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皮休嘎木的传说

皮休嘎木的传说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门巴族既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还有受到广泛赞誉的作家文学,《仓央嘉措情歌》便是享誉世界的著名古典诗歌。这些神话故事或用象征、或用夸张的方式表达了门巴族先民的世界观和宇宙观,反映了传统的民间智慧和逻辑思维。
民间文学_中国门巴族

第四节 民间文学

门巴族的文学艺术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门巴族远古的神话故事,有反映民族心理、生活习俗和愿望的酒歌,门巴语叫“萨玛”,有反映男女爱情的情歌“甲鲁”,还有反映生产与生活的“农作歌”“牧歌”“过山坡歌”,叙事诗以及戏剧等。门巴族既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还有受到广泛赞誉的作家文学,《仓央嘉措情歌》便是享誉世界的著名古典诗歌

一、神话故事

门巴族有神奇的人类诞生神话,如《猴子变人》《三兄弟和扎森木》《镇压妖女》《皮休嘎木》和《雅鲁藏布拐急弯》等。这些神话故事或用象征、或用夸张的方式表达了门巴族先民的世界观宇宙观,反映了传统的民间智慧和逻辑思维。

(一)关于人类来源的传说

很早很早以前,世界上没有太阳,没有月亮也没有人。从天上望下去,一片混沌,什么也看不到。不知在什么时候,天神对猴子说:“你到地上去建立一个人间世界吧。”于是,猴子就从天上下来了。起初他是自己独立生活的,后来,又有一个女神也下界,要与猴子成亲。猴子不知如何是好,就到了天上去寻求神灵的指示。神灵认为他们应该承担起繁育人类的任务,于是猴子便与女神结合了,生了许许多多的小猴子。小猴子们越来越多,最后发展成一大群。但是猴子们不会种田、不会打猎,整天上山爬树采野果、扒树皮,常常饿肚子。于是一个猴子便去天神那里求教,天神给了他一粒谷子,一粒玉米和一粒蔓加,让他带到地上种,从事农业。猴子把种子撒到地上,不久竟然长出了一大片庄稼。从此,世界上有了粮食。虽然有了粮食,但是没有火,无法煮熟食物,于是又有一只猴子到天神那里讨教,天神给了它火种。但能烧熟的兽肉和粮食并不多,不够猴子们吃,于是大家又在一起商量该怎么分。一只猴子说,我们还是吃生食吧。从那时起,吃熟食的猴子的后代,越来越聪明也越来越漂亮,吃生食的猴子一点也没变,其后代至今为止仍旧是猴子。

(二)皮休嘎木的传说

从前,松赞干布想在逻谢(今为西藏拉萨)建一座宫殿,可是,却请不到技艺高超的工匠。后来听人说,印度有个叫皮休嘎木的,手艺十分高超,松赞干布就立刻派人到印度去请皮休嘎木来藏。皮休嘎木被请来了。经过他的精心设计,建造成了雄伟的布达拉宫。松赞干布十分高兴,很欣赏他高超的技艺,准备重用他。这时,一伙没有什么真本事的工匠特别妒忌皮休嘎木,他们施计把皮休嘎木从布达拉宫骗了出来,挖掉了他的双眼。又过了一些年月,文成公主来到西藏(641年),带了释迦牟尼金尊佛像,想建造一个寺庙供奉金尊佛像,可是没有人能设计供奉佛像的寺庙。这时,有一位老工匠想起了皮休嘎木。他四处寻访,终于找到双目失明的皮休嘎木。他问皮休嘎木:“要建造一座能放下牟尼金尊佛像的寺庙需要多少木料,石头和民工?”皮休嘎木想了想,就把需要的材料和民工一一告诉了前来请教的老工匠。正说着,突然刮起了一阵旋风,皮休嘎木听到被旋得沙沙响的纸声,叹了一口气说:“你偷走了我的心。”

老工匠说:“对不起!文成公主从内地带来了一尊释迦牟尼金尊佛像,为供奉佛像要建一座寺庙。我才疏学浅,实在没有办法,才不得已这样做的。”皮休嘎木听后,又把该用什么材料,如何建造,详细地告诉了老工匠。

