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吐谷浑与隋唐的关系_唐宋民族史

吐谷浑与隋唐的关系_唐宋民族史

时间:2022-07-04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吐谷浑与隋唐的关系_唐宋民族史一、隋在吐谷浑设置郡县太建十三年,夸吕串兵寇扰凉州等地,隋文帝派遣上柱国元谐率领步骑数万骑征讨,夸吕调发境内全部兵卒自曼头至于树敦,甲骑络绎不绝,元谐获胜,吐谷浑败于丰利山(青海东),其太子可博汗又败于青海,俘斩将卒万计。铁勒率兵大败吐谷浑。亚将柳武建见状奋力迎战,战败吐谷浑,其酋长仙头王走投无路,率男女十余万口归降隋军。吐谷浑成为唐西北边境最大的威胁。

吐谷浑与隋唐的关系_唐宋民族史

一、隋在吐谷浑设置郡县

太建十三年(581年),夸吕串兵寇扰凉州等地,隋文帝派遣上柱国元谐率领步骑数万骑征讨,夸吕调发境内全部兵卒自曼头至于树敦,甲骑络绎不绝,元谐获胜,吐谷浑败于丰利山(青海东),其太子可博汗又败于青海,俘斩将卒万计。致使吐谷浑深感震骇,其王侯三十人各率所部前来归降,夸吕率亲兵远遁。隋认为吐谷浑高宁王移兹裒素得众心,诏拜为大将军,封河南王,负责统领降隋部众,其余酋长也分别赐予各级官爵。文帝以元谐作战有功,封为宁州(今甘肃宁县)刺史,留下行军总管贺娄子干镇守凉州(今甘肃武威),共同防备吐谷浑。

夸吕喜怒无常,屡次废杀太子,太子深感畏惧。开皇七年(587年),太子密谋执夸吕降于隋,欲请隋廷边将出兵帮助,但文帝未准。太子的计谋被泄露,夸吕将其斩杀,复立其少子嵬王诃为太子。嵬王诃同样担心偶有所失被夸吕斩杀,又密谋率部众一万五千户投降于隋朝,暗中派遣使臣前往隋廷请求派兵应援,文帝说:“父有过失,子当谏争,岂可潜谋非法,受不孝之名!”[11]不同意出兵相助,嵬王诃只好作罢。开皇八年(588年),河南王移兹裒卒,隋文帝命其弟树归袭位统领其部众。

