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羌族建筑艺术活化石

羌族建筑艺术活化石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羌族服饰文化反映出了羌族人民对神的崇拜和信仰。头部在人身各部位中处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而羌族的头帕大都为白色。羌族饮食结构的变化是羌族民族大迁移和羌族生产方式改变的结果。饮食发展变化的过程,是羌族民族历史发展变化的一部分,有助于对羌族文化史和社会变迁史的研究。
民族文化价值_中国羌族

第六节 民族文化价值

文化的本质属性,是人类为满足生活需要创造出来,并在传播中实现的事物的有用性。文化具有二重因素,一是文化的效用价值;二是文化的创造价值。文化的效用价值是指文化满足某种人类需要的有用性。文化的创造价值是指文化事物中一般抽象的人类创造,属于文化主观意识。二者构成了文化价值不可或缺的要素。同时,文化价值不是单一的,它具有多样性,大致表现在四个方面:历史价值、审美与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羌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从古至今的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羌族人民的服饰、饮食、建筑等既反映了羌族物质生活的多样性,也体现出了羌族蕴涵在其中的文化价值。

一、羌族服饰文化的价值体现

(一)历史价值

羌族的古代服饰多以皮裘、毛麻织品为主,以“披毡”最具特色,因为毡的制作比纺织毛布简单。近代羌族服饰,面料仍以皮裘、毛、麻织品为主,制作工艺较之古代服饰要复杂得多。现代羌族服饰吸收外来文化元素,款式越来越多,色彩也更加艳丽。服饰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历史的发展,也反映出羌族人民在不同社会形态和生产方式下不同的生活需求。既可以体现出羌族社会自身的变化,也能从羌族的新发展中窥见羌族文化与周边文化以及外来文化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的历史过程。

(二)审美与艺术价值

无论是在羌族群众的腰带、衣裙、围腰、鞋上,或是在妇女的头帕、袖口、衣襟,甚至袜子、鞋垫上,都可以看到各种花纹图案。羌绣的图案大多选取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如牡丹、菊花、杜鹃、石榴花、莲花、蝴蝶、孔雀、羊、虎、狮等,还有的吸收了字纹(寿、贵、万)、云纹等图案样式。在这些羌绣图案装饰下的羌族服饰,不仅延长服装的使用寿命,而且它的工艺精湛,布局巧妙合理,色彩丰富,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审美造型及色彩规范,反映出了羌族独特的服饰文化内涵。

(三)社会价值

在羌族的童装和宗教服饰中,都有“猴”的形象。如在一些羌族地区,羌族男童在3岁前多戴猴头形帽,而且在男童衣服的左肩上佩红布小猴,或者戴三角形红布袋,内装“释比”的镇邪符纸。在南部的羌族地区,释比在祭祀活动中头上戴金丝猴尖帽。由此可见在羌族的生活中,“猴”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猴被羌族人民视为智慧之神,加之它与释比相联系,也被看做是保护之神。可见,羌族服饰文化反映出了羌族人民对神的崇拜和信仰。

头部在人身各部位中处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而羌族的头帕大都为白色。最有代表性的是茂县黑虎乡的“万年孝”习俗。与此呼应的是,羌族供奉的神主要有天神、地神、山神和树神等,而所有的神都是由白石代表。因此,羌族崇尚白色的理念,也通过服饰体现了出来。

二、羌族饮食文化的价值体现

(一)历史价值

羌族的古代先民,生活在祖国的西北地区,饮食结构以肉食为主。自战国、秦汉以来,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以肉食为主变成了以菜蔬、饭食为主。

羌族以青稞和玉米为主食,小麦、荞麦、豆子为次粮,辅以少量大米。主食品种有:青稞蒸馍、玉米馍馍、玉米面汤、荞麦面条等。除此之外,还有洋芋、糍巴酸菜等。

羌族饮食结构的变化是羌族民族大迁移和羌族生产方式改变的结果。在羌族的饮食种类中,也反映出藏族地区和汉族地区的饮食对羌族的影响。饮食发展变化的过程,是羌族民族历史发展变化的一部分,有助于对羌族文化史和社会变迁史的研究。

