燕国的动乱便宜了齐国,齐国乘机派兵攻燕,大军压境,仅用五十天时间就攻占了燕国都城。由于齐国军队非常残暴,燕国人民群起反抗,再加上各国对齐国的干涉,齐国被迫撤兵。赵武灵王护送燕公子回国继承王位,这就是燕昭王。

在战国七雄中,燕国是比较弱小的国家,这次齐国占领燕国,对燕国来说更是火上浇油,雪上加霜。燕昭王决心改变燕国的现状,要复兴燕国,并报齐国武装干涉之仇。

燕昭王时刻不忘为燕国报仇雪恨,但燕国弱小又地处僻远,燕昭王自忖力量不足以克敌制胜,于是便广纳天下贤能之士。无论是“诸天下之士其欲破齐者”,还是了解齐国险阻要塞、君臣之间关系的人,以及善于用兵的人,他都以十分恭敬的态度、隆重的礼节去招纳他们。

燕昭王的礼贤下士是出了名的。他去见贤士郭隗,郭隗对昭王讲了一个用重金买死马,后来果然得到千里马的故事,于是燕昭王明白,只要真心实意地重视人才,就一定会得到天下贤士。从此,燕昭王对郭隗很尊敬,为郭隗修筑宫室,在三年里,常让郭隗坐在向着南面的上座。这还不够,燕昭王为了招纳贤士,还在易山(今河北易县)脚下盖了一座高台,里面堆满黄金,作为求得贤士的费用,这座台就叫黄金台。

于是,不少有才干的人纷纷来到了燕国。邹衍从齐国来到燕国,燕昭王知道邹衍的品德和才干,对他十分尊敬。燕昭王用衣袖裹着扫把一边退走一边扫地迎接邹衍,然后,坐在弟子的位置上请邹衍给他授业解惑。

但是,最受重用的还是赵国的乐毅。

乐毅的祖先乐羊为魏文侯手下的著名将领,曾率兵攻取中山国,因功被封在灵寿,乐羊死后,乐氏子孙便世代定居在这里。中山后来复国,但好景不长,又被赵武灵王灭掉,乐毅也就成了赵国人。

乐毅少年聪颖,喜好兵法,深得赵人推崇。赵武灵王时,他因避沙丘政变来到魏国都城大梁当了大夫。后来,乐毅作为魏国使者来到燕国。燕昭王要留他委以重用,乐毅极力推辞、谦让,燕昭王非常诚恳,最后,乐毅当了燕国的亚卿,这一官职仅次于上卿。

乐毅实心实意地帮助燕国进行政治军事改革,主张根据每个人的才能而授予官职,还帮助燕国训练军队。在乐毅的大力改革下,燕国的军事力量突飞猛进,跟以前不可同日而语。

同床异梦

就这样,燕国一边表面上还是对齐友好,一边积蓄力量,等待着报仇雪耻的时机。

燕国派了一批人去齐国进行反间活动,以削弱齐国力量。苏秦就是其中之一。苏秦始终是燕昭王的亲信,他帮助燕昭王攻打齐国,奔走于齐、赵、魏等国之间,进行游说,并发动五国合纵攻秦,使燕昭王成就振兴燕国的大业。

这时候,势力强大的秦国和齐国,已不满足于王的称号了,都想称帝。燕昭王于是派苏秦入齐,在暗中从事反间活动。在齐国的五年中,苏秦使齐没有谋燕,可以说任务完成得非常好。

苏秦的方法很巧妙,他到达齐国后,一方面劝告齐愍王主动放弃帝号,另一方面极力怂恿、引诱齐愍王去攻宋。苏秦对齐王说:“您认为称帝怎样?”齐王说:“这个比较为难。不称吧,跟秦国约定好的,那么秦国就会敌视齐国;称吧,天下又会恨齐。秦国强大,我看还是称帝为好。”

苏秦又进一步引诱齐愍王说:“如果秦国和齐国都称帝,天下是尊秦呢,还是尊齐?”齐王说:“尊秦。”苏秦于是说:“齐与秦相约称帝,天下独尊秦而轻视齐;而齐放弃称帝,那么天下就会爱齐而憎秦了。”

