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位工作推动了上海高等教育的发展

学位工作推动了上海高等教育的发展

时间:2022-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贯彻学位条例培养高级人才 ——学位工作推动了上海高等教育的发展桂水德[1]实行学位制度,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和评价学术水平的标准,是推动培养和选拔专门人才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实行学位制度以来,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和科学事业的蓬勃发展,同时推动了上海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贯彻学位条例 培养高级人才
——学位工作推动了上海高等教育的发展

桂水德[1]

实行学位制度,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和评价学术水平的标准,是推动培养和选拔专门人才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建立学位制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大改革。如果说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是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的完善,那么1981年实行学位制度是研究生教育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实行学位制度以来,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和科学事业的蓬勃发展,同时推动了上海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一、人才培养层次趋向合理

1949年,上海的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的在校学生分别为2 802人、17 406人、122人,呈“两头小、中间大”的状态。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夕,上海逐渐培养研究生,1956年为805人,1965年为559人,至1965年高校累计培养研究生共2 262人,但发展比较缓慢。1978年全国恢复招收研究生制度。从1981年实施《学位条例》后,开始招收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规模迅速扩大。至1989年,在校研究生的总人数为9 120人,是1949年的74.8倍,其中博士生1 055人,硕士生7 528人,研究生班研究生537人。1981年至1989年的9年中,共有毕业研究生15 741万人,是“文革”前17年的8.7倍。同时,专科、本科教育也得到了发展。1989年,上海市普通高校专科、本科、研究生的在校人数分别为32 127人、93 964人、9 120人,其比例已调整为3.5暶10.3暶1,人才的培养层次结构日趋合理。

二、学位授予基地逐渐形成

从1981年实行学位制度以来,全国经过学位授予单位、学科专业点和导师的三批审核和一次特批,已为上海做好学位授予工作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学位授予单位的严格审核,促进了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学科建设和学术梯队的加强。目前,上海不仅本科和专科教育发达,而且形成了学科门类较全、结构比较合理、教师力量较强、校所并存、层次分明、条块结合、科研基础扎实的研究生培养基地。

从1983年以来,上海的高等学校学士学位授权点增长很快,已从当年的421个发展到目前的723个。上海的31所本科学校设有302个本科专业,共522个专业点。

上海高校在授予学位的各学科门类中都有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在63个一级学科中,有43个博士点、54个硕士点。在646个二级学科中,有180个博士点、346个硕士点。

据1989年统计,上海普通高校有教师26 529人,其中教授1 358人,副教授5 845人,研究生导师3 664人,占教师中教授、副教授总数的50.87%,其中博士生导师338人,硕士生导师3 326人。

学位授权点的分布特点之一是中央与地方兼存,条块结合。在31所学士授予单位中,部属高校有21所,设置378个本科专业点,占72.41%;市属高校有10所,设置144个本科专业点,占27.59%。在硕士点中,属中央部委系统的占79.36%,地方占20.64%。博士点中,属中央部委系统的占87.43%,地方占12灡57%。

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同时布点,形成了校所并存、以校为主、互相促进、互相配合、协作培养研究生的体制。上海有硕士点单位中,高校占84.67%,科研机构占15.33%;现有博士点中,高校占86%,科研机构占14%;现有博士生导师中,高校占73.2%,科研机构占26.8%。

高等学校学位授权点分布的特点之二是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在上海的8所全国重点高校,设有163个博士点,占全市18所博士学位授予学校拥有博士点总数的77.99%;设有硕士点252个,占全市25所硕士学位授予学校拥有硕士点总数的63.08%。建立研究生院的5所重点高校拥有114个博士点、235个硕士点,分别占全市高校相应学位授权点的54.55%和42.1l%。

三、全面开展学位授予工作

实施学位条例以来,上海的学位授予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从1981年至1989年止,普通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共达146 585人,其中90%以上取得学士学位;高校毕业研究生共15 741人,其中90%以上取得硕士、博士学位;全市已授予博士806人,硕士16 520人,其中高校分别占75.19%、87.43%,科研机构分别占24灡81%、12.57%。

1985年开始,上海进行在职人员申请博士、硕士学位的试点。至今,开展试点的单位有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医科大学、华东化工学院、上海外国语学院、中国纺织大学、上海机械学院、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上海工业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中医学院、第二军医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国科学院在沪的7个研究所。至今,已向在职人员授予博士学位10名,授予硕士学位374名,为在职人员不脱离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学习而取得学位开辟了渠道。

为了加强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上海从1983年开始逐步开展名誉博士学位的授予工作。目前,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同济大学已向日本、美国、英国的6名著名科学家、学者和社会活动家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四、主动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

在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上,上海有着重要地位。上海拥有的博士点、硕士点、博士生导师和研究生招生人数分别占全国的13.28%、14.24%、10.28%和12%。至1989年底,上海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人数分别占全国的16.1%、11.0%,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和输送了一批质量较高的专门人才。

