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文本构成事态的要素的分析

新闻文本构成事态的要素的分析

时间:2022-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即使在新闻评论文本中,“何事”也是一个最基本的要素,没有“事”就无从评和论。正因为如此,新闻文本中“何事”占主要地位和突出位置。新闻消息类文本,“何事”在整个事态信息中处于核心地位。

一、构成事态的要素

新闻文本的信息主要是关于新闻事实的信息,它包含着新闻事实的事态构成诸要素,如事实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因果等等。而在新闻传播中,五W是新闻文本的事态构成的基本要素:

when——何时,事实发生的时间;

where——何地,事实发生的地方;

who——何人,处于事实中的人物;

what——何事,事实的主体;

why——为何,事实发生的原因及有关情况。后人在实践中,为了更全面地说明新闻学的理论问题,随着背景新闻的出现,又增加了“how”(如何)。一段时期,五W一H成了西方盛行的衡量消息新闻价值的标准。这六要素构成新闻文本的整个事实形态,但在不同的新闻文本中,它们并不具有同等的地位和作用。按它们在不同的新闻文本中的地位和作用,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类。

1.文本事态的主体要素

无论是何种新闻文本,都是传播新闻事实的,而“何事”(what)理所当然是主体要素。即使在新闻评论文本中,“何事”也是一个最基本的要素,没有“事”就无从评和论。在人物新闻文本中,“何事”表现为“何人做何事”,“何事”仍是核心要素,没有“事”就立不起人。正因为如此,新闻文本中“何事”占主要地位和突出位置。新闻消息类文本,“何事”在整个事态信息中处于核心地位。传统消息文本的典型模式,导语要叙述“何事”,主体又具体叙述“何事”,“何事”的地位得以绝对突出。如《李登辉在抗议声中下台》,导语一开头就把“何事”摆出来:“迫于民意的巨大压力,李登辉今天上午宣布辞去国民党主席职务。”[15]主体再具体展开对李登辉迫于民意下台的叙述。

在其他的叙事性新闻文本中,为了突出“何事”的地位,也常在文本开头对“何事”作概括叙述。

2.消息文本的标识要素

在新闻事态的六要素中,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是新闻消息文本的标识性要素,在动态消息中是必备条件。譬如《十四名下岗工竞得道路保洁权》[16]:

本报青岛讯(记者于晓波 毕华德) 3月24日上午,随着青岛市教师之家礼堂一声声清脆的拍卖槌声,青岛市市南14条道路保洁权被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在竞标中夺走。这是青岛市首次以拍卖形式对环卫岗位招标。

……

这是一个动态消息文本,导语的开头就包括了三个必备的标识要素。而在非动态消息中,标识性要素并不显得特别重要,何时、何地即使有也可以是宽范围的、大概的。特别是“何时”要素,在动态消息文本中是“及时性”的体现,不仅必不可少,而且表现具体,放在文本的开头;而非动态消息的新闻文本,“何时”即使有也不那样确切,那么突出。譬如《两万张地图走进清河县农家》:

本报讯 过去在家里墙壁上挂“胖娃娃”的清河县农民,如今挂起了中国和世界地图[17]

这是一篇非动态消息文本,文本旨在通过买地图、挂地图反映农民生活观念的变化,反映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变化。而这个变化是没有确定时间的,因此导语中只用了一个表示宽泛时间段的“如今”,与“过去”相对。文本中虽然也有几处具体时间叙述,但构不成必备的要素,更不是标识性要素。

3.新闻事态的深层要素

新闻文本是传播事实并借以传播理念的,不但要说出事,还要说出怎么样和为什么。因此,新闻六要素中,如何(how)和(或)为何(why)与何事一起构成表现事实的实质内容,是反映事实本质构成的要素。

何事是事态的存在表现,如何、为何是事态的深层表现,它们分别与人们认识事物的三个层次对应。“何事”是事物具体存在的认识反映,它是整个新闻事实的核心;“如何”是事物运动轨迹和状态的认识反映,是事实的过程与结果,众多情况下它是受众对新闻的期望所在;“为何”是事实内部逻辑构成和关系的认识反映,是对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探究。

这三个要素在不同的新闻文本中,地位也有一定的差异。一般而言,消息类文本中的动态消息文本以“何事”为核心,有时也有“如何”,展示“何事”的具体发展过程。如《十四名下岗工竞得道路保洁权》叙述了竞标、得到、职责、上岗的情况,回答了“如何”。而非动态消息文本在叙事层面上,虽然仍以“何事”为主体,但重点是要表现“如何”或“为何”,“如何”或“为何”才为核心要素。如《两万张地图走进清河县农家》,文本主体叙述了农民买地图的典型事实:“大寨村30岁的农民、经济师薛增珍,先后买过8张中国和世界地图。”叙述了农民买地图的普遍性:“拥有6万多农户的县,今年仅从书店购买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册、中国交通图册,就达26000多张(本)。”但文本从根本上说,是通过买地图、挂地图这一现象从个别到普遍的变化,反映农民生活观念的变化,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从‘土里刨食’走上务工经商。”在这里,“为何”是核心要素。至于报刊、广播通讯文本、广播电视新闻专题文本等深度报道形式,其重在“如何”,着重展示事物的运动过程;其核心是“为如”,深层次地揭示事实的本质,表达传播思想观念。新闻评论文本,主要就是以事论理,“为何”毫无疑问是核心要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