寺庙建好了,老工匠又来问:“皮休嘎木,释迦牟尼金尊佛像供奉在什么位置?”皮休嘎木说:“供奉在前殿。”所以,在大昭寺内,释迦牟尼金尊佛像是供奉在前殿的。

(三)雅鲁藏布江的急弯

话说雪山之王岗仁波钦,膝下有四个儿女,大哥是雅鲁藏布江,二哥是狮泉河,三哥是象泉河,还有小妹妹孔雀河。有一天,白发苍苍的老阿爸把孩子们叫到身边,说:“你们都长大了,应当出去见见世面。现在,你们就沿着各自选择的道路,到大千世界地去周游一番吧!”兄妹四人就地告别了父亲,兴高采烈地分四路出发了。它们相约在汪洋大海里相会,然后一起乘着云彩回到家乡。狮泉河往西,象泉河往北,孔雀河往南,而大哥雅鲁藏布江一直往东,它想去遥远的东方,绕过许多大雪山和小雪山,穿过无数大、小峡谷,看到两岸茂密的森林,还有白玉般的南迦巴瓦雪峰和加拉则顿雪峰,心里高兴极了,便放声歌唱起来。

这时,一只黑油油的鹞子,落到江面上喝水,雅鲁藏布江问:“喂,小鹞子,你从什么地方来的呀?”小鹞子歪着脖子回答:“我嘛,当然是从汪洋大海里来的。”雅鲁藏布江一听,连忙打听:“你看见我的弟弟狮泉河、象泉河了吗?你看到我的妹妹孔雀河了吗?”其实,小鹞子根本没有到过汪洋大海,更没见过江河三兄妹,便撒了一个谎:“哎嘛嘛!它们早就到了汪洋大海,你再不去的话,恐怕它们要飞回家乡了。”

雅鲁藏布江一听,心儿急得乱跳,江面上掀起滚滚波涛。它赶紧来了一个大拐弯,朝南方的汪洋大海飞快地跑去。再高的山岩,它毫不犹豫地朝前闯;再深的峡谷,它勇敢地往下跳。它一边跳,一边喊:“弟妹们,等等我!”现在墨脱地方的急流险弯,就是它一路奔跑留下来的足迹。

可是,当雅鲁藏布江来到汪洋大海边的时候,它连弟妹们的影子也没见到。雅鲁藏布江非常后悔,因为它没有去到太阳升起的地方。从此,它恨透了说谎的小鹞子,不许它喝自己江里的水。直到今天,小鹞子还是不敢落到江面上来,只是不停地在半空中一边盘旋,一边喊:“我渴!我渴!”老人们都说,这是说谎的报应!

二、民间故事

在门巴族聚居地区除了世代流传下来的许多神话传说故事以外,还流传着许多民间故事,这些故事有的讲述人间真情,有的讲述道德与智慧,有的警示世人,有的规劝训诫,如《杰波嘎拉旺布与卓娃桑姆》《猎人与凶狮》《猴子与野鸡的故事》《杜鹃与斑鸠》等充满智慧、美丽动听的故事。

(一)《猴子与野鸡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被人们称作“白域吉姆炯”的吉祥之地,那里上有白银般的雪山,中有广袤的草原,下有茂密的森林,而且鸟雀异兽安详栖息在这美丽的地方。野鸡和猴子便凭借各自的能力互助友爱地生活在这众多的生灵中。

平日里,猴子为野鸡采摘果实,而野鸡则帮猴子拣草。久而久之,他们俩就成了知心的朋友,并经常到对方家做客。有一天,猴子到野鸡家做客时,野鸡做可口的蛋炒米饭来招待猴子。猴子非常满意,心想:野鸡如此款待了我,我也要好好善待它。于是,邀请野鸡第二天到它家做客。第二天野鸡准时赴约。猴子就模仿野鸡卧在干草中央准备下蛋,可是怎么也下不出蛋来。于是它将干草窝搭在锅里,锅下还点上火,自己便卧在锅里继续下蛋。尽管看见炊烟缭绕,但仍见不着蛋的影子。没过多久,猴子受不了滚烫的疼痛从锅里跳了出来。这时,野鸡看见猴子被火烧得黑红的屁股后,忍不住抱着肚子狂笑起来。由于野鸡笑得太过分,把自己的眼睛都笑红了。从此猴子的屁股就变成了光秃秃的,野鸡的眼睛就变成了红紫紫的。因此,在门巴族民间流传着的关于讥讽装模作样的谚语:“猴子模仿野鸡行,自己屁股被火烧”,这一典故就有可能出自这个故事。

