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李后主痛饮亡国恨

李后主痛饮亡国恨

时间:2022-02-17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李后主痛饮亡国恨“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首诗借南朝陈后主(陈叔宝)亡国的故事,讽刺了晚唐统治者。南朝陈后主荒淫奢侈,成天和宫妃们饮酒作诗,寻欢作乐,不问国家大事,终至亡国。无独有偶,五代时南唐的国君李后主(李煜)也是因朝歌暮舞,谈经论道,不理国事而亡国并沦为阶下囚的。这时,李后主接到了宋太祖令他入朝的诏书。他必须将李煜稳住,这样,他才能集中兵力对付南平等3个小国。

李后主痛饮亡国恨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是晚唐诗人杜牧《泊秦淮》诗中的名句。这首诗借南朝陈后主(陈叔宝)亡国的故事,讽刺了晚唐统治者。南朝陈后主荒淫奢侈,成天和宫妃们饮酒作诗,寻欢作乐,不问国家大事,终至亡国。无独有偶,五代时南唐的国君李后主(李煜)也是因朝歌暮舞,谈经论道,不理国事而亡国并沦为阶下囚的。

宋太祖赵匡胤登基以后,南征西讨,先后灭了南平、后蜀、南汉3个小国。这时,李后主接到了宋太祖令他入朝的诏书。

当时,他正与周后在后苑集瑞亭置酒饮乐。

他手捧诏书,反复诵读,心里一阵轻松,一阵紧张。宋太祖消灭了南平、后蜀、南汉以后,已将小国吞并得差不多了,下一步将征讨南唐,这是明摆着的事情。李后主虽然糊涂,但还不至于昏聩到连这一点都不懂的田地。想到这里,他的心不由得往下一沉。他预感到宋太祖召他入朝决不会是什么好事。但再一想,他又宽心了,自己对宋朝每每作出敬畏之状,每年都向宋进贡大批金银、锦锈、珍玩。而且,宋朝每次出兵征讨别国,李煜就要派遣使臣带上牛羊酒食,犒劳宋军,甚至还为宋朝竭尽犬马之劳,写信规劝邻国国主投降宋朝。李煜实际上成了宋太祖南征西讨的得力帮手。

李煜用双手轻轻地抚摩着诏书,他确实体会不出宋太祖要立即置他和他的南唐于死地的意味。不久前他曾派使者给宋朝送去一封亲笔信,表示意愿削掉南唐国号,改称“江南国主”。虽说叫“江南国主”,但他依然可以以长江天险为屏障,依然可以主宰江南大片肥沃的土地,依然可以像以往那样沉溺于声色酒乐。削掉国号又算什么?以江南国主的名份活着,总比被宋朝灭掉要好。也许正是因为想到了这一层,李煜不愿入朝去见宋太祖。他怕被扣留,怕有去无回。去了回不来,那不就什么都完了吗?他决定托病不去。

南唐俯首听命于宋朝,宋太祖是知道的。南唐的讨好,宋太祖心领神会。他接受讨好,还时时夸奖李煜几句。他必须将李煜稳住,这样,他才能集中兵力对付南平等3个小国。他心里有谱:收拾南唐,只是时间问题。“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现今的江山姓赵,不姓李,既然我是皇帝,就绝不允许他人再称什么国主。所以,既使南唐再作让步,宋太祖的既定方针也不可能改变。只是他感到,南唐对宋朝一贯恭顺,如今要去攻打南唐,实在是有点理亏,得寻找一个借口。于是,他遣使送来了诏书。

李煜哪里知道,他的决定恰恰是太祖所需要的,而且,他将在对自己不利的路上越走越远。

李煜捧着诏书站起,客气地对宋朝的使臣说:“请禀报皇上,江南国主李煜近来身体欠佳,不能入朝拜见,万望宽恕。”他打发走使臣后,又到集瑞亭和周后饮酒作乐。刚才的一切,他已将它置于脑后了。

不久,宋太祖派遣各制诰李穆面谕李煜,命他入朝。李煜仍然称病推辞不去。

宋太祖忍不住发火了:“江南国主,屡召不到,显而易见是违抗我的命令。如今我出兵征讨,师出有名了。”发火归发火,从心底里说,他更多的是高兴,是看到鱼儿上钩的那种高兴。

开宝七年(公元974年)九月,宋太祖派大将曹彬、潘美带领10万大军,从荆南出发,水陆并进,直向南唐扑去。

宋朝大军压境,李煜却把统兵大权交给皇甫继勋,而他自己仍然只顾与周后寻欢作乐。

后苑集瑞亭,周后举杯请李煜起舞。李煜笑着说:“你如能新创一曲,我便跳舞。”

周后不仅有姿色,而且通晓音律,李煜话刚说完,她已经命人取来笺纸缀谱,嘴唱手写,一会儿功夫,谱就作成了。

李煜一听,音韵悠然,心里异常快活,果然起身舞蹈。他的舞技,竟然比宫中舞女还要好。周围的嫔妃宫女看了,不禁啧啧称赞。

周后高兴极了,连连拍掌应和曲谱,拍着拍着,情不自禁地起身和李煜一同跳起舞来。一曲终了,两人又坐下饮酒。

不久,周后得病不起,玉殒香销。李煜极度伤感,心想:这么一个美人儿竟然病死,大概是前世作孽所致。他更加相信佛法,常常深居宫中,服僧衣,跪诵佛经。又动用宫中的钱广集僧众,和他们谈经说道。而朝廷大事,他却无心过问。

