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太原街的记忆版图

太原街的记忆版图

时间:2022-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58年的太原街一个人的记忆是有限的,一座城市的记忆却能无限深厚。踏上太原街记忆的版图,这里曾留有沈阳最独特的一段时光,这里有一代又一代沈阳人口口相传的往事,这里有父辈的初衷、有后代的追念。太原街圈儿楼,是几代沈阳人心中深刻的生活记忆。新中国成立后,沈阳市政府将太原街的百余家商铺收归国有,1950年人民政府指定成立一家国营百货商店,主要目的是为了与私营商业争夺市场,平抑市场物价。
太原街的记忆版图_国之长子

1958年的太原街

一个人的记忆是有限的,一座城市的记忆却能无限深厚。一条街区,一栋建筑,都能将城市与人的精神打上深刻的烙印。踏上太原街记忆的版图,这里曾留有沈阳最独特的一段时光,这里有一代又一代沈阳人口口相传的往事,这里有父辈的初衷、有后代的追念。穿过那些已经远去的小巷,追寻消失了或是尚存的建筑,我们可以体味沈阳人的生活变迁,时尚的潮起潮落。

圈儿楼那些事儿

1935年,日本商人在今中兴地段(老联营公司原址,后拆迁修建中兴一期)开设“中谷计时店”,同年修建了以“春日町”命名的“春日町市场”,因为是圆圈形建筑,老百姓也称其为“圈儿楼”。新中国成立后,圈儿楼先后被称作“和平市场”“蔬菜水果第一商店”“食杂第一商店”“东方红副食品商店”,最终“和平副食商店”的名称留存最久。

太原街圈儿楼,是几代沈阳人心中深刻的生活记忆。

跟老联营公司这一类的经营衣帽等相对高档货的商场不同,圈儿楼在沈阳解放后经营副食,老百姓讲话,只有吃饱了才有精力去打扮,所以圈儿楼对于沈阳人的意义要大于其他任何一个商场。当代作家马原在小说《没住人的房子总归要住人》里曾提到过沈阳的“圈儿楼”,他描述到:

“那个商场非常大,据说是全东北最大的,据说卖货员就有上千个。据说中间是存放货物的地方,大到可以做足球场。你进去了也能觉出通道不是直的,有很大的弧度跟直的也差不多。走着走着就忘了,好像是个没头没尾的商业街,只有左侧是绵亘不绝的柜台,当然前提是你无论从哪个门进来都必须拐右手方向。一共好像是六个门,门都是贯穿的,可以再向右拐到街上,也可以向左拐进内部货场。我并不经常去买菜,妈妈从来就说小孩子进去容易走丢了。是的,你如果记不住从哪个门进来的,你出去就可能拐到一条陌生的街道上,我就有过那么一次,我真吓坏了,后来是交通警察把我送回家去了。”

圈儿楼不仅是老百姓满足物质需求的主要商场,也承载了一代沈阳劳模精神。1975年,“卖菜劳模”李素文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一时间成为沈阳街头巷尾百姓热议的话题。1933年出生的李素文原籍河北,1956年在沈阳南塔第二副食门市部卖菜,不久调到和平副食商场工作。很多生活在20世纪60年代的沈阳人,都去圈儿楼里围观过李素文卖菜,当时的火爆程度不亚于现在追星的90后围观某些明星。

那是个质朴的年代,一个真正意义上“劳动最光荣”的年代,一个以现在的价值观完全无法想象一个卖菜的阿姨能引起全国瞩目的年代。李素文是那个特殊年代的产物,正如她所工作的圈儿楼,在被时光冲刷后,成为老沈阳记忆的沉淀。1984年,随着太原街整体改造,这座具有近60年历史的老店被拆迁,圈儿楼命运就此终结,连同太原街商铺紧凑、喧哗热闹的场面一同留在沈阳人的记忆里。

1985年拍摄的老联营公司。同年夏天,老联营扒掉,原地盖起了沈阳中兴商业大厦。

1991年拍摄的沈阳联营公司内部场景

先上饭馆,后上联营

老沈阳曾经有这样一段颇具趣味的顺口溜:热烈欢迎,屯老二进城!先上饭馆,后上联营。先买花布,后买烫绒。脸刮得去青,眼喝得通红。喝完汽水,不知道退瓶;看场电影,不知道啥名——钱不花了,决不出城!