开皇十一年(591年),夸吕卒,子世伏继立汗位,派其兄之子无素入隋廷奉表称藩,贡献方物,并请求将世伏之女献给隋文帝为嫔,文帝未应允,第二年,文帝派遣使臣前往抚谕。开皇十六年(596年),隋文帝将光化公主许配给世伏,以和亲巩固了双方日益友好的关系。开皇十七年(597年)吐谷浑内部发生了争夺汗位的争斗,世伏被杀,众臣立其弟伏允为主,号步萨钵,遂遣使至隋廷报告,请求赦免擅自废立可汗之罪,要求承认伏允为可汗,并允许按其风俗娶光化公主为妻,文帝诏准。自此,每年朝贡不断。(www.guayunfan.com)隋炀帝即位,伏允派遣儿子顺入隋朝贡献。隋炀帝将顺留于京师。大业三年(607年),铁勒寇扰隋朝边境,炀帝派遣将军冯孝慈出敦煌前去讨击,但出师不利。接着,铁勒又遣使至隋廷请罪,乞求归降,隋炀帝命裴矩前往抚慰,并劝说铁勒以讨击吐谷浑赎罪。铁勒率兵大败吐谷浑。伏允战败东走,入保西平境,并遣使入隋廷请降求救。但隋炀帝却派遣安德王杨雄出浇河,许公宇文述出西平,合围吐谷浑。当宇文述兵至临羌城时,伏允见隋军来势汹汹,不敢投降,率众向西而逃,宇文述引兵紧追不舍,攻拔了曼头、赤水二城,斩首兵卒三千余级,俘获其王公以下二百人,部落前来归降者有十余万口,六畜三十余万,伏允带领余部南奔雪山。第二年四月,隋炀帝御驾亲征,出临津关,渡过黄河到达西平,伏允率众保卫覆袁川,隋炀帝则派内命史元寿南屯金山,兵部尚书段文振北屯雪山,太仆卿杨义臣东屯琵琶峡,将军张寿西屯驻泥岭,四面包围覆袁川。伏允以数十骑的兵力向外突围,并遣其名王诈称伏允,死保车我真山。炀帝又命诏右屯卫大将军张定和前往捕俘,张定和自认为伏允的兵卒甚少,又已在包围之中,轻敌冒进,不披甲即挺身登山,结果被吐谷浑伏兵射杀身亡。亚将柳武建见状奋力迎战,战败吐谷浑,其酋长仙头王走投无路,率男女十余万口归降隋军。六月,隋炀帝派遣光禄大夫梁默等追讨伏允,但被伏允袭杀。卫尉卿刘权出伊吾道攻打吐谷浑,全军顺利进至青海后,刘权率军乘胜追击,直捣伏俟城,伏允率数千骑逃往党项。由此,吐谷浑故地从西平临羌城以西,且末以东,祁连山以南,雪山以北,东西长四千里,南北宽二千里,都归隋朝占有。隋在这一地区设置西海郡(郡府在伏俟城,相当于今青海湖西十五里地)、河源郡(设置在赤水、曼头二城,今青海省兴海)、鄯善郡(即古楼兰,今新疆若羌)、且末郡(即古且末,今新疆且末)等,征国内罪人为戍卒,前往防守,诏令刘权镇守河源郡的积石镇。刘权在此处大开屯田,以抵御吐谷浑,开通西域之路。伏允逃走后,隋炀帝遂立顺为王,送出玉门关,令他统领吐谷浑余众,让大宝王尼洛周辅佐执政。但顺一行人马行至平西,其部下杀死了尼洛周,顺只好退回中原,居于江都。大业末,农民起义的浪潮席卷全国,天下大乱,伏允乘机欲恢复其故地,屡次寇扰河右,西海等郡县均不能抵御。

二、唐太宗平定吐谷浑

唐朝建立后,顺自江都到长安归附。当时隋朝河西大凉王李轨仍据有凉州,与唐抗衡,唐高祖遣使至吐谷浑与伏允通和,共同夹击李轨,并答应灭李轨后,即送顺返回吐谷浑。伏允欣然受命,发兵与李轨战于库门,并不断遣使入唐,请求将顺送回,唐高祖遂派使将顺送回吐谷浑。

太宗即位,伏允派遣洛阳公到唐要求通好,可使者尚未返回,伏允已率兵大掠鄯州而归。太宗遣使臣前去责问,让伏允入朝面见,但伏允却谎称有病而不至,同时又遣使为其子尊王求婚,太宗答应以公主和亲,但要尊王亲自入唐迎娶,尊王又称疾不肯入朝。唐太宗下诏停婚,而伏允乃遣兵寇扰兰、廓二州,鄯州刺史李玄运上书建议:“吐谷浑良马悉牧青海,轻兵掩之,可致大利。”[12]唐太宗纳谏,遣左骁卫大将军段志玄率边兵及契絆、党项之众前往讨击,在距青海三千里地时,段志玄却迟留不进,吐谷浑乘机驱赶青海牧马仓皇而逃,亚将李君羡率精骑从别路追击,在青海湖南县水镇,击败伏允部众,获牛羊二万余头,班师而还。

