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村民俗文化——基诺族

农村民俗文化——基诺族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上新房仪式的整个过程就有一系列宗教活动,集中反映了基诺族的祖先崇拜。
宗教活动_中国基诺族

第二节 宗教活动

1958年以前,基诺族的社会意识形态具有未分化社会的突出特点,尚未出现社会分工及社会分层,社会化亦不明显。在社会意识领域,宗教信仰尚未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社会意识形式,它与狩猎、农耕、婚姻家庭、社区管理等社会物质生活领域保持着天然联系,亦与民间文学艺术、口头历史等精神生活领域保持着天然联系。它表现在岁月礼俗以及人生礼仪的整个过程中,与其他文化要素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

在狩猎、采集、刀耕火种等日常生活过程中,人们对于健康、疾病、意外的收获与损失、灾难等偶然的现象,无法理解其中的原因。望未来,前景渺茫,狩猎耕耘成败未卜;思眼前,生活窘困,屡屡食不果腹;惆怅之余,认为冥冥之中有鬼神在发挥作用。过去的基诺族居民只好把莫大的期望寄予种种信仰和祭祀。天长地久,基诺族的祖先定下了许许多多的规矩。与刀耕火种、狩猎等经济活动紧密相关的种种信仰,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大事。

一、农业生产中的原始宗教

基诺族是以“刀耕火种”山地农业为主的古老民族,故与刀耕火种山地农业有关的宗教活动内容尤为丰富。其主要仪式有砍地仪式、烧地仪式、播种仪式、吃新米仪式、叫谷魂仪式等。

砍地仪式——是在“特懋克”节的第三天,由“卓巴”主持举行的,并以此作为刀耕火种的起点。首先,“卓巴”代表全寨人举行砍地仪式,砍地之前要栽3塘姜和芋头,用以驱鬼辟邪。然后各家各户根据自己家的实际情况开始砍地,在砍地之前同样要栽姜和芋头。

烧地仪式——是砍地后,约半个月左右,树木晒干,便准备烧地。烧地那天,各家各户出一个劳力,首先开出一条隔火线;接下来就请“证人”检查隔火线是否规范,检查过关后就由这位“证人”主持烧地仪式,即砍2棵树,砍去树梢绑上“达溜”,栽在隔火线上;接着杀狗及公、母鸡各一只,并把一些狗血、鸡血涂在树干上,并在上面沾上鸡毛;接着“证人”就念词,大意是请求树神、风神在烧地过程中保佑火不要翻山越岭,烧过防线。就开始烧火,烧地时男子持火把、女子背水,先烧地头及隔火线附近,最后从地脚烧起。

砍地、烧地后,卓巴、卓色就分别在自己家竹楼楼梯口举行“东洛”仪式;完了各家各户就在地里搭一窝棚,窝棚搭好后各家自己再举行“东洛”仪式以驱鬼避邪。接下来是“乔洛”仪式即播种仪式:由卓巴、卓色的儿子、儿媳代表全寨在家门口举行“乔洛”仪式,儿子点地,儿媳点谷子并念词,大意是旨在请地神保佑庄稼长得好、请已逝世的父母守护庄稼,不要让野兽来糟蹋。祭祀时还要杀鸡,杀鸡都要看卦、预卜庄稼的丰歉。第二天各家各户就去自己的地里开始播种了,要先种棉花后种稻谷。

约在农历的六、七月间,谷子出穗时,便要过吃新米节,并举行吃新米仪式,仪式前,儿子、儿媳就到每块谷子地里掐谷穗、摘南瓜、冬瓜、黄瓜等,用筒帕背回家后绕个圈放在甄子里面蒸熟。另外,杀3~7只鸡,把鸡毛、内脏清除干净,整只鸡放在锅里煮。鸡煮熟后,把篾桌放在火塘边(白腊婆、嫫丕家摆在专属的神房上),并将蒸熟的谷穗及各种农作物的花、金银、镯头等都摆在篾桌上。一切安置好后,由“卓勒”念词祭祖,意为请死去的父母和诸神保佑自己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猎物富余等。

每年的农历十月间收获完毕,各家各户择吉日单独举行“叫谷魂”仪式。祭祀活动在3块地里举行(懒火地、牛犁地、种过棉花后第三年种谷子的地),每块地里放一个篾编的鸡笼,里面放1只鸡和装着耳环、半开、红线、手镯的篾盒。鸡笼周围插上鸡冠花、金荞子花,装饰得异常漂亮。鸡笼前放一把点燃的稻草,然后由“卓勒”开始叫魂:“谷魂回来呦,谷魂回来呦,谷根留下,谷魂不丢;谷壳留下,谷粒不丢;谷杆留下,谷灰不留。我背的金谷像僧描果一样闪亮,我用鲜红的公鸡,用树浆那样白的白银,用冬瓜花那么黄得闪光的金子,来叫你的魂。”叫完后,背起鸡笼,抱着几捆稻草往家里走,每有岔路就放上一捆稻草,意思是告诉谷魂不要走岔路。这时候不要回头看,否则谷魂会害羞而影响来年收成。回到家中,开始在谷仓下杀猪宰鸡,并把鸡血涂抹在米仓门上、沾上鸡毛;待猪鸡煮熟后,男子们把猪头、鸡肉抬到谷仓里吃,(女子是不允许去),吃好后留下完整的猪头、鸡头骨插在米仓门上献给谷魂。