这段流行于20世纪80年代的顺口溜,至今仍被很多沈阳人乐道。上至八旬老人,下至90后年轻人,都会想起其中最知名的那句“先上饭馆,后上联营”,其中的联营指的就是成立于1952年的老联营公司。

提起联营公司,沈阳人都不陌生。当时老联营公司位于太原街西侧,处于今天中兴大厦的位置,前身是日本人建于1935年的中谷时计店。新中国成立后,沈阳市政府将太原街的百余家商铺收归国有,1950年人民政府指定成立一家国营百货商店,主要目的是为了与私营商业争夺市场,平抑市场物价。这样中谷时计店就变成了国营贸易企业联合公司,简称联营公司,也就是沈阳人说的“老联营”。

此后的三十余年间,老联营公司一直是太原街上最令人向往的消费场所,在沈阳的商贸市场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很多沈阳人都记得,在计划经济时期,几乎所有商店经营的商品只能从市内指定的三级批发站进货,而老联营公司却有着直接向国家一二级批发站进货的资格,所以只有在老联营公司才能买到一些紧俏商品,尤其是花布。

当年老联营公司的花布小组是明星单位,曾出现过“十姐妹”。这些从各个商场劳模中挑选出来的女营业员,不仅服务周到,还亲自到沈阳甚至各地的纺织厂挑选布料,这在沈阳可是独一份。按照当时的社会消费水平,老联营公司是一家比较奢侈的消费场所。当时老联营公司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绝不亚于现在的各大高档百货商店,这也就应和了进城一定要去联营的那句话了。

1978年,经济改革的浪潮席卷而来,随着商品流通的加速,进货渠道的畅通,商品的种类和具体品种都在增加,老联营公司的万余平米经营面积已经开始显得明显不足,沈阳市场迫切需要建设一个大型百货商店。1979年,沈阳市政府在南京街和中华路十字路口东南角投入重资,历时三年盖起一座新的联营公司,不仅满足了市场需求,更促进了太原街商业区的延伸,扩大了太原街的影响范围。

中兴的崛起

1987年12月10日,中兴-沈阳商业大厦开业,当时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建成伊始便打破太原街乃至整个东北的商业经营模式,走上时代的前端。

1995年“中兴商业集团”正式成立,是沈阳第一家商业集团,成为沈阳及其周边城市最大的百货零售企业。这一年中兴获得“全国百家最大零售企业”称号,国家级领导多次前来视察。

无论是销售模式还是整体管理,就连员工的工作劲头,那时的中兴在沈阳市都数一数二。可以说,中兴作为中高端商场,代表了沈阳最前沿的时尚风向。明星走秀、中兴服装节、文艺下乡农民进城,这些当年的营销手段,在现在看来仍不过时。

那时每当周末的早晨,从沈阳站下火车的大批外地人会奔向中兴,商场尚未开始营业,便等在门口。等到营业员就绪,商场开业时间一到,外地人和本地人混合的购物大军就会涌入商场。耐人寻味的是,跟着顾客蜂拥而入的还有大批的小偷,这些“三只手”也把中兴当做了聚宝盆,可见当时中兴客流量之大、销售额之多。

中兴商厦这一巨大的商业航母挺立在太原街街头,是近三十年来沈阳商业发展的代表性企业。三十年间,中兴先后经历了与联营百货、中街商业城三足鼎立,到沈城商场独霸,再到现在被其他商业模式冲击三个发展阶段,这实际上跟太原街的发展、跟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潮流密不可分。如果说中兴是太原街商业的缩影,那么太原街便浓缩了中国商业的灵魂。

人在变,我们生活的城市在变,太原街也在变。唯一不变的,是太原街给这座城市带来的辉煌记忆,是这里百年来为沈阳铸就敢试敢闯、不断突破自我的商业性格

中兴,如一艘巨大的商业航母,在太原街杨帆前行。

太原街夜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