苏秦终于说动了齐愍王,他决定去帝号仍称王。苏秦劝齐愍王主动放弃帝号的目的很明显,是为了孤立秦国,拉拢各国反秦。齐愍王采纳了苏秦的主张,于是,由苏秦发动合纵,联合韩、赵、魏、燕组成五国联军共同伐秦。

但是,这五国的统治者却同床异梦,各有各的打算。于是军队停留在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一带而不前进,一直没有发动对秦国的大举进攻。在这期间,齐大举攻宋。公元前286年,齐国灭宋国。秦王得知齐灭宋后大怒,而赵国害怕秦齐联合使自己两面受敌,就派亲秦大臣奔走于秦、赵之间,主张秦、赵两军伐齐,这种情形无疑对燕国是有益的。

齐国因为灭宋和占领其他国家的土地,扩地千余里,力量空前强大,但是,由于齐愍王的骄横恣肆,加上对内欺民而失其信,对外结怨于诸侯,齐国的政治局势开始不稳,并且恶化了。

五国伐齐

燕昭王认为时机成熟,想兴兵伐齐,就跟乐毅商议此事。乐毅回答说:“齐国地广人多,根基较深,且善于攻战。对于这样一个大国,虽有内患,但仅由我们一国单独去攻打它,恐怕很难取胜。如果大王一定要去攻伐齐国,必须联合诸国,使齐国陷于孤立的被动地位,方可取胜。”这就是所谓“举天下而攻之”的伐齐策略。

燕昭王接受了乐毅的建议,便派乐毅去赵国盟约攻齐,并请赵国以伐齐之利说服秦国,予以援助;又派剧辛为使到魏国等国进行联络。各国均表赞同。乐毅返燕后,燕昭王在公元前284年任乐毅为上将军。乐毅率全国之兵会同赵、魏等四国之军兴师伐齐。齐也征发全国兵众迎战。齐将触子没有斗志,刚开始作战就下令退兵,单身乘车溜走,齐军大败;达子统率余卒继续作战,再次战败,达子战死。乐毅率军攻占齐国都城临淄。

燕军进入临淄后,大肆掠取齐国的财宝和祭祀用的礼器,运送回燕国。燕昭王非常高兴,亲自到济水边慰问军队,大办酒宴,犒赏士兵,封乐毅于昌国(今山东淄川东),号昌国君。

燕国谋士剧辛认为燕军不能独立灭齐,反对长驱直入。乐毅则认为齐军精锐已失,国内纷乱,燕弱齐强形势已经逆转,坚持率燕军乘胜追击。燕昭王同意了乐毅的意见,于是乐毅率大军乘胜奋起直追,齐军望风而逃。乐毅下令废除暴政,以笼络人心,接着分兵五路进军。结果,六个月之间,燕军攻下齐国七十二座城池。乐毅在这些地方设置郡县,使其隶属燕国。齐国只剩下莒、即墨两城未被攻下。齐都被燕军攻占后,齐愍王出奔逃到卫国,后又折回到莒。

齐军坚守莒和即墨两座城池跟一个叫王蠋的人有关。燕军当初攻入齐国的时候,听说画邑(今山东淄博东北)的王蠋很有高德,就命令军队保全这个地方,不必攻打,还派人请王蠋为将。使者对王蠋说:“我们看重你的德行,要任命你为将军,封赏你万户的领地。”王蠋坚决谢绝。燕军使者说:“你如不肯听从,我们会血洗画邑。”王蠋痛心地说:“齐国已经破亡,我不能使齐复存。现在你们又用武力来劫持我当你们的将领,那是让我助纣为虐啊。与其活着来干这不义的勾当,倒不如一死了之!”说完就上吊而死。

齐国逃亡在外的大夫们听到这件事,说:“王蠋是一个平民,尚且守义不肯向燕军屈节称臣,何况我们这些有着职位、吃着俸禄的人呢!”于是自动聚合奔赴莒邑,找到了齐愍王的儿子,拥立他为齐襄王。同时,大家万众一心,坚守城池。