(二)《猎人与凶狮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猎人在山上布满了暗套,有一天一只狮子路过时,被暗套困住了。当猎人走近狮子时,狮子恳求猎人放了它,并承诺如果猎人饶他不死,它以后就天天为猎人猎捕飞禽走兽送到家里。猎人信了狮子的话,就把狮子的绳索解下,打算放它走开,但这时狮子却改口对猎人说:“傻瓜,是你想害我的,弄得我几天食不果腹,现在我饿了,我要拿你充饥了!”

猎人很气愤也很害怕,他对狮子说要去找人评理,狮子觉得猎人已是嘴边之食,跑不了,于是便跟着猎人在山里找人评理去了。他们先是找到了一个石洞,听了猎人的话,石洞笑了,说:“你这个猎人真是糊涂,狮子是我的常住客,它住上后我的四周都不得安宁,今天你与它讲良心,讲信誉,我还能为你说个啥?”猎人没有灰心,继续去找人评理,来到桃树旁,桃树对他们说:“咳,评什么理,我们年年硕果累累,供人们食用,可就有那么一些人,供他们吃了还要将我们的树砍倒,真是恩将仇报,这个世界有什么良心?你还要跟我讲良心?”狮子听后,心里更高兴了,但是猎人仍旧相信会有人给出公正的裁判,于是他们打算最后找一个人来评判,这时恰好跑来一个小兔子,它非常聪明,深知自己和猎人都不是凶猛狮子的对手,不能蛮干只能智斗,于是它说:“猎人,你说你救了狮子,狮子却要吃掉你,这种事情不能光凭语言而断,最好咱们还是一起到出事的地点再看一下。”到了出事的地点后,小兔子让猎人把暗套恢复原样,猎人照做了。兔子对狮子说:“猎人设的只是个小小的暗套,而你却是百兽之王,难道你连跨过小小暗套的本事都没有?依我看,你虽然是个庞然大物,但却没什么本事,若不相信我的话,可再试一试你的本事给我看。”

狮子中了兔子的激将法,毫不犹豫地往暗套的方向走去,重新被暗套套上了,在挣扎中被套索勒死了。兔子对猎人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狮子的下场已是得到了报应。不讲信用,丧失天良的,其报应只是时候未到罢了。”

(三)隅南热巴的故事

可怜的隅南热巴和姐姐从小失去了母亲,他们的父亲被一个变化为美女的妖魔迷惑,娶了妖魔做妻子。妖魔的原形很凶恶:左臂挟虎,右臂挟鹿,满嘴长着长牙,口含人尸,专门干吃人的勾当。可是,父亲看不到这些,反而对妖魔恩宠备至,有求必应。妖魔谎称自己的骨头断了,说只有吃了孩子们的心才能好,存心吃掉隅南热巴姐弟。父亲不但不阻止恶魔,反而帮助恶魔要挖出孩子们的心。接连几次,都是因为得到了好心人的搭救,姐弟俩才幸免于难。姐弟俩虎口逃生,远离家乡去逃难,隅南热巴在一个地方做了大官,变成一个小姑娘进入妖魔住的房子,他看见父亲的血都快被妖魔吸干了。于是他对妖魔说,你需要七天不出门,整整念七天的经。妖魔不知是计,按隅南热巴的话做了,趁妖魔念经的时候,隅南热巴将屋门拴牢,窗缝堵死。妖魔关在屋子里出不来了。随后,隅南热巴请来五个坎主神帮忙,拔掉妖魔的长牙,放大火烧死了他,救出了父亲,一家人终于得以团聚。

