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颜真卿刻苦学习成就大

颜真卿刻苦学习成就大

时间:2022-10-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颜真卿的外祖父是位书画家,母亲也是个知书达理的人。他们见颜真卿很聪明,就教他读书写字。颜真卿很懂事,见母亲为没钱买纸的事犯愁,就悄悄地自己琢磨开了。颜真卿回家以后又在朝廷里做了官,可他心里总放心不下向张旭学书法的事。颜真卿决心为这起冤案平反,他经过一番明察暗访,终于弄清案情真相,重新审理了这个案子,最后解救了蒙冤受屈的人,惩治了失职的官员。

颜真卿(709—784,一说709—785),字清臣,汉族,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唐代中期杰出的书法家。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

颜真卿三岁的时候父亲病死了,母亲只好带着他回到了外祖父家。

颜真卿的外祖父是位书画家,母亲也是个知书达理的人。他们见颜真卿很聪明,就教他读书写字。颜真卿练起字来很专心,一笔一划从不马虎,一写就是大半天。

母亲见儿子练字这样用心,心里又是喜又是愁,喜的是儿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愁的是家境不宽裕,哪有余钱买纸供他练字呢?颜真卿很懂事,见母亲为没钱买纸的事犯愁,就悄悄地自己琢磨开了。

一天,颜真卿高兴地对母亲说:“我有不花钱的纸笔了,您别发愁了!”

“傻孩子,纸笔哪有不花钱的呢?”

“您瞧,这不是吗?”颜真卿手里举着一只碗和一把刷子,欢快地说:“这只碗是砚,这把刷子当笔,碗里的黄泥浆就是墨!”

“那……纸在哪儿呢?”母亲又问。

颜真卿用手指了指墙壁,认真地说:“这就是纸。不信,我写给您看!”

说完,他拿起刷子,在碗里蘸满了泥浆,走到墙壁前挥笔写了起来。等到墙上写满了字,他又用清水把字迹冲洗掉,然后又重新写起来。

看到儿子有了不花钱练字的好法子,母亲高兴地笑了。

由于颜真卿刻苦好学,长大以后,他不但练就了一手好字,而且也成了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辞官拜师

颜真卿26岁那年参加了科举考试,考中了进士。两年以后,他在朝廷里做了校书郎(负责写碑文和祭文的官)。后来朝廷又派他到礼泉县(在今陕西省)去当专门管理地方治安的县尉。

县衙里公事很多,可颜真卿还是不忘练字。虽然大家都夸赞他的字写得很有功夫,他却想,俗话说“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自己写字的功夫还不到家,还要拜高明的人为师才行。不久,他就辞去了官职,拿着自己写的一些字,赶到洛阳去拜大书法家张旭为师。

张旭听颜真卿说明来意,仔细地看了颜真卿写的字以后对他说:

“你的字写得已经很不错了。现在,国家正是用人的时候,你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哪能在写字上花那么多功夫呢?你只要勤练,字就能有长进,就不必拜我为师了。”

【颜体标准字帖】

听了张旭的这番话,颜真卿觉得有道理,见张旭执意不肯收自己做学生,就告辞回长安了。

颜真卿回家以后又在朝廷里做了官,可他心里总放心不下向张旭学书法的事。过了不久,他又一次辞去官职,来洛阳找张旭。

张旭见颜真卿第二次辞官学书法,被他的一片诚心感动,就收下了这个徒弟。颜真卿拜张旭为师后,书法大有长进,张旭对收了这样一个好学生也十分满意。

一天,张旭和颜真卿一起谈论书法,张旭问:“三国时候的钟繇,把写字的方法归结为12个字,你知道是哪12个字吗?”

颜真卿回答说:“是平、直、均、密、锋、力、轻、决、补,还有损、巧、称。先生您看我说得对吗?”

“对!不过你知道它的意思吗?”张旭又问。

“我说不大好,还请先生指教!”颜真卿十分诚恳。

张旭详细解说道:“好!这12个字是书法的精髓。现在,我把自己多年的体会传给你。这‘平’字是说,横的笔画要写得平,但是不能太平,要有气势,不呆板;‘直’字是说,竖画要从不直中求直,下笔要放纵开来,不能歪斜变曲;‘均’字指的是字的笔画和笔画之间的空隙,要均匀自然,不能过远过近;‘密’字是说,笔画相连处要不露痕迹;‘锋’字是指每一笔的收处都要写好笔锋,使它挺健有力;‘力’字很容易懂,是说字要写得有骨力;‘轻’字是说笔画在转折的地方,要轻轻带过;‘决’字的意思是说下笔的时候,一定要果敢坚决,不能胆怯犹豫;‘补’字是头几笔没有安排好,就要设法用下面的笔画来补救;‘损’字很重要,是说在一点一画的书写上,要让人感到还有余意没有表达出来,能引起人的想象;‘巧’字是要把字的形体结构布置得富于变化;‘称’字不但是说字的笔画结构要匀称,在整篇字的布局上,也要大小疏密得当,这样篇中的字看起来才匀称。写字的时候,只要注意按这12个字的要求去写,字是一定能够写好的。”

“先生,您讲得太好了,我明白了写字的门径和精要。”颜真卿高兴地说。

对这12字的解释,张旭以前从来没有向别人讲过,这一次他传给了颜真卿,从此颜真卿的字写得更好了。后来,他融汇了前代书法家的特长,自己创制了一种新字体。这种字体精神饱满,厚重朴实,刚健雄壮,很受大家的喜爱,人们叫它“颜体”。由于学写颜体字可以使人少犯缺乏骨力的毛病,所以初学书法的人都爱习写颜体字。