贞观九年(635年)正月,原已归附唐朝的党项又叛归吐谷浑。三月,洮州羌杀唐朝刺史孔长秀,也归入吐谷浑。吐谷浑成为唐西北边境最大的威胁。四月,唐太宗下令全面征讨吐谷浑,以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兵部尚书侯君集为积石道行军总管,任城王李道宗为鄯州道行军总管,凉州都督李大亮为且末道行军总管,岷州都督李道彦为赤水道行军总管,利州刺史高甑生为盐泽道行军总管,并联合突厥、契絆之众共同讨伐。诸将分道进击,连续作战,屡败吐谷浑,俘获伏允的心腹、颇有谋略的大将高昌王慕容孝隽。任城王李道宗败吐谷浑于库山,伏允纵火焚烧野草,轻兵遁入沙碛,李道宗等诸将领以为马无草,不可深入,侯君集则认为伏允一败之后,鼠逃鸟散,君臣携离,父子相失,虏取伏允兵卒易于拾芥,力主进军。李靖采纳其主张,分军两道,李靖与薛万钧、李大亮从北道进发,侯君集与任城王李道宗由南道而进。李靖率部败吐谷浑于曼头山,斩其名王,大获杂畜,又乘胜再战,败伏允于牛心堆、赤水源,侯君集引兵行无人之境达二千余里,但天气骤然变化,盛夏降霜,在途经无水无草的破罗真谷时,军卒只能以冰为食,马饮雪,士气仍很旺盛,在乌海追及伏允,大破其部,俘获其名王骁将,薛万钧、薛万彻兄弟率军在赤海大败吐谷浑国相天柱王所部,李大亮败吐谷浑军于蜀浑山,获其酋长二十人,杂畜数万,一直追至且末西境。伏允向西败走,准备渡突伦川,投奔于阗,但李靖的部将契絆何力选骁骑千余,直奔突伦川,在沙漠中追奔达数百里,因沙漠无水,将士只好刺马饮血,袭破伏允牙帐,而伏允却脱身逃逸。侯君集等率部进逾星宿川,至柏海与李靖全军会师。[13]

李靖等几路军连败伏允后,其部众穷困忧愤,皆怨恨主张与唐为敌的宰相天柱王。大宁王顺应众心,杀死天柱王,举国向唐请降。此时,伏允率千余骑逃于碛中十余日,随从们弃而逃之,全军殆尽,伏允自缢身亡。[14]国人乃立顺为可汗,向唐廷称臣内附。李靖呈表报捷,唐太宗诏复其国,以慕容顺为西平郡王、蘾故吕乌甘豆可汗。唐王担心顺不能服其部众,命李大亮带精兵数千驻于当地,以示声援。因甘豆可汗作为人质久居中原,长期脱离本部众,致使诸部不服,不久即为臣下所杀,其子燕王诺曷钵嗣立。

三、吐谷浑的衰亡

因诺曷钵年幼,大臣们竞相争权夺利,吐谷浑再次爆发内乱,唐太宗遣侯君集等率兵前去支援,平息了内部纷争。贞观十年(636年)三月,诺曷钵遂遣使入唐朝敬谢,并请颁赐年历,行年号,奉唐朝正朔,并遣子弟入侍宿卫。唐太宗诏许,封诺曷钵为河源郡王、乌地也拔勤豆可汗,派遣淮阳王李道明持节册拜,赐以鼓纛。贞观十三年(639年)十二月,诺曷钵亲自入唐朝请婚,太宗以宗女为弘化公主许配给诺曷钵。第二年,太宗让淮阳王李道明及右武卫将军墓容宝持节送公主赴吐谷浑成婚。太宗赐以丰厚的嫁妆,以示对和亲的重视。

吐谷浑丞相宜王在国内专横跋扈,于贞观十五年(641年)阴谋袭杀弘化公主,并劫持诺曷钵归奔吐蕃,诺曷钵侦知后,率轻骑即奔鄯善城,其臣威信王带兵迎护,唐朝果毅都尉席君买[15]率精骑一百二十人与威信王合军讨击丞相宜王,大破其军,斩杀了宣王兄弟三人。唐太宗派遣户部尚书唐俭持节前去抚慰吐谷浑部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刻诺曷钵的雕像列于昭陵。

