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实践当中的感悟

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实践当中的感悟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些年高等教育的发展就是在困难中探索出路,在矛盾中寻求突破。我讲这些年高等教育的实践,国家改革开放30年,我们的高等教育并没有30年。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充分体现到“法无定法,与时偕行”。
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实践当中的感悟_我在青科大听讲座

一、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实践当中的感悟

我先不讲管理,我想讲一下这几年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实践当中的感悟,我作为亲身经历者、亲身实践者,这些年有许多的感悟。市场经济带给了我们很多机会,但是发展过程当中又不是一帆风顺。一帆风顺太幸运了,但是不多。发展往往是艰难的,是曲折的,是充满风险的。在这种艰难创业的过程当中,我们不仅劳其筋骨,而且我们一次一次地触及灵魂,在触及灵魂当中苦苦思索。这些年高等教育的发展就是在困难中探索出路,在矛盾中寻求突破。大家想想,石油大学如此,科大也是这样。一个新校区的建设,不用过多追问了,背后都有一番思索、一番辛苦乃至一番辛酸。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对立造成了和谐,相反才能相成,这些年我们就在这些矛盾当中过来的。

大家知道,今年是国家改革开放30年。举个例子,说现在正在经历三次思想大解放,一般讲是三次,有的讲是四次,但更多的是讲三次。

1978年是一次,那时候国家的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那时候华国锋提出了按既定方针办。如果不突破当年毛泽东同志思想的框架,中国将永无宁日。于是有一个小人物,南京大学政治系的系主任写了一篇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激起了千层浪,一直到总书记胡耀邦同志来过问,刊出来,于是,人们的思想得到了大解放,不管谁说的,不管谁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言外之意,毛泽东做的、说的如果不符合规律,也不行,也要改。

再往后,由于改革开放开始了,这一次思想大解放引发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引领了中国的改革开放,走改革开放之路。改革开放走了10年,由于我们没有搞过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出现了一些前进道路上的问题,这些问题有时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1989年引起了一场动乱风波,动乱风波过后人们开始了怀疑,全国一片沉默,改革开放还搞不搞?这样行不行?全国都动乱了,都闹事了。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从1989年动乱结束以后,1990年~1991年基本上没有什么动静。就在这个时候,又有一个人物写了一篇文章——“改革开放没有错”。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同志南行讲话,走到哪儿讲到哪儿,讲改革开放,这才又重启中国的改革开放,重新让人们的思想解放出来。这一次的思想大解放,引领了中国的市场经济之路,开放走市场经济,定下来了,就这样搞。

从2010年开始,广东省省委书记讲了,我们广东省原来的目标是挑战新加坡,现在看看许多省,至少在某些方面都赶上我们了,有的甚至超过我们了,我们还有没有这个能力、有没有这个意志和魄力来挑战新加坡,怎么办?我们要第三次思想大解放。所以在去年的元月1日,胡锦涛同志写了一篇文章在《求实》杂志上刊了出来——“要继续走改革开放之路”,大声疾呼,这才有今年的政治体制改革,这一次思想解放就是解决我们国家政治体制的问题。政治体制没有那么简单,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大部位制就是一个,大家看讲了半天就讲了一个,实际上动了不止一个,动了七八个,撤掉了四个,下一步还要进一步往下推进。政府职能大部位制,政府职能的变化要开始了,这也是一次思想大解放,很不容易。

我讲这些年高等教育的实践,国家改革开放30年,我们的高等教育并没有30年。前20年,高等教育基本上没有动,从1978年一直到1998年,高等教育基本还是按照原来的思想、原来的思路、原来的体制。真正高等教育大刀阔斧地实行改革是从1998年开始,所以高等教育的改革也就十几年。去年,部属院校每年一次的咨询会上,有一位同志讲“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不平凡的10年,谱写了我国教育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篇章。”10年,就这10年,我们也有一系列的感悟。