三、民间诗歌

《萨玛酒歌》和民间古典情歌是门巴族中广泛流行的两种抒情民歌。萨玛酒歌分独段体和多段体两种,以多段体居多。在结构上,一般一首完整的多段体诗分为3段。每段由3行或5行诗构成。每行有6音节或9音节,也有7音节或8音节构成一行诗的。顿律通常为3顿。萨玛酒歌题材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萨玛流行于门隅,多用于节日、酒会、婚礼、远行和生产中,歌词生动,曲调欢快高昂。如歌颂和赞美家乡的萨玛诗歌《家乡》《今相聚,但愿天长地久》和《鹤歌》,热情讴歌了家乡的富饶、美丽与神奇。萨玛酒歌,传说最早是由一位名拉布热的人创作的,他唱了一辈子歌,把欢乐传给了人们,最后他造化成佛,是门巴族传说中的歌神。兹举数首于下:

萨玛·家乡

家乡的山谷静谧安适,太阳的光芒欢乐相聚。
祝愿相聚,永不分离,如若分离,愿再相聚。
家乡的村寨静谧安适,我们亲友欢乐相聚。
祝愿相聚,永不分离,如若分离,愿再相聚。

萨玛·悲歌

不思不想尚得过,愈思愈想悲愈多。
我做佣人如牛马,权把苦汁当酒歌。

酒歌抒发了门巴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团聚时的欢乐、分离时的悲伤和对未来的寄托。对于逃亡和做佣人如牛马的诗作,抒发了农奴的不满与抗争精神,民歌成为门巴族人民斗争的武器。如,在门隅门巴族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民歌:“波拉山的顶峰,雪的铁锁锁住,天宇太阳光芒,请把铁锁打开。”这首民谣深刻地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野蛮。表达了门巴族人民渴望太阳,渴望自由,渴望幸福生活的愿望。

情歌也是门巴族诗歌的重要诗体。门巴族情歌多为独段体,基本结构为每首诗4句(偶尔有6句),每句6个音节,分3顿,每顿均为两个音节。结构短小,易唱易诵,音韵铿锵,节奏鲜明,善用比兴手法,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情歌主要以爱情和婚姻作为基本主题,有的表达男女双方互相倾慕、爱恋的炽烈情感,有的表现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有的表达对情侣的痴痴思念,有的抒发由于爱情悲剧引起的忧伤与哀怨。情歌也触及社会现实的各个方面。现举例如下:

百颗星斗中间,唯独金星耀眼,

百个姑娘中间,唯有措姆(人名)最贤。

雪亮白纸一张,墨迹未曾污染

手握“消桑旺布”(即神笔),任你书写衷肠。

一墨写黑色字迹,已被雨水吞噬,

深刻心上情意,任谁也难拭去。

从那东方山顶,出来白白的月亮,

未嫁少女的面容,显现在我心上。

杜鹃从“门”地来时,适时的地气来了,

我同爱人相会后,身心都舒畅了。

祝愿真挚爱情,铸成莫大欢乐,

如同豌豆吐须,手牵手的结合。

木料也有雌雄,已经榫合紧密,

我劝木匠罢手,利斧也难分离。

莫说薄暮来此,勿言破晓归返,

保密原本无用,足迹也印雪上。

借着皎洁的月光,坎坷夜行山冈,

未曾遇见知心,却有魔鬼作怅。

孔雀身披彩霞,岂能落脚沙坝,

劝君再莫痴想,各走各的路吧!

在门巴族古典情歌里,仓央嘉措的情歌,在门巴族民间文学中,乃至西藏文学史上,都有广泛影响和极重要的地位。由于他经历了丰富的民间生活,又深受民歌的熏陶,所以他有很高的文学修养,特别具有艺术性、概括性强、刻画深刻、感情饱满的特点。作为格鲁派的达赖喇嘛转世系统,是被禁止与妇女接近的。而六世达赖仁增仓央嘉措的情歌,却揭开了把人神话的帘幕,表现了他对宗教戒律的叛逆,道出了被宗教约束的、被尊为“活佛”而实际是一个人的内心真实的感情。这些情歌一直流传在民间。他的情歌,脱胎于门巴族民歌,在格律、艺术风格上都保持着门巴族情歌的特色。

门巴族民歌曲调中,有一种叫“东三巴”的喜歌,即门隅东三巴地方的歌舞。歌声高昂动听,舞姿典雅优美,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门巴族人民歌舞常用乐器伴奏,其中最具有特色的是笛,只有四个音孔,类似古代的“羌笛”,在汉朝时称羌笛为“篷”,也只有四个音孔,被京房在后面加了一个最高音的音孔。