高宗嗣位,诺曷钵娶公主为妻,高宗册封诺曷钵为驸马都尉,赐赠丝绢四十段,诺曷钵遣使进献宝马名驹。永徽元年(650年)十一月,诺曷钵亲至京师,高宗又将宗室女金城县主嫁给其长子苏度摸末,拜摸末为左领军卫大将军。不久,摸末死,诺曷钵又带领次子右武卫大将军梁汉王闼庐摸末入唐廷请婚,高宗将宗室女金明县主嫁给闼庐摸末为妻。

龙朔三年(663年)五月,吐蕃与吐谷浑相互交战,各自派遣使臣向唐廷上表论述曲直是非,并请求唐发兵救援,但高宗意欲坐收渔人之利,不分双方是非曲直,皆不给予支持。吐谷浑之臣素和贵因罪逃奔吐蕃,详细叙述了吐谷浑国内虚实,为吐蕃发兵攻击吐谷浑提供了有利条件。吐谷浑战败,诺曷钵与弘化公主率数千帐百姓弃国逃奔凉州,其地遂为吐蕃占据。为防备吐蕃继续攻掠,高宗以凉州都督郑仁泰为青海道行军大总管,帅右武卫将军独孤云、辛文陵等分屯凉、鄯二州。六月,又以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安集大使,节度诸军,做吐谷浑的后盾。诺曷钵上表,请求徙居内地,高宗封他为青海国王,并打算将其部迁徙到凉州的南山一带,群臣意见不一,各有所见,高宗难以做出决断。咸亨元年(670年),朝廷命右卫大将军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统领五万大军去征讨吐蕃,并决定援送吐谷浑返回故地,不料唐军大败于大非川(今青海共和县西南切吉旷原),使吐谷浑之地全为吐蕃攻占,诺曷钵与亲近数千帐逃入唐境。咸亨三年(672年),唐廷将吐谷浑迁徙到鄯州浩水(今甘肃永登大通河)以南,但吐谷浑畏惧兵强马壮的吐蕃,加之鄯州地区狭窄,不安于在此地居住,不久唐廷又将他们迁徙到灵州,以其部落置安乐州,命诺曷钵为刺史,欲使吐谷浑部众能在此安居乐业。武则天垂拱四年(688年),诺曷钵卒,子忠嗣;忠死,子宣超立。圣历三年(700年)三月,以宣超为左豹韬员外大将军,承袭乌地也拔勤忠可汗,吐谷浑余部诣凉、甘、肃、瓜、沙等州降。唐宰相张锡建议将他们迁至秦、陇、丰、灵诸州之间。凉州都督郭元振则认为:吐谷浑“弃吐蕃而来,宜当循其情,为之制也。当甘、肃、瓜、沙降者,即其所置之,因所投而居,情易安,磔数州则势自分。顺其情,分其势,不扰于人,可谓善夺戎心者也。岁遣镇遏使者与宣超兄弟抚护之,无令相侵夺,生业固矣。”[16]武则天下诏令按其建议安置吐谷浑余众。宣超死,子曦皓立,曦皓死,子兆立,直到贞元年间慕容复立。唐于贞元十四年(798年),册封慕容复为朔方节度副使、左金吾大将军,承袭安乐州都督、青海国王、乌地也拔勤豆可汗。未过几年,慕容复卒,从此唐对吐谷浑的封袭也随之断绝。

后来,吐蕃再次攻占灵州,吐谷浑残部迁至朔方、河东一带(今内蒙古河套与山西北部),被称为“退浑”或“吐浑”。五代时,散处于蔚州等地,曾附属于沙陀李氏,后又隶属于后晋石氏。燕云地区割让给契丹后,吐谷浑又受契丹役属。吐谷浑本身因其汉化的程度不同,在五代时有生、熟之分,其后世则逐渐融合于汉族或其他民族中。

吐蕃灭掉吐谷浑后,仍有不少吐谷浑人留居故地。公元9世纪中叶吐蕃崩溃后,吐谷浑居住在湟水和大通河流域,依险屯聚自保。公元12世纪后,河东的吐谷浑人返回甘青故地,与湟水流域的吐谷浑人汇合。元朝时,称作西宁州土人。

吐谷浑世系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