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辽与中原王朝的关系_唐宋民族史

辽与中原王朝的关系_唐宋民族史

时间:2022-07-04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辽与中原王朝的关系_唐宋民族史一、辽对中原的侵扰太宗即位后,契丹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述律太后残杀了不少势要官员,使朝臣无不自危,太宗的兄氏东丹王因未能继位,又受太宗猜忌和约束,也心怀异志。晋国从建立之日起就成为契丹属邦。与此同时,刘崇在太原称帝,占有河东地区的并、汾、忻、代等十二州,是为北汉。辽景宗派南府宰相耶律沙率兵援助北汉,宋军受挫而返。

辽与中原王朝的关系_唐宋民族史

一、辽对中原的侵扰

太宗即位后,契丹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述律太后残杀了不少势要官员,使朝臣无不自危,太宗的兄氏东丹王因未能继位,又受太宗猜忌和约束,也心怀异志。此时,后唐经过休养生息等政策的实施,使生产得到发展,边防较前森严,对辽极为不利。因此,太宗即位不久,镇守平州的卢龙节度使卢文进,在后唐明宗的诱使下便归降了后唐。天显三年(928年),辽太宗命将南下,再夺平州。后唐义武军节度使王郁以定州降辽军。辽军与王郁会合,南过定州,进围曲阳。后唐北面招讨使王晏球出而迎战,辽太宗遣军来援,亦为主晏球所破。后唐兵又自曲阳反攻定州,契丹将领数十员战死或被俘,逃脱归国的不过数十人。接着,卢龙节度使张希崇又杀平州契丹将领,悉举所部二万余人奔归后唐。不久,东丹王也归奔后唐。契丹从此不敢轻易南下犯塞。

天显十一年(936年),石敬瑭在晋阳反唐自立,在契丹支持下建立晋国。晋国从建立之日起就成为契丹属邦。会同元年(938年)十一月,石敬瑭遣使奉表,将燕云十六州奉献给契丹,许岁贡帛三十万匹,对大宗自称“儿皇帝”。

太宗占领幽燕十六州后,诏以皇都为上京,改原南京(今辽阳)为东京,升幽州(今北京)为南京,亦称燕京。以此作为统治汉人的政治中心,随时准备向山西、河北、山东进行侵扰掳劫。(www.guayunfan.com)会同五年(942年),石敬瑭死,其子石重贵继立,是为晋出帝。他向契丹称孙而不再称臣。于是,太宗自会同六年(943年)至九年(946年),连年向后晋发动进攻。于会同十年(947年)正月,太宗领兵入大梁,在崇元殿改着汉族皇帝服饰接受百官朝贺,又将石重贵押往北方囚禁,后晋灭亡。二月,太宗改国号为“大辽”,改年号为“大同”。

当契丹军攻入后晋大梁时,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按兵不动。太宗从大梁撤退北返时,刘知远在晋阳称帝,建立汉国(史称后汉),挥师东进,进驻大梁,轻易地抢占了中原,被契丹占据的后晋州县,除易州(今河北易县)外,全为后汉所得。刘知远当初曾勾结契丹,称辽太宗为父。他称帝后,力求与契丹相安无事,唯自保是图。

太宗自大梁北撤,在返回上京的路上,病死于栾城。太宗死后,耶律安转在镇阳拥立耶律阮即皇帝位,是为辽世宗,时在大同元年(947年)四月。与此同时,述律皇太后在上京立耶律李胡为帝。皇太后闻知耶律阮称帝的消息,勃然大怒。于同年七月,与耶律阮隔潢水战于横渡,经耶律屋质出面调解,双方即达成“横渡之约”,决定由耶律阮即皇帝位。述律皇后与耶律李胡只好罢兵。

世宗登皇帝位后,改大同元年为天禄元年(947年),将述律太后和耶律李胡迁于祖州(今昭乌达盟林东镇),禁其出入,处死后党骨干司徒划设及楚补里等。天禄二年、三年,先后粉碎了守旧派贵族耶律天德、萧翰等人的叛乱,巩固了皇位。

世宗在铲除内患之后,则利用后汉藩镇割据造成的内争,于天禄十年(956年)遣将南下攻掠后汉,陷贝州高老镇、绚地邺都、南宫、堂阳,杀深州刺史史万山,虏获甚众。第二年,世宗又亲自率兵南侵,后汉诸藩镇互不相援,使辽兵很快攻下安平、内邱等城,大获而归。冬,后汉枢密使郭威举兵南下,攻入开封,杀死隐帝,后汉灭亡。天禄五年(951年)正月,郭威建元称帝,史称后周。与此同时,刘崇在太原称帝,占有河东地区的并、汾、忻、代等十二州,是为北汉。六月,刘崇为后周所灭,遣使求辽援助,愿向辽称侄。辽册封刘崇为“大汉神武皇帝”,刘崇改名为。九月,刘派李存瑰自团柏(今山西祈县)攻打后周。世宗不顾臣僚的反对,亲自领兵强行南下,助北汉一臂之力。行军至归化祭奠其父耶律倍时被耶律察割谋杀。耶律察割自称皇帝,但很快被随军南行的太宗之子寿安王耶律瞡所杀。耶律瞡继帝位,改元应历,是为穆宗。

