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鄂伦春族人冬天狩猎视频完整

鄂伦春族人冬天狩猎视频完整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民间教育长期以来,鄂伦春族青少年的教育,是接受生产和生活的实践教育。鄂伦春族少年,经过这种严格的训练成长是很迅速的。[6]三、体育教育对于长期处于原始社会的鄂伦春族来讲,游戏与体育也是一项重要的教育。赛跑对于需要追逐野兽的鄂伦春族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体育项目。也正是这种长期的实践教育,口耳相传,不断地丰富着教育的内容,使鄂伦春族独特而丰富的文化代代相传。
民间教育_中国鄂伦春族

第一节 民间教育

长期以来,鄂伦春族青少年的教育,是接受生产和生活的实践教育。对儿童、少年和青年进行思想品德、智育、技能、体育等教育,大多是长辈通过言传身教、口耳相传的传统家庭教育的方式。

一、智力、智育的教育

智力、智育的教育主要从生产和生活的实践开始的,这种教育可以分为幼儿、少年和青年三个阶段进行。

幼儿阶段主要是启蒙教育,训练语言和辨别事物的能力。童年是开发智力的最好阶段,也是获取知识的最佳时期。让孩子掌握必备的各类知识,旨在开发小孩的智力,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提高孩子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也通过木刻玩具、剪纸、儿歌、童谣、谜语和传说故事等启发孩子的智慧。孩子从小就跟随母亲一块劳动,跟随父亲上山打猎、下河捕鱼,初步掌握了一些生产方面的知识。与父母一起上山采集,使孩子逐步熟悉周围的山川地形和各种植物的分布、生长情况,知道哪种植物能够食用,哪种有毒等。了解和掌握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特点,让孩子们知道每个季节的特征,并了解四季的变化规律。通过四季变化了解和掌握各种动物的习性和规律,学会生产和生活。孩子从小跟随母亲到河边捕鱼,学会了钓鱼、叉鱼等各种捕鱼方法,还在“乌力愣”周围帮助母亲拾柴、打水、生火、煮肉和晒肉干等,五六岁以后开始学习骑马、驯马和遛马,逐步掌握了骑术。

二、技能教育

技能教育是从生产和生活实践开始的,是教育的奠基阶段。技能教育通过言传身教,教育孩子学会和掌握各种劳动和手工技能,学会生存。这个阶段是从10岁左右开始的。在这一阶段女孩子跟随母亲学习兽皮加工,做各种兽皮用品,还学习制作各种桦皮制品。“女孩十三岁亦可编笼网鱼,妇女熟皮成衣,均能自理。”[1]“十五女儿能试马,柳荫深处打飞龙。”[2]男孩子跟随父亲和其他长辈一起出猎。据记载,鄂伦春族“儿童七岁以后,其父兄即教以打猎之艺。教之三法,先令以枪(早期是弓箭)自击灰鼠,击必中其头,如击而不中,或中而伤皮,则夏楚随至矣。如此终岁训练。必至纯熟而已,及至十岁左右,则必得心应手,枪无虚发矣”[3]。鄂伦春族少年,经过这种严格的训练成长是很迅速的。正如文献上说:“故非成丁之人,深谙狩猎,即十一二岁孩童,亦能知其方向,探其深浅,当打猎之时……父兄告之毙兽之地点,即能览取以归焉。”[4]狩猎经验的传授,主要采取口头传授和狩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老年人、优秀猎手及家庭中的兄长,在闲暇时间里或在狩猎宿营地的夜晚,都愿意把他们的狩猎经验和体会讲给新一代听。新猎手并不满足于间接经验,他们从小就跟随父兄出猎,在狩猎过程中观察父兄的狩猎技术。父兄不但在现场给他们做出示范动作,当发现野兽后,还让新猎手亲自射击。在反复的实践中,他们逐渐成长为可以单独狩猎的猎手了。正如文献中说:“男童如及十三岁,即可持枪行猎。”[5]鄂伦春族青年身体强壮,在氏族和家庭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其男子身最壮,知兽之性,围猎以时,或今日阴晴,何方之风,兽将何在,明兽之踪,识兽之粪,出必获,如兽远迁,即必全家挪移尾随,择地而居。出则如获狍性,即便生饮其血,并食其肝,将余身暂寄山洼,再获一两支,必即策马旋回。”[6]

三、体育教育

对于长期处于原始社会的鄂伦春族来讲,游戏与体育也是一项重要的教育。鄂伦春族是渔猎民族,常年与大自然和禽兽打交道,为了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需要不断地锻炼自己勇敢强悍的性格。射箭和赛马是鄂伦春族儿童、青少年以至老年人都很喜爱的竞技,在节日里或在氏族集会上都要进行射箭比赛。使用枪支以后,也用枪进行射击比赛。鄂伦春族人从小就生活在马背上,每个人都有娴熟的骑术,赛马也是经常举行的活动。游泳同样源于古代游猎生活,在河流纵横的兴安岭地区,不会游泳就寸步难行。鄂伦春族人从小就学游泳,也爱举行游泳比赛。制作桦皮船和使用桦皮船,如同打猎捕鱼一样,是男人们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桦皮船是鄂伦春族人打猎和水上交通的工具之一,每个人能熟练划船至关重要。赛跑对于需要追逐野兽的鄂伦春族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体育项目。尤其是在早期工具较差的情况下,遇上野兽,如猎人善跑,就可以顺利地获得猎物。滑雪板不仅是特有的体育项目,而且也是冬季狩猎的工具,在兴安岭大雪封山的季节,穿上滑雪板,双手各撑一杆,即可行走如飞。除此之外,还有跳绳、投石、摔跤、打球等体育竞技。

上述三个方面都是鄂伦春族世代相传承的成长过程和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是在长期游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然后又服务于生产。在原始社会中,这种实践教育占着主导地位,它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也正是这种长期的实践教育,口耳相传,不断地丰富着教育的内容,使鄂伦春族独特而丰富的文化代代相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