前功尽弃

乐毅在齐国作战五年,齐国几乎全部土地都被并入燕的版图,燕国前所未有地强盛起来。乐毅认为单靠武力,破其城而不能服其心,就算全部占领了齐国,也无法巩固统治。所以他对莒、即墨采取了围而不攻的方针,对已攻占的地区实行减赋税,废苛政的策略,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保护齐国的固有文化,优待地方名流,欲从根本上瓦解齐国。

但是,这个战略却成了他人陷害乐毅的口实,这要从燕昭王去世说起。公元前279年,燕昭王病逝,太子继位,史称燕惠王。他对乐毅用而不信。

齐国大将田单探知此情,乘机进行反间,派人到燕国散布说:“除莒和即墨两地之外,齐国大片土地全在燕国军队手里。乐毅能在短时间内攻下齐国七十余城,难道用几年时间还打不下莒与即墨吗?其实他是想用恩德收服齐人之心,为他叛燕自立做准备。”燕惠王本来就猜疑乐毅,于是下令派骑劫为大将去齐接替乐毅。

乐毅深知燕惠王收回他的兵权,意味着听信谣言,欲加罪于自己。他认为“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决定拒绝回燕而西向去赵。赵王见到乐毅,隆重地接待了他。这一举动一时震动了燕国和齐国,两国都不敢轻举妄动。

骑劫寡思少谋而又骄狂自大,他为帅后,改变了乐毅的作战方针,对齐的降兵滥施刑罚,还挖掘城外的坟墓,焚烧尸体,激起了齐国人民的强烈反抗。齐军在田单的率领下,大摆“火牛阵”,燕军溃败,骑劫被杀。田单追歼燕军直到黄河边上,收复了齐国所失之城邑,将燕军逐出齐境,从莒迎齐襄王归临淄。

燕惠王后悔派骑劫代替乐毅,导致军队被打败,将军被杀死,曾经占领的齐国土地又丢失了,但又怨恨乐毅奔赵,深恐赵让乐毅乘燕吃了败仗的时候进攻燕国。于是燕惠王派人责难乐毅说:“先王曾以举国之兵托付将军,将军为燕打败齐军,报了先王之仇,天下人为之震动,我也时刻记着你的功绩。可是刚逢先王去世,我又初立,听信于左右而误国。我之所以派骑劫代替将军,是因为将军经年累月作战于荒郊野外,怕你太辛苦,所以请你回来休息,并想同你共议国事。将军却误听传言,对我产生怨隙,弃燕奔赵。将军为自己打算,这样做是合适的,可你如何报先王的知遇之恩呢?”

乐毅复信回答燕惠王道:“我听说,善于创始的人不一定善于完成,有好的开头不一定有好的结局。以前伍子胥的意见被吴王阖闾采纳,因而阖闾的足迹远达郢都,夫差不认为伍子胥的意见对,赐给他皮袋,让他的尸体漂浮江中。夫差不能理解伍子胥的意见,所以把伍子胥沉到江里而不悔悟。伍子胥不能早些看到两代国君的不同气量,因此被抛入江中。使自身不受灾祸,建立功勋,来报答先王重用我的心意,这是我的最高方略;遭受诽谤以致被侮辱和杀害,毁坏先王的名声,这是我最害怕的事情。面临不可估量的大罪,还要以侥幸的举动去谋求私利,从道义上讲,我是不会去做的。我听说古代的君子,与人断绝交情,不说恶言恶语;忠臣离开本国,不洗刷自己的名声。我即使没有才能,也曾多次接受过君子的教导。我担心您听信左右侍从的絮聒,不体察被疏远之人的行为,所以才写信向您汇报,希望大王留心注意。”

燕惠王看过信后,长长地叹了口气,明白自己的过失使燕国失去了一个最有才干的臣子,他不能请回乐毅,便赐封乐毅的儿子乐间为昌国君。

而乐毅尽管受到不公,但也并没有因个人得失而让赵伐燕,以泄私恨,而是让两国往来通好。

乐毅以自己的奇谋大略把齐军打得望风而逃,几乎使齐国亡国,但是因为燕惠王的怀疑,所建功业前功尽弃。从此,东方强大的齐国一蹶不振,齐、秦两大强国对峙的局面也随之结束了。乐毅的功劳可以说相当大,他最后卒在故土赵国,也没有什么可以遗憾的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