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伍 清代前期的西洋风_清朝的历史

伍 清代前期的西洋风_清朝的历史

时间:2022-07-01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伍 清代前期的西洋风_清朝的历史早在明代,就有大量的传教士来华传教,将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和艺术传入中国。而汤若望、南怀仁、郎世宁等西方传教士,以其杰出的才艺,倍受清帝礼遇,且居高官显位,在中国历史上尤为罕见。杨光先的诬告,正中鳌拜借此排除异己的下怀,于是逮捕审讯汤若望等洋人和其他中国钦天监官员。

伍 清代前期的西洋风_清朝历史

早在明代,就有大量的传教士来华传教,将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和艺术传入中国。清代前期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也达到了新的境界,不仅许多传教士来华,带来了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绘画、音乐、建筑等艺术,给中国的知识界吹来了一股清新的西洋风;就连康熙帝本人也对西学有浓厚的兴趣,而且精心钻研,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而汤若望南怀仁、郎世宁等西方传教士,以其杰出的才艺,倍受清帝礼遇,且居高官显位,在中国历史上尤为罕见。

洋人执掌钦天监

天启二年(1622),德国传教士汤若望来华。由于徐光启的推荐,他在崇祯三年(1630)七月到北京,在历局任职,翻译书籍并推测日、月食。《崇祯历书》是他和徐光启、李之藻以及几个传教士编成的。(www.guayunfan.com)清朝入主中原后,汤若望于顺治元年(1644)五月上书摄政王,请求保护天文仪器和已刻成的书板,得到批准。同年十一月,汤若望被授职钦天监正,两年后加太常寺卿衔。

顺治帝亲政后,对汤若望宠遇“迥逾常格”,封通议大夫,加“通玄教师”号(康熙时因避帝讳,改“玄”为“微”)。孝庄太后认这位洋人为义父,顺治帝更尊称其为“玛法”(满语爷爷的意思)。顺治帝还常将汤若望请入内廷;或屈尊降贵,亲至汤寓请教。据汤若望记述说,在顺治十三至十四年间(1656~1657),皇帝曾到其居处多达24次,并且在那里吃饭、喝茶。顺治帝不仅重其人,而且也礼其教,为天主教堂御题“通玄佳境”的匾额,并写下《御制天主堂碑记》,以示恩宠。洋人执掌钦天监,中国采用洋人的历法,自然引起一些盲目自大的朝臣的嫉恨。顺治时,吴明煊诬告汤若望,顺治帝未加理睬,让他碰了一鼻子灰。

鳌拜专权时期,“率祖制、复旧章”。新安卫官生杨光先,趁机告汤若望等人编修的时宪历是依西洋新法编制的,分明是让中国人奉西洋为正朔;攻击新法有错误、不准确,即使准确也断不容许洋人酣睡于大清国的卧榻之侧;攻击洋人借历法而打入庙堂,借机刺探朝廷机密,居心叵测;洋人用金钱收买人心,挟大清之人尽叛清而从邪教;时宪历只造200年,是欲使大清国祚不享无疆……种种怪论,不一而足。杨光先甚至提出:“宁可使中国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国有西洋人。”杨光先的诬告,正中鳌拜借此排除异己的下怀,于是逮捕审讯汤若望等洋人和其他中国钦天监官员。这时汤若望已73岁高龄,适患痹症,口舌结塞,过堂审讯都由作为“同案犯”的比利时籍耶稣会士南怀仁在旁代为申说。所谓汤若望潜谋造反之事,查无实据,便以邪说惑众的罪名定监绞候。但杨光先意犹未足,又指控说,数年前顺治帝幼子荣亲王夭折,汤若望主持的钦天监所选殡葬时间大为不吉,以致殃及顺治帝之死。这样“罪同弑逆”,因议加重处死刑。

●天主教南堂 位于北京宣武门,是北京最早的一座天主教堂,为利玛窦于明隆庆六年 (1572)所建。

●少年康熙帝便服像

康熙四年(1665)四月一日,朝臣200余人会同定案,突然发生地震。朝臣惊惶失色,及至震止方入堂坐定;地复大震,屋宇摇荡,墙壁倾颓。朝臣们惧为上天示警,遂议减轻“案犯”刑罚,将汤若望改判斩监候,南怀仁等3名传教士释放。然而,大地仍是屡震不已,一连3日,人皆露宿。并且京城上空又出现彗星,人们更加惴惴不安。鳌拜等人亦畏天意,不敢擅断,只好向孝庄太后请示。孝庄太后谕令开释,汤若望这才幸免于难,但羞愤、惊惧交加,加上年老体病,次年便去逝了。

汤若望罢官后,杨光先和吴明 (吴明煊之弟)分别担任钦天监正、监副,以“大统术”治历,错误屡出。康熙七年(1668),南怀仁向康熙帝奏报吴明 所推算的七政历、民 历有严重错误。康熙帝令南怀仁和杨光先在午门广场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各用自己的测算方法,测算正午时间日晷表上所显示出日影的长度。结果南怀仁的计算准确无误,杨光先等人的测算却有误。康熙帝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监副,不久又升为监正。从此,钦天监遂用洋人修历,直至道光帝时止。