穆宗虽夺取了帝位,但统治并不巩固,自应历二年至十年,先后镇压了国舅、政事令萧眉古得等人的谋反,耶律娄国的图谋自立,耶律李胡之子耶律苑以及太宗第四子耶律敌烈、政事令耶律授远、李胡之子耶律喜分别发动的叛乱。穆宗因忙于应付贵族中的政变活动,无力进攻后周,只是在应历四年(954年)二月,北汉主刘约辽兵大举攻打后周时,穆宗才派耶律敌鲁率兵去晋阳,遣杨衮率铁马万骑及奚诸部兵力五六万人,援助北汉。结果刘战败,弃辎重器甲,率残兵逃回晋阳,辽军无功而返。

应历八年(958年),后周攻占了原为南唐所有的长江以北十四个州后,周世宗于显德六年(959年),亲自率军大举伐辽,想乘伐南唐取胜之威和辽内部混乱之机,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后周大军在四十多天中攻占了赢、莫、易三州和瓦桥、淤口、益津三关。周世宗欲继续前进,但随行诸将认为不宜深入,应巩固已收复失地。就在此时世宗病于军中,于是北伐中辍。六月,世宗病故。应历十年(960年)正月,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代周自立,建立宋朝

二、辽、北宋争夺燕云十六州

宋朝建立后,宋太祖没有继续北伐契丹,而集中力量整顿内部,并采取先南后北的统一策略,对辽朝采取来则备御、去则勿追的方针。

应历十九年(969年),穆宗被杀,世宗次子耶律贤继嗣帝位,改元保宁,是为辽景宗。

宋太祖灭南唐统一江南后,于太平兴国元年(976年)九月,命党进、潘美分道向北汉的都城太原进发。辽景宗派南府宰相耶律沙率兵援助北汉,宋军受挫而返。十一月,宋太祖病死,其弟赵匡义继帝位,是为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亲征北汉,击败契丹援军。北汉主刘继元被迫投降。至此,安史之乱以来的二百多年的封建军阀割据局面,基本结束。

宋太宗乘战胜北汉的军威,移师河北,连夺数郡,欲取幽、蓟。这时,辽朝在景宗统治下,革除弊政,休养生息,社会经济有了好转,政治也较清明,但尚不能与宋朝相比。宋军初战告捷,包围了辽代南京,景宗派大军力救幽州,宋军被左右夹击,高梁河一役,宋军惨败,全线溃退,宋太宗逃至涿州乘车遁返。

乾亨四年(982年),景宗病死,其子耶律隆绪继立为帝,第二年改元统和,是为辽圣宗。圣宗即位时年仅十二岁,其母萧氏奉遗诏总摄军国大政,被尊为“承天皇太后”。

宋太宗经过几年准备,于雍熙三年(986年)再度命将大举伐辽。兵分三路:曹彬、米信率宋军主力出雄州(今河北雄县),田重进出飞狐(今河北来源),潘美、杨继业出雁门(今山西代县北)。起初,宋军三路皆捷,连续攻克许多州县。辽一面调集各路援军,一面纵令宋兵深入,待宋军疲惫,趁势夹击。五月,宋军东路在涿州西南四十里的歧沟关与辽军大战,结果大败溃退。接着辽军又在飞狐口击败宋中路军。宋太宗急令全线撤军。杨继业奉命救援他路,孤军深入,败于陈家谷。杨继业为流矢所中,兵败被俘,绝食而死。宋军收复燕云的军事行动又告失败。端拱二年(989年),辽军又夺取了易州。

经两次伐辽的惨败,宋朝已丧失战胜契丹的信心,放弃以武力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打算,对辽采取守势,在河北中部西起保州(今河北保定),东至泥姑海口(今塘沽附近)的东西九百里,南北六七十里的地区,利用原有河水塘泊加以疏通,筑堤蓄水,设二十八寨、一百二十五铺戍守,以阻止契丹南下。

三、澶渊之盟

宋朝的消极防御未能有效地阻止辽军南下侵扰。经过长期准备,辽承天后与圣宗于统和十七年(999年)九月兴师南下,在瀛州大败宋军,进而进攻遂城等地,遭宋军顽强抵抗,于次年正月撤回南京。统和十九年(1001年)十月,辽命梁王耶律隆庆再次南下,在遂城为宋军挫败,统军林相公被宋军俘获。第二年三月,辽倾全国兵马,由圣宗及承天后亲自率领,大举南下,连克宋朝重镇,于统和二十二年,绕过宋军固守的城池,于十一月深入宋境。破宋朝的德清军(今河南清丰)、通利军(今河南浚县西北)等,抵达黄河边的重镇澶州(今河南濮阳)城北,威胁宋朝都城东京开封府。

辽军的这次南下,无非是想掠夺物资和向宋廷进行政治讹诈。经过宋朝军民在澶州一战的沉重打击,损兵折将,同意议和,使宋、辽双方出现了对峙局面。宋真宗只希望辽军能尽快北撤,不惜代价遣使向辽求和。同年十二月,宋、辽商定和议,交换“誓书”,约定:宋朝每年给辽二十万匹绢,十万两白银,沿边州军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不得收留对方逃亡的“盗贼”,双方可以依旧修葺城池,但不得增筑城堡和改移河道。宋、辽为兄弟之国。此次议和,史称“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以后,宋、辽形成长期并立对峙的局势。双方间长期的争战从此结束,在此后的一个多世纪里不再有大的战事。这就为宋、辽双方的社会经济发展及相互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辽更多地采用中原的先进文化与技术,社会经济和政治文化都有了较快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