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刻意练习造就了成功,更有毅力

刻意练习造就了成功,更有毅力

时间:2024-09-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达克沃什与埃里克森最近发表了一篇论文《刻意练习造就了成功:为什么更加顽强的竞争对手会在国家拼字比赛中获胜》62,说明了学生在准备国家拼字比赛过程中,所付出的刻意练习时间是成功最好的指标。刻意练习的概念也可以应用在少于“一万小时法则”的较小范围。

正如我们从斯坦布林克女士的故事中学到的那样,设定目标是利用成长型思维克服挑战的有力组成部分。没有你想要什么的具体想法,没有你打算怎样实现目标的愿景,很容易倒退回固定型思维。毅力的概念通常与成长型思维理论的增长相关联。首先,我们来看看毅力指的是什么,然后再去讨论设定目标的技巧,借以促进学生的毅力。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在他所著的《异类》(Outliers)一书中,记叙了他称之为“10000个小时法则”的内容。61格拉德威尔引用了心理学家K.安德斯·埃里克森(K.Anders Ericsson)的一项调查研究,埃里克森对声名显赫的德国柏林音乐学院的小提琴学生进行了观察与对比,这所音乐学院的学生被人们视为精英中的精英。埃里克森认定,那些有潜力成为世界一流音乐家的学生,与那些相比之下还不错的学生之间的差异,在于每个学生所付出的刻意训练的时间。埃里克森计算出,最好的小提琴演奏者,在他们20岁时,累计练习的时间为10000个小时,而那些“还不错”的学生,累计练习时间仅有8000个小时。随之,他研究了钢琴演奏者,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埃里克森就是找不到神话般的“天赋”的证据——在各个班级出类拔萃的学生中,没有一个学生没有投入这10000个小时,也没有一个投入了10000个小时的学生,被视为“还不错”。

安吉拉·达克沃什(Angela Duckworth)以前是初中与高中的数学老师,现在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兼麦克阿瑟奖(MacArthur Fellow)的得主,她广泛研究了毅力这种品质——她将毅力定义为“对长远目标的坚持不懈与热情”——她认同格拉德威尔所说的“一万小时法则”中那种刻意的练习造就了成功。达克沃什与埃里克森最近发表了一篇论文《刻意练习造就了成功:为什么更加顽强的竞争对手会在国家拼字比赛中获胜》62,说明了学生在准备国家拼字比赛过程中,所付出的刻意练习时间(比如,投入到个人化、集中式的研究与记忆的时间,特别是挑战某个略微超出当前能力水平的方面)是成功最好的指标。学生认为,与模拟拼字比赛以及与朋友或家长一起拼字等其他类型的练习相比,这种刻意的练习不是那么令人愉快,但他们却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参与其中。为什么?按照达克沃什的观点,这就是毅力。

埃里克森在他的著作《刻意练习》(Peak)中辩论说,人们有能力通过刻意的练习来创造自己的潜能,我们不应该相信我们在某些特定的领域中具有天生注定的建立技巧的潜能或培养天赋的潜能。63按照埃里克森的说法,人们应当停止相信,他们具有有限的潜能;恰恰相反,人们应该相信,他们的潜能是可以随着学习与练习不断发展的。

刻意练习的概念也可以应用在少于“一万小时法则”的较小范围。任何人都能利用刻意训练的概念来熟练完成一些较小的任务,比如,学习变戏法、写笑话或解二次方程式。在近期《苹果橘子经济学》(Freakonomics)播客的一次采访中,埃里克森说,他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毕业生参与了“一万小时训练”的浓缩版,他们投入了10个小时的刻意练习时间,去努力掌握或提高打字或倒立之类的技能。

美国的老师也许没有办法亲自训练学生成为某个领域的精英,但我们能够逐渐向学生灌输一种信念,那就是,通过足够的刻意练习与专心致志地投入任务,他们可以获得惊人的进步。这一点在班级中的微观层面即可实现,我们每天都有机会向学生展示,刻意练习与专心学习挑战会导致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