御史雨

颜真卿的书法学成以后,告别了张旭,回到了长安。过了没多久,朝廷就让他做了监察御史(负责监督各级官员的官)。

一次,颜真卿来到陇右(今甘肃、宁夏、青海一带)去巡查,发现五原(今宁夏盐池县)有一件案子牵连了许多人,是一件冤案。虽然当事人和他们的亲属一再向官府申诉冤情,可办案的官员一直不认真察访审理,结果,案子拖了很久也不能平反。

说来也怪,自打五原出了这桩冤案以后,天就一直大旱,没落一点儿雨。水井干涸了,小溪断流了,田里的庄稼枯萎了。人祸加上天灾,五原的百姓日子过得苦极了。

颜真卿决心为这起冤案平反,他经过一番明察暗访,终于弄清案情真相,重新审理了这个案子,最后解救了蒙冤受屈的人,惩治了失职的官员。五原的百姓人心大快,都说:“颜御史真是为百姓做主的好官啊!”

据说,就在颜真卿为蒙冤的人平反那天,好几个月不下雨的五原,一下子就下了场透雨,枯黄的庄稼没几天就变得一片青绿了。五原的百姓又把这场雨和颜真卿平反冤狱的事连起来,四处传扬说:“准是冤情惹怒了上天,给五原带来这场旱灾,如今颜御史为受难的人伸了冤,感动了老天爷,才有这场大雨呀!这场雨就叫 ‘御史雨’吧!”

壮烈的死

公元782年,唐朝的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发动了叛乱。这时候,颜真卿已经70多岁了,是个德高望重的老臣,在朝里做吏部尚书。一天,宰相卢杞给皇帝唐德宗出主意说:

“陛下,如果派一位有声望的大臣去劝说李希烈,他一定会悔过的。

这样,您不用一兵一卒就可以把叛乱平息了。”

“派谁去合适呢?”唐德宗问。

“我看让颜真卿去最好。他是我朝的老臣嘛!”卢杞说。

【颜真卿坐像 】

唐德宗听了卢杞的话,就派颜真卿去淮西劝降。满朝的文武大臣听说这件事都吃了一惊,暗暗替颜真卿捏了一把汗。因为大家知道,李希烈是个反复无常、凶狠残暴的人。谁去劝降都是凶多吉少,他们也知道卢杞早就恨颜真卿说话太直,他出这个主意一定是不安好心。于是一些人就劝颜真卿,以年高体弱为理由推辞不去。颜真卿明知去了很危险,可他不害怕,对大家说:“我已经是75岁的人了,还有什么可怕的?要是能够说服李希烈投降,国家和百姓就可以免受更大的灾祸。哪怕是只有一线希望我也要去,我就是死也甘心!”说完,颜真卿连家也没回,只带了一个家童,骑上快马就向淮西进发了。

颜真卿见到了李希烈,当他正准备宣读唐德宗劝降诏书的时候,突然从两旁拥出1000多名杀气腾腾的武士来。他们把颜真卿紧紧地围在中央,一边用匕首在颜真卿眼前比比划划,一边大声地叫骂着: “杀死他!杀死他!” 面对这群凶狠的武士,颜真卿的两脚站得稳稳的,脸上的颜色一点儿也没有改变。李希烈见这手不灵,就假意喝退了武士,陪着笑脸对颜真卿说:“颜大人,手下人无理,不要见怪,还得请您在皇上面前替我说几句好话呢!”   颜真卿严肃地说:“别的话少讲,你只要归顺朝廷,自然不会获罪。”

可是李希烈根本听不进劝告。他把颜真卿扣押下来,想借颜真卿的威望来扩大自己的势力。

一天,李希烈设宴把颜真卿“请”了去,一个叛军将领见颜真卿走进来,连忙站起身来说:“久仰颜大人的名望,现在李元帅正要商议建国大计,您来了,这真是上天把一个宰相赐给了李元帅呀!”

听了这句话,颜真卿气得脸都变了色,他厉声斥责说:“谁会当你们的宰相!你们知道颜杲卿吗?他是我的兄长。安禄山叛乱的时候,他起兵讨伐,不幸被安禄山抓住,临死前舌头被铁钩钩断,还痛骂叛贼不止。我今年75岁了,只知道和哥哥一样去死,怎么能帮助你们这些叛贼呢?”

【颜真卿塑像】

李希烈见软办法不行,就想用死使颜真卿屈服。他让兵士在院里挖好了一个大坑,然后把颜真卿带到坑前,威胁说: “颜大人,你到底答应不答应?你再不答应就把你活埋掉!”

“别耍花招了,给我一把剑,我马上就死在你的面前!”颜真卿毫不畏惧地说。

李希烈见颜真卿不屈服,只好又把他关了起来。李希烈不死心,过了些天,又叫人架起一堆干柴,点起熊熊烈火,然后把颜真卿带到火堆前。一个叛将对他说:“再不归顺李元帅,就活活烧死你!”颜真卿轻蔑地看了看那个叛贼,一句话也不说,纵身向火堆扑去。叛将不敢真把颜真卿烧死,连忙上前把他拉了回来。

李希烈不能使颜真卿屈服,又不肯放他回去,最后下了毒手。公元785年的一天,他派人把颜真卿用绳子勒死了。颜真卿这位杰出的书法家和政治家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英勇就义了。他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书法遗产,也留下了高尚的人格。他的字刚劲雄浑,他的品德坚贞不屈,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