二、狩猎中的原始宗教

狩猎是基诺族的主要副业,是刀耕火种山地农业之外的重要谋生方式,且狩猎过程富于机遇性,故在猎获马鹿以上的大野兽时,要由“卓巴”或“卓色”在寨门外和猎手的竹楼门口举行两次祭祀仪式,意在祈求寨神、兽神以获得更多的猎物。下面以巴亚寨猎获野牛后举行的仪式为例:

img137

祭祀活动——遮咯追   摄影者:张 云

打到野牛后不能马上剥皮,必须回寨子请所有的男子来参加野牛祭。仪式上要由嫫丕和白腊婆致祭词,大意是:这野牛不是巴亚寨男子打死的,是兽神送给寨神,然后由寨神用绳子捆着送来的。打到野牛后要制作两套“布咕”,并从剥牛皮时一直敲到把野牛头供到猎手家大梁上为止(以此来向兽神致谢)。野牛头放在猎手家的兽房时,要举行买野牛仪式。由白腊婆念祭词:这头野牛属于兽神所管,由牧牛神放牧,这牧牛神需要卖一条牛生活,把牛赶到杰卓祖先处卖,杰卓祖先没有买。牧牛神又把野牛赶到巴亚寨,请巴亚寨寨神购买,巴亚寨寨神买下来后,先付了一半的钱,剩下的一半价钱由猎手付价,猎手们套在野牛角上的银器就是这一半银价的标志。猎手们按例在两天内留宿在兽神房里而不准和妻子同房,以感谢神女对猎手的关照。不过基诺族在狩猎时碰到野牛一般不轻易打,因为猎获野牛时,全寨妇女需要停止舂米、纺织等生产劳动,打到野牛的人不止要杀一头猪、数只鸡祭祀兽神及家中供奉的一些神外,还要请白腊泡做“白腊嫫”仪式,这个祭祀仪式隆重、繁琐,所以碰见野牛就不会随便打。

三、日常生活中的原始宗教

基诺族的原始宗教信仰不仅表现在生产中,而且生活中也有所反映。如上新房仪式的整个过程就有一系列宗教活动,集中反映了基诺族的祖先崇拜。而基诺族对“神鼓”的敬畏则是“万物有灵”的忠实再现。

1.上新房

“上新房”基诺语叫“左细达”,时间一般为盖好房子后,请白腊婆占卜择吉日,避开自家的忌日,父母的忌日,自己的生日和结婚日等。

新房盖好后,在太阳落山后举行仪式。第一个上新房者是家族内年纪最大的女人“糟嫫”,左手持火把,右手拿扫帚,拾梯而上,边上边扫,一直扫到房中。以逆时针方向从左到右绕火塘三圈,边转边扫,表示扫除一切神怪。然后支好三角锅庄石,点燃柴火,接着到阳台上喊:“请家长上新房了!”家长握着火钳、铁锤登一级楼梯便敲一下,身后依次跟着他的弟弟和儿子们。家长走到正厅亦逆时针方向绕火塘三圈,并用铁锤在火塘的四角各敲一下,然后走到阳台喊:“舅舅,嫫丕上新房了!”

嫫丕、长老和家长妻女儿媳上楼后,家长将挂在大门与楼梯口竹笆上的一个大冬瓜狠力砸到地下,据说这砸碎的冬瓜是献给地神的,家长的长子立即冲下楼来拣起瓜蒂把,放到楼上的嫫丕桌上。这时,“嫫丕”在楼梯上举行祭祀,完毕后,“嫫丕”在箭穿小鸡的弓前一边念词,一边撒米,以此祛除房基下的恶鬼。接着便要举行“上新房”仪式中重要的一环——“打黄牛”。只见“嫫丕”将一个鸡蛋在牛头上击破,其意是撵走牛身上的恶鬼;然后由舅舅准备饭团,让嫫丕、卓勒、舅舅自己依次每人丢三次饭团。仪式毕,“嫫丕”手持一把弩站在距离黄牛约两米外,对准黄牛连射三箭。这三箭一般不会把牛射死,而是由身强力壮者拿着木棍狠击牛的头部,直至把牛打死。黄牛被打死后,要把黄牛拖上楼。拖牛上楼的过程形成了一种戏剧性的拔河场面,一部分人往上拖,另一部分人往下拽,双方往往僵持不下。待牛拖上楼后,放在黄牛柱边,牛头对着“神梯”。“嫫丕”开始念词,举行献全牛仪式。“嫫丕”念到一定时候,用竹棍子将面前篾桌上的16个竹筒一一拨倒,象征给16个居住在祖先神寨的没有儿子的父亲们献礼。

“嫫丕”念完后,众人将牛拖下楼,剥牛皮,煮牛肉,开始准备全民性晚宴。饭后,由寨老们唱上新房歌《刹高》,详细讲述从建房开始到上新房的全过程。寨老们的上新房歌唱毕,接着由青年男女踏步而歌,直至通宵达旦。

次日凌晨,家长将割约一两的牛肉冻和猪肉冻分别用竹竿串起来,一一送到七位长老、白腊泡、“嫫丕”家,并请他们参加肉冻宴。长老们在宴席上依照惯例向上新房的家长致祝福词,大意也是向诸神及已逝父母求福。

img138

祭祀大鼓——沙车念词   摄影者:张 云

上新房的结束仪式叫“生杰嘎”(本年度里最后一个上新房家举行),意为把来要黄牛的父魂送到祖先神寨。这是全寨性的上新房结束仪式。举行此仪式的人家由长老决定。他们的义务是:家长在上新房吃肉冻仪式的早晨,将两串肉送到寨子所有上新房的人家。所有打黄牛上新房的家长们得到这两份祭肉后,在篾桌内摆齐祭品,由家长念词举行撵神仪式。念词内容长短不一,以家长的水平为准,但大致都是祈求已亡父母安心在祖先神寨生活,不要惦念活着的亲人。

赶神仪式毕,家长用芭蕉叶将碗内的两串祭肉和拌血的饭包起,插入竹楼的大门靠楼梯一边的竹篱笆墙上。至此,上新房仪式宣告结束。

2.祭大鼓

“司吐拉”即祭大鼓。大鼓是基诺族最神圣的祭器,从制作绷鼓面、换鼓等都有一系列的祭祀仪式:选好木料择吉日砍大树,砍树在白天进行,砍树前要杀公鸡祭树神,祭好树神就砍树并凿好鼓身,在傍晚时分抬进寨边专门设置的草棚中,直到鼓身晾干,在此之间,女人不能去看木鼓。木鼓干后,择吉日绷鼓;绷鼓前要由“卓巴”召集寨中七老杀鸡祭祖,首先,卓巴在鼓边上打破一个鸡蛋并沿着鼓边涂蛋液,边涂边念祭词:“寨神啊!鼓身已做好,现在要绷黄牛皮,请保佑鼓声响亮,并迎来金魂、银魂、鼓魂、男九魂和女七魂。”祭词毕,便迅速把牛皮绷在一边的鼓面上;然后倒立木鼓,由卓色用相同的办法绷另外的一面,并在鼓腔内放一对小铜铃或篾片。绷好鼓后,人们载歌载舞将鼓抬到卓巴家鼓房内,并由“卓巴”举行祭鼓仪式(每年过“特懋克”节的第一个仪式“司吐拉”就是祭神鼓,内容相同),主要是祈福,即祈求寨神保佑寨内无病无灾、人畜兴旺、五谷丰登等。