第一个感悟,在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做大与做强的问题,怎么样处理,也就是规模与水平,可以说是数量和质量关系的处理问题

img35

◎ 对联

任何一项工作,开始的起步定位是非常重要的,不是做大就是做强。当然,这里面有许多的模式,可以先做强后做大,一个专业,像石油大学的生物工程研究专业,一开始就是做强,我们跟英国牛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合作,一开始就做强,在这个基础上慢慢做大,这是一个模式。也可以先做大后做强,这几年高等教育都是先做大后做强,先扩招,扩大办学空间用地,先把它扩张了,然后再慢慢强化。也可以既做强又做大,甚至可以先做起后完善,先干起来再说能干到什么程度,现在不好估计。先干,总比不干在那儿等强,什么时候等条件都具备了再去做,一切都晚了。这些年就是这样。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充分体现到“法无定法,与时偕行”。

法无定法,这是四川宝光寺一副对联,“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下联“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这副对联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当中,李瑞环、朱镕基、李鹏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看到这副对联,站在那个地方良久不动。为什么?可见这副对联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对人的思想启迪多么大。什么东西都是法无定得法,不要等着有别人跟你说了,有了政策了,再去做,那可能就晚了。你先干,然后是“知非法法也”。以后就知道了,当时没有规律,没有条文,没有政策,或者没有更多人理解,等你干成了,“非法法也”,当时认为不是规律的,法律也认可了,是正确的东西。所以江泽民同志说“与时俱进”。所以,我们这几年的发展就不能等、不能靠,关键是做而不是坐而论道。不干事儿的人坐在那儿讲道理、讲理论,讲得头头是道,滔滔不绝,但若让他干干试试,一干就碰回来了,关键是在做。所以这几年,我们的新校区建设也好,新专业的设置也好,我们的科研、大课题、难课题的攻关也好,无不充满这样一个思想。

第二个感悟,关于必然与或然的问题。就是讲确定与不确定这样一对关系,怎么去把握

我们讲必然,必然就是一定,或然就是有可能、不一定。一般来讲往往我们对必然的东西比较重视,但是对或然的东西往往缺乏信心,这个能走下来吗?这个项目能整来吗?这个机会能攻下来吗?这个专业做了以后能发展吗?前景怎么样?往往是犹豫不决。而恰恰今天所强调的,我们所需要的就是对或然的东西的一种矢志不移的追求。十拿九稳的东西,必然的东西,我们不要放过它、不要错过,就可以了。更多的,我们的发展靠或然。比如说我们中国石油大学,一些博士点的争取、科研所的争取,许多部门充满了或然的色彩,我们有马列主义中国化博士点。说实在的,石油大学的马列主义中国化跟别的学校相比不是强的,我们自己知道还有很多不足,但就在这种情况下,努力把我们的优势全都亮出来,充分去展示我们的实力。所以,有许多的不定因素拿来组合,石油大学就拿来了。一开始包括去争取这个工作的同志信心都不足,但我就跟他们讲,别的学校展示的也是最强的东西,不展示的东西你不知道,也有弱的东西。同样,我们也是展示我们最强的东西,这种例子很多,做成了,我们上一个台阶;做不成,靠近一步,没有白做的事儿。

第三个感悟,关于唯实与唯上的问题,讲规律与现实的关系

大多数情况下,实和上是统一的规律,和上级领导、文件等等是一致的。但也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实际情况和政策制度相背离,这个政策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但是我们国家的政策必须要放之四海,不能说中央一个政策只管山东不管海南,但是山东跟海南差别多大?所以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政策制度和实际情况背离,不一致。而且还出现客观规律与领导的意志相矛盾,主管领导就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主管领导可能就比较主观,领导也不是神仙,就跟客观规律相矛盾了。比如说中国石油大学建青岛校区,就跟领导的意志相背离,怎么办?这种情况下,是唯实还是唯上呢?自古以来,中国讲“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君主非常威严,但是,我们要尊重规律,我们要说服君主,但是要从道。父为子纲,父亲也有不对的地方,那要从义才有道理。许多时候,就是这样才行。

