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美国的对外政策_关于美国的历史故事

美国的对外政策_关于美国的历史故事

时间:2022-06-21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的对外政策_关于美国的历史故事美国在对外政策中,非常注重意识形态,他们把人权当做一个重要的外交要价。美国的意识形态最大的特点表现在历届总统的就职演说上。门罗主义的主要内容是,美国作为新兴国家,不干涉欧洲的事务,欧洲的国家则不许干涉美洲的事务,包括拉丁美洲,任何染指美洲事务的行为,都会被认为是对美国的干涉。

美国的对外政策_关于美国的历史故事

美国在对外政策中,非常注重意识形态,他们把人权当做一个重要的外交要价。美国人在从事的外交活动中,非常习惯性地要求改善人权状况,甚至在最高层次的领导人会晤中也非常认真地提出人权问题。美国人又坚持世界上的国家都应该成为他们所谓的民主政体的国家,要求别的国家采取“民主”体制,并不惜投入大量的资源来促进世界的“民主化”。这也使得美国因为到处干涉别国内政而被称为“世界警察”。

美国的外交,追求的不仅是利益目标,而且还追求意识形态的所谓统一。美国的意识形态最大的特点表现在历届总统的就职演说上。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一般是美国意识形态的大展示,历史学家申科曼研究了历届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发现它们有一个共性,就是所有美国总统在就职演说中必然会提到以下几点:美国人应该敬畏上帝、美国人应该推动全球自由民主与和平、美国是世界的“楷模”、美国人应该全民团结、总统对人民的智慧有信心、尊崇开国元勋等。

从“五月花号”的搭乘者们签订的契约,以及早期其他殖民地的文件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以后成为其意识形态的基本要素。美国的意识形态在其建国之初就已存在,可以说是美国生来具有的,以后的美国各个时代的重要人物的言论、各时代的主流思想,都表达出这种选民意识和使命感以及对自由民主的信奉,一直延续到美国的今天。

这种意识形态,决定了美国建国以后的对外政策的主调,它使得美国人自建国以来就在周围世界按自己的意志推销所谓的自由民主制度,然后随着美国的实力和影响的扩张,逐步开始在全世界充当民主自由和人权的“保护人”。以后,又加上了推行人权保障体系。(www.guayunfan.com)美国在赢得独立后,迅速开始了向西部的扩张。1803年,美国从拿破仑一世那里购得了与13州一样广阔的土地,将美国的国土扩张了将近一倍。1819年,美国从西班牙手里获得佛罗里达,并与英国划定了加拿大界线。1845年美国从墨西哥手中获得了得克萨斯,1846年,在经过与墨西哥的两年战争后,获得了加利福尼亚和新墨西哥,自此成为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广袤的大国。

在获得得克萨斯之后,奥萨利班阐述了美国向外扩张的动机,他在《合众国杂志与民主评论》上撰文说:“为了每年都增添的几百万人的自由,我们负有向新大陆不断扩张的明确的天命,这个大陆是上帝为我们预备的,谁也阻挡不了这个使命的完成。”

奥萨利班提出的“明确的天命”这个词,为以后的美国人所爱好使用,现在的新保守派们在向美国民众阐述对外的干涉主义外交时也经常使用这个词。“明确的天命”一词,可以说明白地反映了美国人的心态,反映了美国人的天命意识。这个“明确的天命”在殖民地开拓时代,表现为向西挺进,驱除印第安人,赶走天主教徒,不断地获得领土。在这以后,表现为用武力或用胁迫或用宣传等方式向全世界输出美国式的价值观。在这个“明确的天命”的呼唤下,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人开拓了西部,来到了太平洋,参与了本来与它不相干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主动投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反共产主义的盟主,进而陷身于越战,并且今天,在伊拉克打了个焦头烂额。

继而,奥萨利班又撰文主张从墨西哥手里夺取加利福尼亚,并进行了一番颇能引起美国人共鸣的鼓动,也渗透着美国式的意识形态。他说:“像墨西哥这样愚蠢和混乱的国家,根本无法进行像样的统治。所向披靡的盎格鲁·撒克逊移民的先遣团手拿桑树和枪杆已经进入了加利福尼亚,随着他们的脚步,到处都自然而然地建立起了学校、大学、法院、议会政体、工厂以及市民的聚会所,这一切都是作为自然的结果产生的,是各个原则自然发生作用的结果,加利福尼亚获得自由的日子不远了,大西洋帝国成为连接两大洋的帝国的日子,也不远了。”

也就是说,作为上帝的选民,盎格鲁·撒克逊人注定要驱逐愚蠢的墨西哥人,要废除他们的统治,然后在那里建立起民主的政治,建立起先进的教育体制以及公正的司法制度,给那里带来自由和进步。在这里,美国意识形态的关键词都可以找到,也就是民主体制以及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天命。

天命意识和对建立民主制度的渴望,让美国人在短短的半个世纪从小小的13个州迅速将领土扩张几倍,成为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广袤帝国。然后,抱着同样的使命感和对民主主义的执著开始了向海外的扩张。

门罗主义,是最初反映出美国要向海外扩张意向并且对后来产生巨大影响的政治纲领。门罗主义一般被认为是一个孤立主义的纲领,实际上,考察当时的国际环境,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美国的向外扩张的纲领。门罗主义的主要内容是,美国作为新兴国家,不干涉欧洲的事务,欧洲的国家则不许干涉美洲的事务,包括拉丁美洲,任何染指美洲事务的行为,都会被认为是对美国的干涉。这个内容如果进行另一番解读,也就意味着,美洲和拉丁美洲是美国的扩张范围,欧洲不许染指。

以后,美国依照这个门罗主义开始从墨西哥夺取广阔领土,并干涉拉丁美洲的事务。美国成为连接两大洋的大国之后,门罗主义经过海权主义的创始人马汉的演绎,开始适用于太平洋,形成了太平洋门罗主义,也就是说,太平洋成为了美国扩张的目标。

马汉怎样演绎了太平洋的门罗主义呢?是用文明论,用一种基于美国意识形态的文明论。马汉说,环顾宇内,将来能与基督教文明抗衡并很可能对基督教世界产生冲击的,只有东洋文明,也就是黄种人的东亚文明。在马海姆时代,代表东亚文明与基督教文明抗争的,被认为是日本帝国,中国那时被认为是在将来有可能对基督教文明造成威胁的“睡狮”。为防止这种“黄祸”的发生,马汉说,美国依据历史上强国的经验,应该建立强大的海军力量,建立起海上强权,并且要向太平洋挺进,让太平洋成为新的门罗主义适用范围,也就是美国的后院。尤其是要占领夏威夷,这是抵制“黄祸”的桥头堡,然后要占领菲律宾,这是影响中国的前沿和跳板。这样做的目标,不仅是要防止东洋的黄祸,而且是要“将包围着自己众多古老的异域文明——首先是中国、印度和日本的文明——纳入自己的胸怀,并融入自身的理念之中”。所谓“自己的胸怀,自身的理念”,就是指适用美国意识形态的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