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学疑问设置妙用

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学疑问设置妙用

时间:2022-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教学中,首先导入设疑;其次,正向布疑;再次,自思自疑;最后,综合反馈,双向释疑。同时,设疑需要对学生问题行为进行研究。教师通过设置教学疑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并暗示课堂学习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教学文章,创造出让学生接受知识的良好氛围。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录音、录像、多媒体创设疑问等。

重庆市鱼洞中学 苏 毅

【摘 要】 “疑”是思维发展的动力,设疑是中学外语教学的手段之一,它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经过十年的教学实践,我对设疑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有一定的尝试和心得体会。在教学中,首先导入设疑;其次,正向布疑;再次,自思自疑;最后,综合反馈,双向释疑。同时,设疑需要对学生问题行为进行研究。

【关键词】 设疑 外语教学 思维能力 主动参与 妙用

在当今的外语课堂教学中,有很多教师自觉地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面面俱到,精讲每一个知识点,唯恐有知识讲解遗漏。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即“老师讲,学生听”的传授知识的方式,以掌握知识量的多少来评价,以分数论成败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完全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开发,违背了新课程理念,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新课程改革很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在教与学的双边互动中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与品质。那么如何才能在教学中有效地启发学生,让学生主动开动大脑,积极思维,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呢?有所疑才有所思,“疑”是思维的源动力。所以,我认为,适时设疑是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的表现形式。如果教师在充分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再精心、科学地设计一些问题,变灌输式为引导式,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交际的机会,无论是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是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都起着重要作用。那么,如何设置疑问?它又有什么功能呢?我经过十年的教学实践,做了许多尝试,有了一些实际做法和心得体会。

第一,导入设置疑问,巧妙地创建疑境。

毋庸置疑,“疑”是思维发展的动力。导入设疑就是要在平淡之中求新奇,在平地之间起突兀,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问题的愿望,并进一步激发学生急于解疑的心理需求,激活学生思维,强化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师通过设置教学疑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并暗示课堂学习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教学文章,创造出让学生接受知识的良好氛围。目前的高中教材内容十分丰富,涉及中外风土人情、行为规范、自然科学、卫生与体育、能源与交通等。设置疑问的方式方法灵活多样。其主要有:(1)复习旧知识,以旧引疑。(2)找出学生关注的热点或焦点,以趣味激疑。(3)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录音、录像、多媒体创设疑问等。

第二,正向布置疑问,以疑问促进阅读。

根据整体教学原则,认识课文,首先要从整体入手。要求学生通过听、看,即能对所学文章有个整体的理解,把握文章的基本面貌。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两个中心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对文章的内容加以概括,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和概括力等思维的综合能力。同时,可以采取who,when,where,what,why等设置问题,使学生对整个故事有较好的把握。对一些非故事情节的课文,可以从主要内容、中心主题提问。

设疑以及问题的先后顺序要体现教学内容的体系结构和内在联系,又要符合学生认识问题的主要思路,引导学生在词与句,句与句,句与段,段与篇的联系中展开积极思维活动,求得对部分的具体理解,又获得对整体的全面把握。然后便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

第三,自思自疑,尝试自解。

我们知道每一篇课文都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如果教师的提问只停留在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那么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就比较肤浅,对其内涵就达不到一个理性的认识。因此,在整篇文章理解完之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两个有深度的问题,使学生有发挥的余地。当然,这对教师的要求就要高一些,它要求教师注重钻研挖掘教材,把课文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阐明自己的观点、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这也是在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即“人的素质”的教育,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以讲故事、表演短剧、模拟课文情景等多种形式,挖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拓展其宽度,做到横向议疑,互相启发,互相解释,形成自己的观点后,独创性地用语言表达出来。教师通过自己的“导”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表达力和思维创造力。

第四,综合反馈信息,双向解释疑问。

外语是一门语言学科,除了思想内容外,就语言基础知识而言有“语言点”方面的问题。传统的做法是把语言点罗列出来,举例说明,英汉翻译,或者要求学生自己举例,整个课堂表现为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因为讲少了,知识点遗漏,完成不了大纲规定的内容,学生不知从哪儿练起;讲多了,课堂难免有些沉闷,练习也难保证,不得不将时间向课外延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思考的动力,成为一种知识的容器。那么,能否把讲与练调整为和谐的双向关系呢?我认为,教师可以把语言点设置在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规定语言点的性质和作用,教师以问题引导,巧妙地使学生“就范”,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自然地运用了语言点。语言点以师生互动的方式训练,但是教师的问题应以学生练的需要而确立,这种讲是不需要中断学生的思维和练习时间的,使语言和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练习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第五,设疑需要认识学生课堂问题行为。

设疑时,还需要了解和充分认识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在教学中,我发现有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表达对问题的回答,其原因主要是焦虑,因为“怕出错”,焦虑使学生产生害怕和紧张心理,影响学生的认知能力,导致学生用于记忆和思维加工的能量减少,使学生的语言存储和输出效率降低。Oxford(1999)在进行有关语言焦虑的研究后发现,自尊心强的学生比自尊心弱的学生更善于克服焦虑情绪,从而产生更成功的语言行为。那些焦虑感较强的学生在课堂上常常表现为沉默、消极或被动参与。因此,教师平时要多鼓励学生,多赏识学生,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语言环境。

同时,部分学生有负评价恐惧心理。有不少学生对教师设置的疑问不主动发言,并不是自己没有掌握所学的知识,而是怕说错了被老师或同学嘲笑。有研究表明,过于关注他人对自己的看法的学生,在与他人交往通常是不主动挑起话题或表现得沉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给学生做思想工作,让学生敢开口,多开口。

词汇贫乏也是影响学生回答问题的因素。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听说能力的发展。学生只有掌握了足够的词汇才能读懂听得懂。不少学生语法不错,但由于词汇量不足或对词汇的用法掌握不够全面,从而造成交际障碍。因此,教师在平时要加强词汇教学。

总而言之,设疑在外语教学中是一种必要的手段。它是一种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信息交流的行之有效的执教行为,是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它包括了导入设疑、正向布疑、自思自疑和双向释疑等方法或步骤。教师通过设疑能够了解学生听课质量,启发学生思考,讲解重点、要点、难点及延伸文章内容,检查学生学习成效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具有思维导向、意识导向等作用。与此同时,教师设疑要对学生进行问题研究,讲求设疑策略,注重设疑质量,考虑设疑数量,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伶俐.课堂教学设计操作技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3]赵群.中小学外语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韩新民.外语教学法[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