鼓只能保存在“卓巴”和“卓色”家(“卓巴”家的为母鼓,最是神圣,“卓色”家的为父鼓)。“卓巴”或“卓色”死后,要立即把鼓放斜,然后把鼓抬到寨边专门设置的草棚处放好,待死者安葬后再把鼓抬到新任的“卓巴”和“卓色”家中。在新“卓巴”和“卓色”未继任而把神鼓放在草棚的这段时间里,是人们最为恐慌的日子,认为没有“卓巴”和“卓色”看管,寨神就会到处乱跑,从而会给村寨带来灾难。所以巴亚寨“卓巴”和“卓色”死后,每天晚上(睡前、半夜、鸡叫头遍)要击鼓三次,每次三下;据说这样寨神就不会四处乱跑,也就不会给村寨带来灾难。等到办好后事,选出新任的“卓巴”“卓色”,择吉日祭鼓再把神鼓抬到新任的“卓巴”“卓色”家。

3.祭祀寨神、天神和地神。在新的一年开始时,基诺人首先要祭寨神。全寨各家家长集中在卓巴家杀猪1头,鸡2只,还有其他肉类。摆好4张篾桌,桌上铺开芭蕉叶,4杯包谷酒、4片槟榔叶、4个葫芦瓢,里面装着大米、鸡蛋、盐巴、放在桌面上。另有1个葫芦瓢装着菜叶、辣椒、银币。请巫师“白腊婆”举行祭祀仪式:先由一个巫师“白腊婆”边念边撒米,其他巫师、白腊婆也伴声附和,念词大意是:

旧年送去了,迎来新年;旧钱留下了,换来新钱。在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我们寨神色巴,我们祭给你的猪、鸡蛋、银子请你收好。我们祭给你的礼物虽少,达不到你的要求,满足不来你的愿望,请你原谅。寨神啊!请你保佑全寨老少出入平安,走路、进山、下河时不要碰到不吉利的恶鬼。寨子里人群、猪群、牛群、鸡群旺盛都靠你寨神色巴。天神、地神我们送旧迎新之后,祭给你们的礼物要收好。在新的一年我们要去劳动,去撒谷种、种菜、插秧。请不要让种子霉烂,一粒谷种发十棵苗,一棵谷秧结百粒籽,地里谷子长得像茅草一样好,谷穗长得像葫芦花一样长,谷粒像刚脱壳的螃蟹一样鲜嫩饱满。种下的姜巴要像砂仁苗一样发芽,种下的冬瓜、南瓜、黄瓜藤长得九搿长,一搿结成十个果。尊敬的天神、地神啊!你们要保护好我们种下的庄稼,不要让尖嘴老鼠吃掉,不要让花鸟吃掉。阴间的阿嫫你拿着弹弓,拿着弹丸,守好地头的一半,不要让花鸟进地里糟蹋。阴间额阿布你抬着弩枪、拿着竹尖,守好田边地角,不要让野兽啃食庄稼……巫师白腊婆左手抬着葫芦瓢,右手拿着扇子,振振有词地祈祷着。这个祭祀一般在农历一月十日左右举行。

祭天神、地神,是基诺族比较信仰的宗教活动。基诺语为“当来搓托”,这一活动不仅集体祭祀而且各家各户也举行祭祀仪式。基诺族意识到,有了地球才有万物,万物生长靠天靠地、靠太阳。天神保护了基诺族,地神养育了基诺族。所以,基诺族对天神、地神非常尊重。每年农历五月二十日举行祭祀,给天神准备1头白猪、1头黑猪、1只白鸡、1只黑鸡、2个鸡蛋、糯米饭盒肉2包、4片槟榔叶;给地神准备1头乳猪,2只鸡、2个鸡蛋、糯米饭和肉2包。由寨中七老之一(乃俄)赶着猪,卓巴抬着席笆、卓色抬着饭桌、扩朴鲁背着鸡走到寨子附近击雷处,削根一米长竹节,破成十多片编成鱼篓式插入土里,垫上芭蕉叶摆上所有供品。卓巴面朝祭品,跪在席笆上,向天、向地磕三个响头,一边撒米,一边开始念词,词意是:天神啊!今天我来接你,请你在桌巴家吃肉、喝酒,保佑庄稼长得好,靠你多下雨、少放虫、轻刮风。天神啊!你在上,人畜在下,请你保佑猪牛不被虎豹抬走,鸡鸭不被老鹰抓去,人在地里劳动不被雷击着,保佑妇女下河摸鱼鱼满蒌,保佑小伙子上山能把麂子打……。

以上祭祀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嫫丕”和“白腊婆”是基诺族的巫师,他们各司其职。“嫫丕”意译为教会继承传统文化的人,他们主持的祭祀有祭祖、祭雷神、祭天神、地神,为死者送魂等;“白腊婆”主持剽牛,取名,除病排难等仪式。他们主祭范围的事物多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因而,他们在人的世界中是非常重要的。

四、巫师

基诺族有着“万物有灵”和“灵魂不灭”的观念,认为世界上有神,人死后就变成神回到“生杰卓米”(死去的祖先居住的世界)。但是人一般是看不到神的,于是就产生了能沟通与联系人间和神、鬼的使者,中间人——巫师。巫师有两种:嫫丕和白腊婆。