南怀仁为清政府设计铸造了新式大小铁炮120门,轻便炮230门,还撰写了造炮和造铳技术的《神威图说》,为平定三藩作出重大贡献,被授予工部侍郎衔。新式大炮也为清军击败入侵黑龙江流域的俄国侵略军起了重大作用。

康熙帝研习西学

康熙帝聪敏好学,不仅于理学造诣颇深,而且喜好西学,并进行了深入地学习研究,将其应用于实际。

●珐琅彩婴戏纹双连瓶 清代珐琅工艺的杰出成就是引进西方珐琅技术并加以改造,采用中国传统青铜器、瓷器、漆器的器形与纹样,创烧出中国自己独特的画珐琅与錾胎珐琅。由这两种工艺制作的工艺品器形厚重端庄,纹样精致典雅,色彩含蓄秀丽,具 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杨光先和汤若望之间的历法之争,使康熙帝深受震动。为使自己能明断西方科学和传统科学的优劣,平息争论,康熙帝决定向耶稣会士学习西方知识。康熙七年(1668),康熙帝向耶稣会士询问西洋风俗,利类思(1606~1682)、安文思(1610~1677)、南怀仁便编成《御览西方要记》进呈。南怀仁还向康熙帝介绍《穷理学》和其他科学知识。由于康熙帝当时年纪还轻,国内尚未平定,因此尚无暇集中精力学习西方科学。

●铜镀金嵌广珐琅龙吐水法钟 钟高98厘米,钟面40厘米见方。此钟开启后,水柱转动,恰似龙口吐水,并 能作八仙庆寿的表演。

从康熙二十八年(1689)底开始至康熙三十年(1691),法国耶稣会士白晋(1656~1730)、张诚(1654~1707)及比利时耶稣会士安多(1644~1709)和葡萄牙耶稣会士徐日升(1645~1708),开始向康熙帝介绍西方几何和代数知识。传教士每天早上4时到内廷,日落而归。上、下午给皇帝各上2小时的课,讲授西方数学哲学、天文学、历法以及炮术实地演习等课,由此康熙帝学习西学达到了一个高潮。

康熙帝不仅努力学习西方科学知识,还积极推广和应用所学知识。康熙五十二年(1713),正式设立算学馆于畅春园之蒙养斋,培养了一批数学家,如陈厚耀、明安图等人。康熙帝在此主编了《历象考成》等书,尤其是钦定《数理精蕴》53卷,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当时传入的西方数学知识。康熙帝学习西学,带动了一批朝臣,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形成了一股学习西学的新风气,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了清朝前期科学技术的进步。

康熙四十七年(1708),康熙帝命传教士分赴蒙古和内地,绘制一幅较为详细的全国地图。担负这项工作的主要是法国传教士,参加测量调查的有法国人张诚、白晋、雷孝思、杜德美、冯秉正、德玛诺等,还有一名日耳曼人和中国学者何国栋。他们采用西方先进的科学仪器和绘制技术,费时近10载,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完成各省地图的绘制。最后由雷孝思、白晋等人汇成总图一幅。康熙帝命名为《皇舆全览图》,此图绘制精细,测量准确,是当时中国最科学的一幅全国地图。

康熙帝虽锐意学习西学,但到雍正朝时,由于对传教士实施严禁,因此对西洋科技不再重视。随着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到了乾隆朝中后期,清朝朝野上下又出现了复古倾向,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天文、算学类,以收录中国古代算书为主,就是有力的证明。

●慧贤皇贵妃像 慧贤皇贵妃是乾隆帝的妃子,姓高佳氏,满人,乾隆二年(1737)被封为妃,乾隆十年(1745)晋封为皇贵妃,同年因病去世,追谥慧贤。此画笔触细腻柔和,人物五官清晰,注意体面结构和立体效果,面部解剖十分准确,衣服的质感也很强,是 郎世宁人物画的典范之作。

西洋画师郎世宁

郎世宁(1688~1766),意大利人。郎世宁幼学绘画,师从许多著名艺术大师,接受了广泛严格的训练,1707年加入了耶稣会。康熙五十三年(1713),他被派往中国传教,次年来到北京。在马国贤的引荐下,蒙康熙帝召见,康熙帝对他甚为礼遇。针对郎世宁欲在中国传教的设想,康熙帝说:“西方的教义违反中国正统思想。只因为传教士懂得数学基本原理,国家才予以聘用。”又表示诧异道:“你怎能老是关怀你尚未进入的未来世界而漠视现实的世界?其实万物是各得其时的!”不久康熙帝任命郎世宁为宫廷画师,而没有给他传教的机会。自此郎世宁便以其画艺供奉中国的皇室,开始了他宫廷艺术家的生涯,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郎世宁擅长写实,描绘人物逼真酷肖,深得几代皇帝的喜爱。雍正帝、乾隆帝以及他的嫔妃、子女等,都曾通过郎世宁的画笔,留下生动逼真的容貌。《平安春信图》画中的一老一少,分别为雍正帝和皇子宝亲王弘历,二人着汉装,生活气息浓郁。尽管画上没有郎世宁的款印,但从绘画的风格及画上乾隆帝的一段题诗,可以确定该图出自郎氏手笔。乾隆帝的诗曰:“写真世宁擅,缋我少年时。入室皤然者,不知此是谁?” 赞扬了郎世宁的画艺。