毕业研究生补充到高等学校、科研机构、重点企业、医学卫生和党政机关等实际用人单位,改变了高层万次专门人才紧缺的局面。许多毕业研究生已经成为所在单位教学、科研或专门技术工作的骨干,还评定了高级技术职称。据1989年统计,上海普通高校在26 529名教师中,具有毕业研究生学历的有6 151人,占23.18%,其中有博士447人,硕士4 191人,无学位者1 513人。在具有毕业研究生学历的教师中,教授407人,占教授总数的29.97%;副教授903人,占副教授总数的15.45%;讲师2 355人,占讲师总数的23.13%;教员132人,占教员总数的21.58%;助教2 363人,占助教总数的27.56%,从而提高了师资素质,改善了教师队伍结构,结束了由同一层次毕业生当教师教同一层次学生的局面,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条件。

五、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上海有51所高校和1 100多个研究所,科研力量雄厚。其中,61个单位有硕士学位授予权,38个单位有博士学位授予权。这些单位在10年内为高校和科研单位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为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在“七五”期间,研究生学位教育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支柱。从1986年至1989年,上海高校平均每年承担研究与开发课题7 330项,投入年均人员11 548人,其中研究生为2 175人,占投入课题人员的18.83%。投入科研的研究生从事基础研究占22.25%,应用研究占61.7%,试验开发占15.36%,推广应用占0灡69%;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占24.41%,工程与技术科学的占55.63%,农业科学的占0灡69%,医学科学的占17.24%,其他科学的占2.02%,可见研究生在高校科研机构中作用之重要。上海高校的118个研究与发展机构中,平均年研究与发展人员为4 225人,这些机构每年有博士和硕士研究生2 004人,两者之比为2.1暶1。

研究生在学时就直接参加了科研工作,毕业后被补充到科技队伍中,成为科研领域的一支生力军。高等学校依靠教师(含研究生指导教师)和研究生承担了大批科研任务,取得了瞩目的成果。上海高校在1989年共出版科技专著679部,发表学术论文9 660篇,鉴定成果689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及部门和省市的科技进步奖共244项。这些科研成果的获得,与研究生及其导师的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

六、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不断深化

实行学位制度10年来,上海研究生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从招生点与学位授权点的不一致转变到一致

1981年至1989年,没有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点也可以招收研究生,在经过三批学位授予单位的审定以后,上海和全国一样,从1989年开始实行有学位授权的点才能招生的办法。目前,研究生招生点已与学位授权点保持一致,为加强研究生发展规模的宏观控制创造了条件。

2.从发展招生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

上海研究生教育向社会输送人才,缓解了教学和科研人员紧缺的状况。在“六五”期间,一度产生招生人数过多、发展速度过快,出现了一些供需脱节的现象。在“七五”期间,按照原国家教委的要求根据指导教师力量、专业点多少和设备、设施等学校整体条件来分配招生名额,注意了发展规模与速度的控制,减少了硕士生的录取人数,如1985年为4 683人,1989年为2 838人,1990年为2 799人。同时贯彻按需招生、择优录取的原则,加强对考生思想表现和实际能力的考核,从而保证了新生的质量。

3.从封闭型办学向开放型转变

长期以来,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和学位授予工作都由同一个单位独自进行,很少与外单位特别是与用人单位发生联系。在贯彻按需发展原则以后,实行了按需招生、按需培养、按需分配、按需布点,采用了委托培养、定向培养、在职培养、联合培养,使研究生教育的办学形式逐渐向开放型转变。如1990年上海招收定向研究生为847人,委托培养研究生为87人。

4.培养规格从研究型向应用型发展

1987年前,上海的毕业研究生分配去高校和科研机构工作的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70%至80%。最近几年,流向企业等实际部门的人数正在不断地增加。为了适应毕业生分配流向的转变,在保证学术研究型人才质量的同时,注意了工程类、医学临床类、文科应用类研究生的培养。

5.学位授予对象从毕业研究生向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扩展

为了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上海有16所高校和7个研究所除向毕业研究生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外,还为自学加实践、大学教育加实践、大学后自学加实践等成才的在职人员以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资格申请学位提供了条件。

6.组织学位质量评估从全国性向区域性发展

从1985年开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对部分学科、专业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质量进行了检查和评价。上海的学位授予单位除认真准备、接受检查外,还在市内和校内积极开展了质量评估。1985年和1989年上海市高教局组织专家先后对固体力学、英语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进行了质量评估,专家们对修订培养方案、加强课程和学科建设、改进培养工作等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通过学位授予质量的评估检查,使授予学位的基本质量得到了保证,并有力地促进了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教育的改革。

(刊于1990年第2期)

【注释】

[1]桂水德,上海市高等教育局科研处副处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