1.嫫丕

基诺语“嫫丕”即举行仪式中的长者。嫫丕都为男性,负责和阴阳两界沟通。他的职责是:

第一,担任上新房剽黄牛仪式的主祭。上新房——剽黄牛仪式不仅是举行仪式的男家长一生中的重大转位仪式,而且是全寨性节庆,这一仪式的结果,是通过剽黄牛把去世后埋在墓地的父、母送往祖先阴间寨定居,同时死者的长子则又通过盖新房仪式取得大家长的资格。这一仪式过程约要两昼夜,嫫丕的仪式连续不断,这是嫫丕主祭的首要仪式。

第二,葬礼最后,或等死者被埋葬后,由嫫丕举行阴阳分离仪式。

第三,应邀为有病的村民招魂。村民有病则去白腊婆处问卜,一般小病由家长或家长妻子去招魂,家长招魂不见好转再去白腊婆处问卜,即请嫫丕去招魂。

第四,在婚礼时作为首席媒人,其使命是把新娘的人和魂一起引到新郎家,并以人神中介的身份把这桩婚姻报告神灵。

第五,在白腊婆与白腊婆神女举行婚礼时,首先由嫫丕在楼梯口祭酒并举行雷神祭祈求丰收。

第六,应邀为山地遭雷打的村民举行雷神祭。

第七,在卓巴家为全寨人举行雷神祭。

嫫丕作为人神中介,他的神性源于与神女举行的婚礼。据说嫫丕神女居住在嫫丕女神寨,嫫丕死后就要到嫫丕女神寨与神女成家。

嫫丕技能的传承,主要是在仪式中观察和记忆,在砍地仪式、谷神祭和农业大祭时,还各有一天向老嫫丕学习的固定时间。嫫丕不能父子相传,嫫丕死后,其法衣法帽和法棍要陪葬。其神女房要取下在竹楼附近烧掉。已死嫫丕的儿子再取得嫫丕资格,还必须从神女求爱的预兆开始,再请白腊婆卜定,最后举行与嫫丕神女的婚礼等一系列仪式过程。

2.白腊婆

基诺语“白腊婆”:白腊——白腊婆念词,婆——老人、长者,即念词的长者。白腊婆都为男性,只负责和阴间打交道。他的职责是:

第一,为有疑难的村民进行占卜。占卜分米卜、梦卜和贝卜等多种;最通常的占卜是米卜,其次是梦卜,而最高级别的占卜是贝卜。

第二,显示白腊婆神通的重要职司,是为求子女的已婚夫妻向“丕懋”请求赐男魂女魂,通过这一仪式即以“丕懋”的名义给求子女夫妇的未来婴儿赐名。

第三,在铁匠与铁匠神女举行婚礼时担任主祭。

第四,白腊婆在嫫丕与神女举行婚礼时担任主祭。

第五,担任新白腊婆与神女举行婚礼时的主祭,此时举行剽水牛和蒙贝的巫术仪式。

第六,打到野牛后,由白腊婆举行买野牛祭和兽神祭。

第七,在卓巴家为全寨村民举行谷神祭。

白腊婆在举行与神女的婚礼后,白腊婆神女小木房、法帽法衣、剽牛的标、纸扇、祭桌都已具备,从此他就取得了白腊婆的资格。白腊婆技能的习得,主要靠参加祭祀仪式时的临场观摩和记忆,此外,每年还有三次固定向老白腊婆学习的时间:一次在年初的砍地仪式;一次在基诺族六月的谷神祭;一次在农业大祭,届时有白腊婆资格者全部出席,由老白腊婆传授仪式祭词。通过二、三年的学习,有心且资质佳的白腊婆就会受到大白腊婆的欣赏,在举行重大仪式时,就会请其当助手,之后就可以单独为人进行占卜,他就有可能成为山寨知名的白腊婆。

白腊婆的资格和嫫丕一样是一代而终的,不能父子相传。白腊婆死时,他的祭桌、神女房、水牛头等要在竹楼附近烧掉,其用过的贝、衣帽、纸扇和铁标即放在墓地茅房。白腊婆死后,其儿子成为家长,从白腊婆神女的求爱预兆开始,经白腊婆卜定并与白腊婆神女举行婚礼后,他才能取得白腊婆的资格。白腊婆神性来源的标志,在于经过与白腊婆神女婚礼后置于其居室门前梁上的神女房,而根据信仰观念和白腊婆为村民向“丕懋”请求赐名的祭词,白腊婆神女居住在白腊婆女神寨,这一山寨距丕嫫的山寨最近。而且白腊婆和长者们都认为,白腊婆死后的去处不是祖先阴间寨,也就是他与一般村民死后的归宿不同,白腊婆的最终归宿是白腊婆女神寨。

3.巫和医

白腊婆的职司之一就是通过占卜为人们解疑治病,多数白腊婆都懂得一点草药疗法,可以给人占卜和用草药治病;而有些白腊婆不仅精通占卜和用草药治病,更掌握巫术。

4.原始信仰——神灵世界

生活在前科学时代的基诺族居民,把自然界及人类社会一切必然性的事物归之于经验和知识;把一切偶然性的事物归结为鬼神控制的领域。由于生活过程中偶然性无所不在,人们因此认为鬼神无所不在。例如,两户邻居一道前去耕种两块山地,如果耕耘技术相同而收获不同,对于这种偶然性,人们就会认为,收获较多的这家人是得到了鬼神的暗中帮助。在生产活动及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与鬼神打交道,人们形成了一整套礼仪习俗,由此构成其原始宗教体系。

在基诺族的原始宗教中,既有畏惧鬼神的一方面,亦有同鬼神抗争的另一方面;既有受鬼神支配的一方面,亦有试图支配鬼神的另一方面。基诺族原始宗教规定了鬼神的地盘及人的地盘,人神交流必须按照严格的规矩礼仪来进行。它有一整套进行祈求、祷告、撵恶鬼、用软话哄鬼以及按照活人的利益及人世间的目的来“关鬼门”及“开鬼门”的方法,等等。人们幻想能够利用鬼神的力量来达到人世间的目的,同时又以许多方法来限制鬼魂作祟;并非认为鬼神主宰一切、控制一切,人们在它面前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它反映在过去时代,基诺人既受到自然力的控制,但又幻想能够控制自然力的矛盾心里。