雍正年间,郎世宁在内廷行走,除了奉命作画外,还主持设计了圆明园西洋水法楼,并为水法楼内壁画了大量的油画。这是他一生绘画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毁,西洋水法楼中郎世宁的绘画亦化为灰烬。

雍正朝推行禁教政策,很多传教士都遭到了清政府的打击,而郎世宁由于其高超的画艺甚得皇族的宠幸,不但安然无恙,反而在乾隆帝即位之后,更见重用。据说乾隆帝登基时年方24岁,每日必去画室看郎世宁作画。这时郎世宁已47岁,谙习内廷事务,于是教会高级人士令他向皇帝呈递奏折,此举甚是危险。某日乾隆帝照常来看他作画,郎世宁匍匐跪下,说了几句有关“我们的神圣教律遭受谴责”之类的话后,就从怀中掏出一卷用黄绸包裹的耶稣会奏折呈上。当时内廷太监看见郎世宁的大胆举动,都吓得心惊胆战,乾隆帝却温和地说:“朕并没谴责你们的宗教,朕只是禁止臣民皈依罢了。”从此以后,郎世宁每晨入宫必受搜查,以保证他的确没有怀带什么奏折。虽然如此,郎世宁还是多次恳求乾隆帝弛禁天主教的传播,为维持天主教当时在华的传播起了一定的作用。

●弘历雪景行乐图郎世宁所作《弘历雪景行乐图》绘乾隆帝在雪景中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的情景,设色鲜艳,人物众多。该画以西洋画法为主,略参 以中国技法。

●桃花图 《桃花图》取碧桃一枝,枝干虬曲,粉红复瓣,一双羽燕栖于枝上,神形颇为悠然。画面设色浓丽,注重明暗效果,体现了郎世宁扎实的写实功力和中西 合璧的绘画特色。

郎世宁创作了不少以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的画作,描绘的大多是当代发生的大事件,具有重要的历史纪实价值。其中著名的绘画如《乾隆大阅图》,描绘了乾隆帝检阅八旗兵时的英姿。大阅之后,乾隆帝亲率王公大臣、八旗官兵至塞北皇家围场(即今河北围场县),与蒙古八旗会合打猎。郎世宁奉命随军作画,以大手笔描绘了这位年轻君主居安思危、习武练兵,在侍卫大臣前后簇拥护卫下,不顾鞍马劳顿,继续转向新围场游猎的情景。《乾隆围猎聚餐图》是其中一幅,描绘了乾隆帝一行狩猎时休息、煮食鹿肉的场面。乾隆帝盘腿坐在黄色的座垫上,近臣侍卫分列两边,有的人站立,有的人半跪,大多数人手中持有弓箭、腰刀和虎神枪;再外面一圈人,中间正在准备野餐的食品,就是刚刚被猎杀的鹿。画面左边有3人正在剥鹿皮,切割鹿肉;另有3人燃烧起炭火在烩鹿肉汤。画面的中下部还有三人在炭火上烧烤鹿肉,旁边有人捧果品盒和酒具,另有数人手持虎神枪警戒。最下方有一个人背着一只中箭的狍鹿走来。帐篷的背后为起伏的群山和参天的古松,山坳处几匹马和骆驼在休息,其中一只骆驼背上还搭着一头死鹿。整幅画面结构严谨,刻画形象极其生动逼真。

郎世宁还是“战图”这一新型院画的领衔画家。郎世宁所作战图《平定伊犁回部得胜图》共16幅,其中《阿玉锡持矛荡寇图》,描绘了在平定西域战斗中立功的将士阿玉锡。郎世宁以其擅长的“写真”技艺,逼真地刻画了阿玉锡全身戎装、持矛跃马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了阿玉锡坚毅勇敢,冲杀敌阵如入无人之境的英雄气概。

郎世宁在宫廷供职期间,做了许多有益于中西文化艺术交流的工作。他曾将欧洲的油画、铜版画以及天顶画、焦点透视画的技法,甚至连制造油画颜料的技术, 也毫无保留地教给画院画家。郎世宁的徒弟先后共有十几人,在皇家画院内形成了实力雄厚并得到皇帝信任的郎世宁新体画集团,使清朝的宫廷画形成了一种“中西合璧”的新颖绘画风格。他不但把西方绘画技法传入中国,而且帮助和指导淮关监督年希尧完成了《视学》一书,此为中国第一部关于西洋绘画透视法则的专著。郎世宁还为当时的天主教堂创作了不少宗教油画,如东堂的耶稣圣心像等。

乾隆三十一年(1766)郎世宁去世,享年78岁。郎世宁的丧礼备极哀荣,乾隆帝特下谕旨,追赐侍郎衔,御赐离京城不远的一块土地为其下葬之地,并赏赐葬银300两,以示怀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