(二)社会价值

羌族的饮食习俗,反映着羌族人民共同的价值观念。在日常食俗中,开饭由主炊妇女盛饭,先送长辈,次为丈夫和男性成员,最后是女性成员。吃饭座次也有规定:长者与贵宾坐上位,背对后山墙,左侧是男人位,右侧是女人位,小孩靠门坐。长者的地位很高,即使是一寨之长未经长者允许,也不能坐上位。在节庆食俗和礼仪食俗中,大多只有男性才有资格参加,而且长者的地位和权威仍然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羌族的饮食习俗,反映了羌族尊敬长者,长者在羌族生活和活动中拥有很高的威望,也享有特定的权利,而且男子在羌族社会中占有主导的地位,羌族女性的地位不如羌族男性地位。

三、羌族建筑文化的价值体现

(一)历史价值

羌族建筑的艺术特点是垒石砌房,石头和木材是传统的建筑材料。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羌族建筑渗入了现代建筑的特点,有的地区盖房开始用砖或者是砖木结构;有的延用石砌,但局部已加以改造,如用钢筋玻璃取代传统的木条“牛肋巴”窗,普遍使用电灯,神龛下放收录机或电视机等。羌族的特色建筑——碉楼的用途和功能也发生了改变。传统的碉楼是用来防御外敌与抢劫、观察敌情、指挥作战的。

随着社会的安定,碉楼攻守和防御的功能已经消失,现在它成了旅游资源和文化遗产。因此,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羌族的建筑也是一直跟随着历史的脚步。不同时期修建的羌族建筑,其风格样式可以反映出在各历史时期羌族的军事、战争情况和当时的羌民生活状况。

(二)社会价值

无论是从建筑的选址和建造过程,还是从建筑的空间结构来看,羌族建筑都体现了羌族对神的敬仰和宗教信仰。选址一般是由释比根据地形地貌做出判断,选好了位置,释比同时要举行开坛仪式,请求天神的保护,建造坚固的建筑。

羌族的民居一般都分为三层:底层为畜圈,堆草沤粪;中层住人,分堂屋、卧室和厨房,楼梯口斜对角为神位,供祖先、家神、财神等诸神,堂屋中央为火塘;三层为平台和贮藏室。羌族建筑既承担着实用的主体功能,也承担着民族的精神寄托——宗教信仰和对诸神的崇拜功能。

总而言之,羌族文化积淀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历史和社会变迁的研究、艺术的创新、民族信仰的发展等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该在继承和发扬羌族传统文化的同时,要对其进行充分地保护,从而有助于羌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注释】

(1)李明主编:《羌族文学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第20~21页。

(2)李明主编:《羌族文学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第572页。

(3)关于《青蝇》的作者,过去曾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以冉光荣等先生为代表,认为作者是驹支;另一种是以陈子展先生为代表,认为作者系卫武公;还有一种是以高亨等先生为代表的“不可考知论”。本书遵循《羌族文学史》编者的研究结果,采信《青蝇》作者为驹支的看法。

(4)李明主编:《羌族文学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第578~581页。

(5)李明主编:《羌族文学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第517页。

(6)雷子,原名雷耀琼,羌族,20世纪70年代出生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四川省茂县财政局。从1985年开始,雷子在20多年的文学创作中,已有200多篇作品发表于《民族文学》《星星诗刊》《阿坝日报》等国内各大报刊。其作品多次在国家、省、州各类文学大赛中获奖。2006年,雷子诗集《雪灼》已由中国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

(7)编委会编著:《羌族简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第2页。

(8)张明川编著:《甘肃出土的几件仰韶文化人像雕塑》,《文物》,1979年1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