基诺族原始宗教构建了神、鬼、魂的一个完整的幻想体系,其种类及名称如下:

关于生命女神的传说:人们认为,胎儿2月成形,是由住在苔洛神界的女神丕嫫做出来的。苔洛为神界的地名。丕嫫女神即生命女神,住的寨子名叫“丕嫫卓米”,位于遥远的“天边地边”。有首民歌这样唱到:“上界苔洛丕嫫,3月做人时节,把你做成9魂的郎,把我做成7魂的妹,又在我俩额头手心上,画上成双成对的纹。”在基诺人的观念中,人的命运是早在丕嫫做人时就安排好了,生命尚在母体孕育之际,她就在人的额头手心上用木炭画下了命运的纹路。因此,基诺人以人的额纹和手纹来预测人的命运。人们认为,男人有9个魂,女人有7个魂;怀男孩一般称“9月怀儿”,怀女孩则称“7月生儿”。

造物神“阿嫫腰北”,相传她创造了天地万物之后,已经去世。寨神称“卓米思巴”,它住在村寨里的大木鼓“司土”里面。巫师女神即白腊婆女神、称为“门嫫米者”,她居住的村寨称为“门嫫朴莫”;祭师女神即嫫丕女神,称为“门莫米者”、她居住的村寨称为“门莫朴莫”;铁匠女神称为“门来米者”、她居住的村寨称为“门来朴莫”。已故的祖先“阿普丕拉”“阿嫫丕勒”住的寨子名叫“司杰卓米”。粗生可婆,男箐神之名。粉生可婆,女箐神之名。猎神称“嗯探木利”,雷神称“秤纳”。野兽神称“哨司”“柯孟”“合交”。地神称“肖莱”鬼称“尼”。经常提到的“尼”有祖先鬼“色杰尼”、寨鬼“思巴尼”、白腊婆鬼“白腊婆尼”、嫫丕鬼“嫫丕尼”、铁匠鬼“则勒尼”。天上的鬼有天鬼“楚瑟尼”、风鬼“里氕尼”、火鬼称“咪瑟”、雷鬼“楚尼”等;地上的鬼有地鬼“来莫尼”、山鬼“乌棵勒尼”、土鬼“米嚓尼”、箐鬼“勒茨尼”、水鬼“楚色尼”或“楚墨尼”等;山上水塘鬼称“处瑟尼”、山下水塘鬼称“处生处么”。风神“里嫫阿色”、树神的象征是大青树,大青树鬼统称“纽生托”;又分为两种鬼,一种叫“诺莫”,一种叫“诺色”,砍树、烧地均要杀狗祭树神。石头鬼“按池”、大树鬼为“处扣”、水井中的鬼为“初期尼”和“初年内”、房屋下有“迷车阿梅”鬼、土神称“米出特征”、地鬼称“消则特征”、山神称“木利”、房屋地基鬼称“米彻阿曼”、箐鬼称“劳生使”、石头鬼称“洛泽”。植物类的鬼有树鬼“略任日尼”、大藤子鬼“坡呢尼”、花鬼“阿波尼”等。杰卓山时代鬼称“阿乌阿生”“杰卓阿色”。魔鬼称“尼奢”。

魂称“老”,“阿喝老阔绰”为魂的意思。人魂称“侧喝老”、父魂称“阿普比拉”、母魂称“阿嫫比勒”、怪异动物魂称“可墨喝老”、粮魂“乔喝老”、谷魂“古喝老”、钱魂“杰喝老”等。鸟魂“昂喝老”、鼠魂“沙陶老”。兽魂“沙喝老”相传是一个名叫帕布勒的姑娘。这些鬼魂几乎完全涉及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各种事物。基诺族灵魂观念中,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阿散阿劳”即魂,它依附在本人的身上,也可脱离附体而去。

在基诺族的宗教观念中,许多鬼魂都是既可以为善,又可能作恶;因此需要举行仪式,使它们不要为害于人,而是要做有利于人们的事。

五、人神交流与人鬼抗争

宗教幻想之一,与鬼魂抗争的方法。在基诺人的原始宗教中有下述“驱鬼”的古老方法:

“达流”:基诺族用来避鬼的物件,用竹篾片编成的避邪物,呈六边形,上有洞眼。认为用竹篾编制的“达流”挂在门上鬼不敢进屋;把它带在身上鬼不敢接近。祭祀用的“达流”有不同的种类,在山路口祭礼的是1个眼,家中祭的是7个眼和9个眼,重大祭祀“洛嫫洛”送到地界处的“达流”似簸箕大,有许多个眼,多得难以数清。

生姜和芋头是驱逐鬼魂最常用的物品。人们甚至上山都要带姜,各家在播种前都先栽姜,姜栽好后才能正式播种。盖房子时,芋头和姜要埋在房柱底下。人生病也用姜,据说是鬼害怕生姜。鸡血和狗血,人们认为鬼根本不敢碰。鸡毛代表领路之物,具有驱邪除恶鬼的作用。人们认为铁匠的铁锤及火钳是驱逐鬼魂的法宝。有首民歌唱道:“一锤能把妖魔鬼怪的大门钉住,一锤能把妖魔鬼怪打到大海之外。”金银铜铁,人们认为对鬼有威慑作用。各种竹刀枪也对鬼有防范作用,因此人们在寨门上插竹刀枪,每年制作竹刀枪插界标。鼠类动物的头骨,人们认为能驱逐深藏地下的鬼魂。过去基诺族经常用上述物品防范鬼魂作祟。

宗教幻想之二,用人世间的物品换取祖先鬼魂的财产。根据“人鬼分家”的神话,人们认为祖先的鬼魂分得了山林里的野兽等物产,活着的人分得了家畜。若想要狩猎有所收获,事先要举行仪式,用人间的家畜交换祖先管辖的野兽。在杀牲祭祀祖先的仪式上,人们这样念道:

司杰卓米的祖灵啊,

我们向你献猪,我们向你敬酒。

请你向兽神去讨好心的大兽、小兽和鸟类。

请你从澜沧江边把成百的马鹿野猪赶过来,

请你从小黑江边把成百的大兽赶过来,

狩猎丰收后敲七音竹筒的声音不断。

宗教幻想之三,通过举行“关门”与“开门”仪式来掌握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运动及变化,支配鬼神的活动,让鬼神为人世间的利益效力。

从传说远古时代“阿嫫腰北”堵水门发大洪水,民间故事中有“堵太阳门”“月亮门”,每年岁时礼俗有“关门节”及“开门节”,20世纪40年代基诺族大起义之际堵了巫师的“鬼门”,到1958年宗教改革“关鬼门”;这种信仰习俗由来已久。在举行这类仪式之际,巫师念道:

“寨神啊,我们向你献猪,向你敬酒,请你守住寨门,把上寨的恶鬼门关住,把下寨的恶鬼门关住,再请你把上寨的好门打开,把下寨的好门打开”。

在过去时代,人们年复一年地杀猪宰牛举行原始宗教仪式,认为只要祭献了鬼神,就可以控制这些门道的开阖,达到丰衣足食的目的。

六、凡人与“神女”的姻缘及巫师的产生

相传在很早以前的“司杰卓米”时代,鬼神原是同活着的人们生活在一起,共同居住在人们的家里。那个时候,人看得见鬼神,鬼神也看得见人;人们有事都可以找鬼神直接进行商量。后来人鬼分家,人和神之间的鸿沟与高墙就在人们的意识里慢慢地垒筑起来了,人和神就渐渐地分开了。有的传说宣扬鬼神看得见人,一般的人却看不见鬼神;直到彼此不能直接交往。但是在人们的心目中,鬼魂与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几乎每件事都有鬼神的参与。因此需要通过具有特殊素质的人传递人与鬼神之间的信息,也就是通过神灵所喜爱的人作中介,两相沟通和联络,于是就出现了巫师。在1958年以前,村寨长老、白腊婆、嫫丕、铁匠等都具有巫师的职能,他们是从事原始宗教活动的人员,人们相信通过他们就能够与鬼神打交道。据说村寨长老、白腊婆、嫫丕、铁匠都可以同鬼神来往交谈,向鬼神提出要求,白腊婆、嫫丕、铁匠甚至必须与“神女”“结婚”。但是巫师只发挥沟通和联络的中介作用,鬼神并不进入他们身体之内,并不借他们的嘴巴讲话;也就是说,基诺族原始宗教不搞神灵附体。

人们认为,七老是神的使者,寨老通过挂在自己家竹楼上的木鼓,取得与鬼神打交道的资格。基诺村寨的大鼓过去只放在卓巴、卓生家,大鼓是鼓神“左米色巴”的家。如果鼓不在,“色巴”就会出来乱跑,让人看见就会被吓死。因此卓巴、卓生家拆旧房时,必须临时盖一间房子放置大鼓,每日白天、黑夜各敲3次,同时给大鼓敬酒。当新房落成后,又将大鼓移至新房,跳起大鼓舞。

巫师、祭师、铁匠他们同神灵打交道,都是沟通人与鬼神的中介,可以向神灵提各种要求。铁匠为“左手提着火钳、右手抓住锤子的人,能管制江海洪流,能关闭妖魔鬼怪进出的道路。”白腊婆与神打交道,嫫丕与鬼打交道,两种巫师都是沟通人与鬼魂的中介。他们有一定的分工,白腊婆负责占卜,然后由嫫丕赶鬼治病。白腊婆虽可以为人占卜,判断危害于人的鬼属何种类,但不直接从事驱鬼活动。嫫丕自称他是“交劳内消查交”,即同鬼打交道的代表,可以用牺牲解决人和鬼间的纠纷。

巫师、祭师、铁匠他们要取得与鬼神打交道的资格,就必须举行人与神女成亲的象征仪式,从此可以就任巫师主持宗教事务。

白腊婆与白腊婆女神、嫫丕与嫫丕女神、铁匠与铁匠女神这些成双成对的“恋人”,相传原来同属于一个“巴什”,由于所愿不遂,女方死后变成神女,继续向活在人世间的情郎求爱。因此,神女称人世间的情郎为“心爱的有缘的哥”。人们则把这种“求爱”说成为“这是你家祖辈传下的神女的魂登门了”。举行“婚礼”之际神女亦这样说“我俩相爱了很久,现在又成了双”。

白腊婆与白腊婆女神、嫫丕与嫫丕女神、铁匠与铁匠女神从“恋爱”到“结婚”有如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神女”爱上了人间有缘分的“情郎”,于是以“奇异的征兆”进行“挑逗”。白腊婆、嫫丕及铁匠等人成为巫师之前据说都碰到“奇异的征兆”。如砍地时林地中出现一堆堆稻谷,打猎时刚打到的猎物的伤口就腐烂长蛆,走路时鸟飞到头上,煮饭时从热饭里爬出活蛇等。人们认为,这是神女对人世间“心爱的有缘的哥”举行“挑逗”。这些奇异现象一旦出现,“有缘的哥”感到无比惊奇,轻则大病一场,重则神志不清。

第二步,请巫师占卜。家里的人于是就将病人的衣服包上米、盐、姜、鸡蛋等物品带去请寨内的巫师看米卦占卜。再用棉布衣包着米和盐巴,米当金、盐当银,到司土寨知名巫师处去占卜。司土寨的巫师施展魔术,用米占卜到了各种鬼神,只有巫师神女的米卜三次都成双,巫师立的三次贝壳都竖起来了,于是就认定“这是你家祖辈传下的神女的魂登门了”。

第三步,回寨后向卓巴请教,诉说占卜的结果,白发寨老说:“你应当杀猪杀鸡举行与巫师神女的订婚仪式。”此人就买了猪、买了鸭、买了鸡准备举行“婚礼”,并邀请卓巴当“证婚人”。举行订婚仪式,由寨内与巫师女神寨有来往的巫师作为“公证人”,由寨内的白发卓巴为他俩“订了婚”。这件事一传出,马上成为村寨的重大新闻,引起全村成员的关注。