所以,这些年我们的把握,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多么难,我是为了老百姓,我是为了群众,就是要发展第一,机会第一,机会不能错过去。我们建青岛校区,上级领导几次把我叫过去,指着我的脸直问:“你到底想干什么?”就这个样子,不让你干。怎么办?一般情况下,如果我们不实事求是,甚至来说没有勇气,那真的也就放弃了,那么多年都不搞,我干吗?我又不是混不下去了,我在东营那个地方很好,我生活很好,过日子很舒服,干什么?我干事业。我想混日子很好混,我过几年就退下来了,我不能看着石油大学因为地理位置而导致严重的人才流失。后来领导来了,一个一个都来了,谁来谁感动,谁到青岛校区来谁感动。同志们,想干点事业,你说我是为了大家来干事业,有时候也不容易,这里面有唯实和唯上的问题。当然,出发点不是为了我个人。

第四个感悟,关于困境与顺境的问题,讲环境与我们的理智、理性

困境与顺境的问题,讲环境与我们的理智、理性。事业的发展总是波浪形的,总是在否定当中,否定之否定,总是这样在发展。但是,当我们身处困境的时候,我们怎么样去面对,有的人可能一筹莫展,有的人可能就不这样。有的人在这种困境当中奋起,这里面关键有一个理智的问题。没有理智,你在顺境当中可以江河日下,你在逆境当中会一筹莫展。所以,困境考验人的意志,顺境考验人的理智。有了理智,顺境可以干事业,困境照样可以干事业。就是困境中的坚韧,顺境当中的理智。

这些年来,我们体会感到最难耐的时候,恰恰是快要突破的时候。同志们,高校最难耐的是什么?就是贷款还不上,压力很大。你想想,中国的传统就是不借债,背负着债,怎么样能够放松身心去工作呢?难耐,难熬,每当想起这些事儿,有时候就睡不好觉,但也是恰恰快要突破的时候,要坚持,千万不要精神上垮了。现在事实证明,快要解放了,种种信号告诉我们快要解决了。听说快要解决了,我们抓紧时间再贷一点,呵呵。这是一个拐点,拐点到来之前都有一些前兆,前兆把握好,也是个效益。

所以,我们的工作虽然身在困境,但是心要在意境,有一种激情。这些年来,他们说你还不错,没有被压垮,没得精神分裂症,我说多亏心理健康,在困难的时候,想着我是干事业,困难都烟消云散,等过去以后,后来我们讲的时候就成了故事了,你就是故事当中的主人翁,多好,什么困难,无所谓。

第五个感悟,心理与物理,就是讲精神与物质上的一个话题,这是一个历史的话题,也是一个哲学的话题,一个古今中外一直在探索的课题

心理与物理,就是讲精神与物质上的一个话题,这是一个历史的话题,也是一个哲学的话题,一个古今中外一直在探索的课题。就是心理与物理的关系,物理不是物理学,讲的是物质、利益。它的起点就是人心可塑,相信精神与物质的能动性,精神的作用,可以始终给人以自信,最大感悟就是开发人们的潜能,这是心理因素,一个人、一个单位乃至一个民族的软实力所在。这个软实力很重要地表达了人在内部具有物理规范,在外部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这就是一种软实力。现在西方开始一系列的不友好措施,我们理解,他们不说别的,就说中国的软实力在显著增强。所以,一个高校的发展,同样也需要软实力。

石油大学在青岛建校当中,非常困难。我给我们青岛建校指挥部送了一副对联,叫做“将在外不辱使命,心系校事在人为。”精神上给予鼓励,你们远离大本营——东营,你们将在外,不是军令有所不受,而是要不辱使命,能干好,只要心系学校,事在人为,就看你怎么干了。这些年,规律不可违,精神不可丢。

所以,这些年从高校的发展来看,我们在一系列矛盾当中寻求发展、寻求突破。多少矛盾,除了发展当中的矛盾以外,还有很多矛盾,比如公平与效率的矛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矛盾,依法治校和以人为本的矛盾,等等,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这样一些矛盾,在学校里面都有了,我们怎么去把握。

所以我先讲一点这些年来,高校发展当中的一些感悟,这些感悟我想在座同志们也会有感悟,甚至比我的感悟还要更多、更深刻。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先讲点感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