四、叙事诗和戏剧

在门巴族民间诗歌中,叙事长诗《太波嘎列》是一部规模较大、流传广泛的作品。相传叙事诗的主人公太波嘎列是门巴族的牧业始祖。他出生于贫苦人家,很小就失去了父母,游荡在深山与群兽为伍。后来,他到了白玛拉姆湖边,见到拉加贡姆(指雪鸡)神鸟在沙滩上生了3枚蛋,蛋变成了黑、白、花3种毛色的牛。他牵回黑牛,从此门巴族有了牧业。叙事诗从人们对太波嘎列的召唤祈求开始,详细叙述了神牛的降生、牵牛、放牧、搭帐篷、修炉灶、拴狗、挤奶、打酥油、迁牧场等,相传太波嘎列还是搭帐篷、修炉灶的发明者,为门巴族人民所崇敬。

东三巴曲调和四孔笛,至今尚流行在墨脱县的门巴族中。夜晚的火塘边,老人吹笛,如怨如诉,余音袅袅。缅怀着本民族的历史,把人们带到过去苦难历程的回忆中。听众深夜不散,常有人禁不住流泪抽泣。“喜歌”因歌词内容或曲调的变化而成为哀怨、欢喜之歌。

门巴族戏剧是门巴族丰厚的民族文化艺术之花。门巴戏保留了戏剧的早期形态。例如《恰木》(即跳神舞)是门巴戏传统剧目,这出戏一般在大型宗教活动中演出。内容反映门巴族人民反抗旧社会的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故事。表演时戴面具,不同的动物形象还要身披不同的饰品,多以动物的皮革、羽毛披挂在身。表演中模拟各种动物的姿态和动作。人物道白很少,跳时不唱,唱时不跳。没有固定的戏班和专职演员。这出戏的表演形式十分粗犷和古拙,保留着早期戏剧的古老面貌。

门巴戏的传统剧目还有门隅勒布勒门巴民族乡的《阿吉拉姆》,贡日门巴民族乡的《嘎尔恰木》,基巴门巴民族乡的《巴格恰木》等。

在西藏传统的八大戏剧中,有一出剧名叫《卓娃桑姆》,这是门、藏人民家喻户晓、共同喜爱的优秀剧目。关于《卓娃桑姆》戏剧的由来,许多学者根据有关资料和民族学调查材料,认为这出戏是门巴族创作的。《卓娃桑姆》这个戏剧脚本,是五世达赖喇嘛的德门弟子和密友梅惹喇嘛·洛追嘉措(门巴族)创作的,其内容和人物是反映门巴族历史上嘎拉旺布(门隅达旺地区土王)时期的历史传统故事。门隅门巴族的《嘎尔恰木》《巴格恰木》戏剧,据说,由德尔顿热那林巴(7世纪1403水羊年,生于今西藏洛扎县境内,其父名曲布朵帝达尔、母名斯塔梅)大师所创立,主要在门隅勒布一带流行,后来,这出戏在门隅达旺、邦金等地盛行,深受广大门巴族人民的喜爱。

此外,门隅还出现了好几位在政教界有名望的人物,如梅惹喇嘛·洛追嘉措,十三世达赖司伦雪康·顿珠平措(麻玛那卡人,即今麻玛门巴民族乡麻玛村),甘丹寺大活佛赤达(乌金林人)曾任十三世达赖的哲学助理,错那贡巴孜活佛(打龙宗拉加日楚人)是哲蚌寺洛色林扎仓活佛。这些代表人物在沟通门、藏文化方面,都具有一定影响。

总之,构成门巴族文学遗产的,不仅有丰富的民间文学,也有用藏文写出的书面文学。西藏名剧《卓娃桑姆》和《仓央嘉措情歌》是其中的佼佼者。《仓央嘉措情歌》已名列世界文学史册之林,我国国内已有多种译本出版,国外有英、德、俄、日、印度和蒙古等国文字的译本在世界上传播。门隅门巴族的戏剧《阿吉拉姆》《嘎尔恰木》《巴格恰木》也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保护序列,得到了传承和有效保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