第四步,在新郎的家里精心布置“新房”。要请证婚人与巧匠们制作一个漂亮的“新房”,称之为“神女房”。这小巧玲珑的“神女房”通常宽与高各30厘米,形式似庙宇,全用红椿树板制作,用红椿树的嫩心作飞檐屋脊。红椿的神女房做好后,安放“婚床”的竹笆也制好了。白腊泡尼供于鬼房(内周),有一制的四方形神龛,供祭“白腊泡鬼”。鬼房内有小酒壶,用尖帽包起,壶内盛酒,酒罐上盖芭蕉叶制的尖盖。“神女”嫁过来以后就有了舒适的洞房,还有米酒“解渴”。

人们就这样按照世俗人生男婚女嫁的礼仪,精心地作了布置。此外,在“洞房”竹梯两边的竹竿两端,还有两位戴三角帽的女人像,这两位“美女”是迎接神女的“伴娘”。这一对人像的骨架是捆扎的竹竿,上面扎上从山野里采摘的各种美丽芳香的鲜花。

第五步,剽牛举行“婚礼”。“新郎官”家里把一切都布置妥当以后,接新娘“过门”,由人世间的情郎与巫师神女举行结婚仪式。首先是选择结婚日期。通常在白花开放的剽牛上新房季节,司土寨大巫师亲自前往“神女寨”充当“迎亲”的使者,把“新娘”娶过来。司土寨巫师对“神女”说:

请你变成细腰蜂,飞过几十座山,飞过几十条河,

径直飞到我家来。你到我家不能登我家的九层楼梯,

不能进我家竹楼的大门,请你进我家屋脊的鬼门,

经过曼登树椽子穿裆处,再从立在大横梁上的竹楼走下来,

住进你的红椿木板房,你的新房上面已垫上细布垫,请你高高兴兴在这里住下。

寨内的人已到齐,宴席已经摆好,卓巴主持隆重的“结婚”仪式。在鼓声和锣声中,当着白发寨老和巫师的面,“新郎官”把水牛头和鸭子献给“新娘”,握手成双。“婚礼”上,老巫师还耍了一手魔术:证婚的巫师首先唱证婚词,巫师念词时与新郎一起吸芒果的水,一个贝壳“钻”进缝里来吸水,巫师拿住贝壳让新郎用口吸。巫师又打开扇子伸开手掌,蒙住飞来的又一个贝壳——据他说这就是神女的魂,巫师念词中飞来的一对贝壳,由巫师助手用酸蜂蜡粘成一对,把它放在装米的瓢里,让每个白发长老一一观看。魔术结束后,人们就认为这“婚姻”已经得到白发寨老的认可,得到了人和神的认可。

最后是由民歌手唱上一段,代替当了“新娘”的神女致词:

我俩相爱了很久,现在又成了双。

你为我们的婚礼献出了弯角的大黑水牛,

备办了各种礼物,举行了丰盛的宴会,

我一定要报答你。

有一位名叫木拉孜的铁匠曾经按传统礼仪举行与铁匠神女的“婚礼”。这位古稀老人十分认真地说:“我有两个妻子,一个现在与我住在一起,另一个住在铁匠鬼寨,我死后要到铁匠鬼寨与已婚的铁匠神女居住”。他想象与神女之间的“婚姻生活”,只是一种美妙的幻想。

女箐神“粉生可婆”也与基诺人传说中的巴什妹有关。据传说,她与同一氏族男青年相爱,因禁止巴什内婚,两人不能成婚,为避开自然法的严惩,两人逃到山中,在箐中幽会同居。后来巴什妹死,巴什郎为纪念她,在箐中打弯弓时就在他们同居过的箐中做了仪式,以示纪念。巴什妹成神后为他送来了无数的野兽任其猎获,故此仪式后演变为祈求获猎而做。又据民间传说,兽魂是一个名叫帕布勒的姑娘。一个猎手晚上做梦,梦到帕布勒送给他一束鲜花,次日猎手打得很多猎物。自此,猎手为了讨得兽魂姑娘的欢心,都幻想能够与兽魂姑娘结下姻缘,希望今后能打得更多的猎物。

七、人神交流的方式与原始宗教的历史

每当猎手们猎获较大的野兽,兴高采烈、十分兴奋之际,就会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今天为什么运气这样好,打到这头大野兽?”“今后还能够碰到这样好的运气吗?”他们往往根据信仰习俗为上述思维提供答案,为此举行一系列十分虔诚的原始宗教仪式。这些仪式主要包括3项内容。

1.洪水传说与宗教祭典

传说自从洪水时期以后,猎获的野兽虽然已经不会讲话了,但是它们仍然有灵魂,仍然会对人们的狩猎活动不满,因此需要敲响竹筒安慰兽魂。狩猎凯旋时敲打的竹筒分大小两种。大竹筒称“布咕”,竹筒较粗,是打到马鹿、大野猪等比麂子大的野兽时演奏,敲时筒口朝上。小的竹筒称“奇科”,由7个音调的竹筒组成,又称7音竹筒。7个竹筒的制作有一定规格,用粗细不同的竹子削成,以发出7种不同的音响,“奇科”竹筒较细,竹壁较薄,形体较“布咕”略长,是打到麂子、小马鹿等小野兽或比麂子小的野兽时演奏;敲击时筒口朝下。狩猎活动中获得麂子是大量的,奇科的使用也相对地广泛。猎获老虎、豹子、熊、狼等食人兽时不能敲打竹筒。人们认为,这些凶猛的野兽是恶鬼派来害人的,打死了它们不需要敲竹筒安慰其灵魂。

2.“人鬼分家”与宗教祭典

根据“司杰卓米”时代人鬼分家的古老“协定”,山林里的野兽是祖先鬼魂的财产,因此需要祭祀祖先,使用家畜这类属于活人的财产来换取属于祖先的野兽。根据这个传说,形成了下述祭祀礼俗。