不顺心的事儿真是太多了。因周后之死而陷于痛苦中的李煜想起了宋太祖的诏书,想起了被自己毒死的林仁肇,想起了……这一切只有借酒,借歌舞才能排遣。

一想起林仁肇,他就有一种厌恶感。他记得林仁肇当初是江都留守。开宝五年(公元972年),林仁肇以密书向他奏道:“南淮戍守的兵丁太少,宋朝前已灭蜀,而今又灭岭南,道远师疲,不堪再战,希望准我提兵数万,从寿春摆渡过江,收复江北旧境。”他当时没有采纳。又是这个林仁肇,不久又以密信奏请李煜:“吴越是我们的仇敌,他日必定与宋朝协力谋我。现我佯装反叛,您便声言讨伐我,我便逃奔吴越乞讨救兵。等您追到,我从内,您从外,内外夹攻,吴越国便可取得。”这一回,他对林仁肇的建议依然未加理睬。

后来就发生了南唐使者从宋朝回来后向他禀告的事情。

当时使臣是怎么说的?他极力回忆着,回忆这些事真是太折磨人了。记得使臣向他报告说:“我在宋朝馆舍,看到墙上挂着林仁肇的画像。我好生奇怪:‘他与宋朝素无来往,怎么他的画像会挂在这里?’我问侍臣,侍臣欲说又止。我更觉蹊跷,于是一个劲地追问。侍臣最后吞吞吐吐地说:‘林仁肇已经暗中向宋朝投诚。皇上爱他才勇,赐他馆舍,现人末到,先挂画像,以示朝廷重贤。’”

李煜一听,火冒三丈,不由分说,认定林仁肇对自己有异心,立即召其入朝,赐其毒酒。林仁肇被毒死后,李煜曾为自己的果断高兴过。图谋不轨的人已被翦除,他更加高枕无忧,纵情声色。

现在想到这些,他心里真不知道是啥滋味。如果当初依了林仁肇的建议,收复江北旧境,攻克邻国吴越,现在会是什么局面?毒死林仁肇之前,为什么就不让他讲几句话?会不会是宋太祖使的离间计?一想到这些费解而又不顺心的事,他的脑子似乎又疼起来了。他至死都不会明白,他果真是中了宋太祖的离间计。那张林仁肇的画像,是宋太祖命人以重金购得的。在玩弄权术方面,他永远也不是宋太祖的对手。

他由南唐想到了近邻吴越。他听人说过,吴越丞相沈虎子曾劝过主上:“南唐是我国的屏障,如今可不能自撤屏障。要不然,一旦宋军入侵,如何保卫国家?”这话说得有多好!吴越王钱俶怎么连好话坏话都分不清呢?此时的李煜,作为旁观者,头脑很清楚,看得也明白。但他决不可能意识到,钱俶手下的沈虎子,相当于他手下的林仁肇。

他从南汉灭亡的教训中,尝到了唇亡齿寒的苦头。他在给钱俶的信中说:“今日我亡,明日难道你还能保得住吗?宋帝召你入朝赏功之日,亦就是你沦为开封布衣之时。”这话难道不对吗?钱俶为什么连信也不回呢?

说真的,李煜当皇帝以来,还没有像今天想过这么多事儿呢。

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宋将曹彬、潘美正率领大军沿江而下,并在采石矶江面制战船,造浮桥。

探子将军情向李煜做了报告。李煜问周围群臣有何良策,他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学士张洎(jì)满有把握地说:“陛下,我遍览古书,还从未见过有在江上造浮桥的事。这大概是军中的谣传吧?”

这话正合李煜的心意,于是,他开怀大笑:“我也不相信。长江江面如此宽阔,造浮桥不是儿戏吗?大家不必忧虑。”

谁知说过此话没几天,又有探子来报:“大事不好!宋军已经渡江了。

李煜这才着急起来,急急命令镇海节度使同平章事郑彦华督水军万人,都虞侯杜真领步兵万人,共同抵御宋军。这时的南唐国政,完全由枢密副使陈乔、清辉殿学士张泊、太子太傅徐乃、太子太保徐游等人主持。李煜本人,则躲进后苑,照旧同和尚道士念经拜佛,祈求神灵保护。

这一天,李煜心血来潮,登城巡视。从城头上往下一望,吓了一跳。只见城下宋军军旗遍野,栅寨林立。他浑身上下凉透了,现在兵临城下,不日即将亡国。

他气不打一处来,命令将误事的皇甫继勋斩首,飞诏令上江的都虞侯朱令赟(yūn)前来解围。可是这一切都已经太晚了。金陵危在旦夕。

李煜无奈,只得派遣学士徐铉赴汴京请求罢兵。

徐铉一口辩才,是李煜的最后希望所在。

但李煜的算盘又打错了。靠一介书生的三寸不烂之舌,怎能动摇一心称帝于天下的宋太祖的决心,让他在成功在望的时候罢兵后撤?

徐铉受挫回朝。

南唐四面受敌而无力抵抗。

枢密院副使陈乔、学士钟倩这些朝中要人,觉得国事无望,无颜再见世人,相继自杀。

深夜,月上中天。坐卧不安的李煜走出寝宫,孤身一人来到了后苑集瑞亭。他在亭中的石凳上坐下,久久仰望天空皓月

李煜彻夜未眠,直到东方已白,他才回到了自己的卧室。

第二天,他率领群臣众将奉表投降,南唐遂告灭亡。这一年,是公元976年。从此,他开始了亡国奴和阶下囚的生活。在长期的囚禁生活期间,他思念故国,感叹命运的无常,终日以泪洗面,写下了大量缠绵动人的词章。最后他被宋太宗毒死,年仅42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