过去每年基诺族居民要宰杀大量鸡、猪、牛等家畜家禽,这并不仅仅为了“打牙祭”图个口福之乐,而是为了虔诚地祭献祖先鬼神、寨神及自然界名目繁多的鬼神。过去在人们心目中,消耗这样多的财物来摆设盛大宴会祭鬼,鬼神并不是来白吃白喝,它们吃喝够了,就必须为人世间做些事物,例如放出山林里的野兽让人们捕获。

猎获麂子祭:猎获到麂子,直接背到猎获者家的“稍皮阿劳鸠”处,由卓巴主祭并念祭词:

请求你,这回让猎获一只,下次希望猎获两只,这次猎得小的,下次希望猎获大的。

分配麂子的方法,先送给卓巴一条前腿和一块肉,加一条前腿送给主人,瘦肉用于分给同姓的各户。剩余分作两半,一半第一天吃,另一半第二天吃。猎人在分配中对村中头人特别尊重,煮麂子头必须在妇女睡觉后进行,人们认为妇女吃了兽头会生畸形婴儿,因此禁止妇女吃。在第二天早上,要将麂子头的汤送给村中各位头人,每人一竹筒。第二天晚上,将事先留下的两根肋巴骨破碎煮熟送给各位头人,每人1竹筒,以表示尊敬。还有一种习俗,麂子头要在当天晚上妇女睡觉后,在兽神柱的地方,用1枚蛋和1包饭供奉。挂法用绳拴,头转面向自己好,面向外不好。挂前要先用麂子的下巴骨占卜,其占卜的方法是以竹签插下巴骨的洞孔,根据竹签的前进后退决定吉凶。

猎获马鹿和麂子,因为马鹿大,所以猎获马鹿先在山上分好背回,分配方法与麂子相同。猎获者将马鹿背回村边后要在村边吃一顿饭。马鹿头背到击中者家的楼梯下后,家中主人要用鸡、米、酒、姜、银子、盐巴等迎献。人们跪接受迎献,村中头人主持祭祀,有人在旁边敲响了悦耳的竹筒声,祭词的大意讲的是,猎手没有忘记“人鬼分家”的协定:

猎神、兽神,这野兽原来是属于你们的,

不是我自己拿的,是你们送给我的。

img139

象征着吉祥、富裕——牛头路   摄影者:张 云

野牛是基诺族最为尊贵的野兽,猎到野牛要用7个大的,7个小的两套竹筒同时敲击。敲击时节奏统一,音位排列固定。此时,人们把野牛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头上戴满红花、银花、镯头,由4名小伙子抬回。进村之前在村边举行祭兽神“稍普”的仪式。猎获野牛这天,村寨里要举行规模盛大的庆典,全村的人都要停止生产,禁止舂米。猎获到野牛的主人家要杀1头猪,杀两只鸡祭祀祖先,以这些礼品向祖先“交换”珍贵的野牛。然后还要看头牛下巴骨卦。由于祭祀仪式如此隆重,过去人们碰到野牛就不肯随便捕杀。这种习惯,实际上起到保护野牛的作用。

在巴亚村寨,猎手沙车凭着自己丰富的经验和运气,用弯弓射杀了1头马鹿,村里头的人们却认为,这是人神之间交换结果。猎手沙车在家准备好了马鹿肉宴,邀请大家来享用。全村男子坐在桌旁进餐之际,长老首先念祭词:

寨神、水神、大兽神,去世的父母:大兽神卖给的这头马鹿肉已做好,请你们来吃饭。这马鹿肉宴不是白吃的,吃了要请你们回赐。请回赐出猎手沙车狩猎时向兽神禀报认兽脚的呼声不断,请长者到村边举行迎兽仪式的声音不断,火塘上烧兽肉干巴飘香不断。

在亚诺村,对猎物进行分配和祭祀同样遵循古规古理行事。分配兽肉前要祭祀,猎手打得的野兽背(抬)到家后,放在竹楼的木台上,在兽头前摆上竹篾桌。桌上放大米、盐、槟榔、树皮等祭祀品,然后由巫师致祭词。祭毕,剥去兽皮进行分配。首先给村里的各位头人每人一小包,其中带有肝、肺、肠、肉、和皮,在人们的心目中,这些兽肉连着这个被剥野兽的魂,因此把它作为长老专用的祭品,人们对这一小包肉十分尊重,不得任意触动。击中野兽的猎手分得的是一只后腿、兽头、里脊肉加上肠、肝、肺、肾的一部分。猎手所属氏族每家分得的是连皮带肉的屁股裆肉,前腿肉一小包。猎手家庭分得的是两根连皮带肉的肋骨,兽头肉和其余的肉、肋骨是晚上举行仪式时男人们吃。猎物分完后,卓巴长老作祭兽神仪式。兽神及猎神“馈赠”的礼物越贵重,为履行“人鬼分家”协定回报鬼神而举行的祭典就越隆重。这就起到限制捕杀珍稀动物的作用。

第二天清晨早,击中野兽的猎手扛着枪、背着筒包,按传统的狩猎规矩,不戴耳饰,不包包头,到寨子边举行“送回”仪式”:猎手下跪,举枪瞄准,致词,答谢兽神、祈求山神,希望狩猎丰收。

3.“巴什外婚”与宗教祭典

相传自从基诺族先民定居杰卓山以来,禁止“巴什”内婚,有的巴什妹因为失恋忧郁而死,死后变为兽神,主管山林的野兽。如果这位多情的兽神姑娘关照英俊的猎手,就会放出许多野兽让他捕获,如果她心有醋意,猎手就将空手而归。凡是打得野兽,猎后的3个晚上猎手不得入屋与妻子睡觉,由此相沿成俗。猎手睡在神女柱“稍比不劳纠”下面,据说神女“帕布拉咪考”姑娘今后才愿意保佑这位猎手继续交好运。

卓巴、卓生负责主持重大的集体祭祀活动;一些重要的集体祭祀就在卓巴、卓生家里举行。集体举行宗教祭祀活动主要有3种,一是祭寨神,二是祭谷神,三是祭天神、地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